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大周出城相送的官员加上小吏不足20人,李青都让他们下马,“都站好了,一会儿给沈大人加油助威,咱们输人不输阵,不能输在气势上。”

  一群人面面相觑。

  谈何容易,瓦剌是一千多人,他们连人家一个零头都不够,随便一嗓子就能碾压他们这点人。

  不过他们也只敢心里嘀咕,这里李青官位最高,没人敢当面顶撞。再说,瓦剌使团都瞪眼瞧着呢。

  沈大人虽然能力不行,但他们也得拿出气势来。

  有个激灵小吏卸了马背上的旗子,高举着要给沈若呐喊助威。

  今日是好天气,碧空万里无云,微风拂面。

  沈若一身青色官服端坐马背,她朝李青一众人拱手,“各位,沈惊华定不辱使命!”

  李青面上的笑差点僵住,他就佩服沈若这个自信劲。都这个时候了,沈若依旧神色自若。这样也好,总比扭扭捏捏不敢比试好。就算输了,大周也有颜面。

  沈若最后和众人拱手,打马与瓦剌公主汇合。

  这边人头攒动,喊声如潮。

  一千多名的瓦剌使节夹道而列,欢呼声不绝于耳。

  “公主,就看你的了,赢了这汉人女子,瓦剌部就能找回颜面!”

  “公主是草原上的月亮,赢一个汉人女子,不在话下。”

  “公主,必胜!公主,必胜!”

  瓦剌公主见沈若到了赛道,她也打马过来,对这汉人女子有几分刮目。在瓦剌部,敢跟她塞马的人就不多,没想到这汉人女子竟有几分胆色。

  “沈若,不管结果如何,日后再见,你是我阿尔答朋友。”

  “能做公主朋友,沈若荣幸!”

  *

  城楼之上,魏池急得团团转,“你们两个有没有人性,就让沈大人跟那瓦剌公主比试?”

  陆湛大望着城门前那道青色身影,眸光深邃,“不然呢?沈若已经应了,难道还能反悔?”

  顾昀举手在额前搭了凉棚,“我看沈大人胸有成竹,未必就输。”

  魏池咬着唇,气得鼓鼓的,“她若是自乱阵脚,那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沈大人向来有勇有谋,今日是怎么了?”

  陆湛抬手拍了一下他脑袋瓜,“消停会,一路上说不够。是你嚷嚷着要来。现在来了,也堵不住你的嘴。”

  “我就是担心瓦剌的人欺负沈大人,谁知道那公主这么刁蛮,非要比试赛马,沈大人一介文官,怎么精通马术?”

  陆湛和顾昀都望着城下,没人搭理他,魏池急得一个人背剪着手来回踱步。

  “快看,要开始了!”

  随着赛道前方明黄色大旗一挥,青红两道身影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身后带起灰尘漫天。

  待大家看清楚后,发现,他们的沈大人并不落后,正跟瓦剌公主并驾而驱。

  甚至一箭之地后,沈若**的黑马长鸣一声,大有超过瓦剌公主的趋势。

  瓦剌部的使节铆足了劲,大声呼喊,“公主,必胜!”

  大周这边也被这大好开局带来了希望,“沈大人,必胜!”

  两边呼喊此起彼伏,气氛非常激烈。

  阿尔答奋力御马的同时,不忘跟沈若打招呼,“沈大人深藏不露!”

  沈若回道,“公主巾帼不让须眉!”

  拐了个弯之后,两人彻底消失在视线里,城门口的众人只能干着急。

  城楼上却能看清楚。

  魏池激动得双手击掌,“原来沈大人骑术如此了得,害我白担心一场。” 以沈若这个架势,就算输也不会太难看,那他就放心了。

  顾昀撇了他一眼,“那日你们三人骑马同行,你没发现她骑术精湛?”

  魏池明显一噎,这才想起来,那日他们三去救寻罗紫衣,他在城门口只耽搁一会儿,抬头两人不见踪影,他追了好一会儿才追上。

  他一直以为是城门口的马不给力,原来沈若骑术了得。

  陆湛眯了眯眸,回想起那日,他救人心切,但也考虑到沈若是女子,并未用全力,但沈若却是能跟得上他。

  这边瓦剌使团各个翘首以盼。

  “公主肯定不会输,公主必胜!”

  “也不一定,那汉人女子骑术不差!”

  “有人回来了!”

  众人定睛一看,一眼就望见黑色骏马身上那道青色身影,不是沈若是谁。

  李青举着袖子原地欢呼起来,“沈大人赢了,沈大人赢了,沈大人果然不负众望!”

  众人:……

  李大人,您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还想让沈大人拒绝来着。

  马蹄声越来越近,众人欢呼起来,“沈大人,沈大人!”

  沈若第一个冲到城门,阿尔答紧随其后。她朝沈若郑重行了一礼,“沈大人骑术精湛,阿尔答输得心服口服。”

  沈若拱手,“公主承让!”

  使团渐渐消失在视线里,阿尔答打马来到帧木儿跟前,“大周连一个女子都精通骑术,将军还支持父王攻打大周吗?”

  不错,这次比试不是什么刁蛮公主临时起意,是瓦剌部有意试探。

  *

  不久消息就传到了隆康帝的耳朵,李贵跟亲眼瞧见似的,一脸激动,“皇上,沈大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跨下骏马犹如神驹,把瓦剌公主远远甩在身后,您不知道,瓦剌使团那个颓废劲,跟打了败仗似的。沈大人这次功劳不小,既挫了瓦剌锐气,又扬了大周国威,皇上果然慧眼识珠!”

  陈忠立在一边暗暗抽嘴角,李贵倒是个人才,不过一个比试,让他一说跟大周打了胜仗似的。

  隆康帝听过抿着笑,手里把玩着玉铭,时不时放到鼻端闻一闻。

  什么慧眼识珠,不过凑巧而已。

  瓦剌部贼心不死,临走还要试探,也幸亏沈若没有辱没大周,“传下去,厚赏沈大人!”

  “是!”李贵与有荣焉。

  陈忠插不上话,心里不痛快,自从这个李贵到皇帝身边,明显感觉隆康帝疏远了他。

  他看李贵不顺眼,李贵也看他不舒服。

  李贵一边给皇帝捶腿,一边道,“皇上,奴婢听说个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隆康帝瞥了陈忠一眼,又看向李贵,陈忠知道这是让他退下的意思,连忙起身退到殿外。

  他仰望着大殿飞檐上的吉兽,他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

  从杨宇被沈若掺死后开始,再到裴仟死,贵妃死,再到沈鸿运进宫,景王失宠,严信称病,这一连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

  到底是谁呢?

  沈若没这个本事。

  但她一日红过一日,如今又要去山西查沈邵案,他务必叫她有去无回。

  也不知什么人把李贵弄到皇帝跟前,他跟皇帝之间就像隔了层纱,情分在,却看不真切。

  必须得尽快行动,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

  再过些时日,李贵取代他都有可能。

  殿内。

  “你说,什么事要避开掌印。”隆康帝将手里的玉铭丢到小几上,收了腿,端坐在榻上。

  即便陈忠退了出去,李贵也压低声音,“奴婢听闻东厂的人把李青阳跟丢了。”说着抬头看了一眼隆康帝,见他面无表情,李贵就知他怒了。

  这事陈忠负责,他这是越俎代庖。

  李贵跪地,啪地抽了一下自己嘴巴,“奴婢嘴贱,是奴婢的错。但奴婢就看不得有人蒙蔽万岁。万岁您独居高处,自然不知下面这些人办事是个什么德行。上面的人敷衍,下面的人怎会尽力?何况山高皇帝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就是笃定这个,才敢办事不尽心。”

  李贵声情并茂,替隆康帝着想的模样,倒让隆康帝起了兴趣,“仔细说说,谁蒙蔽了朕。”

  隆康帝多疑,没事还能怀疑出事,别说有事,他最讨厌下边人糊弄他。

  李贵正是拿捏到这点。

  “奴婢的一个同乡在掌印手下办差,这次正好负责追踪李青阳。听他说,他们查到李青阳老窝正准备将人拿住,结果李青阳凭空消失了,方圆百里都无踪迹。东厂的人得掘地三尺,连着搜了十来天也没找到。后来才听说人被太后接走了,已经快到京城了。”

  隆康帝越听脸色越沉,这事陈忠确实没跟他提一个字,他至今都蒙在鼓里。

  李贵又瞄了一眼他的脸色,忙不迭又浇了一桶油,“奴婢想着掌印定不敢瞒报,说不定有其他布局,奴婢只是心疼万岁……”

  隆康帝直接拍了桌子,霍地站起身,“他能有什么布局?连太后的人都对付不了,东厂还能干什么?”

  李贵跪在一边,捏着小心,头压得更低了,“万岁切莫生气,气坏龙体不值当,事已至此,只能这样了。再说,那李青阳已病入膏肓,来京城也做不了什么。不过听说她有一学生,尽得她真传,掌印可跟您禀告过?李青阳可以就这么算了,这个学生却不得不防。”

  隆康帝气得胸口起伏,显然这事陈忠也未说。

  李贵不吱声了,东风他已经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教给隆康帝,他不信搬不到陈忠。

  隆康帝跺了几步,长吐一口气,“你起来吧,这事朕知道了。”

  李贵等着下文,良久都没听见动静,只能躬身默默退出去了。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