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娃都有了,王妃还在套路>第39章 “长乐哥哥……”萧厉感……

  “岛主, 十天了!那帮水军只围岛,不进攻,非明是想把我们困死。”

  有人向和玉提议道, “他们的装备比我们的差,我们和他们利利索索打一场!”

  银海是随和玉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在岛中算是三把手。

  他提议道:“敌军情况不明,不如由我先带一组舰船先去试探试探底细。”

  一直被围困,早晚会缺粮断水。

  和玉同意了银海的建议, 让他领一千人,率二十艘战船,先与萧厉等人试探一番。

  银海夜月起航, 与水军打在一起,响起几炮轰隆声,海上很快恢复一片静寂。

  和玉正纳闷呢,有人急忙前来禀报:“不好了!不好了!银海带着弟兄们投敌了!!”

  和玉大惊失色, 万没想到多年的兄弟,须臾之间就背叛自己。

  萧厉在放慧济回岛的同时,也放回十几个说得上话的僧目。慧济始终不降, 表现激烈, 水匪的注意力便都放在他的身上。

  殊不知其他没有被注意到的僧人们, 已经被萧厉策反。

  萧厉以上礼待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许下他们平安无忧的承诺,并给予后半生吃喝不愁的银钱。

  像慧济、和玉这等土匪头目,自然尽享荣华富贵,甚至很少出岛,参与劫掠。

  不是每个人都与他们一样, 认为海岛是世外桃源。

  底层的土匪往往担负着性命之忧,尤其是灵山寺的这帮假僧人。

  他们没有与世隔绝,常常与岸上的人往来,不会被和玉世外桃源的话术洗脑。

  相较于其他生活在岛上的水匪,更加担惊受怕,另外还要承担制作火药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炸死的危险。

  这十几个被策反的僧人回到岛上,按照萧厉的命令,寻找上层的管理者,给萧厉搭线牵桥。

  银海就是其中一位。他也曾是安定王的下属,安定王曾经在战场上救过他一命。

  银海在夜色遮掩下,乘一叶小船,来到萧厉的阵营,经过萧厉的一番口舌劝解,银海决定投降。

  借由出战,拉了一千人归降,带走岛上近一半的火器。

  这便是萧厉的第二招,内部瓦解。

  银海这一走,水匪们人心浮躁,更多的人起了叛徒心思。

  还未等和玉反应,又有一千多人在夜色遮掩下,偷船归降,带走十几艘战船。

  和玉立即组织水匪反击,萧厉命令水军进行阻拦侵扰,顺利把这一千多人和十几艘船归于己有。

  有这群人的加入,水军更为熟悉海上地形,并对海岛的部署了若指掌。

  一夕之间,和玉少了两千人、三十几艘舰船,以及一半的火药装备。

  他心中微沉,迅速做出判断,下令凡是叛逃者,留在岛上的家人一律处死,并将尸体抛掷海上,被鱼群撕咬,让背叛的人好好看看下场。

  鲜血染红岛周围的海面。两千归降人看到家人尸体被鲨鱼撕咬吞没,奔溃大哭,不少人直接跳海自杀。

  萧厉万万没想到和玉能如此冷血残忍。

  岛上的人再不敢起异心,要么赢,要么死,只有两条路走。多年作战经验让和玉清楚,这场战役不能拖下去,非得一鼓作气不可。

  他纠集剩下六千余人,战船齐出,火炮周全,密密麻麻在海上摆开迎敌架势。

  但他没料到天象。风雨突至,海面波浪翻涌,浓重的水雾遮掩视线。

  他们彼此看不清对方的战船布局,火药的功效大大打折。

  每到五六月份,就到了梅雨季节。萧厉故意把战事拖到五月梅雨。借助风雨,你追我逃,你停我打,拉开消耗战,这就是萧厉的第三步谋划。

  这样打了半月有余,两方真正交火的次数不足十次,且都是和玉单方面输出,萧厉率领水军且打且退。

  一波打下来,和玉的武器耗损过半,人员疲惫不堪,而萧厉的水军因为背靠陆地,补给和人员轮换都做得极其出色,反倒没有任何疲态。

  拖着拖着,新制战船终于做好,众士兵都很振奋。

  这一个多月没完没了的消耗战,卫都总管早打得厌烦。

  他兴奋地说道:“王爷,我们终于可以大干一场!这一个月可把我憋坏了,仗打得一点都不过瘾。”

  萧厉眼神如刀,厉声呵斥:“打仗不是为了过瘾!战士们的性命在任何时候都无比珍贵,以最小的伤亡获取胜利,是将领的基本素养,而不是逞强好斗。”

  “是!”卫都总管被这一番话所折服,对萧厉愈发敬佩。

  萧厉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始终拽着和玉船舰到处跑,分割尾部,包围蚕食。

  缴械投降即可免除罪责,如负隅顽抗,则一举歼灭,不留情面。

  和玉阵营被拖得越来越少,死少降多,水军战士们的死伤更少,不到三十人。

  最终和玉只剩不足五百人,被团团围困在海中。

  大部队已经登岛,把老少妇孺接上船。和玉的桃花源化为一场空梦。

  萧厉高声喊话:“降者不杀!和将军莫要一意孤行。”

  和玉和慧济知晓再无胜利的可能,长叹一声,回话道:“吾等能败在安定王之子手上,不愧于此生。”

  说罢,两人投海自尽,兑现自己的誓言,绝不向大周投降。

  主帅已无,剩余人扬白旗投降。

  萧厉内心戚戚然,也许葬身大海对于和玉他们来说,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

  他遵守承诺,降者不杀,水匪们以自身曾犯罪名从轻处理,大部分难民乘船走水路,送往北疆,交予父亲安顿。

  从初春来到临安,一晃眼四个月过去,盛夏到来,酷暑闷热。

  萧厉处理完后续,犹豫再三,敲开宁长乐的房门,怀着期待的心,轻声询问:“长乐哥哥,临安事情告一段落,你随我回京城吧。”

  宁长乐倚着门框,似笑非笑地说道:“我为何要回京?你不是说不缺我这么一个合作者吗?”

  “不不不。我怎么能离得开哥哥呢?若不是长乐哥哥出钱出力,水匪的事,我绝对解决不了。长乐哥哥是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萧厉可怜巴巴地拽了拽宁长乐的衣袖,腆着脸道:“长乐哥哥你看,你在我身上投入多少银子。身为商人,可不能做赔本买卖不是?”

  宁长乐沉默不语,眼见萧厉急得额角的汗都冒出来了,低头轻笑:“我早就折本了。”

  萧厉未听出话中真意,指天发誓道:“决不让你折本。我也算在你面前露了一手,相信我的实力定能……”

  “废话真多。”宁长乐横他一眼,笑道,“马车已安排好,东西也收拾妥当,走吧。”

  宁长乐打开房门,大步流星地跨门而出。

  久安背了包裹,紧紧跟在身后,在略过呆愣的萧厉身边时,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嘲讽道:“王爷打仗挺厉害,可惜是个榆木疙瘩。”

  “咦?”萧厉指着久安的背影,对青牧说道,“你家的木丫头竟敢说本王是榆木疙瘩?!”

  “榆木疙瘩。”青牧深以为然地点头,心里怅然得很。王爷想追到王妃,不知道还需要几个夏天呢。

  几人出宁府,李知州、卫都总管等一众官员,还有范时东早已恭候多时。

  他们都是来拜别的,尤其是卫都总管,九尺男儿眼泪哗啦啦地流:“王爷,您带我走吧,我还想跟着您好好学学。”

  萧厉不在意地笑笑,揽住卫都总管的肩膀,说起悄悄话:“灵山寺的硝石矿别上报朝廷。”

  “我懂的,我没报。”

  听说最近突厥换了新王,对之前两国的和平盟约颇有不满,北疆的局势变得紧张难测。

  王爷连休整两日的时间都没有,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

  卫都总管早已熟悉王爷不尊理法的行径,揣测王爷是想把硝石矿留给北疆战事用。

  卫都总管搓搓大手:“王爷放心,我都给您安排妥当。如果您需要,到时一船船给您运过去。”

  他身为将领,最不能忍受蛮夷侵占大周国土,欺辱大周百姓。

  萧厉欣慰地拍拍卫都总管的肩膀。

  贯穿大周国土的大河——渊河的入海口就在临安。

  渊河横贯南北,走渊河船运,一日千里,可以节省十几倍陆程,很快到达距离北疆最近的州郡。

  所以,虽然临安和北疆一南一北,距离遥远,运送起火器装备却很方便。

  他安排好火药事宜,一抬眼就看到范时东对宁长乐笑得一脸谄媚,顿时心噎得不行。

  “吾能结识范少爷,着实有幸。”萧厉隔开两人,眯着眼,露出獠牙阴测的笑容。

  范时东抖了抖,转身从自家夫人怀里抱过个胖嘟嘟的小婴儿,笑吟吟道:“王爷,贱内为鄙人新添的幼子,还没取名字,请王爷赐名。”

  萧厉不可置信:“你娶妻了?”

  “是啊,鄙人早已娶妻,有七个孩子。今日特地都带来,长长见识,一睹王爷威严。”范时东说道。

  他真怕王爷把他当情敌,赶紧趁此机会澄清。

  萧厉这才发现,范时东身旁还围着六个孩子,像一排高低错落的葫芦,个顶个的聪慧可爱。

  萧厉大笑出声,心情舒畅得不行,从范时东怀里抱过小婴儿,凑到宁长乐跟前,有模有样地摇晃着。

  “长乐,快看!多可爱的孩子啊。粉粉嫩嫩,胖胖嘟嘟,你喜欢吗?”

  宁长乐伸出手指,戳戳孩子白嫩的脸颊,戳出的小窝窝像刚出锅的馒头似的回弹。

  小婴儿不怕人,圆溜溜的大眼睛弯了弯,展露大大的笑容,击中宁长乐的心。

  宁长乐不自觉露出会心温柔的浅笑。

  萧厉勾唇笑道:“长乐哥哥定是个好父亲。”

  宁长乐眼眸一冷,收回手,冷声道:“我没有做父亲的打算。”

  萧厉的笑容僵在原地,落寞地用脸颊蹭了蹭婴儿,把孩子还给范时东。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就叫他‘晏和’吧。”

  范时东欣喜地应下:“范晏和,好名字!多谢王爷。”

  几人上了马车,听说是打赢水匪的王爷要回京,沿街路上,百姓夹道,纷纷往马车上抛掷鲜花和水果。

  一颗桃从车帘进来,差点砸中宁长乐,被萧厉及时抓住。

  桃子透红饱满。萧厉翻出水壶,把桃子用水清净,抬手送到宁长乐嘴边。

  宁长乐低头咬一口,味道清甜,正准备捧回手里,只见萧厉抽手回去,放到自己嘴里咬一口,笑言道:“分桃味更甘。”

  “我不吃了。”宁长乐嗔怪道。

  咳咳。久安咳嗽两声,示意马车内还有人呢。

  萧厉洋洋自得地笑笑,宁长乐脸皮薄,两颊飞红,遮掩似的端起茶水。

  久安木着脸道:“我去看看青牧被热情的百姓砸死没?”

  说罢,掀帘出去,留萧厉和宁长乐两人独处。

  萧厉往宁长乐身边凑凑,衣裳相触。一口一口吃桃子,含笑问道:“你同我回京城,这边的生意不会耽搁吧?”

  宁长乐道:“冯管家之前做过米粮行的掌柜,有他在,不会出什么问题,也会书信汇报。”

  “等到秋收,我陪你再回来,省得出差错。”萧厉颇为体贴地说道。六十万旦粮食,收割运送都很麻烦。

  等等?运送!

  萧厉灵光一闪,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你该不会是在为我准备军需吧?”

  六十万旦粮食走渊河运往北疆,不过几日。万一他真的从北疆造反,军需运送事半功倍,再无后顾之忧。

  宁长乐气定神闲地抿了口茶水,说道:“我已在风赤建好几处米粮仓,只等到秋收。”

  风赤,不就是最邻近北疆的郡县嘛。北疆货运基本都要通过风赤。

  萧厉暗恼自己愚笨,怎么就想不通这一茬。

  宁长乐离京的几个月里,都在努力地为他谋划。

  “长乐哥哥……”萧厉感动得语塞,不知说什么好。

  宁长乐勾起唇角,以茶盏碰碰萧厉手中的桃子:“不然怎么做你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呢?”

  他一直记得,萧厉说他这个合作者可有可无。他宁长乐绝不愿被人轻视。

  宁长乐笑得肆意张扬,好像有光在身上闪烁。

  萧厉呆傻地看着,心脏砰砰跳动如鼓,久久难平静。

  -

  几人昼夜赶路,三天后返回京城。

  许伯收到消息,在安王府门口迎接。

  瞧见宁长乐,许伯的眼眶瞬间湿润,上下打量道:“瘦了瘦了。在临安府这么久不回家,可让老朽担心死了。”

  萧厉对外说的是宁长乐亲人离世,回老家戴孝。而府上的人除了许伯、青牧知晓实情,其他人不甚清楚。

  “许伯,你年纪大了,王妃明明吃胖了些。”青牧撇嘴道。

  许伯白他一眼:“就你话多。”

  宁长乐笑着说道:“让许伯担心了,长乐一切都好。”

  许伯:“王妃一路辛苦,快进府休息。”

  “等等!”

  同样得到消息的花仙儿提着衣裙,步摇轻晃,大步流星赶过来。

  她拽住宁长乐的手腕,怒瞪萧厉,盛气凌人道:“长乐已和王爷和离,就不叨扰府上,跟我回花仙斋。”

  宁长乐没有和花姨提起过此事,他转头看向久安。

  一定是久安这丫头告诉花姨的。

  自上次他撕毁久安的卖身契,劝她自己做主后,这小丫头片子主意可大了去。

  久安眼观鼻鼻观心,一如既往的木头脸。其实就是她故意告诉花姨的。

  王爷足足四个月才到临安找主子这件事不提,在临安的四个月,日日忙水匪之事,对主子哪有丝毫上心,还急急地想要爬床。

  主子也是。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为王爷着想。王爷一说话,就乖乖随人回来。这怎能行?以后的日子绝不能被王爷拿捏。

  萧厉急了,拽住宁长乐另一只手腕,说道:“谁说和离的,我们根本没和离。”

  “和离书呢?长乐拿出来!白纸黑字写着呢,你还想抵赖!现在后悔了,后悔晚了!”花仙儿愤愤不平,“别以为我们长乐没长辈好欺负,我就是长乐的亲姨!绝不允许你们欺负。”

  许伯劝说道:“长乐他姨您别生气,夫妻俩闹别扭,什么和离不和离的,过了过了。”

  “长乐,你把和离书拿出来,今天我们非讨个说法不可!”花仙儿气得不轻,绝不善罢甘休。

  宁长乐无法,从怀中拿出和离书。他也想看看萧厉到底哪里有脸说他们没和离。

  花仙儿拿过和离书,怼在萧厉的眼前:“你看看,这是不是你的名!你的印章!还想抵赖?!”

  萧厉冷笑一声:“许伯,你看看,是我的字迹吗?是我惯用的姓名章吗?”

  许伯定睛一看,喜笑颜开:“哎呀,这里面定是有误会。小王爷的字可不是这样的,姓名章也不是这样的。”

  宁长乐双目微沉:“我见过萧厉的字,萧厉的字就是这样的。”

  许伯解释道:“王妃有所不知。小王爷酷爱书法,某段时间喜爱某字迹,就会一直防写,故字迹常变,做不得准。唯独签名和印章的字迹是固定的,却不是这种行书,而是狂草。这和离书做不得真的。”

  宁长乐确实没见过萧厉的签名和印章。

  “萧厉,你玩我!”宁长乐怒了,想到他日日夜夜把和离书贴身放着,想他为萧厉心疼得厉害,越想越觉得自己可笑。

  媳妇真的生气了。极其生气。

  萧厉慌忙说道:“长乐哥哥,你听我解释……我只是想让你放下一切负担,不为……”

  宁长乐怒不可遏,打断萧厉:“不要再叫我哥哥!花姨、久安,我们走!”

  他甩袖而去,撂下狠话:“你不写,我来写。和离书改日派人送到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