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民国之文娱大亨>第146章 照片

  这一天, 在后世被称为现者运动。

  在现者的真实身份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民声报与民智月刊联手推出了特别刊物,里面刊登了很多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章, 有科普知识的,有抒发感情的, 有讲述自身经历见闻的,也有针砭时弊发表自身意见的。

  这些文章显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它们的署名却是统一的——现者。

  刊物免费发放,靠之前发售报纸和刊物积攒下的渠道, 不费吹灰之力就覆盖了汉口的读书人群体。

  虽然因为现者背后之人的种种传言, 民声报出版社的声望有所降低,但之前养成的习惯让他们依旧下意识期待着“现者”办出的刊物。

  翻开刊物, 读第一篇文章,点头称是,第二篇连连赞叹, 等到第三篇第四篇,很多人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处。

  现者虽然博学神秘,但他之前所写的文章主题都集中在思想和民生方面,文风也能明显看出是一人所写。然而今日到手的这本刊物, 里面的文章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也各有不同,有些敏锐的人甚至觉得,部分文章读起来很像自己老师的手笔。

  察觉不对的人们把书翻到了最后,在倒数几页找到了作者署名,最上面一排单独写着一行“现者”, 下面则是一个个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名字。

  “文清儒、金文俊、顾俊之……齐休疾、韦光亮、安语靖……温珩、谢颜”

  再向后翻, 是谢颜单独署名的一片后记, 后记篇幅不长,语言诚恳,风格是大众所熟悉的那个曾经的现者的风格。

  在后记里,谢颜简短地回忆了现者这个笔名的由来,讲述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所见所闻与心态变化,以及未来对现者剧院和出版社的期望。

  文章的最后,谢颜这样写到——

  “诚然,想以一己之力改编华夏之命运,以一人之身解世间所有难题,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若人人无动于衷,则事必不可为。现者之扬名,出乎我的预料,仔细想来却是必然,因为当今的汉口,当今的华夏需要一个声音站出来,引领众人向前摸索。现者之名,初意为走在时代之前之人,如今我更愿意解释它为走在所有仍在为未来拼搏奋斗的华夏人之前,指引方向直面危难之人。那么,这本刊物中每一个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的人,都是现者,未来每一个以此为行动准则的人,也可以成为现者。

  愿现者之名,遍布华夏。彼时又何必在意,谁是最初的现者?”

  ……

  “就这样,这小谢先生啊,脑袋转了几圈,眼睛滋溜一瞥,就想出了个好主意——您问什么好主意?这说书的时间已经到了,咱们下回再说!”

  顺先生下台后喝了口茶水,舒服地活动了活动筋骨,他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自己编的故事了,今日试了试,还是宝刀未老,嘿!

  不过,也是小谢先生的经历本来就充满了传奇,他作为一路以来的旁观者稍加润色,就足够精彩了。

  谢颜在处理现者真身风波一事上双管齐下,在文人学者之间,通过一本特刊和亲笔写的后记来升华现者的意义,将自己拉下神坛;在市井百姓之间,则授权顺先生将自己后记里的意思加上情节,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大众。

  在这个时代,说书人根据当代发生的故事和出名的人物编书来讲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听众就喜欢这种半真半假的演绎方式。比如在汉口鼎鼎有名的温家,就是不少民间话本的主角,其中内容包含万象,有世俗爱情,有复仇爽文,有仙侠志怪,甚至有想象出来的家族内斗。

  温珩在葬礼上奇迹般生还后,一度成为这类型话本的热门人物,编得那叫一个精彩纷呈,谢颜为了找乐子还偷偷去听过几回。虽然故事俗套,可把那个主人公带入温珩,乐趣一下子就提升了几倍。

  顺先生算是汉口最早认识谢颜的那批人了,在他看来,谢颜这一路的故事才是改编话本的上佳选择,若是说得好了,足以完爆所有这种真人题材的话本。他几次三番和谢颜表达了想说这个主题的书的意思,奈何谢颜罕见地在这种事上有些脸皮薄,全都拒绝了。

  借着这次的现者风波,顺先生终于如愿以偿讲上了谢颜的故事。

  自己编故事吹自己,谢颜还没那个心态,所以和顺先生大概对了下大纲,确定什么需要说,什么不能说后,谢颜就把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顺先生。

  所以今日,同样是他第一次听这个以自己为主角的话本。

  “没想到谢小友还有这样坎坷的经历,若是当初我知道了,也能照拂一二。”

  “文老先生客气了,其实也算不得苦,就当是磨练了。”

  坐在剧院包厢里听书的正是谢颜和汉口学界达能文儒清文老先生。本来谢颜没打算来听自己当主角的书,但文老先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谢颜只能作陪。

  谢颜没有将原主真正的出身告诉顺先生,但也没有编造假身份,所以顺先生话本里的谢颜的背景是被白落秋收留的神秘少年,起初得了失魂症,浑浑噩噩忘却了过往的一切,后来遇到流匪一路流落到汉口,才渐渐恢复了记忆和学识。

  这个说法虽然神秘,但也解释了不少此前的传闻,至少给了谢颜具有现者的能力的合理性。

  顺先生的业务能力本就属于一流,跟着谢颜干了这么久,又学了不少新潮的表现手法。谢颜把这件事交待给他后,顺先生知道兹事体大,不眠不休地准备了几个晚上,把全身的本事都用上了。

  在顺先生的讲述中,“谢颜”聪慧过人,心胸宽广,善良仁义,做事干练,极富有人格魅力,要不是谢颜千叮万嘱的一些增加真实性的细节还在的话,几乎要成了满篇胡话的传奇演绎。

  谢颜本顺先生的乱侃弄得有些脸上发热,但一旁的文老先生却没有表现出异常,反而听得连连点头。

  “谢小友可是身体不适?”听书结束,文老先生才发现谢颜的异常。

  谢颜笑了笑,“不怕您笑话,这么听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实在是有些难堪。”

  “谢小友心思纯良,实在难得。”

  ……

  谢大律师两辈子第一次被人评价纯良,嘴角抽了抽,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就又听文老先生说道,“赞誉不入心,傲气不过骨,谢小友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心性,实在难得。”

  “……”谢颜没忍住问,“文老先生就不觉得,方才的书有些地方太夸大其实了吗?”

  “哦?我倒是觉得十分写实。”

  谢颜盯着文老先生看,确定对方并没有调侃的意思,只好揭过不提。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文老先生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滤镜,但旁观者清,连文老先生都信了的话,大多数人应该也没问题。

  “其实这件事可以妥善处理,还要感谢您的提醒和帮助。”谢颜正了正脸色说回正事。

  温珩葬礼时,文老先生曾托人带话给谢颜去自己府上一趟。文老先生是汉口名家,友人遍布华夏各地,教出的学生也分散进了各行各业,消息十分灵通。早在那个时候,他就察觉到了洋人针对现者的动静,并及时提醒了谢颜。

  后来谢颜初步拟定了计划后,去找文老先生约稿,文老先生欣然答应,若不是靠他的人脉和影响力,谢颜可以在暗中约到的稿子恐怕要打个折,那本刊物以完美的形态发布,文老先生居功至伟。

  “你愿意将如此之大的名声与功劳拱手推出,与众人共享,我不过是动动笔杆子和嘴皮子,算得了什么呢。”

  文老先生说的是真心话,当初他本想亲自出面为谢颜正名,没想到谢颜竟提议让现者之名成为共享,这份心胸气魄,文老先生每每回想起,仍会觉得感慨万千。

  谢颜的行为,是无法用任何所谓的智谋与经验去推断的,只有拥有和它一样的灵魂,才能预测到他下一步究竟会干什么。

  那群阴影中的阴谋家输给此子,着实不冤。

  “以后这么多名人共担现者之名,就算洋人继续攻击我,也影响不到现者的声望了。”谢颜没有丝毫感到可惜,一想到背后搞事的洋人吃瘪的样子,他的心情甚好。

  谢颜可以猜到,那群洋人手中应该还有一些关于自己的“黑料”,等自己忍不住找有声望的人出面担保和说话后,再一口气爆出来,彻底毁了自己的名声。

  那个黑料到底是什么,谢颜不是神仙,当然不可能知道,但他并不需要寻根究底,被牵着鼻子走。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打乱了幕后之人所有的安排,到时候就算他们病急乱求医,谢颜少了后顾之忧,也有更大的余地去处理和反击。

  ……

  特别刊物的发售与说书双管齐下,取得了谢颜预料中的进展。

  市井百姓知道的东西较少,心思也单纯一些,他们中的很多人本来就不愿意相信自己崇拜的现者先生是不堪之人,听了顺先生编的话本后,立马把之前种种乌七八糟的猜想全抛到了脑后,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了新的故事,谢颜在民间的声望误打误撞之下,竟又上了一层楼。

  而在学生与文人之间,谢颜诚恳的后记和让出名声的做法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后记中对华夏大地殷切的期望与担忧,更是直击中每一位有报国之意的人的灵魂。

  是啊,作为有学识有能力的华夏人,比起现者是谁,他们更应该关心的难道不是现者带来了什么改编,难道不是自己如何才能成为现者吗?

  当然,事无绝对,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对谢颜抱有怀疑甚至厌恶的态度,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故弄玄虚之徒。奈何汉口大多数有名望的学者都写文章自认了现者之名,在民间谢颜的声望也居高不下,这些反对者只能把不满压在心底,不敢表露出来,生怕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齐休疾和管成等人见谢颜如四两拨千斤般,轻飘飘解决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反应过来后纷纷前来表示佩服,谢颜真诚感谢了他们在收到自己的消息后,不问缘由就写了文章,几人又拿现者开了几句玩笑,好不畅快。

  然而,谢颜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哪怕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洋人手里依旧压着不容小觑的底牌。

  第二日,当管家拿着一份报纸匆匆进门欲言又止时,谢颜才知道这个底牌究竟是什么。

  没有任何报纸信息的报纸上,头版印着一张巨大的黑白照片,照片的拍摄地点是温家大院门口,相别已久的恋人紧紧相拥,个子高些的青年略微低头,将吻印在怀中爱人的脖颈上。

  照片定格的瞬间,无比美好。

  照片之上的硕大标题,却充满恶意——

  “谢颜,龙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