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国公夫人多娇艳(重生)陈云深>第四十九章 那一切是都还没发生,但之……

  “四爷,我这算是……改嫁么?”

  宋桃儿如是问道。

  自幼从父母那里受到的教养,令她满心混乱。

  郑瀚玉看着妻子,柔媚的脸上却无半分喜悦之情,唯有茫然无措,俊朗的面容亦沉了下来,半晌说道:“那一切都还没有发生。”

  “可是你我都记得……”

  宋桃儿失神言道,没有前面那一段记忆,郑瀚玉想必不会肯娶她,既然如此,她便无法坦然接受。

  那一切是都还没发生,但之余他们两人,其实也都发生过了。

  男子与妇人所想所感,到底不同。

  郑瀚玉眼见宋桃儿如此纠结,不免想岔了。但想及那万一的可能,他便觉胸口发闷发堵。

  酷夏盛暑,窗外的蝉鸣甚是聒噪,直吵的人满心烦躁。

  郑瀚玉只觉喉咙发干,片刻嗓音滞涩道:“桃儿,你莫不是……他不值得你守什么。”

  “我不是为了他!”

  宋桃儿急忙打断了他,尽管眼下她还不知如何面对这段缘分,却也不想被他误会,继而又喃喃道:“我不是为了他……我是为了……为了我自己……”

  两人相对无言,只听着满室的蝉声。

  半晌,郑瀚玉收回了视线,重新看向书案上写了一半的奏疏,淡淡问道:“你这会儿过来,想必有话跟我说?”

  乍然知晓真相,怕是对她冲击过于剧烈了,他不想逼迫她。

  宋桃儿这方回神,颔首道:“今儿早上我去看三嫂子,回来在园子里遇到了二少爷。他……他来跟我说话。我不想同他说,他却执意。”

  话到此处,点到为止。

  说的过了,一切摊到了桌面上,反而不美。

  郑瀚玉自是明白她意下所指,原就不好的脸色,便又沉了几分,颔首道:“我记下了,这里还有些公事处置,你先回去罢。”话了,停了停忍不住还是添了一句:“天气炎热,路上寻那树荫浓密处过去,仔细晒着了。”

  宋桃儿点了点头,轻轻说道:“我省得,晴雪带了油纸伞在外头。”言罢,提了食篮,向郑瀚玉福了福身子,便向外去了。

  郑瀚玉看着那窈窕身姿没入门外,又重新执起狼毫,怔了半晌,却一个字也没能写出,不由将笔重搁在砚台上,重重叹息了一声,只觉心烦意乱。

  想着她也和自己一般,一时狂喜冲昏了头,他却忘了一件事,那时候的桃儿当真是喜欢他的么?

  桃儿待他的确很好,心思细腻,温柔体贴,照料他饮食起居无不周到,可二人相处之时,她也从未有过任何违礼之处。

  郑瀚玉望着碧纱窗外摇曳生姿的竹子出了会儿神,压下了这满腹的心烦意乱,提起笔来,继续写那奏疏。

  无论怎样,这都是他内宅家事,他不能让这些儿女私情、家宅私事乱了心神,耽误公务。

  前回西南匪患一事,已是越演越烈,短短两日功夫,那伙山匪竟占据了数座村落,已隐隐有肆扰边境城镇之势。

  这件事,上辈子也曾有过,郑瀚玉如今自然是知晓内情的,那伙所谓山匪实则是乌奴国兵将假扮。

  本朝与乌奴国交恶已久,那乌奴国人生性嗜杀残暴,且贪婪成性,上至国主下至寻常百姓,不耕不织,只以游牧为业。年头好时,水草丰美,牛羊肥壮,彼国尚且安分。一旦年景不好,发了旱情,乌奴国必定要派遣骑兵东进,屠杀男子,抢夺粮食妇人。西南边陲之地的百姓,常年不堪其扰。朝廷亦想斩草除根,奈何边陲远离中原,至乌奴国边境接壤处已是朝廷武力末梢,加之前些年中原亦是蝗旱涝疫接踵而至,好容易休养生息了这些年,委实有些有心无力。

  郑瀚玉这双腿,便是在西南驱逐匪患时落下的毛病。那一役,他以主帅之身为饵,诱导乌奴国军队孤军深入,四面合围,一口吞了乌奴国八千精兵,连曾被乌奴国主亲口封为第一猛将的主将哈嘎亦被斩杀阵前。这哈嘎的首级,还是乌奴国出价千金,才自本朝手中赎回。

  这一役,郑瀚玉虽坏了一双腿,却也为朝廷争取了两年的经营时间。朝廷便在西南兴修工事,建营房,亦在当地组建了戍边军。这戍边军并非朝廷原本的王军建制,而是在当地征召青壮年新建成的民兵军。朝廷颁了律法,将自乌奴国匪兵手中夺回的土地分给这些兵户。既有农田便有粮食,足以养活军队。加之乌奴国那一战元气大伤,并不敢再轻言战事。这两年里,西南边陲倒也算安宁。

  这股匪患,原本也是有的。大多是被朝廷流放的犯人,逃脱而去,在那左近山坳树林等处住了下来,最终成了一小股势力。

  原本这些个山匪,倒也成不得什么大事,不过打家劫舍,偶尔绑个人票勒索赎金,当地府衙一向也不放在眼里,百姓前来报案,便派人去驱赶捉拿。闹得狠了,地方戍边军便会出动。驱赶一阵,便消停一阵,倒也不算大害。

  只是近来,这些山匪忽然实力猛增,且再不是往日那般只是胡乱闯入村镇,搜刮一顿逃跑了事。其攻受进退,已隐隐有军队作战之相。寻常的府衙差役抵挡不住,若赶戍边军前来,又急速退去,从不恋战。山匪人数稀少,进退皆快,大军行进却不能这般机动灵活。一时里,竟是无可奈何。山匪肆虐之下,边陲的几座村落百姓四散而去,或流落他方,或进了城镇讨生活。而至此刻,这波山匪竟已摸掉了两座哨卡营房。如此这般,朝廷的边防线实则是在后退。

  上一世,朝廷最终查明,这所谓的山匪实则受了乌奴国的收编,充当游骑斥候,四处骚扰村落不过是为探清守边军力部署,各方防守虚实。

  上辈子此刻的郑瀚玉,仍旧沉浸在残疾退婚的阴霾之中,消沉自弃,再不理会朝廷中事。待他再度振作起来时,这股山匪已然露出了本来面目,占据了边陲两座城池。与此同时,江南又闹起了五道门,朝廷腹背受敌,郑瀚玉便去了江南平乱。平了五道门,朝廷王军也在西南边陲杀退了来犯的乌奴国军队,只是损兵折将不说,仅被乌奴国糟蹋过的两座城池,百姓休养生息都要数年才能恢复元气。

  这场大乱几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便是与目下尚未二皇子的慎亲王有着莫大关系。

  二皇子图谋皇位已久,遂与乌奴国王子彼此勾结,又在江南一带扶持邪//教势力。他原本的打算是先荐几个人过去,里应外合,自然是退兵无望的。待战火越烧越烈,他毛遂自荐,领兵前往,驱散了乌奴国军,自是大功一件。而江南五道门又是他自家豢养的狗,收拾起来还不易如反掌。有这两件大功,不愁皇帝不将太子之位给他。他许诺乌奴国王子,事成之后送三座城池与他,且年年送上黄金千两,中原美女十人。可熟料,那乌奴国王子却是个胃口极大之辈,假戏成真,趁机在阵前将麻痹大意的慎亲王俘虏,以为人质,要挟朝廷划出一半的城池土地与他们。

  彼时,朝廷内忧外患,江山社稷皆在风雨飘摇之中。三皇子陈良琮临危受命,领兵前往西南平叛,郑瀚玉则南下收拾五道门。这场大乱平定,慎亲王被废黜为庶民,陈良琮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郑瀚玉因有这场大功,被封为了忠靖公。

  这件事,靖国公府牵涉颇多,郑廷棘及至整个二房都站在了慎亲王那一边,没少为慎亲王做马前卒,助纣为虐。

  郑瀚玉镇压了五道门,也将二房一家子都检举给了朝廷。那时,人人都道他冷血无情,六亲不认,为了功名利禄,能对同族下此狠手。然则,除了桃儿的缘故,他这也是为了让郑氏一族和二房一家子蠢物切割彻底,好保全宗族。

  桃儿来找他之前,他正在思虑这两件大事,一则是西南平叛的人选,这次可决不能再派个庸碌之才过去,贻误战机那不仅关系两位皇子内斗事宜,受苦最深的还是边陲百姓;另一则,便是郑廷棘。

  郑廷棘眼下必定已和二皇子有所勾连,但要拿到关键证据,却并无那般容易。他先前在江南豢养的两名外室,郑瀚玉已私下遣人查过,那两个妇人除却伺候床笫外,其余一无所知。郑廷棘驱散了她们之后,她们业已重操旧业,给别人当外室去了。

  人若不动,便难有破绽。

  他当然可以随意编个由头给郑廷棘派个差事,以历练为由将他打发出去。然则这厮虽性情狂躁,刚愎自用,却又狡诈多疑,没个正经的事由,只怕要打草惊蛇。

  正在这关头上,桃儿送了这把刀过来。

  郑瀚玉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将那折奏疏写完。

  待公事完了,郑瀚玉搁了笔,轻轻按压了一下眉心,便又想起了适才之事。

  桃儿知晓了他也是重新来过后,第一件事竟然是想逃开他……

  片刻,他扬声道:“莲心!”

  小厮莲心应声入内,见着主子爷,却愣了一下。

  爷那俊朗的面容蒙上了一层阴翳,浓密的剑眉轻轻蹙着,似有什么极其烦心之事。

  打从他服侍四爷以来,还从未见过爷这般模样,爷可一向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

  想及太太才出去,莲心心底里嘀咕着,怕不是又和太太有关,从这位新太太入门,所有的事儿都透着古怪。

  他小心翼翼回道:“爷,什么吩咐?”

  郑瀚玉本欲说什么,却又住了,修长的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半晌才道:“你去,瞧瞧太太在做什么?或者……她有没有什么话说?”

  莲心一愣,却并没动弹,反问道:“爷,这叫小的如何去?没头没脑的,没得叫太太骂我呢。”

  郑瀚玉微微一滞,顿时斥道:“你这个小厮,平日里耍嘴弄舌倒是伶俐。交代你办些要紧事,便有的没的!这点子小事都做不好,我要你何用!”不分因由的将莲心骂了一顿,想了一会儿,又拿起桌上的绿冻石镇纸,交给小厮,说道:“把这个拿去,就说……就说爷看太太喜欢,送她了。”

  却才看她摆弄了半日,虽也未必当真喜欢,就拿这物件儿当个说辞也罢。

  莲心接了镇纸,看郑瀚玉再无吩咐,便退出了书房,苦着脸往海棠苑去。

  他算是明白了,这是爷和太太闹了别扭,拿他当个传话儿的。弄得不好了,他可就要受夹板气了。

  宋桃儿回至海棠苑,才进了正堂,便觉一道凉气扑面而来。

  她起先一怔,立时就瞧见正堂地下摆着一口青瓷大海缸,缸中盛着大块大块的冰。

  这盛暑天气,乍然看见这么一大盆冰,当真令人暑气全消。

  翠竹走来,微笑道:“太太回来了,这是却才四爷吩咐人到冰窖里起出来的冰块,使人抬过来的。太太试试,人在一边坐着,拿扇子扇着,那是遍体生凉呢。还有些碎冰我收在梅花瓷瓮里了,太太若想吃什么甜汤果子,拿那些冰湃了,最是解暑不过的。”

  宋桃儿这方想起,前日同郑瀚玉一道用饭时,他提起的冰块事宜。

  这两日一桩事连着一桩事,她几乎忘了这一茬。

  想起郑瀚玉,宋桃儿只觉着心口阵阵的发紧。

  他对她自然是很好的,无可挑剔的,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是一样的庇护着她。前世不消说了,今生想必也是为了让她不再落入郑廷棘之手,才娶她的。

  她也明白,目下已经嫁给他了,再想那些有的没的,已是矫情了。

  然而,她只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在他们乡下地方,听说过死了男人嫁给小叔子,那也只是家贫实在娶不起第二个女人的缘故。饶是如此,平常大伙说起来,一面叹息,一面却又私下当作笑话。可她这等情形,根本是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