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归鸢>第15章 刺史

  一早方用过饭,田塍架着马车在客栈前等候,魏尧正在喂踏雪吃从帝都带来的干草,费添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说着话,魏尧偶尔理他回几句,踏雪被烦得连草都不吃了,呼呲呼呲出着气警告他,费添这才堪堪道:“这马倒挺凶。”

  宁清与朱御动作慢,最后才出来,他们正要上马车就见一个衙役紧忙跑过来:“诸位大人,我们县令知晓你们不识路,特让我为诸位带路。”

  朱御颔首,几人上了车,那衙役就与田塍一起驾马车带路,魏尧骑着踏雪跟在后头。

  荥川到宣州并不远,不过半个时辰路程,只是不走他们来时那条道,走过一条街,远远就见到一家店生意红火,排队的人将店里甚至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衙役下车废了大力气才清出一道。在荥川能有这样红火的生意,只能是和粮打交道的。

  宁清像拉家常一样随口问衙役:“这些店生意好红火,是什么店?”

  “哎,还能是什么,粮铺呗。”

  “买的人这样多,难不成很便宜?”

  衙役仿佛听到什么惊人的话:“大人说笑了,在荥川没么都没粮食贵,就像小人吧,一月的俸禄只够勉强让一家人糊口,有时候小孩还得挨饿,那也是没法子的事。”

  宁清若有所思道:“竟昂贵到如此地步。”

  “不止如此。”衙役平日憋得久了好不容易来了个外人,一吐子苦水不吐不快,“这些粮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每日买的粮食不过百十来斤,卖完便没了,像我们这样在衙门当差的,掌柜还给面子能留几斤,其他普通百姓,半夜三更不睡就等着的不在少数。”

  荥川百姓的现状虽早听费添说过,没想到五年过去,依旧停滞不前,没半点好转。

  虽然当初为了生计离开,可毕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看见荥川百姓如此艰辛,费添心里也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因此才跟着魏尧他们回来。

  “宣州离这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他们为何不能去宣州买粮?”

  从前最穷困潦倒时日日想得都是如何填饱肚子,自是没工夫想别的,可如今一想便觉得奇怪。即使荥川大旱,粮草又被盗了大半,可州府离荥川不远,既然荥川的粮食千金难买为何不舍近求远去宣州买呢?

  衙役笑了笑,对他的想法不置可否:“这我们怎能不知道,只是宣州的粮食也大多靠朝廷赈济,本地百姓都要吃不上了,更别提能给荥川百姓了。后来刺史下令,外人进宣州需通行文书,百姓哪可能有那东西,便也不去自讨没趣了。不过也难怪,这时候各地自顾不暇,怎会管我们。”

  这一字字仿佛化作冰锥猛然刺在朱御心中,民一日不能安居乐业,国便像处与岌岌可危的悬崖边上,一日不得安稳。身处边鄙的百姓哪指望远在帝都的皇帝大官,他们能指望的不过是父母官能为他们谋福祉。县令林若德畏惧权势,为保住自己知情不报,而宣州城及其他县视若无睹不过也是为得自保,虽有错却是形势所逼,怨不得人。

  此时朱御已下定决心,必要将丢失的粮草追回,将蠹国害民的蛆虫一个个揪出,绳之于法。

  宣州城门口的士卒要尽职许多,拿过文书仔细查看半晌,还拉开马车帘看了一眼才放行。街上百姓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

  到州府前,刺史杜源已在门口迎接,见到朱御行礼道:“下官宣州刺史杜源,见过大人。”

  杜源的举止不卑不亢,让人挑不出毛病。他将众人迎到大堂,与朱御同坐主位。

  “大人千里迢迢从帝都来宣州,不知所为何事?”

  朱御接过下人端来的茶盏:“为得是调查朝廷赈灾粮草无故失踪。”

  杜源并不出乎意料,赈灾粮草一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既已被朝廷知晓,他再隐瞒不过是弄巧成拙。

  杜源挥了挥手,房中的下人们便尽数退去,只留下座上几位。

  他长叹一口道:“想必各位大人是从荥川县令林若德知晓下官的,只是这事斯事体大,许多事林若德他并不知情。”

  “哦?”宁清淡笑道,“听杜大人的意思此事另有隐情?”

  宁清突然冒出来,杜源疑惑地问朱御:“这位是?”

  “哦,他们都是随我一同来查此事的。”

  杜源心想一个普通官吏怎会在这时插嘴,只怕来头也不小,不敢怠慢宁清,对他礼数有加。

  “林若德呈上的折子,我是都替他交上去了。”林若德垂首苦笑道,“只是,后来接连呈上去几份都石沉大海,后来我便明白了,隐晦告诫过林若德不必再递折子了,因为没必要。”

  宁清与朱御对视一眼,果真如他们所想。其实不难想见,荥川虽是个小地方,可上头还有宣州,能将这事瞒得严实合缝,整整五年没有透露端倪,朝廷上头必定有人在其中周旋,且这人官位绝不低,应该是身份地位十分尊贵的人。只是不知为何,宁清有些心神不宁,前些日子的不安越发泛大,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如鲠在喉。

  魏尧一声不发,一如往常一样,他此行是为了保护朱御,因此大多时候只当个看客。只是他注意到,宁清与太子似乎很是亲近,虽说宁清从前是朱御的伴读,可宁清之后不在朝堂,在民间纵情享乐;若他们从前关系便好,太子怎会让宁清那般无所事事,可若他们关系平平怎会如此亲近,好几次他都注意到宁清与太子有眼神交流。

  宁清这人更是奇怪,说是一窍不通但一路表现明显不符,这也说得通,从前能被选为太子侍读,必是同龄人中的翘楚,这样的人后来成为帝都纨绔,显然有鬼。魏尧默不作声地垂首喝茶,恰到好处地掩去了唇角的一丝玩味。

  朱御也明白此事急不来,帝都那人如今隐藏颇深,想揪出他的狐狸尾巴想必没那么容易,且不提那么远的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粮草,这也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林若德说附近有一伙南蛮人,粮草便是被他们截去的?”魏尧问了一句。

  “正是。那伙人身手了得,且深悉附近山脉,行踪诡异,从前几次围剿都叫他们跑了。”杜源一脸恨极自己无能为力的样子。

  “那伙南蛮人总数有多少?”魏尧又问。

  杜源极力回想,告诉他:“我们见到的是二三十人的样子,只是不知是否已是全部。”

  魏尧点点头:“人数并不多。”

  带兵作战的事便是魏尧的老本行,朱御问他:“若想短期将他们围剿可有办法?”

  魏尧不过微微一笑,明明没说什么却给人一种胜券在握的信心。

  “并不是千军万马,不足为惧,只不过需要事先摸清地势和对方总数,方能事半功倍。”

  他这么说,众人便放心了。费添心想到时候一定要亲临现场见见魏尧带兵上场的阵仗。

  杜源心想这人是谁,出兵也该是州府这边出,他们这样仿佛是要眼前这人上阵一般,看来是帝都那边带来的武官。说起来这人有些眼熟,许是从前在帝都时见过,不过当时拜见过那么多人,他早就不记得这号人物了。

  杜源应道:“如此甚好,宣州百姓的安危便靠诸位大人了。只是筹备还需些时日,不如各位先在宣州城住下,我为各位安排客栈。”

  围剿不是眼下想眼下就能成事的,留在宣州确实更方便些。

  “那便谢过杜大人。”朱御道。

  杜源派人将他们带到客栈,这客栈看上去富丽堂皇的,就连挂在门口的灯笼都篆着繁冗的镂空花纹。

  带路的小厮介绍道:“这是宣州城最大的客栈,外地来的达官贵人都住这。”

  这地方一看就不便宜,如今他们是来办正事,一想到数不胜数的百姓还食不饱穿不暖,他们怎能心安理得地住在这种地方。

  朱御瞥了宁清一眼,宁清心领神会地对那小厮道:“你家大人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我们没那么娇贵,随便找个寻常客栈即可,就不劳烦你家大人破费了。”

  小厮忙摆手:“不成啊,我回去不好交差的…”

  “什么成不成的,是我们住,我们喜欢即可,你就别担心了…”

  费添拉着那小厮闲扯了半天,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将人说得云里雾里,最终总算将人打发了。

  费添扫着手朝他们走去:“打发死缠烂打的人我最在行了。”

  他们笑了笑,正要转身离开,身后突然有个妇人喊:“小石头?”

  费添的身子猛然一颤,转头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