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的

  美地空调在这一世有了巨大变化,格美空调横空出世,从八六年开始就长期霸占国内市场,这让美地空调停留在初期阶段很长时间,何光建这个人天生不服输,国内市场那么大,你一家能吃得下吗?你能做到,我就做不到吗?

  不得不说,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死心眼”,认准了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劝说,何光建就是这类人,格美空调在他面前就是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一般人避还来不及,可他就是要对格美空调发起挑战。

  何光建并不是盲目挑战,他是有资本的,手里掌握了技术,还得到了北方工业集团的“真传”,再加上他的管理能力,短短四年时间就将美地空调做到了一定的规模。

  一九九六年,美地空调卖出了五万台,当然,这个销量跟格美空调还相距甚远,格美空调去年的销量是二十五万台,两者差了五倍,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可凡事要看动态,九五年美地空调的销量只有两万台,短短一年时间就暴增了一倍多,这种速度把任何一家企业都抛在了后面。

  论技术,格美空调当然领先对方,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方面要远强对手,美地空调的技术只相当于格美第一代空调机的水平,但是美地空调的价格占优势,一款产品比格美空调要便宜几百块钱。

  当然,格美空调有七种款式,对方只有两种款式,这一点美地空调也比不了,可在老百姓并不富裕的时代里,如果两种产品质量差不多,或者一种产品质量还要差些,但如果它的价格足够便宜,很多时候是可以在市场中起到决定作用的。

  美地空调在格美空调后面紧紧追赶,终于让后者有了一丝危机感,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其实现在国内不仅仅只有这两家空调企业,还有数家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再过三四年时间就有可能真正进入到一个你死我活的阶段。

  做为格美空调总经理的孙明凡已经有了危机感,马上制定了方案,格美空调现在的市场目标是尽量扩大政府部门的订单,为此专门设计了两款端庄大气的订制机。

  这当然无可厚非,政府采购的利润本就比市场高一些,但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有很多门道………反正刘琅是从没有直接参与政府采购的,他也懒得去和对方打交道。

  格美空调厂已经成立十一年,这十一年来大部分时间都是行业内的老大,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威胁到他们,即便刘琅有时会督促一下,但他毕竟不直接管理企业,孙明凡、陈春生和企业所有人在长时间的无竞争状态下早就懈怠了。

  如今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国家也开始世贸组织商谈,很可能在两三年内就能加入,到那时方方面面的挑战将接踵而来,说实话,格美空调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能保持第一的位置已经很出乎他的意料了,如果没有刘琅的督促,怕是如今的格美已经被美地追赶上了。

  刘琅对格美空调厂的期望不是替他赚钱,每年刘琅的分成也就二三千万人民币左右,这点钱对刘琅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是期望格美空调能够成为一个百年企业,可以在制造业上有所成就,显然格美空调距离他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

  当然,刘琅不会主动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孙明凡和陈春生二人,他只是偶尔提些意见而已,至于对方听不听,刘琅也不太过问,只有格美空调有限公司真的在经营上出现问题时才会动用他股东的权利,不过刘琅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好在现在孙明凡有了危机感,还跑过来参加博览会,想要把格美空调向国际市场上推广,其实格美空调已经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拥有很大的市场了,但东南亚市场毕竟有限,远远不及内地和欧美市场,这两个市场只要随便占领一个,毫无意义,那这个企业就前途无忧了。

  占领欧美市场,这话听感觉有点吹牛的意思,欧美国家的技术要比国内强出很多,他们的市场怎么会被中国产品占领?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在美国,这些年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做出了巨大转变,特别是克林吨上台后,美国放弃了大量附加险不高的制造业,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家电产品,将精力放在了金融产业方面,用资本控制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这就给了国内电器企业很大的机会,当然,前提是你的产品可以达到欧美的标准。

  这一次博览会国内很多家电企都来参展,就是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产品,可以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订单,格美空调如此,美地空调也是如此。

  这家来自粤省顺德的企业展台和格美空调展台相距不远,刘琅和陈春生两个人走到了近前,沿途中有不少人看了刘琅一眼,但是他们都没认出这个年轻人就是刘琅,毕竟这里是家电展览馆,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见过刘琅。

  刘琅在美地空调的展台前看了看,没有见到何光建,这个人非常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陈春生小声的说道。

  “刘总,他们的产品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但价格便宜一些,另外美地空调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打广告,广告费怕是要占总利润的三成以上,这么做不是胡闹嘛!”

  “陈大哥,这叫做营销策略,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酒香不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酒要香,但也要让人知道,前两年鲁州省不是有个酒厂,在国家电视台上花了三千万打广告,原本谁也不知道的品牌一下子就家喻户晓了,这就是宣传的作用,这几年我们在宣传上没有下太多的力气,这方面要改进一下。”

  “也对,那个什么秦河酒厂的确是很疯狂,花三千万打广告简直是疯了,但效果的确不错,就是明凡也买了几箱招待客人,只是那酒很一般,还没有二锅头喝这舒服!”

  “宣传可以让产品广为人知,但最终决定的还是质量,只有宣传没有质量,那这个产品活不了多长时间,这个秦河酒要是一门心思在宣传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提升质量,我看他们不会长久。”

  陈春生对这秦河酒厂的做法不以为然。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横空出世的“跟斗云”

  刘琅知道这家秦河酒的结果,他们连续三年在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总投入将近一亿人民币,这笔钱远远高于秦河酒厂的生产能力,即便酒厂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也需要十年才能生产出价值一亿元的白酒,为了弥补在宣传上的巨额投入,秦河酒厂只能用水勾兑白酒,最后被人发现,酒厂就此声誉扫地。

  酒厂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从全国皆知的酒厂沦为破产清算,但这家酒厂不是个例,在这个时期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靠着疯狂打广告赚取眼球,短期内的确起到了效果,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忽略了质量提升,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只是三四年的时间就默默无闻。

  刘琅在这个电器会场溜达了一圈儿,满眼之间都是前世的知名品牌,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等,如今国家的家电企业已经有了一大批自主品牌,未来这些品牌将会“统一”世界。

  工业博览会有三个主题会场,第一个会场是国家机械制造业展示区,都是“钢铁硬汉”,机床、轴承等等。

  第二个电器展示区,就是眼前的这些品牌,而第三个主题会场才是国家真正的核心力量,那台“跟斗云”就被安放在那里,除了“跟斗云”外还有国家电力部的一个大型展示区,刘琅最关注的还是第三个展示区,不过这里的安全等级很高,一般人不允许进入,只有开幕式那天才能进入参观,刘琅要是打个电话也能进,但没那个必要,还是开幕式再去吧。

  三天之后,工业博览会正是召开,这次大会吸引了世界三十几个国家的行业协会,三百多家大中型企业代表前来参会,参加人数超过了五千人,后勤及服务人员有一万多人,博览会历时三天,将会有十三场研讨会,还设立了商贸洽谈等等环节。

  开幕式当天,白为任和各个部门的主官都到了现场,同时也邀请了几个国家的首脑,比如俄罗斯的副总理,美国商贸部的部长等等,可见会议的规格是很高的。

  白为任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就是展示部分了,大量的人涌入了三个主题会场,直奔各自感兴趣的主题会场而去。

  这次大会刘琅很轻松,国家没有给他派什么任务,其实工业部是希望刘琅出面参加几个研讨会的,甚至都像让他登台演说,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口才好,制造方面的水平也是世界一流,只是这个打算被上面叫停,因为国家不希望他出头露面被外国人知晓,毕竟他经常到国外去,一旦被不怀好意的人知道,那他就会有危险了。

  刘琅也就乐得清闲,他和孙虎两人“单独”行动,随着人群进入到了第三展示区。

  刚进入会场刘琅就看到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展台前围着数十人,其他人也在不断向那里汇聚,刘琅个子高,站在外面就看到这个展台上放置的就是那台“跟斗云”,就是国家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发动机。

  现场的发动机只是一个“半成品”,其实“跟斗云”已经研制成功了,拿一件半成品出来不过是“迷惑”一些人,虽然是半成品,但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台发动机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距离测试阶段不远了。

  刘琅站在最外面看着周围的人,不少外国人都拿着照相机疯狂的拍照,几乎把每个细节都拍了下来,显然这些人大都是西方国家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脸上就可以看到有多么的吃惊。

  刘琅看到几个似乎是美国人,一个人在不停的对着旁边的人说着什么,另外一个连连摇头,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他们当然不会相信了,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台“跟斗云”的存在,从设计到研发,直到制造,没有几个人知晓,如今这台发动机横空出世必然会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很简单,就以这台发动机来说,全世界也只有四五个国家可以制造出同样功率的发动机,美国、法国、英国,可能岛国也可以,还有俄罗斯,不过俄罗斯现在够呛了,因为他们找不到安—225发动机的图纸,世界上唯一半套图纸已经被藏在了某个秘密的地方。

  一台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造不出来的发动机竟然被一个贫穷国家给弄出来,这有“天理”吗?

  有没有天理无所谓,关键是这台发动机就放在那里,各项指标也都写的明明白白,但一些外国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走到近前仔细的看着,他们觉得这东西是不是模型呀?有些人更是询问周围几名介绍员,这些人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英语很好,他们用熟练的英语回复对方,当然,他们也只是介绍一下而已,很多机密是不会说的,而且他们也不太清楚。

  “嘿嘿,都傻了吧!”

  刘琅暗自好笑,这就是国家的底蕴,是硬实力,一台高性能发动机代表的意义可是太多了,从合金材料到设计制造,是国家强大工业基础的体现。

  西方发达国家从来都是拿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敌视也好轻视也罢,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是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可以任意拿捏,任意污蔑,纵然你在各种场合表达不满,但人家根本不在乎,你的声音无足轻重,就是个屁。

  唯有用硬实力才能让对方重视,五十年代国家的军队在不对等的条件下打的美国人哭爹喊娘,整个世界的华人都扬眉吐气,六十年代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了核武器,罗布泊上空的“大蘑菇”让西方发达国家彻底断了侵略国家的念头,两弹一星更是把国家的声望提升到了顶点,联合国席位代表就此易主,这些成绩怎么来的?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尊严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联合国五大常凭什么是这五大国家?是用鲜血和铁骨堆积出来的,是用拳头打出来的。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家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现在有几个国家正在申请入常,有岛国、德国、印度和巴西,这四个国家各有优势,岛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他们的资本,德国不必说,如今欧洲很多事务都要德国牵头处理,印度和巴西人口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也快。

  几个国家都有了入常的资本,可凭这些就能成功吗?

  别做梦了,你以为常任理事国是选举出来的吗?那是打出来的,是各个国家用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的血肉堆积出来的。

  在这个时代当然不会再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毕竟大家都有核武器,大不了一拍两散,这个时代比拼的就是谁的技术能力强,谁的工业水平高,中国为什么被西方发达国家看不起?就是你不够强,你的工业水平低,一个诺大的国家连汽车都造不出来,还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平起平坐?一边呆着去吧!

  现在这种局面就有改观了,“跟斗云”放在那里,代表的意义太多了,美国人看着都发懵。

  刘琅站在外面看着,一帮美国人围住一名解说员,询问各种问题,话里话外都是质疑这台发动机的真实性。

  不过解说员很从容,对着所有人说道:当年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制造出了核武器和卫星,同这些相比,这台发动机也不算什么,未来我们还要制造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和所有企业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话语不卑不亢,充满了自豪之感。

  有不少电视台也在周围,对着这位解说员一阵猛拍。

  刘琅看了一会儿离开了这个展台,他和孙虎几乎是挤了出来,这里人太多了,看上去得有几百人了,每个人都想看一看这台“跟斗云”,真的,刘琅此时只有自豪。

  当然,“跟斗云”的出现有极大可能让西方人警觉起来,只是他们对这个贫穷的国家不在乎,可是现在,中国在不断的变强,而且变强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这些国家自然会想法设法抵制,这是必然的,可既然国家决定拿出来就把方方面面想好了,我们不怕打压。

  而且国家也有资本,不是那么任意被人拿捏的,这资本还是巨大的市场,国家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快二十个年头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资本盛宴中有多少国家和企业收益?太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赚的盆满钵满,并且这场改革还在持续,甚至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改革所覆盖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如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已经不是可有可无了,而是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他们的企业就不会有竞争力。

  说到底,不管是国家也好还是企业也好,都是追求利益的,在利益面前很多矛盾都可以掩盖,再说了,即便“跟斗云”出现,此时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依旧是贫穷的,美国也不会因为一台发动机而把中国当成对手,他们的对手还是欧洲和岛国,比如欧洲现在要搞欧盟。

  这个欧盟对美国人的威胁巨大,因为一旦建立欧盟,欧洲几大经济体的货币就会统一,内部贸易直接跳过了美金,对美国来说影响太大,现在美国人正想方设法要把这件事给搞黄了,哪里有时间去理会一个年人均收入只有五百美金的“贫穷”国家?

  国家现在的发展方略是韬光养晦,为什么?不就是要制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吗?一方面扎实的发展下去,另外一方面还不能引起美国的注意,这个度的把握很微妙,以高层的智慧完全可以把握住,比如这次中芯科技就没有来参会。

  刘琅和孙虎向会场里面走着,一边走一边看,其他展台上展示的东西就很一般了,只能说中规中矩。

  “国家电力部展示区?”

  在会场里面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比较大的展台,是国家电力部的展台,有十几个人围在周围不断的看着,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

  在九十年代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还直接隶属国家电力部,但很快电力部就会成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前世赫赫有名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也会成为让西方发达国家瑟瑟发抖的巨无霸。

  看看二十年后关于国家电网的一组数据就知道有多厉害了。

  在前世的二零一六年,国家电网公司霸占全球专利排行榜前三名,手上拥有两万多项技术专利;

  而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家电网排名第二,营收入三千五百亿美元,利润一百五十亿美元;同时在海外投资四百亿美金,进入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有项目全部实现盈利。

  这是国家电网在海外的战绩,而在国内更“嚣张”到了极点。

  国网公司供电覆盖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八,供电人数超过十一亿。而国家电网自研的多项技术更是达到了全球第一,比如特高压八百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我国是世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全面突破了特高压技术,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国家电网建立的完善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拥有企业标准三百五十六项、行业标准九十项、国家标准四十四项,编制国际标准十九项。

  前世的一八年,国家已投运了“八交十三直”二十一项特高压工程,保证了新增十七亿千瓦的电源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的电能需求,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另外“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配置资源格局基本建成,八条一千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和十三条八千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相继投运,电力资源的大范围调配成为常态。

  说到特高压输电技术,不得不说国家电网组建的覆盖全国的电力网络可以说得上领先世界的工业奇迹,要知道中国幅员辽阔,跨越近五十个纬度、六十多经度,从热带到寒温带。

  那国家电网电力建设不仅要能承受寒带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能够经受四十度高温的考验;也要能够经受来自海洋的强台风的冲击,沿海盐雾环境腐蚀,也要能经得起戈壁风沙的袭击;还要承受泥石流各种各样地质灾害的冲击,在这种地形下修建电网,连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敢尝试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牛上天的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有多牛?举个例子,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连接青海和西藏的一条能源大动脉,该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最长的直流输电工程,施工人员直接在“天上”修建电网。

  要修建覆盖全国的超级电网难度之高、危险系数之大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国家电网做到了,这张超级电网覆盖了全中国近十四亿人口组成的超过四亿个家庭。

  以上所说是国家电网十几年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九十年代远远还达不到让国外瞩目的高度,而把时间再向前调二十年,更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以说,在未来那些光辉战绩的背后,是无数电力人数十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打造出来的。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的年代。

  但正因为一穷二白,国家才更应该搞基础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电网。

  但修建电网必须要有两样东西,技术和产品,而中国,这两样都没有。

  怎么办?只有选择进口。

  在那个年代,中国电网的所有东西,包括设备产品、设计理念、行业标准统统都是进口。

  “你买我的电力设备,连草皮和水龙头也要一起买!”

  这是当年外国人经常说得一句话,而更憋屈的是,很多时候就算你想引进别人的东西,人家还不会卖给你,尤其是最好的东西,根本不卖,不管你出不出得起钱。

  一九五九年,世界上第一个五百千伏直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而直到八五年,国家才开始建设五百千伏输电线路,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有七个国家的电网率先迈进了五百千伏时代。

  当时这个五百千伏断路器是法国产品,原来的设计中,法国企业没有考虑到断路器空气管道的长度,也没考虑中国南方地区的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等环境因素,空气管道内的压缩空气很容易产生积水。管道内的水分无法及时排空,就会堵塞管道,影响断路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除了设计存在缺陷之外,产品质量本身也有问题。很多国人可能觉得,既然我们引进的都是国外的产品,肯定质量有保证,其实并不然,国外的产品也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以次充好,因为你们国家连次的产品都没有。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电网的员工们忍不下这口气,决心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彻底断了靠外国技术的想法。

  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也就是九五年,国产五百千伏开关自主研发成功,现在国内的换流站设备国产化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就在国家攻克了五百千伏之后,南方电网又提出研究八百千伏直流输电技术,

  这在国内外一片质疑声,因为即使是德国、美国、岛国等现在的电网科技强国,也难以问津八百千伏这一世界级难题。

  但就在这次展会上,国家展示了一套七百五十千伏的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虽然是模型,可是每一部分都栩栩如生。

  来参加展会的都是各个国家的专家,模型这东西做的再逼真也是模型,但各种数据参数是不能掺假,行家们一看就能看出来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了。

  毫无疑问,国家已经掌握或者接近掌握了七百五十千伏直流输电技术,但这还远远不是终点,未来国家将向八百千伏和一千千伏进发,总长度数万公里的高压走廊遍布全国各地,上至青藏高原,下穿海底隧道,从长青的热带到寒冷的寒带,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高塔矗立,源源不断的将电力输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零一三年,国家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就被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同国际大电网委员会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先后成立了由我国主导的九个特高压工作组,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委员会。

  中国也成为继美、德、英、法、日之后第六个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到了二零一七年,全球在电这个领域,国家电网是世界上毫无疑问的龙头BOSS,制定全球电力标准,多项技术垄断全球,就连美国电力系统都得使用中文,向中国电网取经,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电力建设都是由国家电网负责。

  可以这样说,二十年后,全世界仅有中国国家电网拥有建设在所有复杂条件下超大规模电网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全世界只有中国最积极说我要搞洲际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当然,美国是极力反对的,但是他又没有能力搞,所以也很无奈和尴尬。

  到了那时候,国家电网因为太“牛B”,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就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现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形成的新型电网。

  智能电网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因为这个智能电网是国家第一个提出的,所有的标准完全由国家来制定,然后拿到世界上形成了统一标准,其他国家只能老老实实的遵守。

  刘琅当年曾经“怼”过电力部,因为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与其合作时必须要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完完全全交给对方以供“审核认定”,结果让企业损失惨重,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行业霸权”行为。

  可刘琅狠怼不代表他不尊重对方,国家电网公司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是任何人能够代替的,为为国家在世界上挣得了巨大荣誉,可以说,同国外的那些大公司相比,国家电网公司也丝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

  能做到这一步可不是国家电网背后有国家支持的原因,是数万员工数十年来艰苦奋斗的结果,于此对应的还有国家铁路局,这群人同样也是用无数日夜的奋斗构建起了强大的铁路网络,把全国数万个村镇县城连接起来,组成了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铁路网络,他们都是让人敬佩的人,值得被载入史册。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国家铁路也“牛逼”

  在会场的另一侧国家铁路部门的展台也出现了,展示的就是国家去年刚刚完成的大京九铁路。

  这条铁路全长两千五百五十公里,北起首都西站,南至港岛九龙车站,于九二年年十月月全线开工,九六年九月建成通车,是国家一次性建成双线线路最长的一项宏伟铁路工程。

  这条铁路北起首都,跨越京、冀、鲁、豫、皖、鄂、赣、粤、港等九个省级行政区的一百零三个市县,南至深市,连接港岛九龙。

  在刘琅眼里,这条铁路开启了国家铁路人的“基建狂魔”属性,彻底释放了铁路人血液中那种“狂暴”。

  国家铁路有多牛,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

  二零一零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四百八十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

  二零一二年,首条也是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连海高铁投入运营。

  同年,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长两千二百九十八公里的京广高铁,北起首都,南至广市,全线设计时速三百五十公里。

  二零一四年,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一千七百八十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除此之外,它还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拥有横穿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和海拔最高的祁连山高铁隧道,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

  截至二零一七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近十三万公里,其中高铁两万五千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

  同国家电网公司一样,国家铁路不仅仅在国内大搞基建,还把“魔爪”伸向了国外。

  二零一三年承办了土耳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高铁项目,一四年又承包了印尼高铁价值五十五亿的大项目。

  后来非洲大陆成了国家铁路人驰骋的广阔大陆,一条条铁路带着非洲兄弟们飞起。

  正是有强大电力部门和铁路交通部门的强力支持,国家的经济才会持续增长,如果没有这些人在后面,那么所谓的发展经济也只能是一句空谈。

  事实也的确如此,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都是建立在强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上,对比一下隔壁的阿三国就看的清楚了,他们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的也很快,人口也众多,可是很多西方国家并没有把投资放到他们身上,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太糟糕了,火车都能开出出租车伸手既停的风格,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常常要花上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

  这种基础设施怎么能够让经济发展起来?简直就是笑话。

  电网、铁路这两个展台之前的人不多,远没有“跟斗云”那么瞩目,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个展台所展现的技术没有那么耀眼。

  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两个展台在今后岁月里支撑起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国家产生的影响远比那台“跟斗云”大的多,“跟斗云”高高在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但电力和铁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他们才是立国之根本,强国之根基,没有他们,“跟斗云”也无从谈起。

  刘琅和孙虎又来到了“探索二号”所在的会场,而在这里,探索二号成了大家的焦点,展台前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足有两三百人。

  刘琅就在看着,而旁边很多外国人都在小声嘀咕着。

  “北方工业集团?这家公司是什么企业?竟然能制造出这样的机床,真是想不到呀!”

  “这家企业在德国有些名气,主要经营各种零部件,不过我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制造出这样的机床,技术水平相当于CK517了。”

  “我看这台机床有问题,虽然看上去性能不错,但未必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尤其合金材料和芯片,中国人造出来吗?他们一向是很狡猾的。”

  “你说得倒是有些道理,但芯片中国人的确是有能力的,他们的中芯科技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至于说合金材料,这个也不好说,在另外一个展馆里可是有一台大飞机发动机,刚才我就从那里,简直是人山人海,我看到几个波音公司的人,脸都青了,看来那台发动机应该是真的,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材料还真没准是自己冶炼出来的。”

  “真是怪事呀!中国怎么一下子搞出来这么多东西?看他们的工业水平应该没可能呀?”

  “你别小看中国人,他们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当年的原子弹、氢弹和卫星谁又能想到?那时中国比现在穷多了,现在他们发展的这么好,弄出一些玩意儿来也说得过去………!”

  现场的人对北方工业集团自主研发“探索二号”都是半信半疑,觉得这台机床有太多的疑问,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探索二号”的性能还是肯定的,虽然比不得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机床,但也能勉强达到一流水平了,当然,这还要看机床的稳定性,这方面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

  在发达国家的眼中“探索二号”只能勉强算是一流的数控机床,他们只是惊讶于以中国的工业水平竟然能够制造出来这种标准的机床,当然,这里面还有种种疑问,需要进一步核实。

  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探索二号”就太适合他们的,因为这台机床的价格太低了。

  一台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价格是五十一万人民币,折合美元也就七万多一点,这个价格实在是“白菜价”,要知道德国、美国和岛国的数控机床如果卖到国外都是以几十万美金起价,即便是在国内销售也要十几万美金,而且这个价位的设备只是二流水准,一流设备还要高出一倍有余。

  “探索二号”显然在价格上太有优势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巨大的优势。

  现场就有一些人跟工作人员询问购买的事宜,工作人员告诉对方待展览会结束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会和他们接洽,具体事宜到时候再商谈。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博览会圆满成功

  刘琅随意走了一圈,各个展台前都有人在询问购买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工业水平不高,但不高不代表没有,即使再穷的国家也要有一些工业,有工业就意味着要有设备需求,太好的设备用不上,太差的设备还总是有问题,而中国制造的设备价格适中,性能有很不错,具有最高的性价比来,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正需要的。

  其实同这些机械设备相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需求最大的还是电器类产品,所以在电器展示区聚集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兄弟,他们对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以及空调这类产品最感兴趣了,短短一个上午格美空调就和数家拉美国家的企业达成了订购意向,如果全部签约总价值会超过两百万美金,而空调还是需求最小的产品,电视机和电冰箱需求量最大。

  这就是中国的优势,在家电类产品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跟中国相比优势越来越小,毕竟很多家电的科技含量并不高,通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很多企业都具有了生产能力,并且质量也不差,在同等质量条件下国内产品具有碾压的价格优势。

  那些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又太低,自己生产不出来,买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器价格不菲,找来找去发现还是中国的便宜。

  其实别说是发展中国家了,就是发达国家很快也要从中国进口电器了,从中国进口的家电,包括关税和运输成本都比自己生产的便宜。

  工业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引来了全世界的热议,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尤其是亚洲国际卫视派出了三个小队对不同展区进行采访,特别是“跟斗云”,亚洲国际卫视掌握了更多信息,很多信息还都是独家消息,比如这台发动机的测试影像,还有专家们的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跟斗云”的性能已经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了,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发达国家,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继美国、法国、英国、苏联之后第五个可以自主研发大型发动机的国家,其意义极其深远。

  为此亚洲国际卫视还做了一期节目,在首都的演播室里请来了两位专家讨论这个话题,专家围绕着这台发动机展开讨论,比如现阶段国家有没有能力研发战斗力发动机等等。

  这个节目是在港岛直播的,节目播出后立刻引来了一片热议,对于即将回归的港岛来说是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试想一下,当今世界有几个国家拥有自主研发战斗力发动机的能力?不过五指之数而已,那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研发出来,中国却搞了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还不清楚吗?

  第二天,白为任亲自参加了世界工业发展论坛,这次论坛国家请来了世界上十几位知名行业专家,全都是声名赫赫,有两位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专家在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未来材料发展的方向等诸多方面做了主旨演讲,而国家方面也派出了专家队伍参加论坛,中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坤教授还做了未来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主旨演讲。

  这个演讲稿刘琅也参与了很多,把工业制造和智能制造联系在了一起,指出未来的工业化必然也是智能化的过程,这个演讲配上各种颇具未来的图片在与会人士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整个会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人都惊讶中国的专家对智能化的认知竟然如此深刻,比西方人都深刻,黄坤教授的认知其实就代表着国家,当一个国家对工业化的未来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后,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向着目标前进,这就很可怕了。

  论坛举行了一天时间,可谓是一场思想盛宴,之前可能一些国外的专家准备的演讲稿有些敷衍,他们觉得中国的水平也就那样,讲一些好深的理论你也不懂,但到了现场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坐井观天了。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实践上也赶了上来,那台“跟斗云”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原本想要敷衍一下的专家们只能临时增加自己的演讲内容,把最具前瞻性的理论都拿了出来,这就让这场论坛变得非常具有价值,就是刘琅也觉得很有收获,学到了不少新的理念。

  第三天,博览会基本就算进行到尾声了,做为东道主方面自然要好好款待大家,专门调配五十多辆大客车载着大家进行了首都一日游活动,去了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和长城这三个景点。

  其中故宫博物院让美国人很兴奋,倒不是说他们有多么了解这座世界上最大建筑群的历史,而是当年著名电影《阿甘正传》有一段就在这里取景,那一幕拍的十分唯美,让很多观众都过目不忘,甚至故宫博物院的管理部门特意在那个取景地立了一块牌子,不少人都坐在了当年刘琅坐的位置拍了照。

  当然,游玩这一项刘琅没参加,博览会第二天结束他就提前回到阜城了,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没有多余的时间。

  这次工业博览会圆满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电视台和报纸都在播放着相关消息,尤其是“跟斗云”,成为了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普通老百姓自然不知道这台发动机对于国家的意义,但架不住专家们的“科普”,在近乎洗脑的宣传中老百姓终于知道这台发动机有多牛了,甚至有的媒体还“夸大其词”,宣称国家已经有了媲美欧美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水平。

  这种说法倒是没错,但不是现在,可能是在未来某一时间吧。

  北方工业集团的人当然不相信这种宣传,越是知道的多就越是谨小慎微,如今的他们对世界机械发展知之甚多,整个北方工业集团有七百多名员工,几乎四分之一的人都有出国培训的经历,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让他们感到了压力,那种技术真的是强大。

  当然,北方工业集团也不差,甚至论工人本身的能力,比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还要精深一些,比如英国,对方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假,可是论个人能力还真是稀松平常。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回归前夕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正常的声音,说美国技术如何如何的牛,美国工人如何如何的强,但说这种话的人都是道听途说,等亲身接触后才发现,这帮人的技术不过如此,他们所仰仗的不过是强大的科技实力而已,而科技实力的提升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整个产业和国家的整体实力。

  华夏民族有一句话,叫做人定胜天!而北方工业集团成立至今,工人们的成长就完美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

  九年前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有的连机床都不会用,现在所有人都成了高手,每一个都身怀绝技,随便一个人在其他企业眼中都是绝顶高手般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到其他企业授课讲座。

  国家的技术还达不到国际水准,但这不代表我们北方工业集团达不到,我们就要人定胜天,要靠着自己创造奇迹,让北方工业集团站在世界工业企业之巅,让北方工业集团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这就是北方工业集团人的目标,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每个人都向着这个目标奋勇前进,而且他们信心满满,因为刘琅就在他们身后,只要有刘琅在,北方工业集团就是一艘无所畏惧的超级战舰。

  ………………。

  转眼之间到了一九九七年六月下旬,距离港岛回归越来越近,刘琅接到了国家的邀请,前往港岛参加七月一日的港岛回归庆典。

  这是今年全国最大的事情,不,应该是这些年最大的事情,为了能让港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努力奋斗,而且因为国家提出了“去殖民化”的要求,这一世比上一世更加曲折,两个国家的较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虽然比上一世更加困难,但是取得的成果要比上一世多很多,英国政府可谓是完败。

  如今尘埃即将落定,港岛即将迎来新生,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个离家已经近百年的孩子。

  能够参加历史性的大事件,就是刘琅也兴奋不已,他和王振东二人提前一周就来到了港岛,虽然经常来这里,可是这一次的心情已经不同了,港岛街道已上处处挂着国旗和区旗。

  说实话,对于港岛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回归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起码他们没感觉到有什么影响,刘琅走在大街上也没有感觉到这里的人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老百姓还是匆匆忙忙为了生活奔波,偶尔有些小朋友会站在国旗下仰起头来看着那面从来没见过的五星红旗,然后询问身旁的父母,父母也只是解释一下。

  也是,港岛已经离开祖国近百年了,这里的居民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而且回归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会改变,大多数人也不会因为回归改变什么,至于说他们对国家的概念………说实话,港岛的大多数人是没有体会的。

  港岛从开埠那天起就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经历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更没有体会过四周敌人环绕的危难,这么多年来一直顺风顺水,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成为了内地与外界接触的唯一通道。

  有人说是英国人让港岛变得生机勃勃,其实这种说法不对,是时代和环境造就了一个繁荣的港岛,港岛能成为如今模样跟内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没有内地,别说是英国,就是美国人也不可能让港岛繁荣至今,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刘琅、莫兰、王振东等几个人行走在街道上,此时是上午八点多钟,正是上班时间,街上的行人走的飞快,几个人还没吃饭,正好走到了一家老店门口,这家店刘琅来过两次,口味非常地道。

  “走,我请大家吃早餐!”

  刘琅等人就走进了店中。

  “您……你是刘总吧,刘总您好久不见了!”

  一位看起来是掌柜模样的中年人看到刘琅先是思索片刻,然后就想起来对方,这个人去年曾和火天霆来过,显然也是个大人物。

  “呵呵,你还记得我,不错,我是姓刘,我也记得你,你叫林家辉,这个林记是你父亲在四十年前开的,上次我们来你父亲还特意给我们加了两道菜。”

  刘琅的记忆当然没得说,只要听到看到就不会遗忘。

  “哈哈,没错没错,刘总想必来自内地吧,现在是港岛的大日子,我们一家人都是来自内地,所以这也是我们的大日子,来,几位里面请!”

  这个店铺不大,上下两层一共是八十多平方米,是林家用了四十年赚来的财富才买下来的,这还是因为林家与火家是老朋友。

  当年林老爷子创业之时就经常在对方的小店里吃饭,那时不过是个路边摊,后来火家发迹,盖起了一栋大厦,大厦全部用于出租,只有一层的这个店铺卖给了林家,也算是给了老朋友面子。

  店铺里坐着不少食客,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儿,这帮人都在这里吃了几十年,从年轻到老年,见证了这家林记商铺的起起伏伏,同时也见证了整个港岛的发展。

  “老古呀!这里就要回归了,你可以回老家看看了!”

  一个老者边喝着汤边对身旁的一个人说道,虽然用的是粤语,但是有一股江浙一带的口音。

  “老钱,你也不是一样吗?等明年我们结伴回去,不过恐怕老朋友都没了,都没了!”

  “没了也要回去看看,不看那么一眼总是觉得不踏实,那是根呀!”

  此时一个看起来足有八十岁的老者开口了。

  “你们呀!还是年轻,没有见过多少世面,港岛这么多年的变化都在我的眼里,十多年前,东铁还没开通,皇岗口岸是最方便的口岸,过关要搭过境巴士,然后到落马洲转公交或绿巴;那是上水不热闹,一条简单的骑楼街,周边最多的是茶餐厅和SevenEleven。

  街上人流冷清,除了红绿灯路口的“叮叮”声,很难有其它的声音了,还有荃湾还是海滩,天水围还是贫民区,大家挤破头都想搬去美孚或大学,唉,时代变化呀!现在葵冲的工厂基本搬完,一栋栋工业大厦开始改造成写字楼,或者鐺房。

  葵青码头的快速路延长到皇岗,据说马上就要同内地了,还有东九据说要修建个星光大道,那时旁晚在岸边伴着离港游船的汽笛声看对面上环的灯火了!”

  这个老者显然很有文化水平,简直是出口成章。

  “所以说!这里才是我们的家乡呀!”

  老者感慨万千。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复杂的情绪

  “老梅头,你的学问好,我们比不了,这里当然是我们的家乡,四十年前我跑到这里,在码头上扛包,一干就是二十年了,找了老婆有了孩子,这里当然是我家,但我也忘不了家乡的兄弟姐妹,我也不信你能忘记家乡的朋友,反正这一辈子我还要去家乡看看,就是看到一棵老树也值了!”

  两个老者对港岛和家乡有着不同的看法。

  双方的谈话透漏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港岛对国家的认同感,年纪大的人尚且如此,更不必说那些年轻人了。

  刘琅一帮人在一旁听着众人的谈话,莫兰从小在美国长大,和国家距离很远,但她却对国家的感情却很深,不是因为莫兰父母教育的多好,而是在美国华人的地位很低,总是受到排挤,华人受到排挤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祖国地位不高,身份的认同感和国家强大息息相关必然会胖海外华人祖国有着割舍不掉的联系,当然,也有一部分认选择河祖国彻底断开,从身份上就不认同自己时华人,这种选择对他们自身来说其实也无可厚非。

  港岛则不同,这个地方距离内地太近,没有那种距离感,同时又以本地人居多,没有种族的观念,另外老百姓也很富裕,多年来还算是“安逸”的环境让他们忽略了国家的对他们的影响,国家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国家港岛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大到了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地步,港岛有淡水吗?有新鲜的蔬菜吗?有足够的粮食肉类吗?如果港岛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岛,他们倒是能自给自足,可港岛这个仅仅只有一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拥有七百万人口,哪里有足够的地方提供如此多人口的生活所需?如果没有了祖国在后面支持,别说发展经济了,就是吃饭喝水都是大问题。

  这些算是小事情吗?可以说是,吃喝拉撒看起来的确是小事情,似乎没有人会在乎这些小事,可要是这些事没有解决,那这个社会必然是大乱,甚至让人无法生存,连生存都无法保障,这岂能是小事?

  刘琅等人就在一旁听着,并没有反驳对方,对国家的感情不是教出来的,是要真正用心去感受,好在国家已经制定了一揽子方案,全都是让港岛“占便宜”的方案,到那时所有人都会知道:投入祖国的怀抱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很多民众对回归更多的是一种旁观心态,但对于那些商人来说回归就是一件大事了,如火老和邵老这样的爱国商人真正明白一个国家对各人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港岛各界人士都公开发表态度,同时也各自庆祝,刘琅刚到就被邀请去参加活动,每次出现都会成为焦点,各界人士都跑过来“献殷勤”,不仅仅是刘琅富可敌国的身份,大家更看重的是刘琅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刘琅在国家高层眼中拥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不是臆想,看看火家就知道了,火家自从和刘琅搭上关系,这些年真是顺风顺水,在内地谁不给面子?

  当然,其他富豪们在内地也颇受人尊重,但远没有火家人那么吃香,另外从一些小道新闻透露出的消息来看,北方工业集团就是刘琅在内地的企业,而这家企业最近可是不得了,制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数控机床,对国家工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涉足工业,这就是不是普通商人能做的事情,必须是那些和国家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才能干的事情,可见刘琅的能量有多大了。

  所以这两天刘琅真心觉得累,天天和这帮人在一起还真不如和自己的员工在一起舒服,但没办法。

  直到回归前的前两天,港岛的娱乐活动一下子就没了,因为真正的主角就要出现了。

  国家高层都来到了港岛,开始接见各界人士,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在做着回归前的准备,表面上看社会一切平常,但私底下不知有多少人在没日没夜的忙碌,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亚洲国际卫视的记者们更是都快忙疯了,莫兰亲自坐镇,派出了五个报道小组跟踪报道多个目标,有跟踪报道英国部队的;报道国家部队的;报道最基层民众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回归仪式现场的报道。

  这几天来亚洲国际卫视就开始每天连续十五个小时连续报道了,尤其是外界觉得神秘的驻岛部队,亚洲国际卫视特意派出了一个小队进入到营房里,每天记录军人们的生活,要知道在港岛能够获得这个资格的也只有亚洲国际卫视,其他电视台都没获得允许。

  亚洲国际卫视的特派记者深入营地,对部队官兵全方位的报道,当港岛的老百姓在电视里看到官兵们住的地方都傻眼了,所有人下榻的床铺叠的方方正正,远距离看过去还以为是一个箱子。

  记者还特意询问官兵,问他们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官兵们微笑道:这是纪律,也是精神,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终于,时间走到了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刚过下午,刘琅就和一大群人来到了维多利亚会展中心,所有人将在这里见证这历史时刻。

  刘琅是以观礼嘉宾的身份参加,而受邀参加的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三十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政界人士,九十多个国家驻港岛领事机构的代表和一些国家的民间组织、地区与国际组织驻港办事处的代表。

  港岛各界人士,澳、湾同胞,以及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也出席了交接仪式。

  同时来自世界各国七百多家新闻媒体的八千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刘琅的位置非常靠前,那根旗杆就在前方不到二十米的地方,看的真真切切。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回归日

  接近午夜时分,各处开始了主权交接仪式,每一个地方都庄严肃穆,同时准备升国旗奏国歌。

  晚上十点二十五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港岛威尔士亲王军营。

  两百多名中外记者早已拿出“长枪短炮”对准交接现场,营地周围几千名香港居民满怀兴奋之情翘首以盼。

  十一点五十八分,一英军中校向我军中校谭爱敬礼报告:“谭爱中校,威尔士军营现在准备完毕,请你接收,祝你和你的同事们好运,顺利上岗。长官,请允许我让威尔士亲王军营卫队下岗!”

  谭爱中校声如洪钟地喊出一句震撼全世界的话: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岛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几乎与英军撤离同步,张洪桃指挥护旗队迈着正步走向旗杆。七月一日零时零分,威尔士亲王军营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也是在同时,全港岛所有警察都更换了警徽,从此他们成了港岛自己的执法部队。

  而此刻的刘琅呢?………

  六月三十日二十三时五十六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二十三时五十九分,英国国旗和港岛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徐徐降下,英国在港岛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终于到来:在会展中心,升中国国旗和港岛区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港岛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刘琅也早已经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接着,国家领导人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岛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现场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此时虽然已经是凌晨时分,但全国各个地方,数以亿计的老百姓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尤其是首都、沪市等大城市,无数人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天空中绽放着绚丽的烟花,这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所有人都在祝福港岛。

  有人高兴就有人“悲伤”,最“悲伤”就是那位末代总督博腾了,回归仪式刚刚结束他就和英国王子一同走上了一艘游轮,他的全家都走了上去。

  现在的博腾是相当了落寞,前世,在他的任期内还做了一些事情,说白了就是挖了大量的“坑”,这些“坑”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为他在英国内部攒了很多的资本。

  但这一世不同了,国家的“去殖民化”把他的计划全部打乱,连给港岛精英发放的“特殊通行证”都被亚洲国际卫视曝了光,这种“卑鄙”的行为让英国政府颜面扫地,最后只能让博腾当替罪羊了。

  这家伙“施政”如此之差,恐怕什么资本也没弄到手,回去后大概率要被雪藏起来。

  几年前博腾意气风发来到港岛,想要在港岛大有作为一番,现在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这里,他不知道这一切的都是刘琅搞的“阴谋诡计”,估计他一辈子也无法知晓真相了。

  港岛回归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心中的荣誉感简直是爆棚,国家还特意做了一个改革开放十九年的纪录片。

  十九年前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那时人民的年平均收入不过四五百块钱,街道上连一辆汽车都看不到,十九年后的今天,国民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五千元,收入翻了十倍,街道上随处可见奔驰而过的汽车,其中不乏岛国美国的“豪车”。

  尤其是在首都,有时候都能看见法拉利这样的超级跑车,一台价值两百多万,据说整个首都有三辆之多。

  当人们身居其中时感觉不到这种变化,可是回过头来再看时就会发现十九年的变化太大了,大到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

  尤其是刘琅这个重生一世的人,两世对比更加明显,这一世的国家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专注,特别是工业行业,经过一系列企业改革后强大了太多,在前世这一时期,很多制造企业破产拍卖。

  特别是辽北省,原本是老工业基地,因为技术水平低,在九十年代末期大量制造业企业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先是尝试转制,也有成功转制的企业,只是这些企业属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没有人去理会,即便是转制的企业也都是街道办或者村办集体企业,稍大一点的哪里有人买的起?

  大量企业破产让辽北省的工业瞬间一蹶不振,沈城最著名的老工业区铁南区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衰败下去,大量工人下岗,经济衰退,这种局面跟前世的阜城也差不多,只是阜城更加依赖煤矿,沈城逼近是省会城市,先天优势不是阜城能够相比的,可即便如此,沈城的经济也大不如前,再也恢复不到当年老大哥的位置,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不单单是工业的问题,可工业绝对是首要问题。

  工业不仅仅是让沈城经济衰败下去,更大的影响还是整个国家失去了一个老工业基地,失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这个损失更大,而且无法弥补。

  后来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计划,重拾工业现代化,并且要打造工业智能化,可那时北方的工业水平早已经今非昔比,产业工人都没了如何去搞?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亲自动手

  上一世的九十年代末期,很多工业企业因为技术原因被市场淘汰,大量企业纷纷破产,这一世就不同,北方工业集团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辽北省的工业水平,很多企业围绕北方工业集团做文章,同时得到“探索一号”的资料后技术水平也是有了改善,虽然称不上是现代化,可活下去没什么问题,特别是北方机械制造建设集团,这家集团不仅仅是活下去,还活的非常滋润,除了给北方工业集团提供配件外还开发出了不少先进设备,仅去年产值就突破两亿人民币,利润达到两千万。

  当然,即便是辽北的工业比前世好的多,但还是有相当的一些企业破产,毕竟工业基础摆在那里,北方工业集团再厉害也不可能让所有企业都收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毫无疑问,辽北省的工业根基保存下来了,这就是国之大幸,有了这根基就留下了希望。

  回首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时间,国家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就如亚洲国际卫视在纪录片所说的那样:回首过去十九年,中国的经济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增长,整个国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这远没有结束,恰恰相反,这十九年时间只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就如同一座摩天大楼有了一个结实的地基,那么接下来的十九年会发生什么呢?

  整个世界都翘首以待,他们希望能见证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这场变革会让十三亿人口摆脱贫困;让超过两亿的年轻人考上大学;让六亿人口有了工作,同时会创造出超过数百万亿的财富。

  而这一切都将在短短的四十年内发生,难道这不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吗?而世界上所有人都在见证这个奇迹,让我们都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和崭新的国家欢呼吧………!

  回归的欢庆是短暂的,欢庆过后归于平静,所有人又重新回到了工作状态中,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日复一日不断重复,但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路华公司的那套发动机生产线早已经安装在了厂房里,刘琅从阜城调过来一百多名员工,都是最初进入北方工业集团的那群老人儿,如今他们都成了公司的骨干,带出了一帮大学生徒弟,如今又“转战”到了圣和汽车有限公司,重新跟着刘琅创业。

  当然,一百多人显然不够,远远不够,圣和汽车有限公司有六百多位员工,可他们的水平真的是不敢恭维,在刘琅这帮老部下面前实在的是不够看,即便是一些上了些年纪的老工人也差的远。

  在北方工业集团,所有工人的水平算是在一个档次,就算是那些“高手”也不敢说完全碾压对方,之间的差距其实常在毫厘之间,当然,就是这毫厘差距就决定着一个是一流高手另外一个则是绝顶高手。

  等到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们离开自己的公司到了外面,那立刻就显现出优势了,其他工人在他们面前就如刚刚接触工作的学徒,他们用机床弄出的零部件可能都比不上北方工业集团工人徒手弄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差距,是天与地的差别。

  刘琅每年都要会派出水平厉害的工人到全国各地上课,把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传播出去,甚至有十几名技艺高超的工人还成了几所大学的特聘讲师,走上了大学课堂。

  很多工人因此受益,但这种培训毕竟是短暂的,哪里有跟着刘琅数年时间学到的东西多?

  所以这群“老人儿”们还要带一带这帮徒弟,带着他们边学边工作,这也是没办法事情。

  如果把工业系统比做一个江湖,那么北方工业集团就是武林泰斗少林派,里面随便一个人都是江湖上的大高手,随便一位就能力压四方,可在大高手之上还有一位绝世高手,他就是刘琅,刘琅的水平就是独一档,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而且近几年来他也很少出手了,有时偶尔显现一下技艺就会惊世骇俗。

  但现在刘琅也得“出手”了,因为制造发动机的工艺是一套全新的技术体系,虽然也依托于机械制造,可技术方面更加的复杂和精密,但同时又更加依赖基础工业能力,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汽车产业发达完全是建立在了数百年的工业基础之上,国家的工业基础相比于发达国家是有很大差距的,底子薄不说,还缺乏相关的配套产业,要想弥补,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在有一个刘琅在。

  刘琅当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的就是发动机,师从美国知名机械专家克莱尔教授,克莱尔的学生很多都在世界级的大公司担任总工程师,比如波音、通用公司,但克莱尔教授最看重的还是刘琅,当年一心想要让刘琅成为他的博士生,只是刘琅要回国组建北方工业集团才没有答应对方的要求。

  刘琅从发动机学起,学了一身本事,但这套技术在国内没什么用,你连一颗零部件都还造不好谈什么发动机?所以这么多年来刘琅就把本专业放在了一旁。

  但千万不要觉得刘琅把原来学的那些荒废了,事实上这么多年他一直在提升,那些年每个月莫兰都要帮他买大量的学术周刊,莫兰回国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基金会,刘琅每年可是要为基金会提供五十万美金的,他想要什么学术周刊是有专门的负责人为他购买。

  除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外,刘琅手里有两份“秘籍”,一是安—225飞机发动机图纸,另外一个则是“跟斗云”的完整资料,尤其是后者,光是图纸就有五百多斤重。

  五百多斤的图纸呀!就是让一支几十人的团队研究也得花上几个月时间,但刘琅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就将所有图纸完全吃透,他一个人能抵得上几十人。

  所以这么多年来刘琅的技术水平一直是在提高的,真的是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学当个教授太轻松了,至于说论文之类的文章,他要是想,能写出十本论文来,当然,刘琅也写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著作只是在公司内部流传,属于机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