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养大小皇帝后他总想娶我>第一百六十五章 海战

  时过二月, 扶桑境内。

  低矮的飞鸟檐下,一群身着五彩绫缎壶装,浓妆艳抹的女御, 手脚上挂着铃铛翩翩起舞。

  扶桑国主仁佑如今已经年过四十, 穿着一身银丝满绣的宽肩狩衣, 束着两条垂肩的堕髻,下颌处留着一缕鼠须一般的胡子, 怀中拥抱新纳的宫人, 合眼听着和诗艺人抱弦弹唱着他的功绩。

  宫廷之中,地气和暖温润,庭院四翼的粉樱已经渐渐稀开了花苞,微风轻拂之下几片羸弱的花瓣缓缓落地,落在女御的肩头,好似一副温柔缱绻的壁画。

  仁佑生来因为生母出身低微而一直不受重视,父亲夺取政权后,仁佑身为亲王也只领了一个四品散职, 但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男人。

  十三年前,仁佑在老国主临终之际买通了皇室的占星师,将自己的面相说成了古来难得一见的帝王之相,老国主听信相师之言,果然将仁佑册立为储君。

  三个月后老王身死,仁佑顺利继位。

  仁佑继位后,由于自己庶出的身份, 处处受到正嫡夫人菊氏的欺压,甚至在他登基刚满一年时就以嫡母的身份向其施压, 逼迫他立下传位诏书, 承诺在他百年之后要将王位传给他出身高贵的弟弟明昌亲王。

  仁佑忍辱数年, 终于在一次宫宴之上得到了机会毒杀了弟弟明昌亲王,并且栽赃给了明昌亲王的正室夫人,此女与菊氏夫人乃是同族,仁佑迅速以谋杀皇亲的罪名将菊氏夫人全族覆灭。

  仁佑亲政后先后平定了几场国内叛乱,他在国内的威望,这些年又依靠着与大周境内通商使得扶桑国愈发富足,仁佑的眼界开阔,自然不再满足于困在这方寸大小的小岛,他想要的是丰饶富足的大周,想要在这一大片海域称王称霸。

  其实从仁佑的父辈开始,为了夺取大周这片广袤的土地,扶桑便悄悄以各种名义向大周输送国民作为细作,甚至不惜鸠占鹊巢。

  铸币监那位惨死的小主事就是那样一个试图背弃扶桑,拒绝再为扶桑皇室传递消息的细作。

  然而仁佑并不知道这个小主事的死亡,有朝一日会给他的国土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春日里的莺歌燕语,最能让人沉沦其中不想自拔。

  数月前,扶桑水军以人数及经验上的优势将大周水军击退。

  虽然扶桑暂且没有与大周在陆地上正面交锋的资格,但是他已经做到了他的祖辈从未做到的功绩。

  现下就只等着新罗高丽传来捷报,他便能与这两国一齐刮分了百济的国土,且不费吹灰之力。

  仁佑国主阖着眼睛,被和歌艺人宛如天籁的声音迷得如痴如醉,时不时的随着调子轻哼几句,吃一口怀中爱妃喂给他的美酒。

  忽而院外门扉骤响,一个浑身浴血的男人背着已经射空的箭袋冲到了仁佑国主身边神色无比慌张:“国主阁下,出事了!边关出大事了!”

  来者名为隼一,是仁佑国主的亲信,自从战事开端,隼一便作为大名代替仁佑去前线督战。

  “大事?”仁佑被这一声凄惨的吼声惊动,猛然睁开眼睛见到隼一如此狼狈的惨状,立刻一把推开了靠在怀中的宫人:“什么大事,你说清楚!”

  原本还在载歌载舞的女御和艺人们见状也都连忙收拾了自己,跟随着宫人的脚步一行退到了院外。

  隼一俯身长跪,抓着仁佑宽长的袖袍气喘吁吁的哀诉着:“一月前,大周王师派出十二万大军由渤海湾攻入高句丽国境,高句丽国主莫支离已被生擒,押解入大周王都,新罗国王闻信为了自保已经倒戈,向大周献出了都城罗耶,自愿成为大周的属地藩王。现在大周水军已经重新集结军队朝我国攻过来了,边关马上就快顶不住了!国主,我们降吧!”

  “降?”仁佑双眼重重一沉,散发出了阴狠的凶光:“吾乃堂堂大和神族之后,怎能轻易乞降?”

  “国主!”隼一蹭了一把脸上的血污,试图劝仁佑能够回心转意。

  倏然之间,隼一觉得颈间一片湿热,很快他便再也无法呼吸,只能拼命用双手捂着脖子,瞪着眼睛挣扎了两下,缓缓倒在了地上。

  死不瞑目。

  仁佑冷着脸在隼一的衣袖上擦净了沾满鲜血的短刀,收刀入壳,站起身来:“来人!取本王的战甲来!本王要亲自会一会大周那群宵小!”

  ***

  十日后。

  为了对抗大周集结在扶桑边关的临江水师,扶桑国主仁佑亲自率领国境之内仅剩的四十万兵力驰援海防边关。

  时值春日,海天恍如一色。

  海水湛蓝,天空亦是湛蓝。

  扶桑国主仁佑穿着扶桑国特有的藤编战甲立在船头的甲板上,安静的等待迎敌的时机,狂冽的海风吹得他睁不开眼睛,在他的身后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数千艘战船,战船上整整齐齐的站着全副武装的武士。

  这大约就是仁佑敢于向大周叫嚣的底气。

  只是他忽略了,扶桑国所用的战船极小,一艘至多只能容纳百人。

  起初得胜的那场大战是因为大周所用的钊金战甲不耐海风,被冬日海风封冻后导致将士行动不便。

  而今已是春日,钊金战甲已经化冻,大周水军的短板已经不复存在了。

  随着动荡的海风,海面风浪渐大,扶桑国的小战船被巨浪掀动,海浪扑卷上了甲板,仁佑忽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迫感,他勉强睁开眼睛,只见远处的海平面上一片巨大的阴影迎着海浪,朝扶桑国的方向渐行渐近。

  仁佑国主突然有种极其悲壮的宿命感,事已至此,他已是退无可退,哪怕只有几成胜算,他也要与大周血战到底。面对着那团看不清的阴影,仁佑国主扬起腰间的佩刀,振臂一呼:“准备!迎敌!”

  数千艘战船上的士兵们随即应和,纷纷抽出了身上利刃准备迎敌开战。

  半个时辰后,那团阴影越靠越近,阴影越是靠近,那些严阵以待的扶桑士兵们就越拿不稳手中的兵刃。

  直到“哐啷”一声,头排船上的一个士兵手中的兵刃掉落在了甲板上:“看!那是…船…”

  众人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朝那一边看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慑得瞠目结舌。

  只见对面的临江水师,先由三艘名为吞鲸巨舰并行水上为诸船开路,巨舰之后跟随着重新加固过的近千艘大型战船上同样是全副武装,浩浩荡荡,仿佛能将山海颠覆。

  巨舰开到切近,身在扶桑战船上的士兵拿不稳刀剑的越来越多了。

  “各位将士!你们都是我大和神族的子民!都有我大和神族之祖先庇佑!不必害怕!”仁佑国主话音未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艘战船直接倾覆水中,一片硝烟之后海面上没了动静。

  隆隆声接连不断的响起,每一声隆隆之声背后皆代表着一艘战船的沉没。

  这艘巨舰的威力仁佑国主始料未及,他难以置信的看着他养下的精锐部队就这样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一柱香后,那些尚能战斗的扶桑水军终于开始反击,只可惜身上的羽箭在面对铜墙铁壁一般的巨舰时根本无济于事。

  有些好不容易爬到了巨舰的顶端却被镶嵌在巨舰外沿的铁棘刺死。

  浓烈的硝烟在海面升腾,仁佑率领的军队既不能招架,也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他终于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早该摒弃的自尊朝身后的将士们大声呼喊:“快!挂旗!降了!我等降了!”

  这边厢,大周的吞鲸巨舰上,顾修与韩墨初并肩站在船头,盯着船头半舱处架设的巨型罗盘。

  大周水军都督孟谦由前线的指挥台上奔了过来,抱拳朝二人深执一礼道:“陛下!韩太傅!扶桑水军挂了白旗,正在向我军乞降。”

  顾修闻言,稍稍侧头朝人看了一眼,正声道:“我大周王师从不受降,吩咐所有将士继续进攻,必要攻至扶桑水军全军覆没为止。朕要用此一战告诫我大周邻邦的所有小国,一旦与大周开战,便没有任何能乞降的机会。只要胆敢犯我大周分毫,便只能是灭国屠族的下场。”

  “是!陛下!”孟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转身继续奔向了前线。

  又过了大约一昼夜,隆隆的炮火声停息下来,顾修站上了可供远观的指挥台,手中拿着一副由纯金打造的千里镜,放眼望去,海平面上飘着无数被掀翻的船板,将熄未熄的火光,还有漂在水面上已经被浸泡浮肿的尸体。

  春日的海风依旧和煦,天色还是那样湛蓝,只是这片大海早已被密密麻麻的尸身酿成了血红色。

  ***

  在覆灭扶桑水军的当天,君王顾修只随着大军一齐安歇了四个时辰就启程开拔,直接登陆到了扶桑国内陆国境之中。

  由于仁佑国主的孤注一掷,将全国的九成兵力都集中到了海战之上,顾修率领的王师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的攻陷了边境到王都的全部城池,期间遇到反抗的流民或匪徒尽皆坑杀,一个不留。

  三月末尾,顾修率领的大军抵达了扶桑王都之内。

  巨炮破城之日,百姓四散奔逃,杀伐声不绝于耳。

  顾修与韩墨初一行骑着高头大马,在断壁残垣之中悠游的散步,一面走一面闲聊,说到兴起时还同韩墨初学了两句扶桑话。

  “臣也不知为什么,易先生当年最厌扶桑。”

  “易先生厌得没错,扶桑宵小确实可厌。”

  一路行至扶桑皇城的飞鸟宫外。

  顾修翻身下马,压着腰间佩剑立在这座已被火炮炸毁半边的宫殿之下,不禁深发一问:“这便是和族人的宫殿?既是皇城,为何这样矮小?”

  “陛下生在大周,见惯了平旷坦途,高门大户,自然见不得这样小门小户的宫殿了。宫殿造得矮小,一是因为和族人生得本就矮小,二是因为木料有限,至多也就只能造成这般大小了。”

  “这样的宫殿莫说是与大周皇城相比,就是宁王的宅邸…”顾修想了想摇摇头:“不,就是身在京中那几位叔王的宅邸也比不上。”

  君臣二人在亲随士兵的护卫下走进了扶桑的飞鸟宫内,宫中所有的执事及宫人早已奔逃而去,扶桑国仅剩的皇族们男子赤!裸上身,女子身穿素麻,为首的是仁佑国主的叔父,雅光亲王,雅光年过六旬,一身瘦弱的病骨捧着象征扶桑国皇权的玺□□甘情愿的匍匐在了顾修脚下。

  “仁佑冒犯天威,与我等无关,今我等皆愿诚心归顺,还请大周皇帝陛下接纳。”老亲王哑着嗓子,尽可能的伏低了自己。

  “亲王阁下,请问这里谁是仁佑国主年纪最小的孩子啊?”韩墨初俯身从雅光亲王手中接过了玺印,满面笑意的问道。

  “哦!是他!”老亲王看着韩墨初那张充满迷惑性的笑脸,战战兢兢的想了一会儿,回身朝跪在后方的孩子喊了一声:“泽宣,你过来。”

  一个同成人一样光着身子的小男孩儿,抱着肩膀,哆哆嗦嗦的从队伍的后方走到了前头。

  “好孩子,随我走吧。”韩墨初温柔的解下披风,将那个不过四五岁大还懵懵懂懂的小家伙儿包裹在了怀中,用一口流利的扶桑话轻声安抚着:“我这里有好吃的饴糖。”

  “唔…谢谢伯伯…”年幼的小人儿很明显还不懂得发生了什么,趴在韩墨初肩头一边吃糖一边同早已吓得面色苍白的母亲挥手告别。

  韩墨初转身走出宫门,合页的门扉缓缓合掩,韩墨初把怀中小人儿放在了背对门扉的地方,拿出一只漂亮鼗鼓逗着孩子,在小孩子咯咯的笑声中,透光的门扉上霎时之间渐满了鲜血,影影绰绰的只能看见刀光闪动的寒芒,听见尸身倒地的闷响。

  从这一日开始,这个孩子会在大周长大,习周文,学周律,按照大周的思想及律法去统治这个远海之外的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