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64章 “皆大欢喜”

  面对陈莹的坚决,顾向兴肉眼可见的烦躁,他站起来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我不知道你在坚持什么,我不就是要一个孩子随我姓吗?这样的也不止我一个,老刘刀家的女儿她后面生的三个孩子都随爸爸姓氏,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一个都不行了?”

  “至于你说我以后会偏心,我怎么会偏心,天佑也是我的孩子。”

  只是他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包括在旁边顾向恒和江景瑜都发现了一些言不由衷。

  如果真的有那种情况出现,他肯定会更疼爱和关心随他姓氏的孩子。

  到那个时候他再来说他不会偏心就太迟了。

  顾向恒和江景瑜都能够理解陈莹的这份担忧,到那时候孩子是亲兄弟,却也很难相亲相爱了。

  顾向恒把顾向兴拉到了一边去,“这件事情我要站二弟妹,以前你不是也觉得无所谓的吗?觉得孩子跟谁姓都可以。”

  他入赘这件事情是征得了他同意的。

  顾向兴叹气:“大哥,那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他也压低了声音,“以前家里那是穷的没办法,为了活下去有什么不可以答应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呀,日子好过了,咱们家里已经不一样了。”

  顾向恒深深的看着他:“做人得要有良心。”

  顾向兴他看着自己亲大哥,伤心了,“大哥你不觉得就侄子一个男丁太孤单了吗?独木难支,你自己不想生了,我生的也姓顾,这不好吗?”

  顾向恒沉声:“主席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你的眼里就只有男孩?我这里是男女平等,以后男孩子有什么女孩的也会有,我以为你早就知道这点了,平时我准备东西给他们两个都是准备双份。”

  这种男女间的不平等思想在这片土地根深蒂固,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的,一下子要求大家不重男轻女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

  他们自小生活的环境遇到的事都是这样的,要改变,需要慢慢来。

  虽然现在说男女平等没有完全实现,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人走出家庭,有工作岗位,可以独立,还有主席的号召,女性地位也是不低的。

  等到后来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工作更加普遍,很多人只有一个女儿,传香火这个概念也越发淡了。

  顾向兴看顾向恒的眼神像是在看说了疯话的疯子,“你的工作你以后不留着给儿子?你的家底不给儿子传下去?”

  顾向恒:“女儿一样可以接班,二弟妹的工作就是接了她妈妈的不是吗?”

  顾向兴不想和他大哥说了,走回去,重重的坐回到了凳子上。

  他算是明白了,大哥他根本不支持他这想法,之前不支持,现在也不支持。

  他就是个奇怪的人,不就是之前受了些陈家的恩惠吗?他这么些年在陈家也不是吃白饭的,他也做了很多。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是接受了陈家的接济,等到后面他有了临时工的工作以后,他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后面大哥他还有寄钱回来,他们受陈家的帮助并没有那么重,不用有这么隆重的心理负担。

  如果爸爸去世再晚两年就好了。

  如果爸爸再晚两年去世,他也到了招兵的年纪,那样他到了部队就不用烦恼着怎么养活自己。

  也不用现在这么烦恼纠结,要一个跟自己姓的孩子还要面临这么多的反对。

  他可以正常的娶一个妻子,生下的孩子都能跟着他姓。

  只是可惜,没有如果。

  爸爸那时已经挺不下去了,他能够把大哥送进部队里,已经费了所有的力气。

  想到这里顾向兴退了一步,“这样吧,这个孩子不随我的姓氏也可以,等以后天佑他有了孩子,他第二个儿子跟我姓,这下总可以了吧?”

  他看着身侧的陈莹,低吼,“我已经退了很多了,如果你还不答应的话,我们就只能离婚!”

  离婚这两个字从顾向兴的嘴巴里吐出来,让陈莹身体一震。

  这个词她想过他会说,也想过他不会说,现在糟糕的那种情况出现了。

  他真的有考虑过和自己离婚。

  陈莹震惊又难过,眼眶都红了,一时喉咙里就像是塞了棉花,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顾向恒站了起来,看着顾向兴,一巴掌过去把他拍的踉跄,他眼里有着失望:“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你把婚姻当做什么?张口就是离婚?”

  这个词,很伤情分。

  有些话一说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造成的伤害也收不回来了。

  顾向恒:“你现在图一时痛快了,说离婚想过以后吗?两个孩子怎么办?二弟妹怎么办?”

  顾向兴沉默了一会儿,低声:“所以如果不是不得已,我也不想离婚。”

  他深吸了一口气:“我不是随便说说,我想了很久,大哥,我的人生还有很长,难道我要一直带着这种憋屈的心态过日子吗?这是我慎重考虑的结果,如果阿莹实在不答应这一胎的孩子随着我姓,那么我让孙子随我姓总行了吧,大哥,就算你说不认我,我也要这么说。”

  “不然我这辛辛苦苦奋斗这么久,有什么意义?”

  “我想有个孩子,他跟着我姓,以后等我老了,我把我攒下的东西给他。”

  “阿莹,你看着我,你说你的想法,就算大哥阻止,我也不会听的。”

  陈莹的心,凉了。

  他之前还说自己不会偏心,瞧瞧他现在这话说的,跟着他姓以后把他的东西给他,这才是他的真心话!

  只是那样跟她姓陈的孩子呢,就一无所有吗?

  明明都是他的孩子!

  越想,陈莹越气,身体都轻颤了起来。

  如果不答应,他宁愿离婚。

  离婚了,自己就是大家口中被男人嫌弃不要的女人,两个孩子也会没了爸爸。

  他现在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离婚了以后,想必很快就会再找了吧,这样子他再找个人生下的孩子就合了他的心意,她这边三个孩子就彻底的没了爸爸了。

  想到这个很可能会出现的结果,陈莹不甘心的握紧了拳头。

  如果她答应了,以后天佑他只有一个儿子,怎么办?

  天佑会答应吗?

  陈莹天人交战良久,终究是不想让三个孩子失去爸爸。

  她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不会的,天佑会生下不止一个儿子的,那样子大家都满意了。

  陈莹艰涩回答:“好,我答应。”

  她答应了,顾向兴的脸上露出喜色,看向她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起来:“阿莹我知道你是体谅我的。”

  顾向兴已经打算好了,等以后老丈人没了,他这份工作岗位就留着给儿子接班,等以后他们两个老了,陈莹的那份工作就给儿子生的大孙子接班,他的这份工作正好就能给二孙子了。

  这样子大家都有工作。

  皆大欢喜。

  看到他这么高兴,陈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笑容来,浑身的力气像是被什么抽取了个干净,坐在凳子上无力的看着上方,她的心里也有些茫然,她答应了。

  她答应的对吗?

  以后会不会后悔?

  陈莹苦笑,看向大哥大嫂,如果没有大哥大嫂这么出息,给了他底气的话,她相信他不会有这个想法的。

  像之前他还是临时工的工作,大哥大嫂都在乡下,他们逢年过节走动,并不怎么出格。

  那个时候她可以确信他们是最亲密的一家人。

  但是当大哥他调去了县里,大嫂她也在老家这里建起了厂房,办起了厂,手掌大权,而他的那份临时工也被大哥找了关系转正了以后,他的态度就慢慢的变了。

  直到现在,他提出了随他姓氏的这个想法,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已经有了这个底气。

  如果大哥大嫂还是在乡下呆着,他们应该不会有现在的变化吧?

  当初爸爸给她挑选入赘人选的时候,陈莹是有好几个人选的,入赘是显得没出息,但是那个时候穷人很多,乡下生的多,却养不活,娶不起媳妇的更多。

  陈家条件还可以,父母双职工,又只有她这么一个独生女儿。

  在几个选择中,她看中了父母双亡,长的也可以的顾向兴。

  他说要带着个妹妹,她也觉得没关系。

  结婚以后生了孩子,孩子体弱,但也能治,日子有些小波折,但总体是平稳幸福的。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却更不容易满足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陈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陷入迷茫。

  或许,有些人,就是只能共甘苦,不能同富贵的。

  顾向恒看着顾向兴高兴的样子,很失望。

  对这个弟弟,他不想再管了。

  以后他能做到什么样,就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他不会再帮他,也不会管他,他要借势,也不可能了。

  之后江景瑜背着顾向兴给了陈莹一把钱票,“你还怀着孩子,别想那么多不开心的事情影响自己身体,好吃好喝的养着,先好好的把孩子生下来,以后的时间还有很长,慢慢走慢慢看。你遇到什么困难了,不要忘了我们,我们是站在你这边的,我们也永远是天佑兄妹的大伯、大伯娘,只可惜,二弟不是我们说了什么就会听的。”

  易地而处,如果江景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会离婚的。

  她无法忍受这样的婚姻。

  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她不能替陈莹做决定。

  后面还有两个孩子。

  父母如果离婚了,对他们的影响也会很大。

  他们的生活中,应该一个父母离婚的人都没有。

  陈莹鼻子一酸,“大嫂我知道了。”

  “……谢谢大嫂。”她长叹了一口气:“希望这件事就这么结束。”

  不是大哥大嫂站在她这边,她不能这么直接的说不同意,也不能有了这个他提出的折中选择。

  这桩事情看似就这么平息了下去,只是江景瑜觉得还可能会有其他波折。

  “他要是再反悔了,我也不奇怪。”这个弟弟的底线有些低,他出尔反尔不是不可能的事。

  对他的这个说法,顾向恒是赞同的,他淡淡:“他性子有些凉薄,以后就这样吧。”

  对待帮了他这么多,又是十余年的结发夫妻这样的态度,让外人知道了,会骂他没良心,白眼狼。

  如果有朝一日他的位置更高,而他们处在弱势,他会不会也会这么做?

  会的。

  所以就这样吧。

  没多久,江景瑜他们三个收到了一封表彰信,这封表彰信是铁路部门还有秦扇他们两个合力写的,说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对此表示了自己真诚的感谢。

  收到这种表彰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有些人之前都没听他们说起这件事,现在乍然知道了,议论纷纷。

  “你们还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啊。”

  “你们买回来的那么多东西,我还以为很顺利。”

  “怎么之前没有听你们说起这件事?”

  这件事情江景瑜没有往外说,章学知也只跟自己交好的人说了。

  江景腾没少在外面说他出差那波澜壮阔的旅途。

  不过他们这又是小偷,又是人贩子的精彩经历,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怀疑,“真的有这么精彩吗?”

  “外面又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他们将信将疑,结果现在看到了这表彰信,他们这才信了,“原来是真的啊!”

  江景腾无奈:“当然是真的,我有必要编出这样的谎话骗你们吗!我也不是那种爱说谎的人啊!”

  江景瑜趁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出门在外的防骗小窍门。

  “要是大家出远门的话,千万别犯这几个错误,不然不论是辛苦攒的钱被偷了还是小孩被拐了,都是后悔都来不及的大事儿。”

  这件事情在上庄村这边发酵了相当一段时间。

  发酵的时间越长,越能够让大家对外面的世界抱有一定的警惕。

  这点江景瑜也是满意的。

  除了这个以外,江景瑜他们的机器设备到了以后,产能提高了,他们的订单是一直在增加,但是还远远没有到市场饱和的程度。

  要抓紧机会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所以江景瑜打起了广告的主意。

  江景瑜在省城的报纸上花钱投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块做广告。

  不要看着豆腐块不起眼,在这个时候凡是订了报纸的看报纸都很仔细。

  就算是小豆腐块,被看到的机会也很大,而且因为接收外面信息的途径有限,所以这个群体也很集中。

  他们现在主要是在县里,还有在市里铺张开了,范围还是小了。

  如果是省城的报纸的话,那么就可以辐射到整个省了。

  为了这份报纸,厂里特意安装了一部电话。

  这时候电话安装费用十分高昂。

  还要排队走关系。

  这件事交给顾向恒了。

  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先见之明。

  广告打出去了以后他们接到了飞扑而来的订单。

  有的是电报,有的是电话。

  加上咨询的,很多。

  他们的销售员也在报纸一出现的时候带着报纸还有他们的样品去其他没有入驻的市场去开拓了。

  基本上无往不利。

  就算供销社和国营饭店是国家单位,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

  但是有人来问有没有,没有说多了也不好看。

  而且试吃过后,他们自己也想买了。

  除了这些地方,就是那些厂和单位了。

  节日福利、员工奖励,他们的火腿肠都不错。

  要是还想加入到员工食堂菜单中,更受欢迎。

  他们之前储备的库存没多久就见底了。

  他们不得不加大生产,江景瑜手一挥,决定扩招工人。

  这是个大事件。

  他们要招收工人,本村的、外村的,还有县城里的人都来了。

  县城的人也不是人人都有工作,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临时工。

  他们好味厂虽然是位于乡下,经济效益挺好,福利待遇也好,他们从县城过来也方便。

  来的人挤挤攘攘。

  每次一说招工都有很多人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还是老一套,出题考试。

  需要拿笔杆子的都要考,不用拿笔杆子的也要考,不过这种考试就换了一种方式,不是用纸笔来考试,而是在实体现场考核。

  做杂活的就跟着做一次活,看看手脚是否麻利干净等等。

  也有人走后门,比如叶平生他就想推一个儿子进来,对着叶红秀说情。

  叶红秀很无奈:“招人这件事情不是你外甥女负责的,她只是做了这个决定,有其他的人专门负责这方面,她要是插手了,那就明摆着走后门了,你让他们去考试,考完了看成绩说话。”

  叶平生跺脚,“哎,我的大姐啊,就算景瑜她不直接考核,她知道考题透露一下也行啊,又不用她出面考试,成绩到时候也体面,还堵了别人的嘴。”

  叶红秀皱着眉头:“这考试的试题你外甥女也不能看的,是别人出的,而且好几个人出的,然后她去看了,又有她的亲戚考了高分,你这是不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你是不是看你外甥女坐在这个位置太轻松了,所以想要给她添些难度,一个不小心把厂长这个职位作没了,你就高兴了?”

  “这当然不是了!”叶平生吸气,“大姐你可不能污蔑我,我是希望景瑜她能好好的,以后越来越好,这话绝对真心!”

  这样子他才能鸡犬升天,也跟着过上好日子,像他们村现在这越来越有劲头的,不就是她给出主意带着的。

  叶红秀:“既然不是的话,有些事情就不能做,你还不如多找几本书,让他们多看看,回头考试考高分一些,好进厂里去。”

  叶平生垂头丧气:“大姐,你可真是够包公的,对着自己人也铁面无私。”

  说到这里他就不得不羡慕大姐家的几个孩子。

  她大儿子在厂里。

  大儿媳妇也在厂里。

  都是自己考试进去的,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

  只是自己儿子学习不好,想要考进去坐办公室难了,其他的活儿子还不想干,觉得还不如在村里干活,还能偷懒,年底分到的钱也还可以。

  他失望的回去了。

  回去的时候,看着三个儿子,还有儿媳妇期待的眼神,他摇了摇头。

  大家都失望了。

  张六花:“大姑她一个人都不答应?”

  叶平生:“她说去考试,过了就能进去,你们谁去考试?”

  这一回找的人要么是坐办公室的,要么是干体力活的工人,接触那些食材,看上去肯定没有办公室的体面。

  张六花:……

  她都没上过学,这怎么考试?

  至于说去干活……她也不想整日清理鱼、肉等,太累了。

  张六花抱着儿子:“这要不让爷爷奶奶帮忙说说?”

  叶平生:“我当我没请过?”

  这事爸妈出面也不好使,大姐她就是个固执的。

  有了这么大的便利也不知道拉扯亲戚。

  这可是她娘家啊,她娘家出息了,她在夫家也越有面子啊。

  叶平生来的时候江元同在里面当背景,看他走了,才从里面走出来坐下,慢悠悠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又在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了几个花生,慢悠悠的拨开,一颗花生一颗花生的放进嘴巴里。

  他老了。

  许多事情他就不管了。

  孩子有出息,他只要好好的不给孩子添麻烦就可以了。

  就像这样的事情,他也不管。

  他知道了老三家的有分寸,这不,就给顶回去了。

  老三家的这也是身板直,不怕得罪人。

  她下面的孩子出息着呢,就算她弟弟心里不高兴,也不敢给她甩脸子。

  看到公公在这里面喝着茶,吃着豆子,叶红秀去了厨房一趟,把炒豆子抓了半碗出来,放在江元同面前:“爸,你喜欢吃也别吃太多。”

  江元同乐呵呵:“我知道,心里有数。”

  吃了一小把豆子之后,江元同溜溜哒哒的出门去散步了。

  一般情况下,他散步的路线有规律,要么是会散步到厂里,要么是散步到山脚下。

  这一路上看到他的人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

  江元同全都笑着回应了。

  这是他家现在在村里的人旺的表现,谁叫他孙女太过出息有能耐,他这老家伙也跟着沾光了。

  在路上他看到了宋益,宋益是下乡的知青,娶了他们村里原来会计的女儿。

  现在也在厂里工作,他也是有能力的,他进了销售部门,听说表现很好。

  如果可以回去,江元同觉得他回去的可能性不高,回去之后要重新找厂子入的话,那就相当于从头再来。

  哪里有这里多年打下的根基来的轻松自在,而且妻、子都在这边。

  宋益看到江元同,主动打了声招呼,随后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他是销售,销售的收入在基本工资以外还有销售提成。

  他要抓紧时间,趁着这股东风多卖一些,这样子下个月能拿到的提成就更可观了。

  如果宋益知道了江元同的想法的话,他会附和。

  他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回去的话,他能不能进厂里都不一定。

  放在天平一对比,自然就有了取舍。

  在遇到了他之后,江元同又看到了自己的孙子。

  江景腾看到爷爷远远的叫了一声,也快步离开了。

  他现在也调到了市场销售岗位,做得如鱼得水,听说业绩排第一呢。

  去的地方也多,他看到孙子家里放的车票,放了厚厚一沓。

  他本来就嘴皮子溜。

  这也算是相得映彰了。

  现在市场销售部成了所有敢打敢拼的人的首选部门,在这个部门收入是灵活的,成绩越好收入越多,其他部门大多数是死工资,除非你有本事去研发。

  研发成功得到的奖金也很可观,但是这种一般也做不到。

  江元同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一路上忙忙碌碌的人,正巧的遇到了他们厂里出货的大货车,后面装的满满当当的,他看了一下货车车厢里的包装,这些应该基本都是火腿肠。

  火腿肠好吃,价格也不贵,大家喜欢才正常。

  很快货车就离开了他的视线范围。

  一路上连个大的颠簸都没有。

  这路是他们修过的,有损坏会及时修补,货车走得很畅通。

  没多久,他又遇到了其他村来送货的人。

  江元同认出来了。

  这是古木生产大队的副队长,来送粮食的。

  他看到江元同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拉着车队往厂里运货。

  江元同看了一眼,好几车的东西,基本上是各种豆子。

  这些也是火腿肠的原材料。

  再往前走,他看到了许多人在场地上清洗鱼肉,场地上味道不好闻,这些鱼肉处理干净之后会送进机器里打碎。

  大家各司其职。

  天黑了有些人还会留下来加班,加班有加班工资。

  真好啊。

  江元同转了一圈,慢悠悠的往回走了。

  这个时候,江景瑜他们两个却体会不了这种悠闲的滋味,沉着心开始行动。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不远了。

  这个国家幅员辽阔,几乎每一年都会在一些地方发生灾害,但有一些是格外严重的。

  例如唐山大地震。

  他们两个都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对很多事情记忆都不是那么清楚。

  却对这个事件记忆深刻。

  有机会回到过去,不提醒,于心难安。

  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出现的。

  里氏7.8级大地震。

  地震后,唐山被夷成废墟,造成二十四万余人死亡,十六万余人重伤,位列二十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惨烈到极点。

  这件事从进入1976他们两个就开始想着该怎么避开自己的特殊性提醒了。

  他们要想一个可以取信于人的理由,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不是地震发生在深夜,大家又毫无防备,损失不会这么惨重。

  哪怕是不能让大家都相信,能提醒多一个人,或许就能多拯救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