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沈鸿运等人松了口气,这轮博弈,裕王拔得头筹,令隆康帝更看重他。

  隆康帝其实一点都不昏聩,只是全凭个人喜好行事,特别是在立储这事上,除了当初的庄敬太子,对其他皇子隆康帝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热情。这几年更是以’二龙不相见‘为由,迟迟不立太子。

  至于皇帝心中怎么想的,沈鸿运这些时日也摸出一些门道。

  隆康帝是个权利欲极重的人,即便自己儿子,他也在设防,不到最后一刻不肯交出大权。

  想明白这一切,沈鸿运也不着急了。皇帝活着一天就不会立太子,但是却可以改观和扭转裕王在他心目中的印象。

  沈若坐在陆湛旁边,魏池本想挨着沈若,被陆湛狠狠瞪了一眼,别别扭扭地和顾昀坐了一桌。

  他发现今日的陆湛对沈若的占有欲更强了,这几日又发生了什么吗?他问顾昀,“陆冰块怎么回事?护沈若跟老母鸡护鸡仔似的,沈若又不是她一个人的。”

  顾昀扭头看向身侧,陆湛正望着沈若,唇角微微提着,显然心情不错,“你别添乱,那日陆湛把沈若从宫里抱到家,就说明沈若这个人他势在必得。大庭广众之下,他这番举动,旁的男子即便对沈若有意,也退却了。华容,你就没想过陆湛对沈若旧情未了?且沈若对你也从未回应过,这还不明显吗?”

  “明显什么?我不知道,长卿,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魏池眨着可爱天真的大眼睛。

  顾昀:……

  直接不说话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有些人榆木脑袋,他说了半天敢情是对牛弹琴。

  有魏池这样单纯的兄弟,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幸运呢!

  寿宴开始,各国使臣轮番贺寿,很快轮到瓦剌使臣。

  领头的将军名帧木儿,是蒙古有名的将领,他十二岁上战场,能征善战,军纪严明,在蒙古瓦剌部很有威望。

  他向隆康帝行了一礼,“皇上,我瓦剌部有个不情之请。”

  隆康帝今日高兴,瓦剌部不远万里朝贡贺寿,理当优待,“将军有话请讲。”

  “我部公主仰慕天国平西将军日久,请万岁恩准平西将军入赘瓦剌。”

  这话一出,众人哗然!

  瓦剌胃口可真大,谁给他的自信,敢招平西将军为驸马。

  且不说陆湛一家被蒙古人逼得家破人亡,就是隆康帝也绝不会将陆湛拱手送出去。

  陆湛二十五岁就已经踏平蒙古无敌手,在整个大周也难逢敌手,这样的人送到蒙古,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隆康帝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把陆湛拱手让出去。

  笑容逐渐凝固,隆康帝看下手同样面色凝重的陆湛,知他心意难平,便将皮球踢给陆湛,“子平,如今蒙古要招你驸马,你意下如何?”

  朝臣窃窃私语,无不腹诽,隆康帝可真够损的,这种事还用问,作为一国之君,当面拒绝就行了。但凡陆湛是个有血性的,都不会点头。

  沈若也看向陆湛,男人正襟危坐,唇角扯了一下,从她这个角度能看出,这是个讥讽的笑。

  别人都能知道,陆湛自然也察觉到隆康帝的用意。

  只听陆湛道,“臣心有所属,恐怕要辜负公主一番美意了!”说完直接看向身边的沈若,眼神里似乎带着宠溺。

  沈若猝不及防,赶紧低下头。

  陆湛这人怎么回事?这不是让她成为众矢之的了吗?

  当庭被拒,蒙古公主气愤不已,她直接行到陆湛跟前,“不知平西将军所慕何人?她可愿与我比试?”

  在他们蒙古,两个女子争一个男子那是要比试一番的!

  陆湛淡淡地扫了身边沈若一眼,“她害羞,不愿见人。”

  沈若:……

  她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吗?偏偏她还什么都不能说。

  蒙古公主:……

  “你……”

  只说了你字,便气得当场拂袖而去。

  “公主,公主息怒,平西将军有心上人,末将可以为你选其他人!”

  “不必!”

  蒙古一行人追了出去,走在最后的蒙古世子回头看向陆湛的方向,眼神里一丝恶毒一闪而过。

  隆康帝很满意陆湛的态度,但不好表现出来,深表遗憾后,又让人给蒙古公主送去礼物,表示歉意。

  *

  就在众人以为这事揭过去的时候,晚上,宫中大乱。蒙古世子不满姐姐被平西王拒绝,毒死了侍奉他的两个小太监。

  太医院奉命救治,却发现两名小太监与当年庄敬太子死时症状即为相似,隆康帝连夜让三法司彻查此事。

  据蒙古世子交代,用的是蒙古蛇毒,无色无味,却能瞬间让人毙命。

  魏池验了尸,身上并无伤口,只身体略微肿胀。当年的庄敬太子也是,行冠礼后第二日,突然暴毙。太子身子骨一直虚弱,当时太医没验出毒素。两件事联系到一处,庄敬太子可能也是死于这种蛇毒。

  隆康帝坐在塌上半天没说话。

  庄敬太子是他第一个孩子,他对这个儿子的感情很重。

  隆康帝大婚八年无子,信奉道教后,皇后突然怀孕,隆康帝万分欣喜,满月后就封为太子。这个儿子也给隆康帝带来了好运,此后,隆康帝儿女接连不断出生。

  太子却被毒死在行冠礼后的第二日,到底是什么人,要害太子!

  隆康帝越想越气,头风又犯了,闭目狠狠地掐着太阳穴,沈鸿运虾腰站在他对面,“万岁……臣帮你按按?”

  隆康帝摆了摆手,“缓缓就好了,这几日方士进的丹药管用,朕只是急火攻心。”

  沈鸿运没多说,他虽不会炼丹,也知那东西久吃伤身,奈何是陶中文举荐的方士,他不方便指摘。

  “监正,朕现在谁都不信。你说,到底是谁谋害太子?他才刚刚冠礼,他能有什么威胁?”隆康帝长叹一声,“太子不能死得不明不白,监正,你看该如何办?”

  沈鸿运深夜被叫到御前,知隆康帝现在信任他多过陶中文,但太子之死事关重大,他不敢妄言。何况太子没了6年,当年的人证物证怕是都不齐全。

  沈鸿运谨慎道,“依臣之见,有两条路。一是从当年服侍太子的人查起,二是派人去西北。瓦剌的人说这种蛇毒不常见,制作难度极大,一滴难求。我们只要查出9年前什么人去北地寻过这种毒,定能找出幕后主使。”

  “不过……”沈鸿面露犹豫。

  “直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沈鸿运就等着他这句话,“为了西北边境安定,皇上万万不可大张旗鼓去查太子死因,不如挂羊头卖狗肉。”

  隆康帝这会儿顾不上按太阳穴了, “愿闻其详。”

  “不知皇上是否还记得替姚炳平反的御史沈邵?”

  隆康帝略一沉吟便想了起来,沈邵是隆康二年的状元,为人刚正耿直,官至巡按御史,宁死不屈,父子二人惨死昭狱,算是姚炳案的受害者。

  这案子当年还是他主审的。

  隆康帝不自然地咳咳两声,“朕记得,沈爱卿是难得的直臣啊!”

  沈鸿运暗暗呸了口,知他心里有了松动,于是道,“姚炳已经平反,并获得追封,重审沈邵案无可厚非,万民还会夸赞皇帝贤德。皇上不如借为沈邵平反的名头,查出太子被害真相。皇上以为如何?”

  好计策!

  隆康帝的头痛彻底好了,他起身在寝殿内来回跺着方步,按理,姚炳案平反,一干人等都应该官复原职或者赦免,至于冤死的也应查明原委

  只是,当年沈邵案是他亲自主持审理的,沈邵也是他下旨抓进昭狱的,如今重审……

  沈鸿运知他心中所想,拱手道,“皇上,如今天降祥瑞,乃是承认您是英名之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何况,沈邵家人全死在贼匪手里,并无后人,末了不过追封而已。”

  沈鸿运走后,隆康帝又招来陈忠。

  陈忠已经多日不在隆康帝身边伺候,此时更加小心翼翼。

  隆康帝看见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样子,哈哈大笑,“陈忠,你跟在朕身边二十多年,朕那日不过是做做样子,等风头过了,东厂还交给你,不过,你不可太猖狂!再有下次,我也保不了你。”

  那帮文人他都不敢轻易动,东厂胆子也太大了!

  陈忠激动得老泪纵横,扑通跪地,“谢万岁,奴婢谨记!”

  隆康帝很满意他这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起来吧,朕有要事问你,你如实回答。”

  “是。”

  “沈邵家人是你派人杀的吗?”

  幸好陈忠低着头,才不至于露出破绽,他极力克制稳住心神,“奴婢与沈邵无冤无仇,怎会斩尽杀绝?”

  “当年敲登闻鼓的女孩找到了吗?”

  “还未,万岁,吉人天相,小女孩定活在人间。”饶是陈忠此时已汗流浃背,皇帝今天是怎么突然问起沈邵案,难道有人跟他提起。

  “那你说何人替沈邵平反好呢?朕想了大半夜,都没想到合适人选。”隆康帝又坐回塌上,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陈忠心下一沉,果然,皇帝要翻案了。

  “这……”

  一时之间,陈忠还真想不起谁来,突然他灵光一闪,“沈若沈大人一向秉公执法,不如让她去西北查明沈邵案。”到时候叫她有去无回。

  隆康帝满意地点头,“沈若可以,只是她一介女流,如何吃得了舟车劳顿之苦?”

  陈忠已有了对策,“皇上,下个月便是武举,到时候从中挑选得力之人护送沈大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