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80章 包产到户

  他们一行人去了章学知的学校。

  风气一如既往,学习氛围浓郁,章学知还带他们体验了一下食堂的小炒,江元同:“味道不错。”

  比起首都体验到的,海城饭菜的口味更符合他的喜好。

  之后他们去看了园林,设计精巧,山石峥嵘,湖光潋滟。

  让人不得不赞叹当初设计者的巧思。

  章庸也抽出一天时间陪他们一起逛。

  之后他就只能抽出半天时间。

  他是副校长,比较忙,有些事别人代替不了。

  江明仪她相对来说没那么忙,有事可以请别人帮忙代课。

  他们还见到了方明月的父母,他们知道了江家人的到来,坚持说要设宴请客。

  虽然现在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但是刚下乡的时候还不是。

  明月那个时候受了他们不少照顾。

  现在难得的来到了这里,肯定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盛情之下,江元同推辞不了。

  加上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错,回到了医院之后身居高位,请一顿饭并不算什么。

  顾向恒他没有来,他也很忙碌,能够抽出时间去一趟首都,已经是极限了。

  双胞胎跟着来到了这个二姑婆的家。

  他们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小伙伴章羽童,很快就重新熟稔了起来,跟着他在海城到处逛。

  海城的各种商品也是全国闻名的,这里的景点肯定比不上首都丰富,却也有它特有的风采。

  回去之前,他们去了百货大楼,还有华侨商店,华侨商店的东西只能用外汇劵购买。

  东西也很贵。

  在这里买任何大件的都不用票。

  江景瑜在这里看到了不少后市很有名的奢侈品牌,比如手表柜台中的劳力士手表。

  她没有买这些奢侈品,只是买了巧克力给大家尝尝鲜。

  他们来这里,更多的是逛,开开眼界。

  比如那些昂贵的化妆品、奢侈品牌、包包等等。

  在务实的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

  他们看到这里还有蛋糕卖,一个最便宜的都要五块,大的几十块,看的双胞胎咋舌。

  他们妈妈也会做,比这做的还好看,还诱人,原来是这么贵的东西吗?!

  他们表示自己长见识了。

  叶红秀同样吃惊,她一直知道女儿会做这些叫做蛋糕的东西,比县城里卖的还好看,也知道肯定贵,但是县城里小小的一个卖两三块,这里小小的一个卖五块!

  女儿没少做的大蛋糕,还要卖几十块?

  这样一想,他们这些年吃进去了多少钱?

  叶红秀觉得这不能算,一算下来要心梗了。

  他们在百货大楼里买了很多东西。

  有不少是受托购买的。

  他们是“代购”。

  江明仪还大包小包的送了很多东西。

  什么麦乳精,鱼胶,海产干货等等,直到看着他们实在拿不了了,这才依依不舍的送他们上了火车。

  回去后,顾向恒用了些时间把照片洗出来。

  这些照片一拿出去,就成了大家蜂拥而至来看的话题中心。

  白三婶的声音嘹亮:“原来这就是□□啊!”

  花大娘的声音不甘人后:“原来这个就是长城!”

  小舅妈:“咦!这个人是洋鬼子?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珠!”

  “好可怕!真的有人长这样!”

  江景腾看着这些照片,十分羡慕,“下回轮到我去了,到时候羡慕的就是你们了,我不带你们去。”

  他放着话,眼睛是十分明显的酸意。

  让人看得失笑。

  “知道了,知道了,下回就到我们羡慕你了。”

  江景腾:“……”

  喂喂,虽然他也就说说,你们态度也不要这么敷衍好吗。

  江明平看到他们回来了,也过来露了下面。

  他因为说了一些话,得罪了他那个亲妈,担心会有报复,一直都不敢离开上庄村,生怕她会做什么。

  在村子里他不担心。

  因为他知道这里很安全,还有他爸,他侄女他们在。

  但是这段时间侄女带着人出了远门,他一直悬着心。

  要是侄女不在,他们就趁虚而入了怎么办?

  现在她回来了。

  他也可以安心了。

  他们去了首都,去了海城,好好痛快的游玩了一场的消息通过他,还有其他上庄村人的嘴巴传到了江翘和王鹏飞的耳朵里。

  王鹏飞的心情又一次跌到了谷底。

  他是从来不说后悔的,哪怕他心里再后悔,他也会强撑着面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只要他表现的够淡定,还能得到一个豁达的评价。

  只是这份豁达是用他恨的牙齿出血换来的。

  他听到的时候,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只是过了没多久,他就发了一顿脾气,骂自己女儿不懂事:“这么大年纪了,不知道体谅一下你爸爸?这么累了,你还跟你妹妹嬉闹!”

  在他生气的时候,没有人会主动出现在他的面前。

  不论儿女,这个时候都小心翼翼了起来。

  不过他没想到江翘会在这个时候进来房间,问他以后的打算。

  他压抑的看过去,“你想说什么?”

  他的心情不好,她的心情他知道同样不好。

  彼此都需要空间回复心情。

  他们两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

  都是有眼不识泰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货,为了不让自己彻底的成为笑话,他们必须得要感情好,情比金坚,这样才能堵住一些人的嘴巴。

  他们可以用追求自由来解释他们的选择,把当初他们的婚姻都宣称是父母做主的,这就是一个适合的理由。

  在这方面他们两个也都有默契。

  但他们是不是真的感情有那么好?

  这就有待商榷了。

  江翘摇摇头:“鹏哥,现在街上赶集之外的时间,做点小生意的越来越多了,我今晚回来的时候,还有人主动拿着篮子问我要不要鸡蛋,你怎么看?”

  王鹏飞缓了缓心情,摇摇头:“他们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罢了,你问这个做什么?你别告诉我,你也想去做这个?”

  江翘摇头,“就是随口一提,没什么。“

  她只是想试探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打算自己下海的。

  现在已经是八零年了,虽然还没有建立特区,时间也不远了,她有些耐不住自己的心思。

  他什么时候准备下海?

  这样的日子,她真的受够了,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近,她的耐心越来越不好了。

  她当然更想他早点找到正确的人生途径。

  如果他现在已经有了那方面想法的话,他应该已经有构思了,只是现在看上去他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这是还要再等等?

  她想叹气,但是这个敏感的时候,她憋住了,露出微笑:“就是觉得他们真不容易,不过看他们这么努力的样子,应该还是有利可图的。”

  王鹏飞漫不经心,他不关心这个:“或许吧。”

  ——

  江若书在爷爷他们从首都回来之后,也带着妻子回去了一趟。

  他还收到了爷爷送给他的特产,吃到了首都的点心、海城的点心。

  另外他在爷爷出发的时候委托他帮忙买一只手表,爷爷也帮他买了回来。

  比他们在这里能买到的款式更好看,价格也优惠一点。

  他把那手表戴上了之后,他身边的人没少说一些羡慕的话,问他爷爷近期有没有再去的打算,他们也想买一些东西。

  这些全都被江若书给拒绝了,话说的好听一些,让他们找找别的关系。

  近期他爷爷不会去了,毕竟是老人家。

  这个是事实。

  大家也都能体谅,他又说,以后有机会了,他会提前跟他们说的。

  这让大家对他更有好感。

  他在食品厂的人缘一直不错。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因为妻子一家才能到这里做临时工,因为第二个儿子随了妈姓,还有些人看不起他。

  但是从他在食品厂里踏踏实实的干活,一直努力经营自己的关系,加上还有他堂妹那面大旗,他在食品厂的日子也过的不错。

  早就转正,并且还升职了。

  他之前和王鹏飞这个堂妹夫是平级,现在他又小升了一级。

  他这边春风得意,在厂里和堂妹夫遇到了,他还能保持风度,对方却避着他走了。

  答应了人帮忙买些东西,走出去,正好看到了王鹏飞的转身就走的身影。

  这是听到了他的声音,不想和碰面吧。

  从他升职之后,这样的场面,他已经撞见几回了。

  他都以为自己没发现。

  江若书叹气。

  他不管怎么说,也要叫自己一声堂哥吧,自己升职就这么戳他的心窝子?

  他们又不是一个部门。

  转而他又想到了现在还在做着临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江翘,摇了摇头。

  她这样是要混一辈子?

  偏偏她总是说自有打算,这有什么打算?

  江景瑜许久没有想起这一对男女主了,她回来之后,处理了挤压的事务,转而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村里,准备另一间大事。

  从一月某个村子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之后,这股东风就一直在蔓延。

  有的人保守,觉得这是异端,维持原样。

  顾向恒在这方面是个激进的。

  在他的主张下,易水县也进入了这个阶段。

  土地重新丈量,统计人口。

  然后召开村民大会。

  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并不是上庄村,而是隔壁的细柳村,也就是江景瑜他们外婆家所在的村子。

  小舅作为大队长,第一个响应号召。

  他很赞同这样的方式。

  他们村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大家靠着养鱼,还有莲藕这些产出,年底分红比起之前好过了很多。

  这些活都是集体的,集体有钱大家年底分到的就有钱。

  村民个人也会在自家里养猪,现在大家买猪仔也很方便,上庄村那边是鼓励大家养猪的,用家庭为单位来养猪,还能分散疾病风险,同时一家养一两头猪,养的也精细。

  他们还会时不时提供一些养猪的小窍门,辅助大家更好的养猪。

  这些猪是他们自己养的,归自己,一个个积极性很高,养出来的猪自然也不差,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也颇为可观。

  但还是有些人爱偷懒,因为集体分的钱可以过日子了,他们就得过且过,觉得干多一点干少一点差别不大,用各种手段磨洋工,看得他头疼。

  这要是包产到户了,每个人负责自家的田地,他就不信了,那些人还能继续偷懒下去。

  他一召开村民大会,把包产到户的事详细的解释清楚,经过几番讨论,赞同的人占了多数,这决定就通过了。

  按照户籍上的人口来统计分田的人数,也因为这个,有不少人急急忙忙的给家里的孩子娶媳妇,这样子可以增加人口。

  有一些怀孕的,也说要算一个人口。

  他去找了侄女商量,最后定了个日期,在那之前已经拿到户籍证明的算一口人,但是孩子只要是没出生的都不算。

  他也承诺让他们不用着急,他们肯定是会预留一部分土地出来的,到时候有新增人口还可以再调整。

  他们村作为县里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很多事都有代表性。

  很多村子都在观望。

  为此他办事更谨慎。

  村里的田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靠近水边,有的在山里。

  总是有好有坏的。

  该怎么分才公平?

  讨论后,他们把田地分成等级,再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因为如果是人来安排,不管怎么安排都会有人不满意,而抽签就看运气,这是公平的。

  谁都有可能抽到好的地。

  要是土地差不多,有的离家近,有的离家远,他们能找到人交换的话,协商好了互换也可以。

  忙忙乱乱,总算把包产到户的事办下去了。

  分到了田地之后,大家的积极性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田地里的活,他们都是要到时候了才不得不去下地。

  只要不是有意竞选积极分子的,能有多勤快?

  每天都要有人盯着,才能让大家老实的把活干完。

  不然很多人就会提前溜回家去干家务了。

  现在包产到户,他们抽到田地不管怎么纠结,现在使用权都在这个家庭里。

  产出交了公粮之后也是他们自己的。

  这就导致天还没亮他们就蹲守在田地里,杂草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清除干净。

  有点刮风下雨的,一个个的就坐不住了,把土地里的庄稼看的比孩子还要精细。

  看的叶平生十分气结。

  有些人当初可是出了名的摸鱼高手,现在呢?

  天天在地头钻着。

  当然,有些东西还是属于集体的,比如那一口大池塘,里面的鱼和莲藕都需要人打理,则是由村里出钱,请人帮忙。

  这方面的人选都是挑的熟练人手。

  这份工作大家都抢着要。

  地里的活可以由家里人帮忙分摊一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就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做别的。

  要是被挑中了去养鱼,又不用每天都蹲在那里,每个月还有工资,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不香吗?

  要知道他们可不像是隔壁上庄村的人命那么好。

  还可以在自家村里面进厂,那日子就跟老鼠进了米缸一样,快活的不得了。

  他们也有一些村民考了隔壁村食品厂里干活,只要他们的户口还在这里,就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地。

  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白天在上庄村干活,早上和晚上都有自己的时间,加上休息日,可以处理地里的活,要是家里还有人帮衬的话就更好解决了。

  整个细柳村都火热了起来。

  热火朝天。

  庄稼还没成熟,就能从长势看的出来,他们今年会丰收了。

  其他村的人看了,也议论纷纷。

  套用叶红秀的话:“要是有块地分给我们种,我们想种什么种什么,想怎么做怎么做,那肯定好,交了公粮其余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挣得多剩下的就多,这伺候庄稼肯定会更上心!”

  就好比每家每户分到的自留地。

  谁要是把自留地的收成跟集体的地比较,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了。

  差距颇大。

  江明智也说:“到那时候,我有事没事的就去地里转悠,有事了,住在地里也行啊!”

  他们村的日子现在是出了名的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进了厂,每个月拿工资。

  没有进厂的,就照常下地,照常照顾家禽,工分也能换算成钱,算起来也很好。

  这要是分了地,他们也意动起来。

  “到时候我们伺候地里的庄稼,这样自留地可以种菜,还有专门养家禽了。”

  家禽养大了,卖给厂里,多方便。

  包产到户,就没有限制了。

  江景瑜一召开村民大会,这件事在村里早就讨论了几轮。

  有的人支持。

  有的人反对。

  江景瑜支持。

  然后就以大部分支持的状态通过了这一项决议。

  江景瑜已经把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一通过,立刻组织人抽签。

  有的人手气好,抽到了好的地块。

  有的人手气背,抽到了不好的地块。

  有喜有丧,总的还是顺利的。

  备案留底后,这地块就分到了户,包括上面的庄稼。

  至于集体的那些工具,还是老方法。

  谁想要出钱买。

  钱最后再分给大家。

  手快有手慢无。

  这些都安排妥当后,大家的积极性一样也提高了,加上他们村今年还种了不少杂交水稻,显而易见能丰收。

  一开始的时候,杂交水稻没有几个人愿意去种植,这种子是大事,要是不好的话,他们的收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去年的时候他们的大队长拿回来了一部分种子,种植的不多,但是在收割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了它们的产量。

  今年本来还想种植更多的,但是这杂交水稻跟之前的水稻种子不一样。

  这每年都需要花钱买。

  他们买的不多,就种的不多。

  分到的地块种植的是杂交水稻的,都格外欢喜。

  其他人羡慕,却也还好。

  决定要把种子提前买好,到时候他们明年也可以种上这杂交水稻了。

  江景瑜把这些事处理完毕,就算是她,也觉得累得够呛。

  不过看着大家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觉得又是值得的。

  她就把重心转回了厂里,那之后就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全速扩张。

  等到特区成立,江景瑜和顾向恒对视,伸出手互相击掌:“终于到了这一天。”

  见证历史的发生,这种激动,旁人无法理解,只有他们才能懂得。

  江景瑜抽出时间去了,这里百废待兴,很多地方还是一片荒土,但是它发展的速度将会惊掉世界人的下巴。

  它的未来,会成为四个超级县城市之一,创下了惊人的财富。

  在这片如今的小渔村,已经有许多明珠岛的商人们踏足,在他们选定的土地上,工人们挥洒着汗水,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因此这里的工人紧缺。

  到处都是工作的机会。

  一开始知道这里有工作岗位的人不多,大家出行,都不容易。

  但是到后面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谋生,他们在家没有出路,还有很多村子,像之前上庄村一样,穷,人口多,人均收入低,或者是当地出产过于贫瘠,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大家并不富裕。

  有一些人听广播,看报纸,还有看新闻等等各种手段知道了特区成立的消息,以后一股闯劲,来到了这里,很快就发现了惊喜。

  他们工作一个月就能赚小几十块钱,是他们在地里刨食一整年才有的收入,换算一下,在外这样工作一年,回去就能起个房子,谁会不心动?

  呼朋唤友,带着亲朋好友们一起来到了这里。

  有了人,就有了衍生出来的一切。

  在这里,是自由的。

  他们可以去工地上搬砖。

  他们可以进工厂做衣服。

  他们可以在路边摆摊卖吃食。

  江景瑜当然不会错过,带着人过来,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专卖场,销售他们的产品。

  从明珠岛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看不起大陆人的,觉得大陆这边穷,野蛮。

  确实,他们现在的发展没有跟上去,但他们傲慢之余,也会为这边的资源和市场动心。

  这里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他们就算占有这里百分之一的市场,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加上两片土地的渊源和羁绊都太深了,每年都有人偷渡过去,有的死在了路上,而有的到了目的地,功成名就。

  锦衣夜行是没有成就感的,好不容易出人头地,当然要选择风风光光的回到老家,享受亲戚朋友还有村民们的羡慕。

  江景瑜一开始并没有对着这些傲慢的明珠岛人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请了人,花式做烤肠、串串、火腿炒饭……

  各种做法。

  这里的人很匆忙,很累,也赚了不少钱,相应的,在吃的这方面不能太亏待自己,天天红薯杂粮。

  长久下去身体会支撑不住。

  只要他们愿意花钱了,谁会不想尝试一下新东西?

  在之前,火腿、肉罐头,绝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工人。

  大部分的农民是购买不起,舍不得购买的。

  他们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

  现在,江景瑜瞄准了这部分广大的市场。

  她要把好味道这个品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