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七十八章 阿钧 ...

  尉迟兰看着竺年一下午,从猫哭成狗。

  长随刚才还一副义正辞严,要求竺年“为陛下分忧”,没一会儿哭得比竺年还狗。

  御林军百户今天是下午当值,久等不到竺年出去干活,进门来催促,见状着实愣了好一会儿,才轻手轻脚进来,小声问神色还算正常的尉迟兰:“这是……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小张公公来和走的时候,样子都没什么特别的啊,是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了吗?

  尉迟兰就神色微妙地把挑选出来的一册话本递给他:“坐下看看。”

  百户大人不明所以,拿着话本连封面都没看,就在边上找了个板凳坐下。

  他文化程度不高,有些看不明白的字和一些沃州俗语,还得找尉迟兰问。

  他看得慢,却没放下手,完全忘了干活,没一会儿肩膀就突兀地耸了一下,发出水壶烧开一般悠长的“呜——”。

  尉迟兰看着狗又多了一只,嘴角抽了抽,甚至想笑。

  他看书速度快,话本和那些写学问的书不一样,用的是白话,还断了句,一目十行完全没问题。

  沃州最近几年的日子不好过。

  沃州女学出来的话本内容,多用了这几年沃州的背景。不像京城那么多才子佳人,那么多的官场沉浮,满满全是苦难,很多还是亲身经历。

  这些话本说是沃州女学出的,其实是沃州女学下辖的一个书局,并不是指这些话本都是女学的师生写的。

  沃州原本的那些贵女们,经历了国破家亡,从富家千金沦落到社会底层,只一个开头就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落差。

  又有好几本写的遭了天罗教的迫害,原本还算过得去的小日子,一下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主角多为女性,从高门贵女到普通农妇都有,反倒是没有什么奇侠之类的元素。

  沃州距离京城远,也不知道是谁搜罗了这些话本,一次攒了好几个月的量,有些短一点的故事已经写完了。

  话本从来不追求喜剧结尾,悲剧结尾的多得是。

  “好惨好惨……”

  “太惨了!”

  “呜呜呜——”

  姜卓没想到自己难得抽空来一次银城,就撞上了大型摸鱼现场。

  一番收拾之后,一行人重新在凉棚下坐定。

  比起刚开春的时候的光秃秃,现在凉棚边上搭了一架丝瓜,墙角种了一棵柿子,底下种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花草还是香草的东西,绿油油地长了一小片,瞧着还算喜人。墙上爬满了各色豆角。

  竺年仰躺在尉迟兰腿上,让他把黄瓜片贴到自己眼睛上,真·目中无人地问道:“父皇怎么来了?小张公公才刚走呢。”

  姜卓看着他这幅样子,不知道是该上前打一顿好,还是拍一拍安慰一下好:“朕来看你,还不乐意了?”

  “这么热的天,您在外面瞎跑什么呀。”竺年突然警觉,抬手拿掉一片黄瓜,睁开一只眼睛去看姜卓,“您是不是对我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没有!”姜卓否认的速度极快,一只眼都能看出心虚。

  竺年干脆把另外一只眼睛上的黄瓜片也拿掉,坐直了问:“您亲自告诉我,免得我自己瞎整,将来不好收拾。”

  “臭小子还威胁起老子来了?”姜卓像以前一样骂,声音却没什么力气,果然还是心虚,见竺年的眼睛还有些肿,虽然知道原因,却还是瞧着可怜,清了清嗓子,琢磨了老半天才开口,“就是你妹妹年纪也到了……”

  姜卓突然就说不下去了。

  平时的竺年的性格一直温和甚至有些软和,说话的声音总会带着一点不自觉的小鼻音的娇气,哪怕他干的许多事情都不手软,但只要事情过了,总让人怕不起来。

  这会儿他还是坐着,一点都没动,脸上的表情似乎也没怎么变化,眼神却完全不对了。

  姜卓感觉自己此刻面对的是一头危险的野兽,正在琢磨从哪里下口。

  “唰”地一声,周围的护卫直接拔刀出鞘。

  尉迟兰抬起手指轻轻敲了一下桌面。并不怎么扎实坚固的桌子,发出轻轻一声“嗵”,像是在众人的心口上敲了一下:“自家人聊个家常,都收着点。糕儿,先让父皇把话说完。”

  竺年的背脊顺着尉迟兰的手软了下去,眯着眼睛靠回到椅背上:“我又没吭声,是他们一惊一乍的。”

  姜卓一听,松了一口气:“放心,你妹妹的婚事自然由你爹娘做主。朕是怕有什么风言风语传过来让你误会,亲自过来跟你说一声。”

  尉迟兰重新切了两片黄瓜贴在竺年的眼睛上:“父皇这么说,儿臣自然是相信的。只是既然您担心会有误会,这事情……是皇后娘娘想赐婚,还是已经发了懿旨?”

  姜卓又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拿了桌上摆着的葡萄吃,一口下去差点酸到倒牙:“嘶——”

  他一张脸全皱了起来,却没抱怨,还勉强撑着一国之君的气度:“总之,事情朕已经亲自拦下了。”

  尉迟兰微微一笑,拍了拍想掀黄瓜片的竺年:“皇后娘娘是想把小郡主赐婚给谁?对了,卫玉的大儿子今年有十四了吧?叫卫榀?”

  “尉迟兰!”姜卓拍案而起,“你想做什么?”

  尉迟兰一点都不害怕,直视姜卓,语速都没变化:“父皇想多了。您不想废后,儿臣当然会尊重您的决定。父皇国事繁忙,还是早日回京,免得出什么岔子。”

  姜卓看着尉迟兰,却不敢再停留,甩袖离去。

  等他一走,竺年把眼睛上的黄瓜片一扔:“敢打我家阿钧的主意!”他突然声调低下来,自问,“谁出的主意?”

  和他对姜国的情况不太了解差不多,姜国对南地的情况应该也不太了解。

  而且在一般的认知中,女子并不是很好的筹码。哪怕贵为嫡长公主的宋嫦,她的地位也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并不代表她真的有多大的权势。

  在以往,她得通过影响自己的父皇,来实现自己的影响力。现在,这个影响的人变成了薛家。

  像卫皇后,她要做什么事情,借助的是皇帝给予她的皇后的地位。以前她有娘家卫国公府撑腰,现在国公府的势力大不如前,起码得先蛰伏一段时间。如果她足够聪明,就应该在沃州安分守己,等将来她的儿子姜戈长成,立为储君,再东山再起。

  她这时候跳出来,应该是受了人挑拨。

  沃州女学就这么点人,谁能接触到她,还能说到她的心里?

  或许无论是挑拨的人,还是卫皇后,都觉得竺婉只是一个小小的郡主,嫁了也就嫁了,顶多只能恶心一下南王府和他。

  尉迟兰看他实在不想再贴黄瓜片,就把剩下的黄瓜两三口吃了:“谁出的主意,问皇后娘娘就知道了。”

  两人说话的时候没避着人,一旁的长随和御林军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说道:“两位可别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尉迟兰温和地笑笑:“怎么会?我们两个不是在银城,哪儿都去不了嘛。皇后娘娘远在沃州,我们就是写信也寄不到那儿啊。我们就是在家里随便说说。”

  长随一点都笑不出来:你们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样子。

  他这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武陵侯一家被灭门的事情。

  这件事情一直没查出来是谁做的,但谁都知道和尉迟兰脱不开干系。

  他总以为武陵侯和卫国公府是不一样,但或许在尉迟兰的眼里,两者没什么区别。

  两家都惹到了他们。

  至于地位如何,这两位手上姜国军士的血可一点不少。

  尉迟兰更是直接和姜卓对阵过的。

  银城的傍晚没有正午的酷热,沿着沃水建造的城池甚至有些凉。

  竺年拉着尉迟兰回屋:“收拾东西,我们去山里面待两天。”

  长随赶紧问道:“去哪儿的山?”这附近哪里有山?

  竺年说道:“坪阳。记得多带点人,把我们看紧了。”

  百户不敢怠慢,立刻吩咐手下把能叫上的人都叫上,只给了半个时辰准备。

  果然,半个时辰后,竺年和尉迟兰就骑上了马,往坪阳去。

  原本黑鸦和雪鸦都在京城待着,还是因为上次姜卓他们来骑了一次驴,才特意让人分几次运了马过来。

  主要是御林军用的战马,免得再发生上次尴尬的场面。

  银城距离坪阳其实不远。

  骑马不像马车,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加上竺年这个自带地图的,黑夜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御林军也不是二皇后等几个公子哥,不需要额外照顾。

  他们傍晚出发,半夜就到了坪阳县附近。没去县城,当地的村户对竺年印象深刻,谢绝了去村长家住宿,他们在村口的水井边搭了帐篷休息了半晚。

  第二天早上,村民都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就已经消失在山林里。

  夏天的山林草深叶茂,和秋冬的山林简直像是换了一个地方。

  野兽活跃,还有冬季里看不到的各种蛇虫鼠蚁。

  尤其是蚊子,飞起来像是一团灰色的雾。

  不过也因为蚊子太嚣张,竺年没在山林里只待了七天。

  他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就地取材扎了几个木筏,把猎物和人带上,顺着水流往下游漂。

  这时候正是丰水期,原先一些窄小的溪流变成河流。

  在木筏的帮助下,山林里出现一些冬季不存在的道路。

  这时候竺年大概是缓过来了一点,有心思指导他们怎么驾驭木筏。

  所有人都觉得,竺年和尉迟兰这两个人留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山里面,肯定比出去要好,就没催促。

  这么一来,顺着河流漂一阵,上岸拖一阵,这么走走停停,倒是花了十几天。

  等到真正看到人烟,竟然是一个还算熟悉的军屯。

  御林军百户看着模样有点熟悉的少年,试探地问道:“你可是三姑的兄弟?我们是附近银城的人。”

  三姑本姑就说道:“原来是银城的大人。三姑是我姐。天色不早,几位大人今晚在这儿休息一下?若是想去银城,正好明天早上有车去。”

  这个编号甲十一的军屯,虽然都是土路,房子也大多是土坯房,但是道路整洁宽敞。道路两边有着明显栽种时间不太长的各类果树。房子也收拾齐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晾晒着一些菜干、药材、野菜之类的东西。

  这会儿人们都还在田间劳作。

  红三就在路边叫了几个小孩儿,让他们去叫人。

  一听说银城的人来了,军屯里一下出来许多人,一眨眼就把这么多人和拖上来的木筏全都搞定了。

  他们还给烧了热水,等竺年洗完澡出来,“三姑”已经摆好了一溜剪子等着,给他修了修头发,一边剪一边聊天:“小殿下这次是去打猎了啊。”

  “嗯。”

  “小殿下是乘着木筏去的?”

  “嗯?”竺年突然愣了一下,“我们的马呢?”

  尉迟兰在边上坐着,笑:“终于想起来了?放心吧,等咱们回去之后,派人去……我去把它们接回来就行。”

  雪鸦和黑鸦自主性比较强。有它们在,就是马群当之无愧的头马,但这代表它们不会听其他人,只认竺年和尉迟兰。

  夏天猎物不耐存放。

  竺年他们这次也没带多少猎物出来,说起来也没打多少猎物,倒是带了许多奇怪的植物。有一些是草药,有一些是竺年单纯觉得好看的,连根带土拉拉杂杂的瞧着挺热闹。

  回了银城之后,尉迟兰去赶马回了,竺年就待在小院收拾这些花草。

  他也不出门,他不去工地。

  有事情找他,他也不见人。

  姜卓再一次来的时候,本就火冒三丈,现在看他这个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是做什么?”

  竺年蹲在地上拔草,懒洋洋的:“做个质子。”待在小屋里,哪儿也不去,最好和别人连一句话都不要多说。

  天天晒咸鱼才是本分,干什么活呀。

  姜卓指着院子外面:“别跟朕怄气!外面这么多百姓都还指着你活命,你都不在乎吗?”

  “嗤。”竺年站起来,拍拍手上的土,“那是陛下的百姓,跟我一个质子有什么关系?”

  “嬉年!”姜卓吼了他一声之后,像是冷静了下来,“卫榀死了。”

  竺年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出来:“哈!好事啊,怎么死的?哦,原来皇后娘娘是真准备把我妹妹扔进那个粪坑里。”

  姜卓抿了抿嘴,显然很不高兴。但自从上次在卫玉、他的舅子的院子里搜出了那个邪性的阵法,那么多无辜的孩子,他就没什么底气。

  张茂实在边上小声提醒了一句:“王爷,慎言。”

  竺年就走到凉棚里,自己打了水洗手:“说说呗,卫榀怎么死的?”

  张茂实见姜卓不想说,就代为回答:“是被小郡主打死的。”

  卫榀死的可以说是相当的“风光”。

  之前卫玉做的事情捅破了天,被抓进了天牢,虽说罪证确凿,一屋子带血的不带血的东西,最后全都堆到了卫玉的名下,把卫国公府干干净净地摘了出去。但卫玉毕竟是皇帝的舅子,一直到现在都拖着没判,只是把他这么关在天牢里,日常还有御医伺候着,吊着命。

  紧接着皇后去了沃州,卫家着实低调了好一阵子。但是前阵子就开始传出各种风言风语,起先是卫夫人开始张罗起了儿子的婚事。

  虽然卫玉在天牢里待着,还生死未卜的,但是儿子岁数到了,起码先把婚事定下来,反正定下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要完婚,总得再等上个两三年。

  当时大家都在说,现在定亲可惜了,亲家的门户必定是要低一些,好人家的姑娘是说不上了。

  接着没过几天,就传出皇后赐婚的事情。

  一些知情的人,譬如姜卓,知道这件事情其实非常凶险。

  当时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哪怕他派了快马去追,也没来得及阻止皇后赐婚的懿旨传到南王府。

  南王府的震怒可想而知。

  就算姜卓撤销了懿旨,表示是个误会,南王妃也直接帅兵北上,直接乘坐战舰要到沃州女学去和卫皇后讨说法。

  一直被忽略的赐婚中的另外一位主角竺婉,没人想到她会单枪匹马直接杀到京城,站在卫国公府门前,把卫榀叫了出来。

  卫榀有卫玉这样的亲爹,脑子也不太清楚,被一个小姑娘挑衅,当场就摆出了丈夫的架势,一通牝鸡司晨、不守妇道、抛头露面之类的话抛了出来。

  这种“规矩”,真正的贵女压根没人遵守。

  竺婉就安静地听他说完。

  当时已经有了许多人围观,听到卫榀小小年纪,思想便如此古板,纷纷感到不屑。有些还暗中庆幸,亏得国公府平日里眼高于顶,不然还真以为卫榀是个香饽饽。

  相比较之下,众人对竺婉这位小郡主显然更感兴趣。

  十四岁的姑娘已经瞧得出成年后的轮廓。她身量比一般姑娘更高挑一些,白皙的皮肤瞧着更加水灵。

  京城中人不少都见过宋嫦这位前朝公主,同时见过宋嫦和竺年的,都知道两人是多么相像。

  单从相貌来说,宋嫦绝对可以称为绝世美女。

  在没见过竺婉的时候,提到竺年的嫡亲妹妹,众人的想法自然就是小一号的宋嫦。

  竺婉的长相和宋嫦,或者说是竺年并不怎么相像。若是见过宋萱的人就会知道,竺婉的长相其实更像是宋萱,更偏向于宋家人,而不是罗家人。

  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竺婉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漂亮且英气,甚至有一种锐利沉稳的大将之风。

  同龄的卫榀和她比起来,更衬得乳臭未干。

  不配!

  所有人都这么想。

  也有人觉得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小姑娘,竟然要和卫榀这种货色成亲,可谓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这时候卫家人也出来了。

  竺婉等人们都在的时候,提出既然双方都是将门之后,干脆就比拼一下武艺。当然,为了避免伤和气,不用刀剑,只比拳脚。

  卫家此时被架在火上,只能答应下来。

  “小郡主一拳就把卫榀打出了血。”张茂实把头垂得低低的,更小声地说道,“卫榀当天晚上就不行了。”

  竺年“哎哟”了一声:“那瞧着卫榀倒是还不错,挨了阿钧一拳,竟然还能挺上一阵,没当场就挂,算不错了。”他看着姜卓说道,“儿臣倒是没和父皇说过,阿妹小字千钧,天生力气大。”

  他想,自己不在阿钧身边这几年,也不知道是谁教的阿钧,这动作倒是利落,比他要强。

  姜卓看不出什么来,语气还算平静:“你的力气也大。”

  竺年没对这点吭声,问:“然后呢?阿钧回家去了?”

  “没有,还在京里玩呢。”小丫头的胆子是真的大,一看就和竺年是亲兄妹。他忍了忍,终究还没没忍住,“你随朕回去,把你妹妹劝回去!京城的天都要被她掀翻了!”

  竺婉一战成名,更乘上了京城流行话本里的女侠的风头。

  虽然男人避之不及,但是不少姑娘和小妇人却觉得竺婉就是从话本里走出来的女侠,是公道的,是伸张正义的!

  贵女中一些空有侠客梦,却只能吟诗作画绣花抚琴的,更是对竺婉满怀憧憬。

  竺年不在京城,竺婉就理所当然成为南王府在京城的话事人。

  她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加上她不是普通的十四岁小姑娘,是往南王府的掌权人的方向培养的。毕竟历任南王的身体都不太好,当家做主的大多数时间是女人。

  别看她年纪小,已经拥有不少实际管理的经验,用到这些女人遭遇的事情上,只能说是杀鸡用牛刀。

  照理来说,在京城一个小小的郡主压根不算什么人物,但她把卫国公府的小公子给杀了,也没有任何人来找她麻烦,反倒是卫国公府被姜卓下了禁足令,众人还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回去看看也好。我还没见过妹妹。”说话的是刚从外面遛马回来的尉迟兰。

  银城这边什么都不怎么好,唯独跑马还算合适,地形开阔。尉迟兰倒是经常出去跑几圈。

  姜卓见尉迟兰同意,就觉得这件事情稳了,倒想着马上就回去,但还是拖了一天,把银城码头看了,还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御笔亲书了“三号码头”几个大字,又去看了运河和挖掘情况,当然也不忘等上银湖小城的城墙上眺望北方。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就耽搁了这么两天时间,回去之后迎接他的会是卫皇后的尸体。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ω ̄):卫家小子不错。

  糕儿( ̄ω ̄):挺抗打的,不愧是将门之后。

  糕儿( ̄ω ̄):死了的更好。

  阿钧( ^ω^):还有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