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转眼到了五月初,陆湛离开京师已有十日。若问这十日最忙的人,非镇国公莫属。

  打陆湛走后,镇国公就流水似的往沈家送东西,开始是地方小吃,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后来是玩的、用的、穿的,样样俱全。

  之前镇国公正愁没有缘由送这送那,有了陆湛的一句话,他就当了令箭,罗氏一问,他就说陆湛临走前交代,让他一定看顾好沈家,他不敢怠慢。

  罗氏和罗妈妈面面相觑,看着堆积成山的东西,这哪是看顾,简直把沈清当祖宗供着,连带沈若和罗氏也得了不少东西。

  罗氏心中不安,罗妈妈握着拳头分析,“依奴婢看,陆世子怕是跟镇国公说了他心悦小姐,镇国公娶儿媳妇心切,这是帮儿子追妻呢!夫人不必惊慌,照单全收就是,拒了反倒驳了镇国公美意,回头陆世子那边也不好交代。”

  陆湛和沈若之事,罗紫衣不好插手。

  明眼人都看出陆湛对沈若有意,他位高权重,人品靠得住,又不嫌弃沈若是罪臣之女,是不错的人选。

  偏他三年前伤了沈若的心,沈若不松口,他们不好插手。

  而沈若这几日忙着大审,整理卷宗,早出晚归。一日得闲,看到花厅堆积如山的礼品时,这才想到陆湛临走前必是交代了什么。

  *

  五月中旬,天不降雨,京畿地区大旱,隆康帝让陶中文斋醮祈雨,一连求了七日,结果连个雨星子都没落。

  皇帝大怒,训了陶中文一顿,便躲进西苑炼丹,文武百官跪求,他都不见,身边只有李贵伺候。

  隆康帝坐在塌上,李贵帮他掐着太阳穴,总觉得近几日隆康帝又瘦了些。

  李贵知他担忧春种,低声劝道,“万岁,祈雨的事急不得,春种再过几日也不迟。”

  隆康帝闭目养神,这几日噩梦不断,引得他心烦意乱,斋醮又不顺利,长叹一声,问, “你说是不是朕德不配位,所以这是上天给朕的警示?”

  李贵扑通一声跪地,他哪敢妄议皇帝,正不知如何应对,突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万岁,奴婢听闻钦天监擅卜,何不让他卜上一卦,问问祖先的意思。”

  李贵在皇陵待了两年,这方面多少懂些,他知道皇帝信这个,沈鸿运又是前任监正弟子,定会有办法。

  隆康帝颔首,他怎么把钦天监沈鸿运忘了,当即命人传沈鸿运入西苑。

  就在这时,西北方忽然黑云遮日,电闪雷鸣,雷雨大风狂做,接着就下去了冰雹。

  沈鸿运到西苑时,浑身湿透,十分狼狈。而他刚一入殿,外面突然就放晴了。

  他不知皇帝有何要事,脸上的雨水都顾不上擦干,到了殿内,方知缘由,净手后便起了一卦。

  隆康帝问,“监正,如何?”

  沈鸿运沉默良久,道,“天地不言,以垂象告知。雹者,阴胁阳也,盛阳雨水气热,而阳胁之则转为雹。风雨雹所起,必有愁怨、不平之事,请皇帝谨遵天戒修省,宽恤天下邢狱。雹来自西北,定是西北有冤。”①

  沈鸿运说完便恭敬地立在一边,不再说话。

  隆康帝是何等聪慧之人,此刻已经明了。

  这几日让沈若负责的大审,里面便有两件西北的案子,一个是沈邵案,一是有人揭发杨奇收受太原府贿赂。

  杨奇是严信女婿,为人谨小慎微,说他贪墨,隆康帝是不信的,但有人揭发,又在山西,他必须得重视,索性让沈若此去山西一并解决。

  三日后,沈若前往山西,皇帝派了新科状元沈清护卫,另外带了100名锦衣卫随行。出行那日就下起毛毛雨,京城百姓无不欢呼,隆康帝更加看重沈鸿运。

  *

  北面打仗,沈若他们走的是南路。

  一路向西,越往西走越荒凉,沿途偶尔能遇到拖家带口逃避战乱的百姓。

  沈若一行人逆流而行,却也行得不太平。出城的第三晚,他们遇到了伏击,对方土匪打扮,却训练有素。

  对方也带了百十号人,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对方损失惨重,慌忙撤退,即便这样他们也有一半人折在这里。

  没人想到新科武状元武艺如此之高,明明武举比试他用的剑,今日他一杆**无人能敌,而那随行的一百名锦衣卫禁军,各个身经百战,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

  “厂督,属下办事不利,求厂督再给兄弟个机会,属下保证取得沈若首级。”

  陈忠靠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周围安静得很,他不说话,几人跪着一动不敢动,胆子小的已经两股战战。陈忠表面儒雅,背地里做得那些丧心病狂的事,他们早有耳闻。

  良久,陈忠站起身,背着手踱了几圈,终于笑道,“你说沈清手持**,能以一敌万?”

  头目点头,“是,有半数兄弟死在他枪下,属下跟他过了几招,便被他刺伤手臂,若不是属下躲得快,也早没了命。”

  陈忠颔首,眼神更加深邃,“如是这样,你对付不了他,咱家请个人出山。”

  放眼大周,能把枪使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一人。

  *

  队伍继续西行,沿途流民越来越多。

  谁也没注意给沈若赶车的车夫,老汉一身短谒,花白头发用木簪绾个髻。除了赶车,老汉平日话很少,休息时喜欢抱着马鞭靠着树干闭目养神。

  谁想到,那日遇袭,老汉一人守在沈若马车外,手里仅凭一根鞭,贼匪竟无一人能近身。

  后面他们又遭遇几小波袭击,都是奔着沈清去的,沈清为护沈若安全,这次没藏着掖着,杀得那些小贼片甲不留。后来,他们一路行到太原府,没遇见袭击。

  沈若没急着进城,在城外的驿站落脚。

  “阿姐,我们怎不进城?”沈清坐在灯下,一边擦着**一边问。

  沈若早有打算,“明日一早,你带人先进城,我去晋王府。”

  听闻她要与自己分开,沈清急了,走到她跟前,“阿姐,你要去晋王府?我跟你同去!”他此行目的就是保护沈若,不能让沈若有任何闪失。来时路上的凶险他已领教,怎会让沈若单独行动。

  沈若拍了拍他肩膀,“阿清,你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仇师傅把你教得很好。不用担心,我带仇师傅入府,你们去太原府,等我消息,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

  沈清瞪着大大的凤眼。

  他知道沈若要查他父亲沈邵的案子,为人子女替父母鸣冤报仇天经地义,既然沈若已有安排,他不好多说,何况有仇师傅跟着,他这才放心。

  第二日,沈清一行人去了太原府,而晋王的后门口,一对父女正被刘慧娘领进了后厨房。

  刘慧娘是老人,做得一手好菜,在王府很有脸面。

  她先安排了仇万里去扫院子,又把沈若领到小厨房,沈若此时穿了一身粗布衣裳,头上包着头巾,一副农家小媳妇的打扮。

  “这是我娘家侄女,爹娘婆婆都在战乱里死了,男人去服了兵役也死了,只剩她一人和公公,我看她可怜,便求了王妃入了府。”

  几人瞧着沈若,不禁同情起来。这姑娘长得国色天香,年纪轻轻便守寡,真是可惜了这好颜色。

  *

  晋王书房。

  晋王四十有二,正值壮年,他坐主位,两位谋士分坐下手。

  “王爷,探子回报,沈若一行人已进入太原府衙,臣已招呼万知府好生招待。”说话的谋士叫卢静,跟随晋王已有十年,深得晋王器重。

  另外一个谋士叫张震,持不同意见,“王爷,沈若这次来查沈邵案,当年陈忠是主谋,跟您没什么关系,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晋王瞥了他一眼,张震闭了嘴,不敢做声,“你以为区区一个沈邵案,值得皇帝如此兴师动众?陈忠给我递了信,瓦剌世子毒死两个太监,皇帝让沈若来表面是查沈邵案,实际是查太子真正死因。当年太子暴毙,除了皇后,夏阁老全家被杀,罪名就是意图拥立太子,篡夺皇位。皇帝真正用意是想重查此案。”

  作者有话要说:

  ①出自《钦天监令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