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夏凉[种田]>第82章 

  王大石心里藏着人家的大嫂, 对着夫夫俩就有点讨好的意思,不等傅居言再说什么,就满口答应了。

  傅居言叫人再跑了一趟华曲, 托他们买了一些蔬果肉类, 顺便带着他的书信去洪起把卫青宁接回来, 临走之前, 又嘱咐他们回来的时候去相熟的几家人,告诉大家晚上来他们这里。

  他则赶忙去准备了。

  这些天里, 他和葛正修一直在为上京的事准备着,孩子那里也说清楚了,只是这一天来临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突然。

  他先做了一点醒酒汤,给吐了一回的葛正修灌了下去, 至于客房里的几位,为了避嫌, 就免了。傍晚的时候,葛正修就醒了,醒来就发现傅居言在厨房里忙碌着,儿子卫青宁在给他小爹打下手。

  院子里传来孩子玩闹的声音, 是葛小胖和葛子明在抓着不知道打哪里捉来的母鸡哇哇叫, 葛翠儿提着裙摆蹲在水井旁,面前是一个木盆,小姑娘愈发水嫩的手指熟练地动着,看样子是在洗什么东西。姑娘家沉静温婉的气质在日渐成熟的身躯下慢慢显露出来。

  他收回目光, 醉后的大脑还有些不舒服, 有些懒懒地靠在厨房门边上,问里面的人, “这就摆宴了吗?”

  傅居言乍一听见他的声音也不惊讶,回答他的同时手上动作也没停,相较于平日里总是摆着的笑脸,显得有些沉郁,“迟早都要走的,长痛不如短痛。”

  葛正修静了静,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武宁将军他们呢?”

  卫青宁回来的路上就被张继两人告知了家里来了军卫的事,非常好奇,回来见了小爹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客房里偷偷看了睡着的军卫几眼,不经意间看见一个军卫腰间的金牌,只见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厉”字,小孩儿对着这块金子研究了好一会儿,严肃地下了结论,这来的一定是真的小爹的娘家人。

  这会儿就思路很清楚的对他爹道:“在前面客房里,他们酒量不行,还在睡。”

  对于有两个人吐了一堆秽物在地上的情况,在香气四溢的厨房里,卫青宁选择不说。

  葛正修点点头,看了傅居言一眼,还想说什么,但见傅居言没了笑脸的侧脸有些冷然的样子,就走出去,去后面院子里洗漱了。

  厨房里,卫青宁皱着小脸剥着葱,小心翼翼看了傅居言一眼,忐忑道:“小爹,您不喜欢父亲喝酒吗?是不是因为父亲吐了,很脏?”

  傅居言手上动作一停,随后笑笑:“宁哥儿怎么会这么想?我要嫌你爹脏,开始还给他酒喝干嘛?”

  卫青宁再聪明也只是个孩子,敏感的察觉到了双亲之间不同于常的气氛,却并不能分辨出原因,皱了皱眉,只好不说话了。

  不光是他不明白,葛正修又如何能明白。

  趁洗漱的空当把自己喝酒后的行为回想了一遍,却发现脑海里只有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似乎是有些……缠人?葛正修耳朵有些红了。

  再进来的时候一句话都没说,跟在媳妇儿身边贴身伺候着,他炒菜他递油盐,他放菜他添柴,配合得别有心机。

  几次之后傅居言忍不住怒了,推他,“走走走,出去,别在这挡路。”

  葛正修见他滋出了两颗小虎牙,眼中才有了笑意,慢吞吞随着他的动作出去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眼看就要晚上了,被张继灌了醒酒汤的武宁将军并吴压他们都醒来了,正撞见来客房查看的葛正修。

  大家都颇有些忐忑,当着小主子的面喝了个烂醉,这要传到上面的耳朵里,他们几棒子军棍是免不了了。

  武宁将军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有意训斥属下几句,但自己如今衣衫褴褛满身酒味的样子,也厚不下脸来如何如何。

  葛正修瞥了一眼地上的秽物,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才叫众人羞惭,武宁将军抓着不离身的佩剑,双手横胸抱了一拳,“葛行长见谅,这……我马上吩咐他们弄干净了。”

  说罢吩咐其余人去打水。

  等人纷纷抱歉出了客房,葛正修走至窗前,周身内敛的气质让武宁将军都有些心惊,“无碍,将军不必客气,至于行长之职,正修早就不是了,将军莫要折杀在下了。”

  武宁将军有些摸不准他话里的意思,按理说他是老侯爷旧部,和宁家关系甚密,随着宁家下人叫傅居言为小主子,称呼葛正修为老爷,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只是自知道这个葛正修就是那位名震三军的葛行长时,武宁其实是更愿意以军中规矩称呼他的。

  况且如今的局势,葛正修娶了宁家的小少爷,对当初的“王皋夺将案”就不能再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不能替这位夫爷彻底翻案,因着小主子的关系,也势必会提供给他良多助力。只要这位不是个扶不起的,就无需担心仕途不顺。官复原职,或者升到更高,并不是难事。

  这道理不难懂,怎么这就心急了?

  武宁将军暗暗叹息,觉得葛正修不是个沉得住气的,当初在军中听说的那些事迹,怕也有夸大之嫌。

  正要再说话,就听葛正修又道:“将军若是觉得我是个贪慕权势的,我自然无话可说。”他顿了顿,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只是为了彰显郑重,手在衣袖中动了动,又没了后续,音色变得沉重,遮掩了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郁,“只是我一旦上京,王家未必没有察觉,到时候,在下不希望有人为难我的妻儿。”

  武宁将军这才想到这一茬,神情愈加严肃起来,“我马上修书一封,告知老侯爷此事。”说完立马出了房门。

  葛正修见他径直穿过垂拱门,无视紧张的妇女和孩子,一身肃穆进了厅堂后拐进厨房,袖中未收回的手紧了紧。

  傅居言没想到吴压他们这么快就醒了,几个汉子想帮忙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孩子看着他们的目光更叫他们手足无措,傅居言只好说了委婉地劝了几句,几人也明白过来即将到来的宴席可能是傅居言他们最后一次和这些邻友长辈相处的机会,等到武宁将军出来从小主人这里得到了确切的上京之日后,就按照约定回了华曲,在那里恭候小主人。

  傅居言犹豫了下,对武宁将军说道:“将军,我可能会带几个自己这边的人一同过去,到时候还希望将军安排一下。”

  武宁将军了解的点点头,来之前老侯爷就将小主人这边的情况都仔细将给他听了,小主人若是舍不得这些人,一起接回京里也无妨。

  傅居言感谢地笑笑,在他们临走前又硬塞了两坛酒给他们,托他们带给留在华曲的那些军卫们,以表慰问。

  这边刚送走了他们,葛飞兄妹、王大石母子、里正一家、杨巧容和两个孩子,就都踩着黄昏来了,对于这次请客,不知情的葛飞几个都摸不着头脑,见里正一家面色不同寻常,张口要问,却只得到同样的沉默,不由紧张起来,好在从里正那里知道了那些个兵卫并不是来找事的,这心也稍稍放下了。

  只是亲耳从夫夫俩口中得知事情真相时,无论已经并不清楚其中关节的人,还是已经提前知道的里正、杨巧容两家,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世人安土重迁,对于他们这种阶级制度下层的工农阶级来说,生之地即为落根之地,乍然得知亲友要远离故土,惊诧和不舍齐齐涌来,一时没人再对桌上的美食感兴趣。

  傅居言首先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圣人有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只要知道大家都生活得开开心心的,在不在眼前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华曲现在驿站兴起,书信也方便。”

  里正道:“言哥儿说得对,他找到了亲身父母,这是好事,十几年不在身边,总归该回去尽一尽孝的。”

  “是,这是好事,该高兴才对。”杨巧容用指轻轻拭去眼泪,“我一个妇道人家,受用不了这浓酒,就稍敬大家一杯。”

  说罢一饮而尽。

  王大石在一边看着,怕她要醉过去,下意识要阻止,又没有理由。想到傅居言和葛正修一家要离去,还不知道杨巧容会不会一同去了……

  顿时心中也升起无限怅惘来,将手中精致酒杯中的酒一口干了,换了敞口大碗,给自己满上,高声道:“都喝!今天大家不醉不归,为居言和正修他们践行!”

  其余几个男子也纷纷化离别愁肠为豪饮动力,都掷了酒杯,换了大碗与之对饮起来。

  放纵了他们的行为,葛立轩母子携了傅居言去屋里说了些悄悄话,葛严氏一番密密嘱咐,都是长辈这许多年来的处事经验,不可谓不用心。

  傅居言心中暖意腾腾,耐心地听了。

  送走了今天第二波醉酒之人,宽敞的庭院又空了起来。

  葛正修有了上次的经验,克制着没喝多少,倒是没有醉,不过一天之内两次喝酒,也够他难受的了。

  傅居言让他喝了些灵泉水,催他去洗澡把一身酒味去去,顺便把他晕晕乎乎的儿子也伺候着洗了。

  葛正修倒是更想伺候媳妇儿洗,不过大嫂还在,只好背着儿子进了去洗澡了。

  傅居言叫住杨巧容,是想问问她的意见,要不要随他们一起北上京都。

  按照他的意愿,他是想要大嫂一起去的,而且他有信心劝得动她,只是自知道了王大石和大嫂的那点关系后,就犹豫了。

  所以现在来问问本人的意思。

  杨巧容并不愿意,对她来说,华曲才是她一辈子的家,傅居言离开是因为寻亲、认祖归宗,葛正修跟着走是因为夫妻一体,且在华曲没有什么牵挂。

  但她不一样,她从小生长于此,嫁人生子、养儿育女,早就习惯了如今的生活。

  况且,她真的如居言说的那样,可以没有牵挂的离开吗?

  两人说了半天的体己话,傅居言也终于明白凡事不可强求,最后无奈,只好略带狡黠的笑笑,“大嫂既然有自己的安排,我们当然尊重您的想法。只是人生苦短,有些人有些事,还是及早把握的好。”

  点到为止,望着杨巧容染上了红晕的双颊,傅居言心中了然,由衷祝愿他珍重的这些人能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