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少将军>第128章 石榴

  秋风萧瑟,菊花开了遍地,风吹走了徐州城浓浓的药味。

  文乐掀开竹帘,探头往外望了一眼。圣旨昨日到的徐州城,他便收拾收拾准备离去了。

  徐州城今日热闹,人人都绕着街道走,跟着了通大师一路走到那城中土地庙里。土地庙又被重新修葺一番,金线玉石,比往日更加金碧辉煌。了通大师念着往生咒,手里拿着菩提子,一路走一路念。

  城中有家人去世的,便在家门口拿着一铝盆烧纸钱,见到了通大师便跪地,愿那些回魂的家人们早早地去那地府轮回,来世投好胎,做一世的富贵闲人。

  了通大师走在前头,了无痕在屋檐上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这么跟随着了通大师的脚步,一路走到了土地庙中。

  他打开窗户,飞身而入,靠在那土地神背后,听着了通大师念往生咒。

  “大师,还请您多念几次......”一名妇女抱着小孩儿跪地说道。

  了通大师阖眸,慈悲的脸上看不出半点情绪。

  一个小儿抓着自己奶奶的袖口看向那土地神,问:“阿嬷,真的有用吗?爹爹真的能去天上做神仙吗?”

  他奶奶吓了一跳,见众人看过来,连忙捂住那小儿的嘴,说:“嘘——”

  了通大师看着那小儿笑笑,说:“信则有。”

  一日不知道念了多少遍往生咒,土地庙总算是安静下来,百姓们带着心中的忧思回了自己的家。

  土地庙里没了旁人,了无痕撑着坐了起来,他早已经习惯以一个姿势保持好几日不动,这点难受他受得。今日不知怎么的,他听着这往生咒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徐州封城,他进城之前难得心善,带一男子进城,那人便是李运。

  岂料这李运名字取得好,命运却波折得很。他要谋个世道出来,先是再次封城,将官府人员关进大牢;而后以义军名义起义,控制城中米商药商;最后还让百姓以血肉之躯抵挡官兵,死伤无数。

  这前前后后的过错加起来,全在自己当日的一时心善。了无痕心中愧疚难当,表面却不露半分。

  了无痕皱着眉,手往那土地爷身上一搭,从里头掉落出来一个薄薄的本子。

  书上没有半点灰尘,掀开一看,是一本梵语翻译过来的《课诵集》。

  里头夹着页,打开便是那往生咒。

  了无痕默然,拍拍衣摆上的灰尘,将那书页摆在自己身前,正跪后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土地庙外,了通大师侧耳倾听,笑着摇摇头,握着自己那菩提子乐乐呵呵地往外走去,活像一尊弥勒佛。

  往生往生,渡的人,可不止死者。

  太守府外,思竹前前后后忙活,将包袱尽数丢进马车里,说:“少爷,收拾妥当了。”

  百姓们的生活已经重新回到正轨,徐州城再次开启,来来往往的人戴着兜帽,或是满身的药香。文乐看了眼,问:“李运何在?”

  思竹想想,说:“收押的,说是今日去与我们一并回金林,交给今上定夺。”

  “不好了少将军!李运、李运没了!”

  文乐皱眉,说:“人没了?走了?”

  那人喘着粗气,摆摆手道不是。

  思竹看向那人,说:“徐州话,没了就是死了,那李运......”

  “走,去牢房瞧瞧。”

  李运罪行颇大,单独辟出一个牢房来,有专门的人看管。文乐一直在外头忙活,还从未有时间来这牢房看看这李运是何人物。

  进了大牢,负责看押犯人的捕快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说话。

  李运在牢房之中,头朝下,缩在角落,额头的伤口是撞击伤,血流了满脸,瞧不出面容来。身上有些斑痕,零零散散的全已经透出来,估摸生前被人揍了个狠的。

  文乐拿着手帕,将脸上的血渍一点点擦干净,确定是当日人群之中被自己踹下马的李运之后,问:“什么情况?”

  捕头被推出来,对文乐行礼,说:“回少将军的话,昨日......属下与兄弟几个就守在牢房外,从未离去,这李运怕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自戕了。”

  文乐回头瞧他,把人看得直流冷汗,说道:“我又没说什么,你急着替他找什么理由?”

  捕头抹开头上的汗,说:“属下、属下......”

  “你们从未离去,为何今早上才发现人死了?还是说你们昨日就已经发现了,知情不报等着我亲自来问?”文乐走近,瞧着那捕快的桌面,说,“你们昨日都在这儿守着属实,可你们是否清醒着的?牢房密闭,一股子酒味到现在还未散,遮掩都不成,真不知是你们傻,还是你们以为我傻。”

  捕头见事情被拆穿,连忙与后头几个捕快跪下,道:“还请少将军饶命!”

  “昨日事实到底如何,从实招来!”

  李运自从进入了牢房,便成日不说话,靠在墙边上默不作声,一副已经看淡生死的模样。

  牢房密闭,却修建多年,有些孔洞。李运平日坐的地方,恰巧能透过那孔洞瞧见外头的大树。

  “昨日李运和平日一样,坐在那儿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捕头说着,指了指位置,“但是到下午时,他突然开始吼叫起来,对着那空荡荡的墙吼着‘筝筝’、“筝筝”。他女儿之前便已经死去,他这不是故意闹鬼呢么!我们几个兄弟喝了酒,呵斥他也没反应,便、便动手教训了他几下......”

  捕头说着,后头的捕快补充道:“还请少将军明鉴,我们哪怕是喝醉了也留了一手,并没有要将他置于死地的程度!”

  “对,后面李运就开始用脑袋往那墙上撞,一边撞一边喊他女儿小名。而后......而后......便没了动静。”

  文乐再次走进牢房,蹲坐在李运旁边。尸体僵硬得很,他掰也掰不动,便凑身上前,靠李运极近,去瞧那孔洞。孔洞狭长,顺着那地方往外看,恰好能瞧见一棵大树。

  大树......

  文乐突然起身,往外跑去。

  思竹与捕头们对视一眼,连忙跟在人的身后。

  秋风骤起,灯笼花早已经谢了,树上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灯笼,瞧着格外喜人。

  文乐踏着树枝,一个登云梯便上了树梢,直接从上头取下一物来。

  是个燕子做的小风筝。

  文乐拿着那风筝,往回看,不远处的墙上,正好余有一个小洞。

  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儿调皮,赶着秋日也要人放风筝。借着秋风,这风筝越飞越高,便剪断了线。风筝顺着秋风,一路飞,掉在这树梢上,被牢房中的李运看了个正着。

  他看的不是风筝,是他的女儿。

  “少爷......”

  文乐拿着那风筝,低声道:“收捡李运的尸身,就地埋了吧。”

  思竹领命,刚走到那门槛外头,就被文乐喊住。回头一个物件儿对着自己脸砸了过来,思竹连忙伸手去接,是那个褪了色的风筝。

  文乐背着手,说:“把这搁棺材里一并葬了。”

  “是,少爷。”

  又是半日的耽搁,文乐走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不过带来的都是官兵,倒也不惧怕这黑夜慢慢,赶在夕阳的余晖之下,离开了徐州城。

  与此同时,周崇与严舟也往陆洲那边走,他们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可没少玩乐。

  周崇坐在马车之中,手里拿着一折扇慢悠悠地扇着风。马车的窗户被人打开,庄鹤瞧了眼,递进来一篮子,说:“小严总管,宜安公主叫人送来的。”

  严舟一怔,接过一瞧。里头装着成年人拳头大小的石榴,红彤彤的,格外喜人。

  严舟看着欢喜,拿了小刀将那皮剥开,一颗一颗的石榴籽尽数放进琉璃碗中。从外看进去像是红宝石,十分水灵。

  “殿下,您尝。”

  周崇接过,说:“送石榴倒是个好寓意。”

  “什么寓意?”

  “多‘籽’多福。”周崇说着,揽着严舟的腰坐在自己身旁,往他身上大剌剌地一靠,说,“这宜安公主送东西倒是一点不见外。”

  多子多福——

  严舟耳根一瞬就红了,说:“山中野食,新鲜便是好物,公主好意,殿下别去曲解。”

  周崇见他耳红,嫌不够黏糊,直接躺倒在他的腿上,捻着石榴籽往自己嘴里塞,说:“这般替别人说话,定是本王不够努力了,让船儿不满意。”

  严舟不知该说什么,抿着唇不开腔。

  周崇笑着歪头,往严舟肚子上亲了一口,道:“船儿莫气,本王这般努力,怀上是迟早的事儿!”

  马车里打闹声不断,庄鹤无奈地摇头,这九殿下还真是放荡不羁,四下尽是他讨饶的声音。

  他的马儿落后几步,走到了后头的马车前,王虎坐在前方赶车,接过庄鹤递来的水壶,往马车里一丢。

  文乐的文书中,陈太守已经感染瘟疫死去,为了避免感染,尸身已经随着百姓一起烧成灰一起下了葬。

  掀开那马车帘子,庄鹤瞧着马车之中,瘦了一大圈的陈太守说道:“喝点水,物尽所用之前,我们不会杀你。”

  陈太守抖着手将地上的水壶接起来,仰着头咕噜咕噜地往喉咙里头灌。

  庄鹤冷哼一声,将帘子合上,望向远处。

  陆洲城远远地已经能瞧见那慈山了,农户的烛火一户一户地点燃着,瞧着格外漂亮。河流上点燃了好些河灯,像是水中的星辰一般。

  “那儿那么热闹?”

  王虎远远瞧了眼,说:“百姓灯。中秋到了,陆洲习俗。”

  中秋团圆。

  王虎闭着眼,想起那被陈太守杀掉的一家妻儿,按下眼中的痛苦,鞭子往马儿屁股上抽了一把。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面!小别胜新婚的排面在哪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