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智脑成精,军师登基(基建)>第119章 二合一 扫盲班普及,全国……

  当将原本做好的雕版直接切割成一个个的方块字之后, 印书的效率一下子就上升了。

  这个方法也很快传遍了所有书商的耳朵里。

  都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和权衡,几乎是一听,就能明白这种方法的好。

  只要一想到之前做别的行业的商人, 跟着陛下走的没有一个不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都纷纷行动起来。

  谁家还没有存着许多不用的雕版?

  基本上一两本书切出来, 就能将所有的常用字凑齐。

  而且真的当所有的字都变成一块块的小方块之后, 他们才发现,自己之前到底是做了多少无用功。

  不少书商都准备了一个个小盒子, 将同一个字的字模全都放在一起。

  有通过数字来编号,然后做一本目录册子查找对应字模的。

  也有通过一本较为常用且基础的书籍顺序来排序的。

  还有人将一整面墙打造了特殊的柜子,每个小抽屉外面都会直接放置一个字模,从外面往里看, 就能看见一整面墙密密麻麻的木头方块字,无比的震撼人心。

  活字印刷很快就普及开来,在市面上最明显的体现, 那就是书籍降价了, 量还变多了。

  在量变多的同时,种类也变多了, 还出现了不少原来的小众书籍。

  因为看得人不多, 一向只能在亲友之间手抄传阅的书,突然就焕发了新的生机。

  书店中也一下子迎来了许多人,一下子热闹非凡。

  “现在书真的一下子变得便宜了好多。”

  “还是陛下想的活字印刷方便,原本印一本书, 就要从头到尾每个字雕刻一遍,但是现在只需要拼一拼就好了。”

  “原本的书,要是检查不仔细,难免还会有几个错字, 现在连这种情况都省下了。”

  “真不知陛下是怎么想出这些方法的,看着似乎一点也不难,甚至大家都能一听就懂,但是我们就是想不出来。”

  “别说我们了,那些常年雕版的人,还有书商之前不也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吗?这就是陛下才智与常人不同之处吧。”

  来到书院中的书生学子们,看着原本就那么几种的书籍,要是常来都能烂熟于心的书籍,一下子变得琳琅满目,整个人都有了一种难以言喻满足感。

  一边心情愉悦的挑着书买,一边和同来的伙伴分享这一份喜悦。

  还有人相互分享这些书籍,将自己最喜爱的书籍推荐给别人。

  家境一般的读书人,买书这部分的压力一下子就下来了,原本的银钱可以买更多的书,也可以省下来去买笔墨纸砚。

  家境不错的人,能看的书也更多了,甚至有人直接在书店,将所有自己没有看过的书全部都买下来,然后补充自己的书柜。

  也许没有时间看,也许买回家放着放着就忘了,甚至只是为了充实书房装门面,但是这样好的生意,还是刺激了书商们的赚钱欲望。

  什么以书换书,孤本借阅可换店中十本书,自费出版等等一系列花样。

  不少对孩子有期待的家庭,往往在孩子拿到扫盲班毕业考核结果之后,就会买一本书作为礼物。

  随着活字印刷的普及,带来的效果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

  书籍变多,书籍的流通性变强,在书籍降价和扫盲班的加持之下,识字似乎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参与其中。

  这些变化吸引了朝中官员的大多数注意力。

  鲜少有人注意到扫盲班的扩充与升级。

  就算注意到了,相比于活字印刷带来的震撼,不过是从原本的认识那么几个字的人群中再选一部分出来多教一些内容,好像也与之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和正正经经念四书五经,做学问写文章的大道,一点边也不沾。

  可以说是连科举的起点都没有踏上。

  而且对天下发展来说,若是有更多的人念书识字,确实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一面是天下的发展,一面是思想的围墙,不少人只要想想今年来全天下的变化,总归是退后一步。

  陛下本身就是女子,若是这种普及大众的事情,硬是要避开女子,好像也说不过去。

  不过这也就是极限了,若是陛下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那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一定要站出来制止了。

  要不然这世道可就乱套了。

  城静枫在好几次上朝的时候,都看到有一部分大臣欲言又止的表情,心里乐呵呵的,不管什么原因,不说她就当不知道,还省下了一部分力气。

  等到了下朝之后,许青竹和小溪过来上课。

  毕竟只给人家讲课,但是自己一点也不学的话,估计很快脑子里就没有东西可以教了。

  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但是每次一节课的内容,教授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充实的,基本上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一应俱全。

  还是如在凉州城的那个庄子中一样,城静枫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来教两个小徒弟。

  等一下午的讲授结束,城静枫带着两人一起从实验室走回宫殿用膳。

  在往回走的路上,城静枫问道:“在国子监教书感觉怎么样?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直接跟我说。”

  许青竹在国子监当了一段时间的学正,身上的稚气散了一些,但是在城静枫面前,还是更多的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一点也不会吝啬自己的酒窝。

  她笑得很开心,语气也像是带着温暖的阳光:“感觉很棒,国子监的氛围真的很好,祭酒大人也很照顾我们,师父你就放心吧。”

  城静枫揉揉她的头,她这个小徒弟,还是一如既往的像是个温暖的小太阳,虽然不热烈,但总是很温暖,一直将这种正面的情绪留给身周的人。

  她回忆了一下,好像唯一见过青竹较为负面的情绪,也就是当初在凉州城,她母亲被掠去的那一次。

  不过即使在那样焦急和悲观的情绪下,她也没有将这种不好的情绪释放给别人,而是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想尽一切办法来摆脱困境。

  也许那个时候,她正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这一点,才松口给自己收了第一个徒弟吧。

  城静枫道:“没有那是最好的,小溪你呢?”

  乌温康也抬头,自从他回到京城之后,就没有怎么听到有人叫他这个名字了,可能是怕他回忆起那段不好的时光。

  可是他知道,他还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在匈奴那边的时候,每每遇到困境和绝望的时候,只要想起那一条干净又澄澈的溪流,他总是莫名心里升起一股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是他身处无边深渊的时候,唯一能抓住的一丝光亮。

  可是他也知道,若是让家人叫他这个小名,每一次都是在刺他们的心,让他们想起他受过的苦难,所以他从来不强求,只是将这个名字,还有那一抹清澈的溪水,牢牢的记在心里。

  现在只能从师父和师姐两人身上听到这个亲昵的称呼,他心里总有种别样的感动,还有点小小的珍惜。

  他声音带着点被关心的雀跃,和小小的自信:“我也很好,他们算学都没有我厉害,连比自己还小的小孩都比不过,还有什么脸面造次。”

  城静枫看她这个小弟子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偏偏脸上还被养出了一点婴儿肥,两颊有种肉肉的感觉,莫名觉得有些好笑。

  忍不住轻笑出声,清脆的笑声在安静的宫道上格外地清晰。

  乌温康面色微红,他好像也没有说什么吧,怎么最近大家一听他说话就笑呢,他明明都已经很认真地学着父亲还有祭酒大人他们讲话了。

  城静枫看着他微微发红的小脸,说道:“小孩子就要有点小孩子的样子,不用这样一本正紧地说话,就算说错话了,也没有人会怪你的,长大之后,可就没有这个福利了。”

  乌温康听到城静枫这样说,知道自己模仿父亲和祭酒大人的说话方式被发现,更是直接红了脸。

  “师父!”

  抬眼看到城静枫和许青竹眼里蕴含的笑意,更是有些羞赧。

  绯红爬上脸颊和耳根,他觉得脸上有些烧烧的,急中生智,转移话题道:“师父,我感觉最近国子监中学子都比之前认真了不少,肯定是因为感受到压力了,全天下这么多人,肯定有更有天赋的人,大家都想上师父亲自教的课。”

  许青竹也有感触地说道:“我上课也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在实验部分,以前大家都会惊奇于实现过程,但是现在都刨根问底的追寻实现的原理。”

  城静枫点头道:“当然有压力,他们在明,全天下有潜力的人在暗处,原本觉得板上钉钉的名额,现在被窥视,还不知道对手的深浅,比原来努力是很自然的事情。”

  许青竹带入自己想一想,如果有人比她厉害,就能抢走她的师父的话,她肯定会拼了命地学,一定不让任何人有机会超过她。

  乌温康看话题真的被转走,心中感慨自己的机智,面上也恢复了正常的面色。

  刚好走到殿门口,一踏进去就能看见满桌子的好菜,城静枫推推两人背后:“赶紧去尝尝,这次御厨可是又做了好几种新菜,肯定合你们的胃口。”

  看着满屋飘香的饭菜,许青竹和乌温康都忍不住双眼微亮,宫中御厨的手艺,真的是尝一次就再也忘不了。

  ***

  正如他们所言,全国各地有这个想法的人,现在都开始努力了起来。

  高级班的成立,对国子监的人来说,是原本还很有信心的名额,现在感受到了威胁。

  但是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就像是看到了一条明路。

  原本说是从全国选拔最优秀的人,然后陛下亲自讲授更深的内容。

  但是只有国子监开课,也没有明确的途径,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很虚无的事情,像是天空中的云一样,看得见摸不着。

  但是现在,就像是从云上放下来一个云梯,只要好好努力,顺着这个梯子往上爬,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上去,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最先爬上去的那几个,但是起码有了奋斗的方向。

  不少在扫盲班中从头学起的人,都比原来更认真了。

  其余已经从扫盲班中毕业的人,更是有些懊悔,若是当初自己再认真一点,会不会就能有这个资格了。

  至于那些原本就识文断字,在学堂里念书,想要通过正常科举走上仕途的人中,大部分虽然眼热,也还是坚持原路,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想要通过考核进入。

  西西坐在亮堂的教舍中,看着桌上给每人发的书和自然科学的资料,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内容吸引,沉迷般的看了起来。

  身上廉价打满补丁的衣服,没有让她有一丝的窘迫。那些衣着华贵的读书人,也没能打击到她。

  自从将字认得七七八八以后,她发现书中许多东西对她的吸引力,真的比她想象中要大很多。

  她一见到书就忍不住想要看,像是一块干裂的海绵,在经过一点点的滋养之后,只要遇见了大量的水分,很快就能飞速地膨胀。

  在这样隐形的竞争掀起风浪的时候,和农正在各地开始巡讲。

  马车是特质的,在马车前方的旗帜上,还印有大大的农字。

  马车旁边,有不少兵甲的护送。

  和农在马车中,将帘子拉开,让光通过帘子射进来,然后借着这个明亮的光线,一遍遍阅读自己之前做的笔记。

  笔记上全是城静枫曾经说过的话,他细细的用指尖摩挲,一行行的去慢慢读,一旦有了新的感触,就赶紧拿笔记在旁边。

  每到一个地方,知府就会带着治下的百姓前来迎接他。

  “感谢大司农特意前来讲学,我已召集好了治下百姓,大家一听说你这个写书的人要来讲解,可都乐坏了。”

  当和农第一次被夸的时候,心里还很激动的。

  不过每到一个地方,好像都是这个样子,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

  他不卑不亢道:“我只是代为整理,陛下才能算作写这本书的人。”

  等他到了当地准备的授课地方,轻车熟路地一下跨步上讲台。

  和农一上去,下面黑压压的百姓就开始有动作了。

  有人站起来呼喊示意,也有的人直接问有些书中没有讲到过的内容,还有的人表示直接表示感谢道:“大人,您能亲自到各地巡讲,真是个好官。”

  和农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在场的喧嚣声慢慢安静了一些。

  和农的巡讲内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关于土壤的,然后是关于种植过程中的共通性理论。

  再以大家都已经种植过的水稻为例,分析为什么改善水的利用,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城静枫在不同时期安排的化肥的作用。

  等水稻的增产原理讲完了,然后又简单讲了讲土豆的种植。

  最后就是他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讲解了杂交这种可能性,还有需要特殊表现水稻的寻找。

  在和农讲解的过程中,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场地,慢慢变得安静了起来。

  只能听到风与叶片的摩挲,还有和农朗有理有据的讲课声。

  等到了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沉浸了下来,回忆刚刚自己听到的内容。

  开启了问答时间之后,更是全都踊跃发言,似乎不被翻牌就亏了一样。

  和农耐心地回答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等到了最后,和农鼓励道:“刚刚上课感受了一下,不过更重要的是实践,欢迎大家多多试验,若是有机会,可以去试试国子监读书,尤其是陛下上的课,一定很精彩。”

  下面的村民们,大嗓门道:“我们都把孩子送去扫盲班了,认识了不少字呢?”

  “现在想去的人可太多了,变成了五个班也排不上号。”

  “要是我儿子有这个出息,我肯定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去国子监念陛下上的课,不说有陛下那么厉害,有个十分之一我就满足了。”

  和农的巡讲解开了不少农户的困惑,收获了更好的种植技巧,自然都是高兴的。

  不过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情,还是和农亲口承认的,他们这里可以一年两季地种植土豆。

  虽然同一块田地不能连种,但是冬天这一部分多出来的粮食,本来就是意外之喜,加上原本就有的粮食,这样一年下来,可比原来一年的收获多多了。

  和农在全国各地巡讲,一边将农业知识教给大家,一边为大家解决书中可能没有提到的东西,还趁着这个机会,在田里寻找可能有用的植株。

  随着扫盲班的普及,农事书籍的全国发送,还有和农在全国巡讲,大家感觉原本有些轻飘飘的心,一下子变成实心,又沉稳又踏实。

  不少在地里的庄稼汉感叹道:“原本只是每天跟着陛下的安排走,也不知道是为啥子,感觉要是没了陛下,咱还是只能种出原来那么多产量,现在不怕了。”

  “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我都想明白了,明年自己试试。”

  “陛下也说了,她用的是最适合大家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块田,要是我们弄懂了,再仔细照看自家的田地,说不定产量还能更高。”

  家里的孩子认了字,自己也大概弄懂了为什么亩产会上升,明年说不定能种出更高的亩产。

  眼瞅着要丰收了,不仅有吃不完的粮食,眼瞅着还能赶紧种一批土豆。

  这样的日子可真有奔头!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难民们也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倒腾起有些落灰,有些破败的屋子,收拾荒废了的田地。

  想着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也来个几千斤!将家里的粮仓堆满。

  城静枫在这个时候,召丞相宰弘济进宫。将准备发行报刊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宰弘济想了想,觉得这个是这个掌握舆论和民心的好东西,于是道:“我这就去准备,在秋收之前将一切都安排好,第一版咱们就刊登秋收的情况,肯定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