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世子家养臣>第72章

  边上的赵安爬起来, 看向李琛,“难怪潘家把叶知昀当成软肋挟制你,竟然敢不带领大军一起攻城, 而是选择提前回来救人, 还真是胆大妄为!”

  李琛挑了下眉,“我也是叶大人的软肋啊, 潘家竟然敢拿我来要挟知昀,岂非自寻死路。”

  叶知昀稍稍从他怀里退开一些, 小声道:“的确太冒险了。”

  李琛只好一手搭在他肩上, 叹息:“不冒险, 毕竟谁都没你重要。”

  这时,不远处又响起一阵哄乱,重箭射穿了房屋脊梁, 坍塌下大片的砖瓦石片,百姓四处逃散,城中战事越发激烈,街道巷尾烽烟四起。

  赵安远远看着, 神色肃穆地道:“你交待我做的事情我都做了,无论是隐瞒西北军行踪,还是带兵阻拦潘家拖延时间, 当年承了燕王殿下的情,现在才有能力还,不过到了这一步,这盘棋已经无路可退了, 还望你们不要再牵扯进无辜百姓。”

  “放心。”

  叶知昀拱手朝他行了一个礼,赵安回之。

  李琛则吹了一声唿哨,一匹黑色的骏马朝他们奔来,把叶知昀拉上马,“走,收拾潘志遥去。”

  潘家的兵马对上汹涌进城的西北军完全不堪一击,加上在洛水俘虏的潘怀,已经被解救出来的文武百官,潘志遥一败涂地,士卒们拥护着他逃往城外,被叶知昀带兵截住。

  天色晦暗,风卷残云,潘志遥和身边十多个士卒拼命向前逃去,慌乱中顾不得多看一眼身后追赶的大军,眼前就快到河畔,只要过了河就会有接应的人马,对方也奈何不了他。

  他看到前方远处纷乱的人影,以为是援军来了,心下松了一口气,对手下吩咐:“去看看,是不是来增援我们的旧部……”

  寒风一卷,河边的雾水散开了不少,露出一排排披甲持锐的兵马,飘扬的旗帜上印着一个鲜明的大字——李。

  潘志遥一向冷静的面孔几乎碎裂开,“是西北军——怎么回事?我们的人呢?!”

  肃杀的骑兵如同潮水般散开,让出一条道,叶知昀策马而出,“太傅大人是说您在说骁骑尉所率领精骑吗?可惜啊,他们早就在被我们察觉,在半路上收拾干净了。”

  潘志遥咬牙切齿:“叶、知、昀!”

  “你看起来很不甘心。”叶知昀慢条斯理地盯着他,“想不到你不可一世的潘志遥有这一天吧,不过比起你当年趁着我父亲不备偷袭于他,这回我可是给了你充足的准备,还是意料之中的惨败。”

  潘志遥冷冷一笑:“你别以为赢了一局就了不得了,你们叶家人通通败在我的手里,就是叶朔烽也逃不了万剑穿心的下场!对了,你一定不知道,你母亲还有那些叶氏族人,一个个死在刑场时,发出的惨叫和哭声有多么令人难忘,你也一样!”

  叶知昀和他对视数息,眼底看不出情绪,“想必令公子和家眷死时也一定如此。”

  潘志遥额角青筋暴跳,怒喝:“我要把你碎尸万段!”

  “你有这个能耐?”叶知昀道,“看来你还分不清局面啊,我告诉你吧,潘太傅,你输了,彻底地输了,不会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会把你们潘家赶尽杀绝的。”

  闻言,怒火中烧的潘志遥总算恢复了一点理智,早在数个时辰前,他怎么也想到会落到这种境地,计划溃败被对方逼到死路,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一边警惕着骑兵,一边用余光看向河畔,在僵硬的对峙中忽然紧勒缰绳,喝了声驾,撇下亲卫们向空隙处逃去!

  叶知昀抬手拦下要上前的士卒,接过弓箭,拉弦如满月,对准潘志遥的腿一箭射去,直接洞穿了对方的膝盖。

  他没看在地上滚了数圈的潘志遥,直接调转马头,“把他抓起来带走。”

  待到收拾完战局,一切尘埃落定,已是次日下午了,严恒官复原职,虽然他手底下的金吾卫已经所剩无几,带着他们朝前面的宫殿走去。

  李琛一边走一边摘身上的甲胄,“皇帝怎么样了?”

  严恒摇了摇头。

  叶知昀明白城墙上那一箭射中了要害,皇帝恐怕撑不过去了。

  殿前几位朝廷重臣纷纷迎上来,“世子。”

  “叶大人。”

  李琛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直接带着叶知昀走寝殿,里面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和腐朽的气息。

  晋原帝奄奄一息地躺在榻上,让御医们退开,浑浊的眼珠子暼到了叶知昀,居然还有力气笑了一下,“你达到目的了,其实这么多年,你心里最恨的人是我吧,亏你还能一直压抑着仇恨……”

  叶知昀到了此刻,心里反而很平和,他摇了摇头,“我早就不再复仇把复仇挂在心上了。”

  “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叶朔烽忠君爱国,要是他他泉下有知你竟然敢谋权篡位,恐怕也不会认你这个儿子的。”

  叶知昀嘲讽地笑了一下,道:“你错了,我爹叶朔烽,忠的是大晋的江山,忠的是大晋的百姓。”

  像是他的话刺激到了晋原帝的哪根弦,对方剧烈地咳嗽起来,握紧拳头就要撑起身,然而气力不支,那具腐朽的身体又砸回了床榻,目光不知道飘忽到了哪里,沙哑道:“倘若没有潘家,你会造反吗?”

  叶知昀偏过目光,看向站在外间李琛,淡淡回道:“您这种假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晋原帝却执拗地又重复问了一遍。

  他只好道:“倘若没有潘家,您当不了这个皇帝,我爹不会死,燕王不会死,数以万计的百姓不会死,何来造反?”

  晋原帝干枯地笑了两声,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对外间唤道:“李、李琛……”

  他没有得到回应。

  李琛站在一边淡淡地打量窗阁上的雕花。

  “我知道你在。”晋原帝艰难地道,“你打算如何处置皇后和我的皇子?”

  依然是一片安静。

  “别忘了,皇后是你母亲的妹妹!抚养你长大的姨母!先前那杯鸩酒是我的命令,不要把这些朝堂上的恩怨牵扯到他们!”

  叶知昀瞳孔微微紧缩,当即想让他闭嘴,李琛却已转过身来,笑道:“你见过哪位谋朝篡位者斩草留根?事关皇权的恩怨没有一个人无辜,只要身体里流着李家的血就是罪孽,不要牵扯到他们?你的想法怎么那么天真?”

  晋原帝脸色铁青,几乎喘不上气,“你……你……”

  李琛看也不看他,转身向外走去,“走了。”

  叶知昀抬步跟上。

  两人穿过殿阁,一路只有脚步声,他看李琛似乎心情不好,想着怎么劝说,顿了顿,“世子……”

  “嗯?”李琛闻声扭过头,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没事,别担心,我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现在解决了心腹大患,我这轻松多了。”

  “那就好。”叶知昀心里在想,接下来呢?

  议政殿那两扇巍峨的大门敞开着,这会儿宽阔的大殿中空荡荡的。

  “皇帝估计撑不过晚上了,潘家树倒猢狲散,剩下那些草台班子有西北军镇着,也不敢妄动。”他思忖着对男人道,“赵安说得对,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无路可退了。”

  李琛走上金阶,拍了拍龙椅,“你来坐?”

  叶知昀静静和他对视,片刻低头整理了一下衣襟袖袍,一手撩起下摆,端端正正地跪在地上,拱手施礼道:“皇上。”

  再一抬眼,李琛竟然也跪了下去,面带笑意地问:“皇后,咱们这是在行大礼吗?”

  出了宫后,李琛陪他出了一趟将军府,这里是叶知昀长大的地方,时隔多年,已经不复记忆里的模样,揭开封条,府里满目萧条破落。

  不需叶知昀多说,李琛就挽起袖袍帮着他把府里清扫起来。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不怎么出门,整天闷在屋里读书写字,从窗户往外看那一片景色,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他一边说,一边数木箱里物件,“要不是后来家里的书卷都被查抄了,我就把那些画拿给你看看看。”

  李琛凑过来看,捡起一枚生锈的鱼饵,“你还喜欢钓鱼?”

  “是啊,后院有块池塘,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枯竭了……”

  “来,我们去看看。”李琛把他拉起来,顶着一脑袋灰,“没准还能钓两条鱼上来呢。”

  “等等。”叶知昀欠起脚,把他头发上的一块灰絮摘下来,注意到对方的目光,起了促狭心思,伸出脏兮兮的双手摸了摸他的面颊,把灰抹上去,“我发现你今天非常不一样啊……”

  李琛一看这动作就知道他的意图了,也伸手去揉他的脸,“哪里不一样?”

  “就是……”对方这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实在少见,叶知昀实在忍不住放声笑起来。

  “还笑?”李琛弹了一下他的额头。

  叶知昀努力憋住,沿着落满阳光的木廊,远处清脆的鸟啼声,近处衣袂的摩擦声,他走了一截路又扭头去看对方。

  李琛擦着脸上的灰尘,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叶知昀禁不住嘞开嘴角。

  近些时日,潘家几个祸首还关在大牢里,朝廷将受叛乱波及的百姓安置妥当,晋原帝封棺下葬,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事由赵安提了出来。

  虽然外面都在传潘志遥兵变弑君,但能够屹立在朝中的重臣哪个不是老奸巨猾,其中的内情不少人隐约猜到了一二,心惊肉跳之余都不敢言论。

  礼部老尚书和一众大臣呈上折子,意思差不多是皇长子李睿年纪太小,此刻胡人在北方磨刀霍霍,需有能力挑大梁的皇家血脉登基为帝。

  李琛占了天时地利,按照前朝惯例还来了一套虚伪的三劝三让,才把登基仪式举行完毕。

  新皇登基,政务的担子压下来,叶知昀在其中帮衬,许多大大小小的琐事要过手,忙得找不着北。

  上朝前跟赵安、程嘉垣他们几个说到开恩科,选取人才入朝,转眼又在大理寺处理公务时接到圣旨,和官员们跪了一地。

  传旨的老太监站得笔挺,道:“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大理寺少卿叶知昀此次平定叛乱有功,抓获奸佞潘志遥以及潘氏党羽共一百四十二位,擢升为尚书台尚书仆射,赏丝绸百匹,明珠十斛——”

  顿了顿,老太监的声音加重了不少,“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大堂里一片死寂。

  众多官员凝噎的目光朝他看来,叶知昀也一脸震惊,他知道会有封赏,可没有想到会是这么重的嘉赏,简直一步登天,李琛也太乱来了。

  尚书台为政务中枢,一把手尚书令空缺已久,下面就是尚书仆射,手握重权,这等于把朝廷大半政务都交到他手里了!

  “剑履上殿?何等荣幸……”叶知昀头疼至极,喃喃,“还真是……惊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