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悠悠宫事长>第55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1

  除夕夜是姜汀舟一生的噩梦,一生缘起于此,亦算是缘尽于此。除夕夜那日,旨意下至姜府,是谋反的大罪,不容辩解,一晚上的血腥屠戮,唯一活下来的,只有那姜家的幺女,十四岁的年华骤然没了亮色,如浮萍般风雨飘摇。姜汀舟一生原无所求,她所求简单的很,不求荣华一世,不求泼天富贵,只求能与她那青梅竹马的哥哥,当今行七的豫王殿下在一处。听说那日豫王在太和的丹陛前跪了整整一晚,但当今陛下一向做事不留情面,并无半分用处。

  说来亦是怪,自打姜家事起,当今陛下的身子竟不好起来,不过半年便撒手而去,更怪的一件事,是他传位给了一个原不可能受皇位的人,豫王殿下。豫王继位后,对待自己的手足不算善待,将平时安分的三个兄长都遣出了京城,将当年挑唆自己父亲灭姜家的那个兄长,处死了,死状很是惨烈。

  姜家的幺女姜汀舟,与豫王七岁的时候见过,并一起处了三年,然十四岁的年纪,长辈们都说她大改了模样,更为端庄秀美了。此刻她正跪于寿安宫的正殿里,同豫王的养母,如今的太后跪规矩。只听太后漠然开口“陛下为了你痴了,为着你的姜家痴了,才会去夺这个位置。”

  后者无声的叩首“是。”或许是一家的缘故,曾爽朗的汀舟今日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曾闪烁着光芒的眸子里承着死水,什么欢快都没了。“姜汀舟死于六个月,如今的你是太子侍书的女儿,太子侍书病逝,将女儿送入宫中为奴,在春水局,做晒书的差事。”太后阖眸“只要你肯为我办事,你那母亲的病就能保得住。”听见母亲二字,汀舟双肩一颤,毅然决然的拜下身去“奴才明白。”那声奴才用尽她毕生的勇气,曾经金尊玉贵的姜家幺女儿啊,成了春水局晒书的宫女儿。

  忙碌了几日,大抵是太后吩咐过,春水局众人待她颇为客气,只是小半个月后,太后身旁侍奉的那位贺月女官亲自来寻了汀舟,她温和的口气里带着威严“行心,今儿午膳后陛下将从太液池过,你且去那儿候着,旁的不论。”

  汀舟听着那两个字,也未有反应,只沉沉应了,贺月见她这模样“你甭以为是在这春水局当一辈子差了,在春水局当差是好福气,侍候主子更是好福气。”汀舟又应了一声,只听一声惊雷,汀舟最怕打雷,便打雷一个寒战,贺月瞧了瞧她“记着带伞。”才过了午膳时候,天阴沉沉的不放晴,是时傅旬正同几个礼部的议事,又得了太后的令请他去坐,只得忙寻了短路穿太液池往寿安去。才没走几步,就落了雨滴,身后的宦官于同和不住的惧怕,方才出来才要取伞,谁知身前陛下说天不会降雨,不许他们取伞,这可怎么了得。

  又走了没两步,那瓢泼的大雨就哗啦一下降了下来,于同和紧着帮傅旬挡着雨,却一直被他推开 “小雨罢了,这般遮挡它做甚!”这还不足二十岁的少年郎颇有些傲气,汀舟最怕打雷,是时在太液的凉亭里环膝坐着,只等听见了声响,才见着她的心上人已往这边来了,他今日一身玄衣,依旧俊朗模样,她看的痴痴,竟连他走近也不觉,于同和斥道“你学的什么规矩,主子来了你也不退开,自行去宫正司领竹板子去!”汀舟闻声红了眼眶,循声跪了下去磕了头“奴才知错,这就自行领罚去。”

  她说罢又磕了一个头,但缓沉沉的男声止住了她的动作“你抬起头来。”汀舟此刻已忍不住眼泪,一味的委屈一味的因他这般语气,抬起头时泪盈于睫,傅旬见了这模样大为吃惊,沉然于心,几乎是颤抖着声儿问“你叫什么…名?”

  那七八分似她的容颜,是他不敢想起的昔年“奴才卫行心。”他紧握的手一松,心里的那根弦也啪的一声断了,苦笑道“起吧。”汀舟是久不跪的人,跪了这许久腿也酸麻,缓一起时未免身形不稳就要往前栽去,却被他扶的正好。“你在哪儿当差?”

  汀舟低了头“奴才在春水局当差。”他吩咐一声“于同和,去吩咐春水局,卫行心朕要了。”于同和不敢拿捏他的心思,只应了一声是,他便翩然欲走了,只听一声“主子…”傅旬顾首来,汀舟再次跪了下去,将手中那八股的竹伞举过头顶“这伞主子拿去用吧…下着大雨呢,主子莫着凉。”

  他见她的模样,拿了伞把她搀起来,便默然无声的离去了。他的身边人都明白,姜家对他来说,是禁忌,谁也提不得。今儿这位姑娘能叫他再想起以前的事,说不准是福还是祸。但这朕要了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于同和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

  后来他拿这话去问了侍奉了皇帝多年的老女官,老女官笑说“你说呢?这姑娘有福气咯,她可是咱陛下第一个…”后头的两字没有出口,但于同和心知肚明。这些年他心里有的唯有那姜家的幺女儿,多少名门的闺秀想凑到他身边都被他一把退开,那太后只是他的养母,和他也不亲近,即使是太后引荐的,他也只是客气的道声好,说两句话就送回原处的,另有更谄媚的,他连说半句话都不肯,这位行心姑娘啊,真真是有福的。

  晚上有尚寝局来送了衣裳,又讲了规矩,汀舟听的迷迷糊糊,满脑子是那三年的事儿,另外的什么都进不去。沐浴后更换了这竹叶青的襦裙进了紫宸殿的门,入内坐于梳妆台前,任由宫娥们于她脸上涂脂抹粉的,然后又将她扶起来,她心里想的只是,七哥哥,你会如何?你还是那个三年前,对我笑给我吃蜜饯儿,说将来要娶我为妻的那个七哥哥吗?

  由宫娥引去了他的地方,汀舟心里似有惊雷滚滚,一下又一下的震着她,她入内,他刚换了月白绸子的寝衣,直直睹着她。她仍是按着规矩下拜磕头“奴才给陛下请安。”他嗯了一声算是答应“起吧”,这两字说的还算轻快,她起了身仍立于原处。这雨淅淅沥沥下了大半日,如今还不放晴,骤闻一声惊雷,她狠狠的抖了一下,他见着她的反应问“你怕打雷?”她没多想答了一声“是。”他问“你姓卫,不姓…”那个字终究没能出口,她又答“奴才不敢欺君,奴才卫氏。”

  傅旬睨着她,问“你可知行心这两个字的来处?”她不语,他兀自念道“岛雾沈晴树,汀烟入夜舟…”她亦随之答说“病起春城暮,行心暗结愁。”傅旬更是讶异“你念过书?”

  姜家这千般呵护的幺女儿,被哥哥姐姐们维护了十四年,是以有些怯懦的性子,但自小爱念书,读过的书比傅旬还要多些。他看着她,似乎想从她的身上看到另一个人,却又拼命告诉自己,他的小舟已然在六个多月前的那场大火里,化为累累白骨。她是那么灿烂,疏朗的一个人,与面前那个怯懦哀愁的卫行心,从来都是两个人。

  他半晌不言语,倏忽将她打横抱起,放在他平日歇着的软榻上,十四岁的女儿家身子软软的,她算是十分消瘦了,他抱着她也不觉得沉重。他将她当在榻上,借着烛光仔细的瞧她,他在想小舟长大后会是什么模样,他抚着她的脸颊,想想大抵就是她这个模样,弯弯的眉,大大的眼,红红的唇,白皙的肤色不像是做惯了活计的下人,更像是高门大户里养着的姑娘。

  他莞尔说“你在春水局待了多久了?”她看着他,眼中有道不明的情绪“十三日。”他半有疑惑的问“记的这么清楚?”她暗了眸光“奴才的父亲,是十三日前没的。”他不语,又过了许久才说“你父亲是朕在潜邸时候的侍书。”她应了一声,坐起身来“是。”他又问“朕再问你一次,你的确是卫行心?”

  她的眼眸里是一如既往的沉静“主子为何这样疑奴才的身份?”他轻捏住她的下颌“躺下。”她依言乖乖躺下,他似笑非笑“那些人来让你做什么?”

  她脸上蹿了红霞,微微侧开脸“来…侍奉您。”他还是笑“如何侍奉?”她几乎算是瞪了他一眼,才如蚊蝇一般出了声“他们让奴才来…侍寝。”他依旧严肃模样“朕听闻你在春水局当差事,做事十分尽心,那今日这份差事,可还能如往日般尽心尽力?”她脸庞涨的通红,看着他说不出半句话来了。

  他在时间流逝中靠她越来越近,最后捕捉到了他想要的猎物,他想要的红唇,那里甜甜的,融着糕点的香气,却也带着女儿家的青涩。他俯身压于她身上,尽兴之间不免动作急了些,将她的衣衫尽数除了去,又是一声惊雷,她的身子愈发抖了。他见状亦与她一般除却衣物,肌肤相亲,阴阳相合间,用温暖消解了她的胆怯,于那一刻时她轻哼出声,他又轻柔的覆于她唇上,温声哄着她,接着整晚都拥着这份香软。

  翌日外头没大亮时,他已起身。见于同和引了人进来便蹙了眉头,昨夜折腾的虽也不晚,但毕竟是首次做此事,他觉她岁数小,又怕疼,所以不能过分纵着自己,于同和与他入了偏殿,小声问“主子,主殿的那位卫姑娘…”他冷冷清清的看了过去,于同和只得低下头去“姑娘也是你叫的?”于同和连连躬身道了自己的不是“是,是卫主子。”

  他不说其他“她已是朕的人了,朕要六宫上下对她恭恭敬敬的,让她随居在紫宸后头的贤祥馆吧。”于同和答应了一声,出去却跟身边的跟班说“这卫主子可有福气了。”身边的小宦官问“封了什么?御女还是宝林?”于同和摇摇头“咱们主子啊,让她随居在贤祥馆了。”小宦官说“那可是皇后娘娘才有的殊荣呀。”于同和“这卫主子,可有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