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女配她一心礼佛>第104章 不是你要请我回京吗?

  温月声应下了要回京的事情,跟飞扬着的海东青一起,很快地就传入了京中。

  自边疆开战以来,朝中事务多半都以边疆为主。

  温月声到达边疆之后,接连赢下的几场胜仗,亦是令得朝中欢欣雀跃。

  昊周的那封求和信送至的当日,朝中气氛格外热烈。

  近二十年来,大徽第一次占据了优势,还逼得对方皇帝亲自写下了求和书,这件事情放在了任何一个大徽人的身上,都是格外值得高兴的。

  可各方对待这封求和信的意见,都不甚相同。

  主和派自然是觉得,昊周给出的条件丰厚,能够停息战火,对于边疆和朝廷都是一件好事。

  主战派则是认为,多年战局好不容易扭转,如今若因为昊周求和就贸然应许,日后对方想要撕毁盟约再次来犯,大徽便会陷入了被动的场面。

  两方僵持不下,皇帝却在此时下令,命温月声回宫共商。

  这道圣旨落下后,争论的两方几乎是瞬间休止。

  早朝之前,王进之、吕阁老等人共同立在了殿门外,难得的谁都没有开口,气氛沉郁。

  吕阁老身侧的一个内阁学士轻叹了声:“自郡主离京之后,皇上的想法,我等似乎越发揣摩不透了。”

  从此前欲派遣永安王至边疆,到今日命温月声回京。

  在这太和殿外,几位朝臣不敢妄言,但心中皆是明白,皇帝的旨意,是越发有失偏颇了。

  吕阁老站在了一旁,眼观鼻鼻观心,闻言不语。

  从前皇帝临朝,还能够称得上是无功无过,有心无力。

  自这数月以来,所做之决策,皆是昏招。

  温月声在边疆声势滔天,龙椅上的人会忌惮她功高震主,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战事未平息之时,就几次欲下对方的权柄。

  这些所为,甚至不像是吕阁老印象中的皇帝手笔。

  “说来亦是有趣。”王进之将双手拢在了袖中,似笑非笑地道:“数月之前,后宫之中还是晏贵妃的天下,不过几个月,梁妃便得了盛宠。”

  他口中的梁妃,就是景康王的生母梁昭仪。

  梁昭仪从冷宫内出来没两个月,位分便直接回到了妃位,虽说没了从前的封号,比不得之前的淑妃之位尊贵,但却也是非比寻常了。

  梁妃可是曾被打入过冷宫的妃嫔。

  他身侧的人闻言,皆是眼眸微动。

  也不知皇帝这些昏招,可否是有人在背后故意而为。

  毕竟梁妃曾跟温月声有仇,梁家上下几乎算得上是都葬身于温月声之手。

  他们对视未言,但心底都一清二楚。

  殿外重新安静下来,早朝将要开始,许多人皆整理了自己的衣袍,等待太和殿的大门打开。

  可这大门还没开,便已有消息传了过来。

  思宁郡主已应下回京之事。

  这事一出,满朝哗然。

  其实早在皇帝有意召温月声回宫时,便有许多臣子站出来反对,但因皇帝执意如此,他们也只能作罢。

  原想着以温月声的性格,在边疆战事未平息之前,必定不会回京,一切尚有回旋的余地,他们还可以继续上奏,请皇帝收回成命。

  哪知温月声竟然应下了。

  她这一应,直接让早朝炸开了锅。

  当日,无数臣子站了出来,从边疆祸起之事说起,到了二十年来的恩怨,并着眼下整个的局面梳理,道昊周求和乃是狼子野心。

  在好不容易得胜的前提下,决计不能中了对方的奸计。

  又有人手握无数消息,知晓温月声自入边疆之后,所做的所有事迹,从珞城到源城,还有那玉王镇令人心惊的屠宰场,和陲溪镇内的独身换得一镇百姓。

  杀五大名将,毁三大部族,扬大徽士气。

  边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全都因为温月声镇守,如今要她说回就回,根本就是置边疆的无数百姓于不顾。

  未有这勒令回京的一事还好,许多人只知道温月声立功无数,不清楚具体事由,而在今日早朝之后,其在边疆的所有事迹,都将传遍整个大徽。

  也有少部分人道,这些事情皆是在大徽将士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并非温月声一人的功劳。

  甚至还有人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说出乃是大徽军队了得,换个将领也一样的话来。

  这话一出,当如同捅了马蜂窝。

  无数人跳出来反驳怒骂,王进之一把年纪,更是指着对方的鼻子骂:

  朝堂之上吵得是不可开交。

  近乎于大半的臣子都站了出来,反对温月声回京。

  可不知为何,往日对于多半数建议,都会采纳的皇帝,始终都未有开口。

  甚至在临下朝之前,都不曾提及。

  如今的情况下,皇帝对于昊周求和之事不可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而一定要让温月声回京,所为的,只是为着削弱她在边疆的影响力,以及削弱她手中的兵权。

  至于皇帝眼中属意的人选……

  “这战胜昊周,日后必定将名留青史的大徽战神之名,皇上就这般想要给永安王?”走出了太和殿后,吕阁老身边的臣子气愤不已。

  吕阁老闻言,回过了头去,深深地看了某个身影一眼,随后淡声道:“未必是永安王。”

  毕竟他们这位皇帝,最喜欢的,不就是所谓的制衡之术?

  朝中对此事不满者诸多,但皇帝仍旧一意孤行。

  三日早朝,皆未得其法。

  到第四日时,晏陵抵达京中后,情况仍然没有任何的转变。

  眼看着温月声回京之事,已成板上钉钉。

  第四日早朝。

  景康王入殿之后,目光就落在了那风光霁月般的人身上。

  他实在是好奇,晏陵将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温月声脱身。

  哪知,从晏陵步入了朝堂开始,到临近早朝结束之前。

  前面的朝臣已经争论过三四轮了,晏陵却始终一言不发,甚至连旁人提及到了他,他也只说他在边疆知晓的事情,未有半分参与到了他们的争论之中。

  景康王看着,不由得轻扯了扯唇。

  到底是他高看了晏陵,还是说晏陵本身就是如此。

  他只能做皇帝手里的刀,温月声亦如是,当皇帝不想要这把刀的时候,他们便束手无策了。

  “温月声回京之事已定。”上首的皇帝面色冷沉,硬声道:“今日之后,不得再提。”

  此话一出,底下的臣子们皆为之色变。

  皇帝却只冷声道:“若有违逆者,当以忤逆论处。”

  一锤定音。

  偌大的太和殿内,瞬间死寂。

  皇帝说罢,神色倦怠地起身,旁边的宫人见状,便要宣布退朝。

  而就在此时,外面有一宫人步履匆匆,快步进了大殿之内。

  “启禀皇上。”宫人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下:“边疆传来消息,思宁郡主欲启程回京。”

  殿上的皇帝皱眉,这不是早就已经明晰之事,此番情况下,何必匆忙来报?

  可不等皇帝开口,那宫人便高声道:“……除思宁郡主之外,另有二十万边疆将士同行。”

  此言一出,满场死寂。

  殿上的皇帝在早朝之后,原已经有些困倦,闻言骤然起身,高声道:“你说什么!?”

  率兵二十万!

  满场皆惊。

  “这、这……”

  “带兵入京?”

  “边疆大军如何能够离开边疆前往京中?谁让他们这么做的?”

  “……思宁郡主是边疆主帅,她都能离开边疆,将士为何不行?”

  王进之那双眼睛都瞪直了,今日若非在朝堂之上,他非得要抚掌大喝一声:“妙啊!”

  可不就是妙。

  皇帝一意孤行,谁人劝阻都没用。

  而这般场面,温月声来不来都是错。

  他们思虑众多,顾忌更多,皆是因为所有的主动权都在皇帝手里,但当初边疆战事起,温月声掌的是全部军权。

  更别说经由数月鏖战,边疆上下的将士皆是一条心。

  他们想过她的两条路,愚忠的,抗旨的都有。

  就是没想过她直接将主动权拿到了手里。

  好啊,不是让她回吗,她现在、立刻就回,只不过不是一个人回,她要带着边疆二十万军队回。

  带兵入京,她要做什么?

  二十万大军动作这般大,一旦撤离,边疆又该如何?

  这些事情,都是皇帝要去操心的。

  温月声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听命。

  边疆主城之内。

  二十万大军蓄势待发。

  清晨一早,温月声领着身边的一众将领,包括了章玉麟、李庆元、陆青淮和还躺在了牛车上动弹不得的江焰一起,出了城主府,便要上面前的马车。

  高泉在城主府外等候了一天一夜,这会看见她身侧那些个将领,腿都快软了。

  他瞠目结舌地看着温月声淡声开了口,所有将领皆翻身上了马。

  高泉当下人都快疯了,他再也顾不得京中的消息究竟传来与否,只快步行到了温月声面前,颤抖着声音道:“郡主!郡主!”

  温月声已经登上了马车,闻言回过了身,那双冷淡的眼眸扫向了他。

  高泉浑身发抖,在这乌泱泱二十万大军面前,他连呼吸都透着急促,只低声小心翼翼地道:“还请郡主留步。”

  “留步?”温月声站在了马车上,闻言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不是你要请我回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