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69章 志愿

  最先收到通知书的是一个成绩中间的应届毕业生。

  他估分不高,摸不准能不能上线,最后综合考虑了之后选择了师范学校。

  紧随其后,一个比他的成绩好一点的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他是个知青,报考的是医生,跟老师一样是比较紧缺的岗位。

  在录取方面也有优势,而且他们报考的学校都是在省内的。

  没有那么远,通知书就更快到了。

  随着录取通知书一封又一封的到来,其他人的心也提起来了。

  他们被录取了吗?

  有没有落考,志愿有没有填错?

  各种悬心让他们坐立不安。

  村里人也跟着期待。

  他们这一回,不算知青的话,有三十几个人去参加高考了。

  这其中上完了高中的有二十多个。

  这个数量可不少了。

  随后,录取通知书就越来越多了,多的时候一天甚至有三封。

  收到的人纷纷陷入了狂喜当中,这里不缺乏本地人,现在考上了的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

  有一个本地人考上了,也有一个知青考上了。

  有些人还摆起了流水席,请大家吃饭。

  饭菜十分丰盛,有一家考上了一个不错大学的,还大手笔的杀了一头猪。

  庆祝家里以后有孩子改换门庭了。

  大家也会去分享一下喜气,同时交一笔礼金,如果家庭困难的,凭借着这笔礼金,基本上就能解决前期的经济问题,度过最艰难的时候。

  现在他们自然不用这种方法积累学费和生活费,村里凡是考上了的,都有一笔奖金。

  他们还听说了,考上了不用钱,政府会给学费,要是成绩好,县里还会有奖励。

  而且等你毕业了还会还会给你分配工作。

  等分配了那就是彻底稳了。

  有些人已经在厂里面工作了,但是无论是厂长还是他们自己本身,都倾向于去外面的世界看。

  他们拿到了通知书的欢天喜地,没有拿到的就像是紧绷着的琴弦,没有心情吃喝玩乐,每天翘首以盼。

  这其中,宋益他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是市里的大学。

  他没有考回他家那边的学校。

  分数很险。

  他填了市里的大学就是保底的。

  如果分数高一些,就能去省里的大学。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做出了取舍。

  就算可以回家,他不打算回去了。

  他家是外省的。

  为此,他家里也办了一场庆祝宴。

  工人考上了大学可以选择,比如停职留薪,还有的就是辞职。

  如果是停职留薪的话,厂里每个月还会给他发工资,但是相对应的,以后还要回来。

  辞职的话就没有工资了。

  有的人选择了辞职,也有的人选择了停职留薪,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回来。

  宋益选择了停职留薪。

  他为了推广火腿肠没有少去别的厂逛,他衡量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回来。

  就目前的情况,只要上面的厂长没换人,没脑子被门夹了,那就是一帆风顺的。

  对这样的人才江景瑜自然是欢迎的。

  谁也不会嫌弃人才多。

  先收到的,基本都不是太好的大学。

  这点大家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心里有数。

  他们这里成绩最好的有三个人。

  分别是江河,江景翔,和老校长的孙子。

  被下放的大学老师都说稳定发挥的话,什么大学都可以想。

  最后这三个人都填了首都的学校。

  他们没那么快的。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知青他们基本上都打算在开学之前回去家里一趟。

  不过有个很欣慰的现象,就是已经在这里成家的他们回家基本是拖家带口的,没有说放下这边的家小独自回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江景瑜考试之前的话给冷静了下来。

  他们在这里这么多年,在这里过的日子也不差。

  就算是考上了大学,就要放下这边的一切?

  有些年份久的,回去家里探亲,家里基本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归属感还不如上庄村。

  而且有句话很有道理。

  在上庄村不论男女,适婚年龄的都不愁找对象。

  他们村已经好几年没有外嫁过女儿了。

  基本上都在村里找。

  村里找不到合心意的,又舍不得女儿去别的村的,还有找了男人在这边入户的。

  他们这头不要这边的家人,回头人家就能找一个。

  看着他们一个个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章学知和方明月有些坐不住了。

  他们两个的情况一样,都是考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大学停摆,又因为成分问题才下乡的,现在大学全面复课,他们是不是能回去上学?

  这方面的事情有孙教授他们回去帮忙打探了。

  有一些老师已经被召回去了,这其中就有孙教授。

  他们夫妻还在等待着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人已经回去了,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可以回去了,从农场回去海城,或许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补偿。

  郑乐英也很紧张。

  她初中毕业,不爱学习,

  离开学校也很久了。

  她尝试着学习,效果也不好。

  等出了考场,她就知道自己考砸了。

  能够考上得要撞大运才成。

  一般情况下她是没有这种好运气的。

  跟她不一样,朱文是高中毕业,也爱看书,这回他考完,觉得还可以。

  郑乐英就沉默了。

  他要是考上了,自己没有考上,自己怎么办?

  她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在意料之中,看到朱文在紧张的时候,郑乐英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

  如果他考上了,他肯定不会放弃的。

  他会去上大学。

  自己却不行。

  大学要三四年。

  分开三四年,他还会是原来的他吗?

  郑乐英都不知道自己是希望他考上,还是落榜好了。

  心高高的提起。

  表现出来就有些烦躁。

  朱文以为她也在担心成绩,担心通知书会不会来。

  安慰她:“没事的,这次考不上就下一次,我们还有机会。”

  郑乐英:“要是我们一直考不上呢?”

  朱文有些怅然:“考不上,就继续考,也不影响什么。”他们现在还不是一边工作一边干活。

  郑乐英:“……”

  她的喉咙有些艰涩:“……你很想回去。”

  朱文诧异:“你不想回去吗?”

  “虽然这里也很好,日子过的很舒服,但这不是我们的家啊。”

  “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回家了。”

  他的眼睛里全是思念:“一转眼,已经下乡十年了。”

  郑乐英闷声:“你考上了,我考不上,我们就得要分开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朱文不假思索:“我就先去上大学,你后面继续考,实在不行,等我站稳跟脚了就接你们一起过去。”

  郑乐英心里闷闷的:“……”

  看着朱文说不出话来。

  他很想家。

  想要回去。

  她却并不是那么想回去的。

  回去也是回朱家所在的城市,他报考的学校也是在那里。

  跟她娘家不在一处。

  到时候周围都是陌生的人。

  还有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等,真的在一块了,也不知道处不处的来。

  郑乐英有些忐忑。

  朱文察觉到了什么:“你不想和你大哥近一点吗?”

  因为后妈的关系,郑乐英现在在娘家唯一惦记的就是她大哥了。

  郑乐英叹了一口气:“我当然是想的。”

  她的思绪飘远:“到那时候我去了也不好找工作。”

  朱文很乐观:“到时候再看吧,一家人总不能一直分开的,就算找不到工作,还有我啊,我要是考上了,分配的工作应该待遇还可以吧,当然,这是顺利的情况下,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没多久,朱文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就是他选的那所大学。

  他可以回家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朱文站在门口,身体僵硬,看着这张纸,呆呆的像个木头。

  让郑乐英看了都有些担心,“你感觉怎么样?嗯?”

  被她轻轻一推,朱文猛的大口喘气:“呼——我还好。”他刚刚忘了呼吸。

  朱文回过神来,确认了一遍: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考上了,我考上大学了!!!”

  有人听到这边的话,聚了过来:“恭喜啊!这是哪个学校?”

  “除了你,还有其他人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吗?”

  “这么大的喜事,快去通知广播站的人。”

  他们这里都是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就广播让大家都知道这件喜事,分享快乐。

  说话间就有小孩子,跑去了广播站,“我去说我去说。”

  没多久,江元同就过来了,乐呵呵看着他:“考上了,是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啊?通知书我看看。”

  看了一下,这个是他填的第一个志愿者学校还是不错的。

  至于专业,他一开始填的是历史,现在被调剂到了水电专业。

  水电,也好。

  江元同看了一下他的开学日期:“现在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这件事情你也要回家让你爸妈为你高兴高兴。”

  这话说到朱文心坎上了。

  “外公,是啊,我也是想着要跟他们说,这里就不写信了,我亲自回去跟他们说这个好消息。”

  说完他轻轻叹了一声:“总算可以回去了。”

  看到他这样子,又看到外孙女脸上高兴和纠结成一团的样子,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你带孩子们一起回去?”

  朱文:“肯定的,之前孩子年纪太小,一路上辛苦我都不敢带他们回去,现在孩子也大了一些。”

  江元同:“有道理,那之后你是怎么打算的?”

  说到这个,朱文脸上的笑容收了一些,之前谈过的问题现在成了现实,他还是原来的想法,“现在还有时间,或许录取通知书还在路上,等再过一段时间确认,如果没考上就下一年再考。”

  “我在那边也会留心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尽快一家团聚。”

  看他没有把外孙女和孩子放在这里的意思,江元同满意了:“你有打算就好。”

  凡是知青基本上都报考了,有的是全力以赴,有的是想试试运气,在成绩这方面,它如实的表现出来了大家的努力和天分。

  当初朱文,郭雪莲,郑乐英三个是一起下乡的,因为老家在同一个省,算是老乡,他们的感情还不错。

  这一回郭雪莲也参加了高考,只是

  她的学习成绩不好,这么久又忘了很多,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也死心了,从广播里面听到了朱文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她过来道喜,同时也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如果方便的话到了帮我寄一些东西可以吗?”

  朱文把东西带到那边再寄的话,比她在这里能节省不少钱,这个时候的快递费不便宜。

  朱文:“你要送什么?我们打算带孩子,可能拿不了多少。”

  郭雪莲:“我要送的东西不大也没多大的分量。”

  朱文这才答应了:“好,不过具体出发时间还没定,等定下来了再跟你说。”

  第二天赵建丹的录取通知收到了,在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江景瑜他们把搜罗的所有学校的信息都列出来了,让他们参考。

  在这个时候填志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他们是先填志愿才出成绩的,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那学校是什么样的,分数又有多高,乱填很容易出错。

  他们准备的这一份资料很齐全,后来还传到了其他地方作为参考。

  赵建丹经过慎重的思考,填了省城的大学,外语专业。

  他们省城最好的大学在全国排名也是前列的。

  她的成绩也很好,一般也就比江景翔少一点。

  她估分出来,老师能说可以,她就填了。

  紧接着是江景腾媳妇,她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历史系。

  跟赵建丹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

  江景腾对她是一见钟情,追了一段时间,对方才答应和他在一起。

  是个书卷气息很浓的女孩。

  她家里也可以说是,爷爷是老师,妈妈是老师。

  爸爸是之前是老师,后来成了副校长。

  不过跟他们二姑姑一样,在面临大势的时候没有解决的办法,不过他见机得快,他大病了一场,退了,平安回了老家。

  现在她妈妈就恢复了职位,重新回到学校,跟她是同校,不同专业。

  知道她被录取的时候,江景腾脸上的笑容灿烂,转念一想,到时候他媳妇一个人在学校里,她又长得这么好看,不知道的人谁会相信她已经是孩子妈妈了?

  又或者她在那里大学生看多了,嫌弃他是个不爱读书的笨人怎么办?

  他高兴过后,偷偷的跑过来找江景瑜出主意:“姐,你说我们城里开到省城去可以吗?我觉得咱们厂里现在的实力去省城开是个不错的选择。”

  江景瑜头疼:“认真点,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江景腾叹气:“你说怎么不行了。”

  江景瑜:“知道上面有人好办事不?现在我们在这里这么如鱼得水,你信不信去了省城就有别人想要插进来分一杯羹,到时候玩那些你争我夺的游戏,好玩吗?”

  “咱们这里也不差,交通比不上省城那么发达,但是靠着这火车,还有国道基本上都能去了。”

  “这离原材料又近,在这里咱们又有那么好的基础,为什么要搬走?”

  这些道理江景腾都懂,他烦恼:“姐,那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我想去省城。”

  江景瑜:“有啊。”

  江景腾一愣,随即大喜:“姐,你快说,别吊我胃口了。”

  江景瑜无奈:“我也没吊你胃口,就是你愿不愿意带着一部分人手去省城那里开办据点?”

  江景腾:“什么据点?”

  江景瑜:“省城及周边的货据点负责收送,同时也要积极拓宽新市场,反馈问题等等。”

  这是江景瑜伸出去的桥头堡。

  江景腾:“就跟市里那个一样?”

  江景瑜:“对,你愿意去吗?”

  现在国内他们的火腿肠市场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能持久的保持下去。

  往长远的时间看,肯定是要跟其他火腿肠竞争的。

  他们要抓住他们还没有研究出怎么解决包装的问题之前,把江山打下来。

  而且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要完成的只做火腿肠这单一的品种。

  火腿肠的最佳拍档是泡面。

  这也是一个宽广无比的市场。

  之前她不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机器,也没有那么多的储备资金,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开始了。

  他们现在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发往国外的货,这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一款新品。

  不过在目前来说,最受欢迎的还是鸡肉肠跟猪肉肠这两款最开始的产品。

  江景腾:“我们要在省城建立据点,地方解决了吗?”

  市里的那个据点就是他们的。

  江景瑜:“已经跟人商量好了,省城的百货商店在车站附近有一个小仓库愿意转让给我们,你过两天带着人过去整理。”

  “要尽快装修好进入使用阶段。”

  他们之前完成一笔订单会约定好交货的方式。

  有些地方是直接运送,有些是他们这边在火车上发出,派人在旁边跟车运送,到了对方负责搬运。

  货量大的,就不得不在那里租下一个地方做临时中转。

  江景瑜早就想买下一个地方了。

  江景腾眼中的瞳孔都兴奋的放大了,“姐,要扩张了?”

  江景瑜点头:“现在我们是计划经济,但是之后就不一定了,无论在什么政策,让我们的产品更受欢迎,让客人们持续购买,占据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你去到了之后,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现在的产量翻了一番。

  “交给我吧!”

  江景腾兴奋的回去了。

  顾向恒回去的时候去给陈家的房子看了一下。

  因为他们离婚这档事儿,他加快了速度,叫了人帮忙把房子把旧房子拆了,重建,建成了大平房,现在基本好了,就等白腻子干了。

  他看到门前留出来的地上还种了菜苗。

  回到家,顾向恒从自行车上下来,看到江景瑜:“我已经把那几封信寄出去了。”

  他这些信就给他以前那些战友的,问问他们的近况同时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来这边工作。

  他之前就叫了几个战友过来,好味厂发展这么快,赚了那么多钱,总是惹人眼红的。

  而他们就算退伍,身手依然比普通人好出太多。

  而且现在要去省城常驻,那边没有专业的安保人员也不行。

  他的这些信都是给以前的老战友的。

  他转业的那个队都是精英。立下了功劳,一般都不会退伍,有伤在身的话也可以转业,不用担心以后怎么谋生,但是他之前所在的队伍就不一样了。

  他们有相当多的人是到了年限就要退伍的,回了家乡没有合适的岗位,就只能下地种田。

  说起这个江景瑜也很惋惜,“下地干活不一定能做得好,他们擅长的不是这个。”

  如果她有足够的车,请他们来帮忙开车运送货物多好,等之后再做物流,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赵建军也如愿的出发前往西南某个军校了。

  他一收到就要出发,而且他以后管制的会严格,想要和他联系没那么容易。

  他前脚刚走,就又到了三封通知书。

  是江景翔,老校长的孙子,以及江河的。

  他们三个报考的都是首都的大学。

  成绩好的人,谁不想考最好的学校。

  他们的分数也靠的很近。

  最后三个都被录取进了首都大学,只是不同专业。

  大家对大学的认知不多,首都大学还是知道的。

  “咱们这里可是飞出了好几只金凤凰,真了不得啊。”

  “咱们村以后会越来越兴旺的。”

  “江家要起来了。”

  “江奶奶如果还活着多好,苦尽甘来,可惜了。”

  有些人还暗暗的想去看一看江家他们家的祖坟埋的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瞧瞧他们家这有多少大学生啊?

  江元同他的外孙女婿一个,然后又是他孙女的养子养女各考上了大学。

  大队长大舅子家的表妹夫也考上了。

  还有大队长亲弟弟,也考上了。

  老校长的孙子娶的就是江景瑜大舅的小女儿,是她正经的表妹夫。

  江河他父母都不在了,奶奶现在也去世了,在他们家困难的那段时间,大队长家没少帮忙,一直关系很亲近,现在也考上大学了,还是好大学。

  这都多少个了?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几个人种最难以置信的就是江河。

  他十几岁才去上学。

  之后跳了两级读完了高中。

  现在考上了最顶尖的大学,从他上学到现在这才多少年啊?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回去后被家长骂了。

  很多人说江河是天才,但江河自己不这么觉得,他只是把自己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已。

  他珍惜能够改变命运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其他录取通知书了,没有收到的考生们一片丧气。

  章学知和方明月也沮丧,不过好在还是等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们到时候跟这些新考上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复课。

  而且因为他已经跟在孙教授身边打下手这么多年,他回去修一下学分就可以毕业了,等他本科毕业,就给孙教授继续做助手,做他的研究生。

  江景瑜最后一统计,他们上庄村从最开始接收的知青到目前还留在他们这里的知青一共有三十三个,未婚的只有四个。

  其余的要么和知青结婚,要么和本地人结婚。

  这三十几个考上了大学的有六个。

  其中三个都是在小学当老师的,没有丢下过学习,另外两个考上的也是平时就爱学习的人,最后一个他是之前不怎么学习,但是靠着这段时间的突击学习和之前打下的底子也考上了。

  这样一看这个比例不高,但对比一下其他地方的知青就很明显了。

  很多大队考上的不分知青和本地村民也就一两个,而他们这里不算村民就有六个了。

  加上村民的话,他们这里参加本次高考的本地人有三十九个,基本都是初中高中毕业,没有上过学的人不会去报考。

  考中的有八个人,加起来有十六个,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是市状元。

  江景翔的分数比他江河高零点五分。

  这样的成绩拿出去不说在县里显眼,独此一家,就是在市里也很瞩目。

  县城中学的老师嘴巴都笑歪了。

  市状元,市榜眼,都是他们的学生!

  上庄村的村民们知道排名的时候,更兴奋了。

  问江明智:“老三,你不摆酒庆祝庆祝?”

  江明智嘴巴都笑酸了:“摆!摆!回头就摆!”

  他家里也要杀一头猪!

  江景翔觉得庆幸:“平时江河哥分数会比我多一点的,这回走运了。”

  然后笑眯了眼,伸出手,掌心向上:“姐,你说我考中状元有奖励,有什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