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来的人越多越好

  这应该算是非法行为吧,当然,因为有中俄列车的存在,这些年两国的老百姓来往比较密切,尤其是很多中国人经常是到苏联做生意,当然,所谓的生意不是那种大买卖,就是从国内购买大批的小商品,比如牙膏、牙刷、罐头等,苏联轻工业很糟糕,这些东西非常稀缺,国内的人把这些东西拿到苏联可以换取貂皮大衣这种东西,这些大衣在国内卖的很好,一件半身大衣就能卖到几百块钱,而成本算上路费不过几十块钱。

  在最鼎盛时中俄列车上有超过一半的乘客都干这种买卖,大包小裹走一趟就能赚近千块钱,不过他们也有风险,比如在苏联被人骗了或者在车上被抢劫了,上次刘琅到苏联回来时就遇到了一伙劫匪,结果这帮家伙“时运不济”,遇到了特种兵,最后“全军覆没”,因为这件事这趟列车进行了一次整改。

  毕竟差一点对刘琅造成危害嘛,事情一下子捅到了高层耳朵里,后来公安部门和铁路部门配合,双方联合打掉了两个犯罪团伙,然后每趟车要派出三名警察,这才让中俄列车的治安有了改善。

  当然,苏联方面也有一些人到国内做买卖,干的也是同样的事情,不过相对来说人就少很多了,苏联人的经济头脑可比不了中国人。

  两国民间接触很广泛,但这不是说明两国的老百姓可以随意进出对方国家,他们有固定的交易地点,都在中苏边境的几个城市,比如有漠河、绥芬河等,苏联方面在莫斯科设立了固定的区域,交易都在这些区域里进行。

  另外两国的海关对进出的对方人员调查很严格,要是你带着老人和孩子那就会接受调查,看看你是否有非法易民的倾向。

  卡明斯基到中国来就是受到了的海关审查,不过他给了对方一百美金就搞定了一切,苏联这么乱,他这一百美金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卡明斯基觉得刘琅要他带着家人一起移民中国的想法有些不靠谱,风险太大,万一出现状况他可承受不起。

  刘琅看出对方的担忧。

  “老先生,你先不要管我能不能做到这件事,我就问你能否接受这个建议,如果你不接受,我想什么办法也没用,是不是?”

  “这个………唉,我们国家已经完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复存在了,这个国家抛弃了他的子民,我们现在连活着都是奢望,我一大把年纪还可以忍受,但我的孙子孙女他们还小呀!他们怎么办?难道让他们在惊恐中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所以,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卡明斯基的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好,只要老先生同意就成,不过还有一件事,您一位太少了,我希望能有更多向您一样的人到我们国家来,比如您的同事您的学生,这些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拖家带口一起到中国居住,而且是越多越好,怎么样老先生,您联系到他们吗?”

  单单是卡明斯基一个人刘琅可不满足,最好是几十上百人,他不嫌多,这种技术工人越多越好。

  卡明斯基也不是傻子,知道刘琅的目的,这很正常,当年苏联就曾援助中国,为中国工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两个国家的传统友谊需要世代相传。

  卡明斯基还知道工业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自己当初已经给了刘琅一份大飞机的设计图,这份图纸价值连城,不希望在自己手里成为废纸,他来求助刘琅同样怀有报答的想法,只要刘琅能够帮助自己,那他手里还有一些图纸,虽然没有飞机图纸那么珍贵,对中国开始也有很大作用的,但他没有想到刘琅竟然会提出让他的工友一起前来的想法,这难度就更大了,刘琅能够做到吗?

  不过他觉得刘琅不是在和他开玩笑,对方是认真的,莫非?

  卡明斯基有点反应过来了,这个小家伙背后是不是有更大的背景?又或者说是国家在支持他?如果是这样,那一切都能解释了。

  说实话,卡明斯基现在才反应过来这脑袋真是有点反应迟钝,但好在他是反应了过来,那就好办了,有中国参与,只要他答应,想来这件事就能搞定。

  “刘,你想让更多人来中国,我不敢打包票,但我可以劝说我的同事,当然,我也有学生,他们现在的生活都很糟糕,我也可以帮你们说,至于能否成功就不敢说了。”

  “OK,有老先生帮忙联系,我想一定能够成功,即便不成功,我也会给他们一笔钱,不多,但是要节省一下也能维持个一年半载,如果成功呢,我保证他们在中国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的子女会享受最好的待遇,房子车子那都是小事情,总之所有的一切我都帮他们搞定!”

  钱的事情国家都不需要支持,刘琅就能搞定一切,但这些人如何从俄罗斯来到中国那就必须得国家帮忙了,可能需要上一些“手段”。

  刘琅把这件事告诉了江波涛,江波涛也不敢做主,马上向上汇报,上面得知此时后也很重视,正好白为任就在首都,立刻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刘琅也被找了过来。

  “事情就是如此,我已经承诺卡明斯基了,他一家人都要过来,另外那些想要来的产业工人我也照单全收,现在就看如何把他们弄过来了!”

  刘琅做了简单的介绍,意见就是一定要把这些人都“抢”过来,不对,他的态度不是意见,而是“命令”。

  白为任呵呵一笑。

  “刘琅,你这是先斩后奏呀!我能不答应?你刘琅的面子可是大的很…………尹部长,你看看这样的事情能否通过外交手段操作呢?”

  白为任看向了旁边一个人,他就尹钟仪,是国家外交部门的主官。

  “外交手段嘛,恐怕有难度,他们都是产业工人,如果通过外交手段恐怕会引起俄罗斯的注意,毕竟刘琅也说了,他们是人才,算是敏感人物,对方不用反对,只要进入审核阶段就得花费很长时间,一来二去就能把这件事给拖黄了,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的话主动权就不在我们手里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这件事好办

  尹

  钟仪说得没错,俄罗斯现在顾忌不到这些人,但这不是说明他们不重视,自己家里的破烂扔到角落那也是在自己的东西,不能轻易给别人,做人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而国家不能做利人不利己的事情,将这些产业工人,尤其是卡明斯基这种专家级的人送给外国简直就是犯罪。

  白为任听了点了点头,这道理他懂。

  “孙将军,咱们有什么办法?”

  白为任看向了总长孙德胜,这件事关键还是要看孙将军这些人的意见。

  “呵呵,这件事好办,现在苏联………不对,现在叫俄罗斯了,俄罗斯自己都管不了自己,还能管平头百姓?不要说弄一帮穷的吃不上饭的人,就是坦克大炮我都能给它弄回来,为任,我还派周虎去苏……去俄罗斯,对了,这个周虎就是上次和刘琅到俄罗斯的那位,再带上十几个人,装作做生意的,让他们和那个什么卡明斯基一起把他们给弄回来,只要上了中俄列车,他们就没问题!”

  孙德胜爽快的答应下来,当然,他不只是给刘琅的面子,还是因为他早就看出来白为任的态度,既然不能通过外交途径做这件事那就用其他手段呗,什么手段还用说吗?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俄罗斯现在真的太乱了,乱到什么程度?说出来都别人都不相信。

  两年前周虎为了保护刘琅到了苏联,过程除了在列车上碰到一群国内的劫匪外没有遇到任何危险,这让周虎看到了“商机”,回国后跟上级汇报后就开始做起了“买卖”,通过勇力公司从苏联买了大量的军需物品,简直就是整车整车的买,价钱比自己造还便宜。

  等到了去年就更过分了,不仅仅是普通的物品了,重型的家伙都能弄到,很多都不需要通过师长和军长这个级别,只要团长甚至连长就可以直接买到手,而且价钱低的可怕,一辆二十多吨的大家伙就卖不到一万美金,跟废铁差不多一个价钱了。

  后来一个联系人跟苏联方面的一位团长熟悉了,还在一起吃过饭,对方也知道买这些武器是违法行为,是对国家不忠诚,可没办法,因为国家不给工资,他们也得活着,卖出这些家伙还能有钱给下属,让他们买点伏特加喝。

  这就是俄罗斯的现状,就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也要自己想办法活下去,至于说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没有人管你,军火武器都能弄过来,普通人算什么?在国家大乱的时候普通人就是炮灰。

  这就是孙德胜的底气,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危险很小很小,只要筹备得当,那就几乎没有任何危险,关键是要筹备得当。

  “孙老既然同意了,那我觉得就可以筹备这件事了,虽然我觉得这件事风险不大,可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筹备得当才好!”

  刘琅的话太合孙德胜的胃口了。

  “刘琅,你说说如何筹备?”

  孙德胜笑着问道。

  “关键就是要保密,如何保密?那就是不能扩散,先把卡明斯基的家人带回国内,然后再让卡明斯基通知下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同意了再送回来,我们要用老鼠捣洞的方式一点点送回来。”

  刘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你的提议非常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虽然时间慢一些,但最保险!”

  孙德胜表示赞许,然后接着说道。

  “这件事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会派出十几个人,分成三到四个小组,在列车上护送是一个小组,在俄罗斯具体行动是一个小组,还有一个后勤小组和一个机动小组,要制定行动方案和紧急处理方案,当然,方案我回去后要好好研究,现在拿不出来。”

  军人行动要讲究战法,此时孙德胜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思考方案了。

  尹钟仪接口道。

  “我那里可以收集当地的信息,让俄罗斯官方为咱们的人提供保护,毕竟俄罗斯莫斯科现在非常混乱,政府对地方失去了控制,当地很多不法势力横行,这帮家伙为了掌握当地的物资资源,经常在街头发生火并,对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咱们的人如果出现在当地,恐怕会成为这些暴徒的对象,通过外交手段起码能让俄方政府派出人员对我们的人进行保护。”

  白为任微微点头。

  “尹部长,那这些人应该是以什么名义呢?有没有风险?”

  白为任要大局考虑,这件事如果被俄方知道,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会影响国家的声誉。

  “为任总里您放心,现在各个国家对俄方的局势都非常关注,尤其是当地的治安,前些日子都有一些小国的大使馆遭到了当地恶势力的大劫,那帮家伙上来就抢,什么都要,美金、食物,甚至是衣服都抢,南非大使馆一名参赞走在大街上被暴徒把衣服都扒光了,这可是一月份的莫斯科呀!零下三十多度,这个参赞就穿着短裤跑回了大使馆,差点没被冻死………!”

  尹部长的话引来众人一阵大笑,这种事真的是很丢人,不是南非参赞丢人,而是俄罗斯丢人,一个堂堂的大国竟然连驻外使节的安全都保护不了,可见他们内部已经乱到什么情况了。

  尹钟仪接着说道。

  “所以各个国家都为了自身的安全加派了人手,尤其是美国,从国内都调来了数十名雇佣军,天天在大使馆门口巡逻放哨,咱们国家大使馆还好一些,但也不能轻视,这些人可以以安保人员的名义进入,只要不超过三十人的人员限制就不会受到任何制约。”

  “好,那就按照尹部长的提议,给这些人增加个身份,总之一句话,咱们既要把事情办好,也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白为任做了总结。

  “为任总里您放心,会后我和孙老研究出一个方案来向您汇报!”

  尹钟仪马上回答。

  “大家还有事吗?”

  白为任看了看在场的人。

  “为任总里,还有一件事!”

  江波涛突然发话。

  “哦,江部长有什么提议?”

  白为任看向了江波涛。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人员怎么分配?

  “是这样,如果这些人来到咱们国家,那么他们如何分配呢?这些俄罗斯工程师的水平都是非常高的,刘琅,总不能全拿到你的北方工业集团吧。”

  江波涛微笑着看着刘琅说道。

  “哈哈,对,既然大家都来了,我们也简单的讨论一下这件事,刘琅,如果最后只有卡明斯基一个人来到咱们国家,他就归你管,可要是来了一帮,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这就得好好分一分了,这些人总不能全都给你一家公司吧,大家都出了力,每个人都要得点好处是不是?”

  白为任也附和道。

  这就开始“分赃”了?

  刘琅心里好笑,不过也可以理解,国家现在什么都缺,钱、技术和人才,钱就不用说了,跟西方发达国家比不了,技术也差得远,人家这些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人才差距也是非常大,六七十岁的老一辈专家都在一线干活,因为四五十岁的这一代荒废了很多年,所以他们这些中生代的水平和老一代差距很大,而二三十岁的新生代才刚刚起来,毕竟国家恢复高考才十三年,高考后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到如今也就九年,九年时间对一个人才的成长还不够,还得需要积累。

  江波涛是国家工业部的主官,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尤其是对苏联那些专家记忆深刻。

  三十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中苏关系非常密切,苏联对中国的工业实行援助,很多重大基础项目纷纷落地建设,当年国家在经历过数十年的战乱后人才几乎没有,即便项目给你你也造不起来,于是苏联有派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一同到了中国,手把手的教导,中国的工人也是争气,以极快的速度成长,在短短三四年内就把这些项目建成,什么发电厂、煤矿等等,光是阜城就有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露天矿一个是火电厂。

  江波涛当年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跟着一群工人和苏联专家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一年时间,这些专家的水平没得说,非常厉害,工人们几个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家看上一眼就知道问题所在。

  从那时起中国的工业都是按照苏联标准搞的,后来国家出来问题,工业发展出现了停滞,但苏联没有,依旧是迅猛发展。

  虽然苏联现在变成了俄罗斯,可是底蕴犹在,尤其是人才方面,这些年并没有断档,他们连世界上最大的飞机都能造出来,从中就可以看出产业工人的水平了,一定会比国内强很多。

  江波涛提出这个人才分配方案就是要让这些人充实到很多工业项目中去,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才学都拿出来,至于说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其实江波涛并不担心,你刘琅的水平连美国人都比不了,苏联人能比吗?给你三四个人就行了,别都搂着不放。

  刘琅知道江波涛的难处,对这个提议也是赞成的,所以马上说道。

  “北方工业集团没有意见,我们那里现在是人才济济,当然,卡明斯基是来找我的,我要为当初的承诺负责,所以他一定要到阜城居住。”

  白为任和江波涛听了微微点头,这小家伙真是识大体呀,不过人才济济这话听起来有点“来气”,你那里是人才济济了,其他部门呢?处处缺少人才呀!还要你跑到大学去招聘毕业生,一下子就给那么多钱,把最好的毕业生都抢到了北方工业,想起了就“生气”。

  当然,这些都是气话,北方工业集团本身就担负着责任,给他们人才没有人会反对。

  “刘琅的要求没问题,没有他去和别人抢一切就好谈了,可以先把人带进了,然后看看都是什么行业的,工业人才的就是去工业,电力人才就去电力部门,水力人才就去水利部门,各尽其责人尽其用嘛。”

  白为任又做了一次总结。

  “对,到时候我们就好好选一选!”

  江波涛也很满意。

  “好了,大家看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白为任又问了一次。

  “我有点意见。”

  刘琅这次站了出来。

  “呵呵,看来今天大家都有意见呀!好,刘琅的意见我们必须要听,你说吧!”

  “如果这些人来到咱们国内,那待遇问题怎么解决?卡明斯基是奔着我来的,他的待遇我来解决,其他人呢?这些人都是专家,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刘琅提出了待遇问题。

  “哈,你这个小家伙提的问题也不错,对,待遇问题也得先说好了,徐部长,你说说咱们国内的专家是什么待遇?”

  白为任看向了民政的主官。

  “为任总里,咱们这些年对各行业专家的待遇提高的很快,像一级教授级专家每个月的工资是六百二十块钱,另外有住房补贴、医疗补贴等等,现在国家在实行福利房,他们都优先提供,其他级别的专家也都有相应的待遇,会后我会给您一个明细,总得来说教授级专家方面的待遇是非常好的。”

  的确,这些年国家对专家的待遇非常重视,各种待遇极为优厚,事实上不仅仅是对这些专家,自从国家实行职称制度后,产业工人的待遇都提高了上去,比前世好多了,产业工人们的收入高自然干劲十足,当然,这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政,但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标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白为任点了点头。

  “这个待遇不低呀!每个月六百多块钱,再加上各种补助差不多要七八百吧,刘琅,是不是跟你工厂的职工差不多了?”

  “嗯,差不多了,不过一级教授要是到我们那里,我每个月会给他三千块钱!”

  “哈哈,你这个小家伙,你是个大财主,有的是钱,我们都是小门小户,比不得,比不得呀!”

  白为任开玩笑道。

  “这样吧,这些人我们还是要好好甄选一下,如果水平真是好,那就要给予优厚的待遇,起码不能比国内同级别的低,他们是外籍,人家大老远的来也得给些补助,对不对?如果是普通人才,我们也不能轻视,到时候咱们要制定一个方案,尽量要让这些人安心工作,当然,他们也不能狮子大开口,总之要做的两全其美。”

  “嗯,我们民政部门会和这些人好好商谈,然后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做到两全其美。”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国家比我更需要钱

  刘琅对这些人的待遇问题很关心,因为他可是在卡明斯基面前信誓旦旦的给出了承诺,这倒不是说一定要给这些人多么高的待遇,但一定要让他们衣食无忧,可以静下心来工作。

  当然,国家有国家的考量,并不是说谁来了就要给高薪,那样做就有点“崇洋媚外”了,这种事别说是国家不会做,就是刘琅也会反对。

  刘琅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是提醒一下,既然白为任都做出了指示,那么事情就没什么问题了。

  “刘琅,这个决定你满意吗?”

  白为任询问道。

  “满意满意!”

  刘琅点了点头。

  “那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对方又问道。

  “没有问题了!”

  刘琅回答。

  “没问题了,那好,我有一个小问题,嗯,也不算是问题吧,刘琅,辽北机械工程建设集团现在已经成立了,这家企业可是我们精挑细选成立的集团公司,定位就是要配合你的北方工业集团,公司有一千多名职工,他们的饭碗就在你的手中,你可不能把他们的饭碗给砸了呀!”

  “嗯,这个我知道,砸他们的饭碗就是砸我自己的饭碗,我可不会傻到砸了自己的饭碗,不过这一千多人的能力不行,需要进行再培训,一年之内吧,一年时间我能把这些人的能力提升一个档次,一年后我就会有大动作了!”

  “大动作?什么大动作?”

  白为任一下子来了兴趣。

  “白总里,刘琅说得大动作是指他们北方工业集团和华夏大学合作的数控机床项目,现在这个项目进展的很好,预计再过一年时间就可以实现国产化。”

  江波涛解释道。

  “哦,这个我说过,再有一年时间就可以实现国产化?刘琅,这是真的?”

  “完全实现国产化还达不到,因为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涉及芯片产业,目前我们国家的工程芯片还是空白,这一块我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开始进行研发工作,预计得两三年的时间吧,实现国产化是指机械部分,这一块一年时间是可以的。”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呵呵,刘琅,想不到我的一个问题竟然钓出一条大鱼来,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早告诉我?”

  “白总里,现在不是还没成吗?等成功了再向领导汇报也不迟呀!”

  江波涛在一旁赶忙解释。

  “好,今天听到了很多消息,好呀!刘琅,数控机床项目你一定要给我造出来,缺钱缺人就提出来,国家支持你。”

  “不缺,不缺,所有我都能搞定!”

  刘琅回答道。

  “白总里,刘琅在这个项目上去年光是设备就花了一千多万美金,还有培训工人,每年的支出也要几百万人民币。”

  江波涛再次替刘琅解释,刚才因为“抢了”刘琅的俄罗斯专家有点心虚,现在赶紧“将功补罪”。

  “一千多万美金?这都是你自己花的钱吧?”

  白为任对那些至少动用一千万美元以上外汇的项目非常了解,不过似乎没有北方工业集团的设备清单。

  “没错,这都是刘琅自掏腰包,还有培训工人,都是在北方工业集团的培训中心进行的,管吃管住,我听人说,那些去接受培训的工人回来后都胖了一圈。”

  江波涛笑着说道。

  “是呀!谁让刘琅有钱呢?我听说你都在港岛成立了一家银行,叫做港投行,还和联合通讯集团签署了投资协议,第一笔贷款就是一千万美元,这笔钱让联合通讯买了不少先进的设备,看来我的代表联合通讯谢谢你呀!”

  白为任没有跟刘琅开玩笑,这些事的确帮助国家解决了大问题,联合通讯贷款这件事还好说,算是商业行为,但是北方工业集团购买设备原则上可以向国家申请,毕竟这是当初设立工业特区时对刘琅的承诺。

  这些年来国家每年会向阜城投入两亿人民币用于工业扶持,但这些钱刘琅基本上一分钱都没用在自己的企业里,绝大部分都用在其他工业企业,一部分还用在了阜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不然光凭阜城自己的那点税收不可能让城市变化的那么快,这个时代还没有专款专用的说法,这么用也没毛病。

  别的企业总是想方设法拿国家的补助,可是刘琅相反,很少很少用国家的钱,当然,这是因为他有钱的原因,但有钱人多了,钱这东西谁也不嫌多,越多才越好,凭这一点刘琅就值得让人尊重,甭管他年纪多大。

  看到白为任要向自己表达“感激”刘琅急忙摆摆手。

  “钱,我不缺,国家比我缺钱,我只是希望国家的钱用在需要的地方,阜城这几年发展的很好,虽然跟深市比不了,可是比前些年强的太多,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相信会有很大的感触!”

  “嗯,刘琅的这个建议很好,真的去阜城看看了,就今年吧,大概三四月份找个时间,我亲自去阜城看看国家的工业特区到底发展到什么样了!”

  白为任一句话就定了到阜城的时间表,后面的办公室主任立刻记了下来。

  会议结束,刘琅回到勇力俱乐部,和卡明斯基把情况说了一下,当然,他没有透露这是高层的决定,这是机密信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卡明斯基很高兴,起码他的家人都能“脱离苦海”,不过他也想多找几个人过来,尤其是自己知道的几位专家,水平都不亚于他,要把这些人都拉过来,那对他自己也有好处,应该算是“立功”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虎带着三个人,连同一名会俄语的外事工作人员来到了勇力俱乐部。

  “刘总,我们又见面了!”

  周虎见到刘琅很高兴。

  “周大哥,两年不见威风不减呀!”

  周虎做为特种部队的教官,一身本事没的说,而且他的应变能力也是超强,两年前与刘琅一起到苏联,和当地的地头蛇谈笑风生,最终得到了一份价值连城的飞机图纸,这个人有将帅之才,现在已经受到了重用,此番孙德胜再次钦点他跟随卡明斯基一同前往苏联,如果成功了,那周虎以后恐怕就要再进一步了。

  跟随周虎一同前来的那两个人刘琅也认识,都是当年与他一起前往苏联的高手,他们对当地情况很熟悉,做事能够面面俱到。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他的朋友都是什么人?

  几个人寒暄一阵后步入正题。

  这次行动的计划已经制定完成,众人将随卡明斯基一起赶往俄罗斯,一共是十六个人,乘坐两趟班机,其中三个人已经乘坐列车提前出发了,他们携带武器,到达俄罗斯后还是住在万豪酒店。

  到达俄罗斯后要先把卡明斯基的家人送出俄罗斯,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孙子孙女等人,加起来有十三个人,这些人会分两批通过飞机送到首都,当然,对这些人的解释是先到中国避难,以防止走漏风声。

  卡明斯基不会随着家人离开,他要劝说朋友,告诉他们可以带着家人离开混乱的俄罗斯到中国暂避一时,每次只告诉一个朋友,如果对方同意,那么接着按照之前的程序进行,如果不同意,才会告知下一个,要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卡明斯基把要通知的这些朋友的详细信息告诉了周虎,周虎还要做一个判断和分析,比如一些知名专家要重点照顾,普通的工程师自然靠后了。

  卡明斯基将他的几位亲密朋友告诉了周虎,一旁的那位外事人员做翻译,卡明斯基提到的几个朋友,并把他们的信息详细的讲了出来,刘琅在一旁立刻就坐不住了。

  “罗尔斯拖拉机厂总工程师霍罗多夫?”

  什么霍罗多夫刘琅没听过,但是罗尔斯拖拉机厂他可是知道,这个工厂太有名了。

  这个拖拉机厂在二九年建成投产,而且是美国人援助建成的,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七百多名,到一九三二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七千多人。

  但这不是最牛的,这个拖拉机厂扬名的时刻是在二战期间。

  一九四一年,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一百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了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了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原因就是罗尔斯拖拉机厂等这些兵工厂在后面支撑着整个苏联的装备。

  即使在最艰苦的四二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而罗尔斯拖拉机厂在这段时间里每年会生产三千辆坦克和两千辆牵引车。这些在战争中生产的坦克根本没来得及进行调试和检测,就直接从生产线上开下来,由坦克兵驾驶开往前线参加战斗。在危急时刻,工人们甚至直接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出厂迎战德军。

  战争结束后,罗尔斯拖拉机厂对整个苏联的工业依旧发挥著作用,是苏联最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厂之一。

  “我的妈呀!这家工厂的总工程师!哈哈,赚了赚了!”

  刘琅在一旁高兴坏了,这个人一定要抢过来。

  不过卡明斯基还没完。

  “红宝石海洋机械工程设计院的设计师马丁尼!”

  “天!红宝石海洋机械工程设计院,这是在做梦吗?”

  这家设计院的前身在沙俄时代就成立了,历史非常悠久,见证了苏联海军崛起的过程,苏联历史上很多威名赫赫的军舰和潜艇都是由这家设计院设计建造的。

  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斯卡级核潜艇在,这是在一九七一年开始设计,一九七四年的基洛级潜艇,还有台风级潜艇,其别具一格的设计让西方国家惊叹,而基洛级在当时被公认是目前世界上最安静的柴电潜艇。

  可以说红宝石海洋机械工程设计院是苏联海军装备的摇篮,能进入其中的设计师随便一位都是国宝级的专家,现在也成了招募的对象。

  “还有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阿米扬………!”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主要机种都是轰炸机,从重型轰炸机图-4、图-85,到喷气轰炸机图-12、图-14,以及后来的图-22、图-26和图-160战略轰炸机。

  之后又在轰炸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运输机,从图-104、图-114、图-124、图-134、直到图-154。

  毫无疑问,图波列夫设计院承担了苏联八成以上轰炸机和运输机的设计工作,是当之无愧的王牌设计院,卡明斯基又说了四个人,同样来自著名的机械厂,而这些人如今都是年过六十岁的老者,他们的孩子同样是在相关的设计院或者工厂工作,当然,现在也是生活困难。

  刘琅觉得这几个人就够了,陆海空三军斗齐了。

  “这个卡明斯基就是个大宝藏,怪不得他手里有安—225的飞机图纸,有这么多朋友,就是有核潜艇的图纸也不稀奇。”

  此刻刘琅也意识到这位老人绝不是普通的专家,一定是一位领袖级的专家,之前刘琅并没有真正了解对方,不过现在了解也不迟,于是他就当着周虎等人的面和对方聊了起来。

  刘琅的俄语比那位外事人员的俄语强的多,熟练程度不亚于母语水平,两人叽里呱啦的对话听得那位外事人员都一愣一愣的。

  果然,卡明斯基的父亲是俄国老一辈的工程师,在沙俄时代就是知名的人物,同时又是彼得堡大学的教授,桃李天下,

  如今很多的专家都是师从于他,而卡明斯基的这些朋友也曾经是父亲的学生,因为这层关系他们之间走的很近,当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同一类人,各个醉心于技术研发,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很反感,在那些官员面前他们这些人就是一帮不识抬举的老古董,现在好了,全都要归刘琅了。

  这件事出现了一些“状况”,卡明斯基提供的专家超出了刘琅的预料,他们不是之前想象的普通专家,而是不亚于卡明斯基的国宝级专家,周虎知道后立刻决定要多派五人到俄罗斯。

  当然,这只是加了个双保险,并不影响整体计划。

  这个“营救”过程预计要花掉一个月的时间,过程刘琅就不必参与了,毕竟周虎等几个人已经去过俄罗斯,对当地的环境有所了解,再加上背后有国家支援,危险程度并不是很高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一)

  刘琅又在首都待了两天,仔细和周虎以及卡明斯基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把能想到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列举出来,然后一一制定对策,直到自认为万无一失才放下心来。

  当刘琅回到阜城后已经是一九九二年的一月底了,距离春节仅剩下了一周时间,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起年货来。

  两大卡车的年货都发了下去,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各个喜气洋洋,但喜气掩盖不了工作的氛围,每个人还是处在一种很紧张的环境下,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五点半,可以说工作量相当的大。

  换作其他工厂,在距离春节只有一周的这段时间里一定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工作上了,但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不同,即便他们的工资很高、即便他们的工作很累,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因此埋怨。

  这几年里,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来考察学习,当然,次数不多,每年只给五个名额,这样的要求只有刘琅才敢提,国家也老老实实遵守。

  而且这些企业来参观的时候刘琅从不出现,他闲闹腾,只是让杜松或者林海他们接待一下,然后中午留在食堂吃个饭刘让他们赶紧滚蛋。

  每一个来北方工业集团考察学习的企业总是将目光聚焦到北方工业集团先进的设备和工人们的水平上,当然,这的确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重点,但很少人会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工人们的斗志总是那么的高涨,似乎他们天生就喜欢工作。

  即便有的人看出这一点也没有更深的思考,他们觉得这是因为刘琅给的工资高,更有不少人觉得,只要自己的老板给自己同样的工资,那么自己也能做到。

  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以经济学来说有一种边际成本的概念,这原本是用在成本效益上的概念,但在人类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

  当一个人的月工资是一百元时,如果给他增加五十元,那么他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工作也会更加起劲,再给他提高一百元,他就会废寝忘食,希望能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这样不断的提高工资,一旦突破一个界限,那么他对工作的热情就会有一个急转弯似的变化。

  比如当把他的工资从一千元提高到一千二百元,明明一次性提高的最多,但他已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充满了激情,这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了。

  如果只是用涨工资的手段让员工们时时刻刻充满了干劲,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最低级的,根本无法维持长久,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让企业拥有活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建立的,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格美空调厂则是第一家建立了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董事长孙明凡每次接受采访谈经验时总是会提到刘琅的名字,所以刘琅就成了国内最早提出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人。

  建立企业文化不容易,这需要找准企业自身的定位,但这还不是最难得,最难得是让所有员工认可这个文化,并且为了企业文化而奋斗,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北方工业集团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那就是“用科技改造世界,用科技征服世界!”

  这个企业文化体现出了刘琅的“野心”,也告诉所有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然后就是要让所有员工们真心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了,这一点对其他人来说可谓是难度巨大,在国人还在为填饱肚子的时代就让人产生征服世界的念头,这听上去有些好笑,但刘琅的财力加上他对员工们近乎“洗脑”似的灌输,所有人都坚信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北方工业集团才展现出那股超强的战斗力。

  但刘琅并不满足,他还要完善企业的文化,让大家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双管齐下才能更进一步。

  刘琅决定推出北方工业集团自己的企业基本法,全名为“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这部基本法将会带领企业走向未来和辉煌。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一共有九条。

  法则一:目标着眼长远,未来才是我们的目标。

  以往这条法则很空洞,似乎只是挂在墙上供员工们憧憬的美好愿望,但这次刘琅给出了解释。

  对这条法则的解释包括一个短时工制度,这是刘琅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企业通过缩短工时、临时降薪、安排培训或休假等措施与员工共同渡过危机,尽量避免裁员。

  说实话,在如今的中国裁员是一个非常“反动”的话题,你竟然要裁员,不是找死吗?就是王振东也不建议将这条明确的写下来,可刘琅还是坚持写了出来,很简单,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工人就会体会到失业的痛苦了。

  在市场经济下,失业是企业的一部分,任何的企业都经历过裁员的痛苦,尤其是西方国家,裁员就是司空见惯,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别说是员工了,就是企业也得被淘汰,裁掉这些工人就能节省下人力成本,但员工流失带走的不仅仅是成本,更是技术,所以裁员对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伤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做。

  所以时工制度不仅仅是减少成本留下员工的制度,更是对管理者的一种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要求,管理者必须着眼长远,借助这一制度,企业就可以做好长期的人才储备,也省去了在业务复兴后重新进行人员招聘和培训的费用。

  这一制度使员工即便在大环境不好或者企业经营业绩差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丢掉工作,这种安全感换来的是员工对企业的绝对忠诚和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

  法则二:以创新引领市场。

  很多企业都会将之当做法则,但是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完全是写在墙上。

  北方工业集团对这条法则有详细的说明,如果只会复制和粘贴,企业永远不会成功,北方工业集团主要卖点是技术和创新以及提供的价值,而不是低价。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制造型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源,在很多人眼里,创新似乎很神秘而且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通过持续的、小规模的流程和产品的改进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是更为现实的创新。

  所以北方工业集团鼓励所有人在细节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设计奖项,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被集团认可的发明创造将获得一万元到五千元的奖励,每年底还要进行一次年度评比,第一名将会获得五万元奖励。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二)

  法则三:专注专业细分市场。

  企业做的成功的标志是产品,产品好才能在客户和竞争对手心目中建立起标杆地位,高度专注和专业化是核心,这也是企业的共性和经营之魂。

  北方工业集团将专业化与市场化有效结合,可以让企业如鱼得水,而且这“水”的体量还很大。

  比如现在北方工业集团在轴承、刀具两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那未来这两块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而且专注于高端和细分,在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深度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占据了市场后,北方工业集团的销售部门要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并且专业化极强的销售队伍,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保证了产品营销的广度。

  法则四:基于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

  这种多元化经营不是顺北方工业集团未来要跑去搞什么房地产和超市,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

  北方工业集团当然选择的是前者,比如已经开始的数控机床的研发正是多元化的开始。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是长期增长的可持续药方,而且可提供稳定的、超过一般水平的财务回报。

  在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新产品、新市场和新客户与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很大的关联性,企业的不同业务之间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这就是刘琅对相关多元化的解释。

  法则五: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和紧密关系。

  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前提下,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一揽子服务措施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与客户的交流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员优先完成的任务,因为客户就是市场,市场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企业高管也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最好能做到贴近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

  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其实就像婚姻一样,也是需要经营和维护的。

  当然,这种关系纯粹是基于技术和需求,并不是什么搞关系,说实话,这条准则在国内并不太适用主要针对的是未来国际竞争下的环境。

  法则六:与同行合作共赢。

  刘琅列出这条准则,别说时王振东了,就是杜松与何涛都觉得不可思议,企业要跟同行合作共赢?这不是养虎为患吗?倒是林海若有所思,他在德国留学,对德国制造业有着广泛的了解,似乎很多德国的企业,即便是竞争的关系,但或多或少也是有着合作的关系。

  其实这也是刘琅仿照德国企业制定的准则,因为在德国企业,竞争不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而是合作共赢、共生共存,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消灭竞争对手。

  全世界豪华车市场形成的德系三强ABB格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迪、奔驰和宝马在激烈的竞争之外还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德国同行业企业间形成了很多“利益共同体”,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联盟,同行业企业间可以借由这一平台协调各项政策,从技术专利到行业标准无所不包,成员企业之间还经常交叉持股。

  刘琅的目的是让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强大起来,仅仅靠北方工业集团当然是不行的,比如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严格说起来是和北方工业集团有竞争关系的,但是现在已经和北方工业集团达成合作关系,对方输入数控机床的技术,北方工业集团则会在工艺制造以及人员培训方面帮助对方,当然,数控机床制造出来后会按照合同和对方分配利润。

  除了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外,刘琅还和很多企业有培训学员合作关系,定期会举行产业工人学习班,其实这称不上合作,因为对方没有什么东西给他,完全是北方工业集团在奉献,而且培训学员的名额是由工业部来决定的。

  刘琅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反而他更希望出现能和自己抗衡的企业,这样才有意思。

  当然,现在这个时代合作方式还很少,未来同行业企业进行合作的形式会多种多样,什么建立同行合作网络、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企业集团等。

  法则七:吸引并留住真正有本事的员工。

  这条准则就是对员工们的要求了,刘琅特意这下一句话:“我不是因为钱多才支付高工资,而是因为支付高工资才赚了很多钱。”

  这句话也表明了一个真正人才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不仅提供相对公平但又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和工作条件,还要采取员工培训、充分授权、从内部提拔高管、让员工分享利润等一系列措施。

  这体现出企业极为尊重和重视技术型、专家型人才,另外还要推行专家型的职业发展模式,让他们在企业内部拥有广阔的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比如未来北方工业集团要设立资深首席专家、资深专家和专家级工程师的称呼,资深首席专家与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员平级,也就是王振东这个级别,工资方面那是绝对的第一号,如今王振东的工资一年要十万块钱。

  当然,王振东还是股东,他实际上是不要工资的,但他这个级别的工资现在就是这么高,未来也会有人达到他这个级别的。

  资深专家的级别相当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就是杜松、林海、何涛这三个人,他们每个月基本工资就两千多块钱,加上绩效奖金,一年下来能有四万多,相当的诱人。还有专家级工程师,达到这个级别每个月增加工资百分之三十的补贴。

  工资方面得到提升是一方面,他们还会持有股权,享有股东的权利,也就是分红和话语权,那他们也就成了北方工业集团的主人,当然,这只是针对核心人才。

  刘琅注明这项政策将会在两年内开始实行,每年会选出两位专家级工程师,另外还有五名候选专家级工程师,他们将有资格评选资深专家。

  每两年会在四名专家级工程师和十名候选者中评选出一位资深专家和三位候选。

  当资深专家和候选者总和超过五名后,就要评选出一位首席资深专家。

  所有工人都可以参加专家级工程师的评选,主要就是要看你的技术水平,这是首要条件,评选时占比百分之六十,同时还要看你对公司的贡献程度,这一点占百分之四十,这就大大刺激了员工们自我提升的欲望。

  刘琅考虑的非常细致,他知道那些第一批工人和大学生并不对等,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距,所以在评选中两者要分开进行,每一方都要分到百分之五十的名额,这就跟给了第一批工人们机会。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三)

  法则八:奉行谨慎保守的财务政策。

  小心谨慎是成功之母,别看刘琅自信满满,但市场风云变化,世界未来二十年的发展他知道,但以后呢?刘琅也不敢说能够把握以后的发展形势,所以要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其管理,这一点北方工业集团已经开始了。

  真正需要实施的是股权的分配,北方工业集团目前的股权是刘琅占据百分之九十的股份,王振东占有百分之十,而且公司以后不会上市,永远把不会进入资本市场。

  所以北方工业集团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刘琅和王家的私人企业,但这样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刘琅未来会把股权逐渐分配给职工,规定里特别注明刘琅的股权将从现在的百分之九十逐渐分给员工,直到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员工一方最多将会拥有百分之四十的股权,这意味什么大家都知道,同时每年公司的利润也不会只给持有股权的人。

  刘琅规定每年把利润的四分之一用于分红,四分之一用于员工的奖励,四分之一用于科技研发,四分之一留作公开的储备金。

  总之北方工业集团财务决策时有两大原则,即最大安全性和独立性,独立性就是要把管理权利和控制权放在公司内部,不能让外人染指,更不能让那些资本市场染指。

  法则九:正视冲突以化解危机和矛盾。

  冲突包括两方面,一是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冲突,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再好的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不可能亲如兄弟,即使是兄弟,也不会永远亲密无间。

  刘琅的设想是大家要就事论事地、理性地进行讨论和争辩,这样不但一点不伤害工作中的合作氛围,反而能促进沟通,提高工作业绩。

  如果遇到员工吵架甚至下级和上级吵架,高层必须要重视起来,要把问题搞清楚,首先吵架必须不是对个人的攻击,要是这样,那就会严惩不贷。

  如果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发生了矛盾,那就坐下来把事情说清楚,这样就能把事情摊开,吵完架后再坐在一起喝喝酒,一切矛盾自然解决了。

  当然,这需要用一个制度来约束,要制定一整套企业治理机制,明确规定企业股东、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为各种决策的实施设定规则和方法,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创造最大的管理价值。

  这样就可以减轻或消除很多矛盾冲突,使企业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业务层面。

  这就是刘琅制定的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一共是九条:

  基本法则一:目标着眼长远,未来才是我们的目标。

  基本法则二:以创新引领市场。

  基本法则三:专注专业细分市场。

  基本法则四:基于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

  基本法则五: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和紧密关系。

  基本法则六:与同行合作共赢。

  基本法则七:吸引并留住真正有本事的员工。

  基本法则八:奉行谨慎保守的财务政策。

  基本法则九:正视冲突以化解危机和矛盾。

  九条基本法则将会成为指引北方工业集团不断前进。

  当然,后面还有一段总纲领。

  基本法则的宗旨在于敏捷管理,让上层、中层和基层进行最便利的合作与互动沟通,同时建立高度自治且分散化的自我组织团队、健康的容错和试错文化等几个方面。

  敏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企业要快速、灵活、主动地适应变革。

  进行最便利的合作与互动沟通就需要削弱甚至打破传统工业时代的部门本位思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信任度,使知识和经验被更多的员工分享。

  这样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会被分解为多个一目了然、机动灵活的团队和小组,这些团队和小组可以自我组织和承担责任,增加企业价值创造的灵活性和一线团队的积极性。

  当然,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要求员工独自负责、自我激励和自我奖罚,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非集中式的自我管理可以为创新提供很好的空间和土壤。

  这九条基本法则是刘琅思索了近一年形成的经验,融合了诸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精髓凝聚出的理论,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也不如这九条精辟。

  当然,道理都懂,但是实践起来就难了,可以说这九条基本法则每一条都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来践行,所以要将这九条基本法则真正的融入北方工业集团的血肉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能得经过一年乃至几年的时间,不过刘琅相信会成功,而且必须成功,因为这是北方工业集团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刘琅有着强烈的信心,信心的来源就是王振东的管理团队有着强大的执行力,他们原本就是一群军人,对王振东以及刘琅这两人无比的忠诚,一声令下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完美的,他们对于如何管理企业都是半路出家,在专业上存在短板,刘琅下一步还要聘请职业经理人加入其中,让职业化和执行力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条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刘琅才是,他在北方工业集团里相当于“皇帝”,这个皇帝可不是说至高的权利,而是指他有无人能及的威信,每个人对他都是近乎疯狂的信任他的话就是“圣旨”,是“神”的旨意,没人会质疑他的话。

  所以这九条基本法则所有人都会接受,至于说如何执行,那就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被张贴了出去,在正式执行之前要征求大家意见,所有人都可以讨论,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经修改,一个月以后就要正式实施了。

  这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基本法则,当然不会是只停留在书面上,接下来北方工业集团也将会在机构方面进行调整。

  北方工业集团要重新划分各个部门,分为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管理团队由王振东这位首席执行官负责,分为宣传、后勤、销售、财务、法律事务以及纪律等几个部门。

  技术团队暂时由刘琅直接领导,只有生产和研发两个部门,生产部门由杜松、何涛两个项目组成。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股权重新分配

  技术团队是工厂的核心,但只有两个部门,这大大简便了流程,所有人工人只要生产就够了,反倒是管理团队部门很多,但这些部门都是平级机构,向上直接向王振东汇报工作,向下则为技术团队服务,没错,除了纪律部外所有部门都是技术团队的服务部门。

  纪律部门类似国家的纪律部门,是平时不出手,一旦出手那就要抓人的,如果发现有人在工作中违法违规,轻则罚款,重则开除,再严重者那就要移送国家的司法机构了。

  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两块业务是平行的,而且每一块业务只有两个管理层,前者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向王振东负责,后者则是刘琅直接管理,再往下就是业务部门。

  公司的架构一下子就非常简单了,刘琅—部门经理—业务部门,只有三层管理,交流起来非常的顺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且决策也会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到基层。

  这种结构对比其他企业大大缩短了决策时间,那些企业一般都是总经理,然后是副总经理,再往下是部门经理和各个厂长,基层出现问题要层层反应,到总经理这一层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刘琅做为董事长还要统领全局的,即便是管理部门也有他来决策,但刘琅下一步会让王振东聘请一些管理专家加入进来,这些人不是来制定政策的,政策刘琅已经搭建完成了,他们只是来逐渐丰富和完善这个政策的。

  在九二年春节前夕北方工业集团的基本法则制定完成,员工们看到后想法很多,不过不是那些人心惶惶的思想,恰恰相反,有两条他们最关注,一是刘琅逐渐下放自己的股权,要从百分之九十下降到百分之五十,整整释放出百分之四十的股权,而这些股权完全送给那些优秀员工。

  北方工业集团的价值不言而喻,去年年产值超过了一个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多,也就是两千多万的利润,这些利润的百分之一就是二十万,谁不心动?

  然后就是首席资深专家、资深专家已经专家工程师的设定,只要拥有这个资格自己的工资就会涨一大块。

  这两条都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普通职工非常觉得自己更有干劲了。

  像杜松、林海这些人的关注点则是放在了企业未来的定位上,要做世界级的大企业,这才是他们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如今成为了企业的基本法则,他们觉得自己能为世界级的企业做事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当然,各人方面他们有目标,那就是获取公司的股权,这不仅仅可以为自己带来收入,更重要的他们会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

  刘琅把自己百分之四十的股权下放给员工的举动真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这可是真金白银呀!就这么给出去了?不得不说这个举动实在是把刘琅的威信再次推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事实上刘琅已经盘算好了,随着北方工业集团越做越大,员工越来越多,他还会逐渐释放出自己的股权出来,百分之五十还是太多,以后他的股权很可能会降低到和王振东一样,也就是百分之十左右。

  可能会有人说刘琅这么做太傻了,根本就没必要,但刘琅可不这么想,一家企业要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首先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企业文化,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钱要分的清楚”。

  他是公司的创始人不假,但是成绩是大家干出来的,每个人都在卖命,每个人都为这家公司做出了贡献,工资是一方面,但股份更代表着公司对他们的认可,拥有了股份就表示这家公司也是你的了,所以股权的分配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可。

  当然,北方工业集团以后不可能上市,拥有的股权只能通过利润分成的方式带来收益,而且这些股权也不可能卖给其他人,一旦有人想要离开就要把手里的股权卖给管理层或者其他员工,这就能保证北方工业集团的独立所有权的性质。

  基本法则的颁布让企业的凝聚力再次提升,每个人都下定决心要在九二年大干一番,要把数控机床这个难题攻克,不过这些都是春节放假后的事情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北方工业集团举行了全体员工大聚会,各个部门都表演节目,什么相声、小品、歌曲,他们平时都在工作,也没什么排练时间,表演的节目完全是本色出演,笑场、忘了台词、歌唱的跑调比比皆是,但这才有意思,现场的笑声就没有停止过,整个一上午大家的脸都笑抽筋了,然后是聚餐,茅台酒、中华烟堆放在桌子上,大家管够喝。

  食堂乱哄哄的直到三点多钟才安静下来,员工们都晃悠悠的回家了,反正职工宿舍也不远,出厂区五分钟就到家了。

  王振东和孙虎等人也喝的迷迷糊糊,如今他们的家人也都搬到阜城了,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阜城人,当然,现在的阜城早就和五年前的阜城不同了,这两年经济发展的很快,去年增速更是名列辽北省第二位,跟省会沈城相比也没差多少。

  当然,阜城的经济总量无法跟沈城相比,但阜城的潜力是十分巨大,因为工业化改革去年才算是步入正轨,围绕北方工业集团建立的企业纷纷冒头,这些企业“野蛮成长”。

  “野蛮生长”的企业最具活力,他们无所不做,比如一颗螺丝钉、一个螺丝帽等等,这些东西很不起眼,但是一台机床能没有螺丝钉螺丝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有点像前世南方很多地区,如义无、稳州等等,地方很小,产业也很单一,比如义无,就做小商品,一个小城镇里有数百家乃至上千家企业,有的做帽子,有得做衣扣,有的做袖子,把各自要做的部门分的仔仔细细。

  这些小东西利润很小,一件玩具可能就赚一块钱甚至是几毛钱,但多年后义无的小商品做遍了全世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他们制造的商品,巨大的产量带给他们巨大的利润,即便利润只有几分钱,但在每年出货量数千万的基数下这收益就十分可观了。

  这就是集聚效应,现在阜城似乎也走上了这个发展方向,小企业靠着什么螺丝、螺丝帽发家,这也是刘琅希望看见的,甚至他都已经准备给这些企业“授课”,让他们跳过粗制滥造这一阶段,直接就按照标准制造,如果可以,港投行甚至可以给他们进行小规模贷款,让他们以最大的速度发展。

  高手在民间这个道理刘琅深深地体会,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是不是会出现一两个真正的企业家,而宋立峰对刘琅的这个建议当然也会支持,按照刘琅的说法,市场经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市场自由。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时代的变化

  九二年是农历狗年,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三十早上才停了下来,刘琅早上六点就从家里爬了起来,照理和父亲、二叔以及老叔到市场上去买年货。

  其实刘家不缺年货,如果想买什么买不到?但是一些年货还是要等到这一天购买,毕竟三十天起早赶集是很多人家的传统,如果不到集市上溜达溜达似乎这个年不完整。

  当年露天的马家堡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了半封闭的市场,菜农们不会再经受风吹雨淋,这里也渐渐成为了阜城一处主要的农贸市场,每天菜农们都会在这里买卖,不只是在初一十五赶集时才出现,政府部门也设立了马家堡菜市场管理办公室,让菜农们按照规定进行贩卖,市场的脏乱差等现象也都消失了,一切都走向了正规。

  不过年三十儿的早市跟菜市场不同,依旧是来沿袭集市的方式,所有菜农也不会进到菜市场里面去买卖,他们全都在外面露天叫卖,毕竟早市的时间很短,从五点多钟开始到上午九点多钟便结束了。

  很多菜农一年就来马家堡一次,常常是天不亮就从家出发,他们大都住在距离市区十几公里的农村,赶着马车要几个小时才来到这里,如此辛苦就为了买个好价钱过一个好年,几年后马车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货车,当然,那个时候阜城也不再只有几家农贸市场,老百姓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食物了。

  如今的阜城,不,应该说如今的国家物资已经比前几年好很多了,这从最基层的菜市场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以前没有的菜品也出现了。

  牛羊肉这样的食物不再少见,成砣的海货也随处可见,最新鲜的是几辆马车上堆着西红柿和茄子这样的蔬菜,要知道现在可是隆冬腊月,而这些是在秋季才有的蔬菜,没人能够把这些蔬菜保存到现在这个时候。

  这些当然不是保存下来的蔬菜,而是大棚种植,从去年开始阜城在周边农村引入了现代化新农业技术,也就是大棚种植,所谓的大棚自然就是塑料薄膜,可以阻挡寒冷,里面生上炉子在冬天都能保持二十多度的温度,于是反季蔬菜出现了,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加丰富起来,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也能迟到各类新鲜蔬菜。

  这在十年后,乃至五年后都是常见的种植方式,那时人们在任意一个季节都能吃到任何蔬菜,可现在这是个新鲜事物,打破了菜农们的传统思维,很多人甚至觉得这些蔬菜是打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农药发生了“变异”。

  普通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弱的,但历史发展就是如此,科技的进步从来不会以人类的思维为转移,你不认可它,那就被时代所淘汰,这是历史规律,无人能够阻挡。

  刘琅一家人来到菜市场时不过六点半,天色还没放亮,菜市场周围的路灯还亮着,但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购买年货了。

  “二哥儿您来了,来,看看刚刚打的于寺水库的鲢子鱼,这鱼才新鲜,昨天晚上打的,来一条回家炖着吃!”

  一个卖鱼的看到刘琅的二叔刘东学赶忙吆喝,他是马家堡的常客,刘东学也经常来这里逛。

  “老八!你来的可够早的呀!我看看………嗯,这鱼还行,先给我留一条,等我逛完了回来再拿!”

  “好勒,您放心吧!”

  对方很高兴,这一条鱼最少都有十斤,二十多块钱呢。

  刘琅等人接着向里面走去,很多人菜农们都“小心翼翼”地看了过来,目光都落在了刘琅身上,这可是刘琅呀!阜城的英雄,整个阜城哪里有不认识他的?阜城现在变得这么好也是他的功劳,起码老百姓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的人应该都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能看到一眼都是幸运,不过刘琅其实是很平易近人的,只是平时工作搞研究太忙,没有时间出来罢了,但他一有工夫就会到阜城有名的饭店里去吃饭,市面上就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比如说某天他到一家川菜馆吃饭,老板听说他来了就跑出来看,结果见到刘琅后只觉得膝盖发软,噗通跪在了地上,仿佛是感谢对方到他店里吃饭。

  这个传说流传很广,因为它证实了刘琅不是凡人的事实,也凭天为刘琅增加了神秘的色彩,这当然是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的“谎言”,可也反应了老百姓对刘琅的喜欢。

  刘琅当然不知道他在老百姓当中已经成为了“传说”,也没有人找他证实过那些“神奇”的故事,现在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浓浓的年味。

  马家堡很大,能容得下几百人在这里买菜,几个人一边走一边和周围的菜农打着招呼,天气虽冷,但是心情很好,很快几个人手里就拎满了年货。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买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带着孩子,七八岁十几岁的都有,他们对过年最是兴奋,尤其是到了卖烟花爆竹的摊上边就不愿意走了,拉着父母想要买上几挂。

  “砰………轰!”

  几个“二踢脚”飞上了天,抬头看去露出了笑容,这才是他想象中的年呀!

  再过十年,那时已经越来越没年味儿了,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那种“过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的心态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城市化令许多年俗逐步淡化甚至消失。

  人们不再去挨家挨户磕头拜年,为了所谓环保更不能放炮。

  刘琅怀念的,还是除夕夜噼里啪啦盖过电视机里春晚报时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硝烟火药的熟悉味道、以及第二天早上屋子铺满一地的红色碎屑。

  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一些年俗也渐渐消逝,这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这是刘琅这一代人的记忆,

  那才是属于过年的声音、气味、色彩,是它们为“年”烙下了印记,而十多年后剩下的只有红包、压岁钱这“金钱交易”,刘琅见识过这种变化,所以才对如今这个时代的“年”更加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