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10章 第十章

  第二日,沈若上朝前听罗妈妈道,“夫人昨日感染风寒,身子不爽利,让老奴服侍小姐。”

  沈若略一沉思便知,二嫂定是昨日着凉,仔细问了病情,嘱咐罗妈妈好生照顾,这才出门。

  天刚破晓,沈知书赶着马车将沈若送至皇城西长安门,沈若点卯画押随着人流进入皇城。此时距离上朝尚有一段时间,文武百官按品级在朝房等候。

  朝房外因有锦衣卫值守,里面气氛严肃,相识的同僚聚在一起,也只敢低声说话,至于三品以上的大员,更是满面威仪,正襟危坐。

  沈若是末等小官,只有站在队末的份,她心中有事,有人低声喊了她几声,她才听见,转头一看正是魏池。

  他快步走到沈若身旁,道,“沈大人,昨日我回来晚了,让你受委屈了,杨宇这厮改日我定叫他好看。”

  他长得风清朗月一般,说狠话时候,也让人如沐春风。

  沈若笑笑,拱手表示谢意,“多谢魏大人,杨宇没占到便宜。”

  魏池知有陆湛在,定不会让她被欺负,一想到那厮抢到他前头,胸口顿时一阵憋闷,转了话题,“早朝你可想好如何应对了?”

  沈若仰头瞧着他,狐狸眼熠熠生辉,表情带着关切,魏池是她在朝中为数不多的算得上朋友的人,“多谢魏大人,下官有成算。”

  魏池问完也知道有点没话找话的意思,正待多说两句,身侧忽然就站着个人,吓了魏池一跳,转头一看是陆湛。

  “此处不可大声喧哗!”陆湛一身绯红官袍,端的是玉树临风,龙章凤姿。

  昨日被陆湛截胡,现他又无中生有,魏池气就不打一处来,“陆湛,你别欺人太甚。”他已经压到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旁的人不也在窃窃私语,他怎么不去管,分明是对沈若没死心。

  陆湛唇角扯了一个冷笑,“我是右都御史,监管百官风纪是职责所在。”

  魏池嘟囔,“分明嫉妒沈若对我笑了。”

  沈若:……

  这时掌管钟鼓司的宦官敲响第三通鼓,所有人肃穆整衣,这场风波终于过去。

  当值的校尉率先从左、右阙门进入,接着文官、武官分别从左、右掖门进入。行至金水桥南,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鞭响后,依次过桥。

  隆康帝安坐后,文武两班进御道排班,行一拜三叩之礼。

  礼毕,鸿胪寺卿彭洁高呼,“奏事。”

  他是北人,早年以“美姿容、大音声”闻名,得隆康帝破格提拔,入鸿胪寺任职。

  今日隆康帝气色不错,黄袍加身,精神矍铄。

  沈若第一个奏事,从末班走到御前,“启禀万岁,臣奉命整理去岁南北囚徒数目,发现刑部报备的数目缺少12名囚犯,请万岁明察。”

  大周例,每年二月下旬,由邢科、都察院开具去岁南北囚数揭帖送至兵科,第二日奏明皇帝。隆康帝历来重视囚徒审判,五年一次的大审,以及每年的热审和秋审他都要亲自过问。

  果然听闻沈若奏对,隆康帝的脸色阴沉下来。

  沈若入邢科三年,以处事严谨公正、雷厉风行出名。此时言官多风闻奏事,就是没有证据便可弹劾。沈若不同,但凡她弹劾,必是证据确凿。

  如今沈若直指刑部,与直接弹劾刑部尚书裴仟无异。

  朝臣各个支棱起耳朵,揣着看热闹心思,就等看狗咬狗的好戏。

  裴仟平日作威作福,任人唯亲,群臣早看不惯他。至于沈若更不必说了,靠奸佞上位,比裴仟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众人视线落在裴仟身上时,裴仟早脊背发寒,他知晓沈若难缠,本以为今日会在登闻鼓状上大做文章,未料因几个罪囚,先发作到他身上。

  哪个邢科给事中会平白无故统计囚徒数目?

  分明蓄谋已久。

  这个奸佞!

  裴仟心中忐忑,态度却从容,“万岁,囚徒数目臣亲自核实了三次,怎会出错?”说着看向沈若,语气责备,“沈大人,这事往年皆是老赵大人负责,从未出过差错,怎么轮到你就出了纰漏?念你初升左给事中,限你三日之内核对明白,重新报与陛下。”

  先唬住沈若,下了朝,他自有办法让她闭嘴。

  裴仟不愧沉浮官场多年,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错处都扣在沈若头上。

  群臣的视线又转移到沈若身上,与裴仟相比,沈若淡定自若,面上不见半分急色,再加上沈若一贯伎俩,群臣反倒担心起裴仟来。

  沈若怕是攒够了罪证!

  果然,只见沈若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拱手道,“万岁,微臣已将去年南北囚徒数目登记造册,缺少的12人已验明身份籍贯,请万岁过目。”

  群臣低声惊呼。

  “身份籍贯都查明了,定不是假的了!”

  “沈若怎么可能给人留把柄,没必胜的把握,她断不会上奏。”

  裴仟终于崩不住了,吓出一身冷汗,仍梗着脖子道,“万岁明鉴,臣冤枉!”

  陈忠走下金台,接过账册,递与隆康帝,大殿内鸦雀无声。隆康帝看过之后,猛地抄起龙案上镇纸砸向裴仟,“裴仟,好大的胆子,朕问你,这12名囚犯你弄去了何处?”

  啪的一声。

  裴仟两股战战,双手抱头,噗通一声跪地,脑袋恨不得把地面砸出个窟窿,“臣该死,臣一定尽快查明,给万岁一个交代。”

  群臣一片嘘唏。

  沈若拿出罪证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隆康帝历来重视刑名,裴仟胆敢在这事上做文章,真是胆大包天。

  隆康帝缓了缓,只冷冷道,“不必了。”

  这是真动怒了。

  奉天殿内气氛突然压抑,这时,魏池行至御前,“万岁,臣有本奏。”

  隆康帝掀开眼皮,语气缓和一些,“京郊的命案查验得如何了?”

  “臣要说的正是此事,昨日臣发现有12人并非被大雪造成的房屋倒塌压死,皆是被人毒死而后弃尸。”

  太巧了,刑部丢了12名囚犯,京郊就出了12条人命案。

  隆康帝上朝前那点好气色,已经消失殆尽,“可查明这12人身份来历?”

  魏池:“雪灾发生的巷子,是在京城服役的泥瓦匠历代居住之所,此12人身上没有路引,里正也确认过不是附近住户,他们脚踝上长期被脚镣锁住的痕迹,皮肤惨白,应是长年不见天日所致。臣大胆推断,此12人必是刑部所丢囚犯。”

  除了验尸高明,魏池还有一个绰号。

  一年前,魏池初到大理寺一个月,把寺内囤积三年的案子都破了,得名 ‘玉面鬼才’,名声大噪。

  故此,魏池话音刚落,裴仟像被抽去筋骨,如一滩软泥瘫在地上,却死不认账,“请万岁明察,还臣一个公道。”

  隆康帝右手掐住额头,缓了片刻才道,“魏池,此事交给你,务必查明原委,不可冤枉好人,也绝不姑息恶人。”

  “微臣领命。”魏池拜谢后,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沈若,长眸里像是点了光, “多谢沈大人解我燃眉之急,我正不知如何上奏呢!”

  这不过是魏池的说辞,京郊雪灾死了十几人,他不上奏皇帝也会过问。

  沈若浅笑,朝他拱手,“分内之事,魏大人无需多礼。”

  她本有顾盼之资,青色官服穿在她身上别有一番风情。

  魏池正待多看几眼,身侧的位置猛地挤进一个人,强行阻断他的视线,魏池抬目,来人是陆湛。

  陆湛高出他半头,三年不见,身姿越发挺拔,往他旁边一站,将沈若挡了个严严实实。

  这人咋这么不讲究?明明他先占的地。

  魏池不满,挺直腰杆往陆湛这边挤,这才发现差距。

  陆湛的身体铜墙铁壁一样,不管他如何用力,陆湛就是不动如山。

  这厮的身、体、硬、得、似、铁,北地的沙子吃多了吗?

  陆湛没理魏池,而是看向右侧的沈若。沈若并不知两人在角力,目不斜视,往右边挪了些位置,又规规矩矩地站好。

  群臣站在三人身后,却看得一清二楚。

  奸佞就是奸佞,不过一刻钟功夫,就让两位朝廷大员为她争风吃醋。

  难道陆世子去了北地三年,竟忘记沈若是如何折辱他的?

  那怎么行,他们还指望陆湛收拾沈若,找机会得提醒下陆世子才好。

  “上朝莫谈闲事,莫要嬉皮笑脸,莫要仪表不整。”陆湛扫了沈若一眼,一本正经地道。

  沈若:……

  哪里仪表不整了,她冤枉。

  “莫要不服,本官不想被人指责御下不严。”

  沈若咬唇,愤愤地看向陆湛,故意找茬吧?

  陆湛似乎很满意她的小表情,薄唇勾了一下才拱手道,“万岁,臣要递登闻鼓状。”

  昨日登闻鼓状闹得满城风雨,众臣皆已知晓。吏科给事中张吉,以死明志,弹劾刘安。沈若接状,陆湛上奏。这两人真是绝配,一个敢接,一个敢递。

  刘安与陈忠有八拜之交,满朝文武怕是找不出第二个敢接状的人!

  再说姚炳案牵连甚广,当年隆康帝雷霆之怒杀了几十位重臣。也就陆湛,年纪轻轻,位高权重,又是隆康帝名义上的外甥,敢替姚炳翻案。

  隆康帝端坐在龙椅上,看不出息怒,只食指和中指敲敲御案,“众位爱卿怎么看?”

  满朝文武皆以严信马首是瞻,此时,齐刷刷地看向严信。

  严信身为内阁首辅,位列文臣第一,盛宠十几年不衰,极擅长揣摩人心,拿捏隆康帝的小心思一捏一个准。

  严格老一下一下地捋着胡须,似是在思考,良久才道,“依老臣之见,这案子可以查一查。”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什么叫可以查一查,那到底是查还是不查?

  隆康帝又看向徐资。

  这次徐资没有复议,与往日不同,他器宇轩昂地出列,就严信也看了他一眼。

  “臣之见,此案必须彻查,给张吉一个交代。古人云,以小可知大。弹劾之道如果畅通无阻,他何至于跑去敲登闻鼓。昨日若不是沈若替班,登闻鼓衙至今无人敢接鼓状。万岁,科道没落了啊!这不是臣之悲哀,这是整个大周之悲哀!此事不查,科道官心寒,民心怨愤,请万岁圣裁!”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

  要说徐资这个人,朝臣都看不透他的立场。大事附和严信,小事处处争取。

  两名重臣各执己见,隆康帝不好表态,看向罪魁祸首,“沈若,状子是你接的,你怎么看?”

  沈若是接状之人,自然想翻案。

  “臣昨日秉烛夜读,姚炳案存在疑点有三,第一,如果当年姚炳叛国通敌,为何不押京三法司会审?刘安未免太心急。第二,姚炳及其副手4人皆被斩杀,死无对证,自然刘安怎么说怎么是。第三,张吉以死明志,至今尚未苏醒,他必手握重要证据,才敢弹劾刘安。”

  这话一出,又引发朝臣一波议论。

  虽说靠奸佞上位,但沈大人分析案情一针见血。

  这些疑点被忽略,皆因为刘安先斩后奏,朝廷只能按刘安的意思抓人。

  如今沈若重新提起,确实疑点重重。

  立在皇帝身边的陈忠腰更弯了,剁了杨宇的性都有,废物点心办事不利,否则这案子怎会到万岁跟前。

  隆康帝并不想翻案,姚炳案杀了那么多人。至今他都记得徐资连夜上奏了十二道劝谏奏折,都被他留中不发。

  但众目睽睽,他又不好独断专行,只得道,“既然疑点重重,那就让三法司重新审理姚炳案。陈忠,你替朕盯着点。沈若,你退下吧!”

  沈若没动,而是道,“万岁,臣要弹劾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

  嘤!这章写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