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昭狱,烛火幽幽,一室昏暗。

  陈忠双手被吊在木架上,头低垂着。

  沈若拾阶而下,细长的身影随着烛火在壁上摇曳。听见声音,陈忠缓缓抬头,看清沈若的瞬间,他强扯唇角笑了,“沈南枝,你终于来了。”

  “陈公公。”沈若走到近前,一一看过摆在跟前的刑具,拿起一只烙铁,立刻有小吏接过来放到炭火里烤,这才仰头看向他,“没想到有一天这些刑具会用到自己身上吧?”

  陈忠倒是个硬骨头,仰头大笑两声,“落到你们手里,要杀要剐随便,我陈忠一生杀人无数,文武百官死在我手里的不知凡几,死了也不亏。不过,至今我还记得你父兄惨死的模样。沈南枝,别说,你的眼神跟沈邵真像,咱家之前怎么就没发现?不过你比父亲狡猾多了,没想到直臣沈邵竟然有你这样一个诡计多端的女儿?”

  “谢陈公公夸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信你。”沈若面色平静,甚至还带着笑意,仿佛陈忠说的是别人的事。

  时隔多年,父兄终于沉冤昭雪。

  多少个日夜,她不敢看万家灯火,她躲在无人的角落黯然神伤。

  后来她长大了,学会了掩藏情绪,知晓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替父兄平反,才能沉冤昭雪。

  可此时此刻,仇人就在眼前,沈若反而平静了。

  人贵有良知,而陈忠没有,何必与这种人计较,自有律法制裁他。

  这一刻,沈若释然了。

  陈忠毫无察觉,继续道,“我派去的几波杀手都被仇万里和沈清解决了,沈南枝,你太幸运了,没了父兄,却有这么多人肯舍命相救!”

  她幸运吗?

  算是吧。

  她扯唇笑了,“还不都是拜公公所赐?公公还不知道吧,有人一直有话对你说。”

  陈忠不知在想什么,闻言茫然地看向沈若,“谁?”

  沈若招了招手,怀恩从阶梯上缓步走下来。

  陈忠似乎想明白了关节,“是你?是你联合陆湛对付咱家?怀恩,咱家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这样做?”

  陈忠对怀恩是有真感情的。

  这孩子就是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品行高洁,懂得进退,做事谨慎,所得深得他信任。

  怀恩挺起腰杆,再不似往日那般卑躬屈膝,他呼吸有些急促,语气也带着平日少有的狠厉,“还记得那个叫求恩的小太监吗?他是我哥哥!”怀恩说着话双手握了握拳,“他十三岁,就被你活活折磨死了!”

  陈忠闭上眼,他记得求恩,那小太监细皮嫩肉,说话细声细语,看见他就热血沸腾。那次他杀人回来,折腾得狠了,求恩在他怀里呜咽求饶,他不理,再后来,他便不动了。

  陈忠倏然睁眼看向怀恩,“你跟他有几分像,却比他黑不少。”

  怀恩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又掏出一块布,把药粉撒在布上,他就那样对着陈忠,往脸上一抹,那是一张白皙的脸,与记忆中的怀恩相差无几。

  陈忠目瞪口呆。

  “你,何至于此?”

  多好看的一张脸!

  总有人为了一些执念糟蹋东西。

  “你不配看这张脸!”怀恩说完从炭火里取出烙铁,毫不留情地按在陈忠的脸上。

  哈哈。

  陈忠发出似发泄似痛苦的怪笑。

  “你以为你们赢了?沈若,你我皆是棋子,幕后之人不是咱家,也不是严信。”

  沈若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是谁?”

  怀恩去了烙铁,那处血肉模糊,陈忠却不以为意,“你自己找出来才有意思,咱家说出来就无趣了!”

  *

  第二日,朝堂争论不休。

  晋王与鞑靼左部结盟,二十万大军直逼京城,群臣惶恐。

  十七岁的成德帝资历尚浅,面对老臣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只能依赖首辅徐资权衡。

  此时徐资垂手不言,只听其他朝臣议论。

  “山西屏障如同虚设,京城统共十万禁军,如何与之抗衡,依臣之见不如迁都南京,可暂避风险。”

  “不错,等我大周兵强马壮再夺回京城便是。”

  “大军三日便到京城,万岁早做迁都打算为妙。”

  ……

  成德帝登基不足一日,满朝文武半数想要迁都,沈若作为女子都不能理解这些男官心里怎么想的。

  她如今是巡按御史,有资格参政。

  沈若上前几步,“万岁,臣有不同意见。”

  成德帝之前和沈若一起主持过会试,对沈若印象颇好。这次沈若去山西,不但查明庄敬太子真正死因,识破晋王谋反,又和陆湛一起查明榆林卫惨案,可谓功劳不小。

  是以,对她很少期待,“沈大人,你说。”

  沈若拱手,“臣不赞同迁都。晋王虽有二十万大军,京城也有十万禁军。何况京城城池固若金汤,到时我们只要派出将领退敌即可。如若南迁,再想夺回京畿之地难比登天。前朝南迁,偏安一隅两百年都未能收复失地。皇上,还请三思。”

  沈若这话一说,那些主张迁都的官员立刻出声反驳。

  “沈大人说得倒是轻松,二十万蒙古铁骑,大周只有十万禁军,怎么打?谁去打?”

  “蒙古人真的打进来怎么办?皇上才刚刚登基一日就要做俘虏吗?”

  “我们所有人的家业都在京城,万一蒙古人攻进来,几代人的积累就全没了!”

  沈若冷笑,“仗还没打,各位大人何以认为大周输了,十万禁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平西将军就是靠这十万大军击退了鞑靼东部。”

  “这……”

  双方争论不休,成德帝也被说得一会儿想迁都,一会想迎敌。

  无奈他只能看向徐资和陆湛,如今的大周脊梁。

  “徐阁老,陆大人,两位怎么看?”

  文武百官终于禁声,也巴巴地望向二人。

  朝堂上南人居多,但家宅和产业多在京师,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当然不愿举家搬迁。

  徐资拱手,“臣不赞同迁都,晋王与蒙古虽有二十万大军,但他们长途奔袭,又粮草不备,我们只要充分准备,定能守卫京师。”

  严信倒台,徐资为首辅,且徐资一向谨言慎行,他说的话群臣信服。果然徐资说完,群臣稍安。

  成德帝又问,“陆大人怎么看?何人可帅兵迎战?”

  陆湛心里早有成算,昨日平反景王,他连夜召集兵部和五成兵马司,已有对策。

  他道,“京城九门,可派九名将领负责一门,大军压境,九门关闭,无令不得开城门,违令者斩。十万禁军于城外列阵,共同迎敌,兵后退者,后列斩前列。将后退者,兵斩将。”

  群臣闻言,无人反驳 。

  打仗他们不懂,陆湛是平西将军,从无败绩,他说能打,想必这仗就能打。

  “何人为将?”‘成德帝问。

  陆湛说了几个名字,顾昀、魏池、牛允……沈清、仇万里。

  一听仇万里群臣炸锅了!

  “仇万里居然还活着?”

  “先帝有言,仇万里此生不得征战沙场!”

  “这么多年销声匿迹,仇万里还能上战场吗?”

  “仇万里是太皇太后旧臣,并无罪过。他在北地驻守二十年,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

  “你这么说什么意思?难道还真让仇万里上场不成?”

  果然,陆湛抛出仇万里,成功转移话题,群臣的焦点不在迁都上,而是讨论仇万里能不能上战场。

  成德帝倒是极其欣赏这位老将军,幼年时听过他颇多事迹,“陆大人可知仇万里在何处?能否宣他上殿!”

  陆湛早有准备,“自然,臣这次平西多亏仇将军相助,他就在殿外。”

  “宣仇万里上殿!”

  群臣回望,只见一个穿着布衣的老汉,站在大殿外。

  在小太监的引领下,仇万里一步步走到御前,“草民仇万里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仇万里起身,群臣这才得见,这位消失二十年曾经叱咤风云的昔日战神。

  仇万里修了面,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束起,然满面沧桑,可知他这二十年过得并不如意。

  壮志难酬,将军扼腕,仇万里此生,真是成也太皇太后,败也太皇太后。

  成德帝显然没料到仇万里已是这副光景。

  仇万里先一步拱手道,“万岁,臣这二十年一直勤练武功,并没有丝毫荒废,请万岁准许,臣只要有一口气在,便誓死护卫大周。”

  *

  仁寿宫,夜深露重。

  太皇太后坐在塌上,手里摸着那把木质的小剑,似乎陷入了沉思。

  李嬷嬷不敢打扰,只将旁边的灯芯剪短,让烛光更亮一些。

  良久,太皇太后终于抬头,泪眼婆娑,“嬷嬷,他竟然还活着。”

  李嬷嬷心疼她,拿帕子帮她擦了眼,“吉人天相,仇将军是好人。”

  “他终身未娶。”

  “这二十年,他郁郁不得志,心里又装着太后,怎会娶旁的女子。”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终究是哀家负了他。”

  作者有话要说:

  战争描写参考于少保京城保卫战感谢在2021-09-06 15:32:33~2021-09-07 11:20: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Victoria霖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