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臣不敢>第46章

  作者有话说:小可爱们喜欢志文的话,正文完结后安排一个志文和师娘回京的番外吧

  皇帝被人用了螺叠果,这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有征兆了。他精神不好,比起以前,记忆力明显减退了很多,而且常常动不动就睡着——跟项泽南在廉州的经历很像。

  “过了春节后父皇就常常显出精神不济的样子,我们都以为是上了年纪,身体不如以前了。可现在杜宇文和黄歧人在京城,而且还在皇宫里,这不得不让人起疑。” 项泽南分析,“自从廉州金矿案,父皇中毒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很可能老二那边要准备动手了。”

  顾乔有些吃惊,“二皇子…… 想控制皇上?”

  昱王大笑了三声,“真是父慈子孝啊!这正是老二做得出来的事!”

  “通灵术…… 真的有用吗?” 顾乔有些不可思议,他一直觉得是某种邪术,“当初他们控制你的时候……”

  老三点头,“回京后我派人去查过这件事,通灵术确有其事。”

  “但他们当初并没有控制住你。” 顾乔提醒他。

  “对,因为当初你救了我,” 老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如果不是你及时出现,恐怕我现在已经是二皇子的提线木偶了。”

  昱王及时打断他们脉脉含情的对视,“也就是说你当初差点被控制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老三仰脸想了一下,“好像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他在跟我抢夺身体的控制权。有时候身体不听我使唤,随时都会倒下睡着,或者脑子里充斥着别的声音。”

  顾乔忧虑道:“不知道皇帝被控制到哪一步了?”

  “恐怕已经用了很多螺叠果了。” 老三道,“今日大朝会上父皇又睡着了,翟公公把他送回乾阳殿后他一直睡到傍晚。我和老二在政事堂忙完了一起去看的他,他那时候刚刚醒来,就疯了似的喊痛,老二立刻让人送了药来,他喝了药就没事了,但是精神看上去很不好。”

  螺叠果的可怕之处顾乔和老三都领教过了,再这样下去不多久皇帝就会变成一个痴痴呆呆的傻瓜,进而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把殷大夫请来吧,” 顾乔道,“不能让皇帝被他们控制了。”

  昱王点头赞同,“确实,现在皇帝痴傻了对我们并无任何好处。”

  老三沉吟片刻,冷酷道,“痴傻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抓住杜宇文。用这种方法控制人,施术者不能离受术者太远,所以他们要有所行动的时候杜宇文一定就在离皇帝不远的地方。”

  不久以后,皇帝得了一种怪病,每天一到戌时便会周身剧痛,而一过子时,这种疼痛就会消散。整个太医院都为了这个怪病焦头烂额,连唐院正都没有任何头绪,只得加大了止疼剂的用量。

  皇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精神状态十分糟糕,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何贵妃整天整天地守着皇帝哭哭啼啼。

  太后也每日把自己关在佛堂念经,为皇帝祈福。

  随着皇帝身体抱恙的传闻愈演愈烈,朝中立储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廉州金矿案后,老三的支持者隐隐有超过老二的趋势。

  廉州金矿案虽然并没有直接揭露何方知的罪行,但是朝中众人都心知肚明,李德堂不过是个替死鬼。

  大理寺那边查火灾案抓到一个当日应当值房的小太祝,小太祝指认是何方知安排的一切。但提审三品以上宰相需要皇帝御笔,现在皇帝这个精神状态已经无法理政,事情竟然就这样搁置了。

  魏吴双回到廉州后,先到水月县送了一封常幻写的书信给殷大夫,殷大夫两天后秘密启程前往京城。

  每月初一是三皇子陪太后礼佛的固定日子。

  这天项泽南陪着太后在佛堂念经,宫人来报说皇帝陛下突然准备写诏书立太子,太后吃了一惊,连忙起驾赶往乾阳殿。

  项泽南意识到二皇子已经开始行动了,暗中指挥侍卫倾巢出动,搜查乾阳殿及周围,找出杜宇文。

  乾阳殿的下人们跪了一地。

  皇帝亲笔拟的诏书简简单单,就一件事,立二皇子项泽章为太子。

  翟公公作为掌印太监,拒绝在诏书上用玉玺,理由是立太子的诏书必须由政事堂五位宰相商议通过。

  皇帝大发雷霆,叫嚷着要人把翟公公拖出去斩了。幸好太后及时赶到,把人救了下来。

  “皇帝,” 太后沉稳道,“按照惯例,立太子的诏书需得由政事堂审议通过,翟仁礼并无过错。”

  皇帝一改平日里在太后面前的敬重,暴躁地喊:“这是朕的昊国!立的是朕的太子!朕想立谁就立谁!”

  太后心里一沉,这完全不是皇帝会说出口的话!

  知子莫若母,她此时已经意识到皇帝有些不对了。

  她定了定神,想拉着皇帝坐下,皇帝居然甩开了她的手,去抢翟公公抱在怀里的玉玺!

  房里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突然,一直大吵大闹的皇帝痛苦地捂着脖子,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喉咙。

  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不知道皇帝这又是唱的哪一出,直到他捂着脖子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太后趁乱将没有用印的诏书收起来藏进袖子,太医来看过之后,她依然在皇帝身边守着。

  到了戌时,皇帝被周身剧痛唤醒,宫人立刻端来止疼药,皇帝也得到了片刻的清醒。

  太后仔细看他眼睛里的清明,跟他说了几句话,才确定正常的皇帝又回来了。皇帝已经不记得当天发生的闹剧,他以为自己一直在昏睡。

  太后跟他说了他今天吵着要立太子的事,他起先并不相信,直到太后拿出他亲笔写的诏书。

  皇帝看完,痛苦地闭了闭眼,喃喃道,“泽章啊……”

  “皇帝现在还想立泽章为太子吗?”

  也只有太后敢问这种话了。

  “母后,” 皇帝脸色灰败,像是终于认清了事实,盯着明黄的床帐,半晌才开口:“那孩子任性妄为,都是孩儿的错。他在廉州做的事,我不是不知道的。只是…… 我想把那件事压下来,好叫他改过自新…… 没想到最后竟然养虎为患,作茧自缚。”

  太后并不知道老二在廉州做了什么,但她隐隐感觉和老三有关。

  她一向不过问朝堂政务,立太子的事她不好多嘴,家务事倒是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说。

  她握住皇帝枯瘦的手,“老三自幼失去母亲,一母同胞的哥哥又成了那个样子。老二承欢膝下的时候,他都在边关过苦日子。”

  她顿了顿,叹了口气,“上官将军对他极为器重,他当初回京,不是没有机会拥兵的,但他…… 从未想过要害你。”

  皇帝定定地望着太后,一阵眩晕袭来,他硬撑着保持清醒,果决道:“立即召五位宰相进宫…… 不,不召何方知,换成唐补阙…… 朕要,立太子。”

  庆安二十七年五月初一,皇帝在病榻前传出两道诏书。

  一道是着大理寺立刻提审左相何方知。

  一道是立三皇子项泽南为太子。

  这两道石破天惊的诏书让整个昊国朝堂局势剧变。

  大理寺火灾后的重建还没有完成,这些日子大理寺都在刑部办公。大理寺卿亲自上门,将何方知押往刑部大牢。

  刑部尚书本是何方知的心腹,此时也对他避而不见。

  朝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不少人何派官员都在庆幸自己提前改变了立场,在最终审判前站到了正确的队伍中。

  而最开始被顾乔号召站队三皇子的一众新派文官更是喜气洋洋,他们熬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属于他们的新的政局就要来了。

  顾乔已经好几天没见到项泽南了,来昱王府道喜的人倒是来了一波又一波。

  常幻正在给顾乔施针,府中下人来报说有个姓殷的女子来找顾乔。

  顾乔躺着不能动,忙道:“快请殷姑娘。”

  殷月筝收到常幻的信后知道事情非同小可,一路上片刻不敢耽搁,仅用了五天就到了京城。

  她依旧是那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见到顾乔只是略微点点头。顾乔被扎得像个刺猬,躺在床上只有嘴能动,“还请殷姑娘恕我不能起身相迎。”

  殷月筝淡淡说了句,“无妨。” 眼睛就一直盯着常幻的手,常幻背上一紧,神情更加严肃,手上的动作都比平常多了几分认真。

  自常幻来后,医馆的老大夫觉得有常幻在就够了,于是把小医童叫了回去。此时房里没有别人,顾乔裸着上身,被一个大姑娘盯着看有些不好意思,没话找话道:“殷姑娘见过昱王了吗?”

  “还未曾,昱王在和人议事。”

  这几天昱王这边也忙,倒是显得自己很清闲,顾乔觉得再这么闲下去,身上都要长青苔了。

  殷月筝太冷了,跟她聊天连顾乔都词穷。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感受到的那种强大气场,让人不敢轻易跟她攀谈。

  幸好没过多久张齐就推着昱王来了,虽然多了两个人来围观自己的窘样,总好过跟殷姑娘大眼瞪小眼。

  殷月筝身为庶民,见到昱王应该下跪,但她只是福了福身,不卑不亢道:“民女殷月筝见过昱王殿下。”

  昱王还是老样子,用那种懒洋洋的调子开口道:“殷大夫一路辛苦。”

  她目光轻轻扫过昱王的腿和眼睛,“殿下客气了。”

  张齐道:“明日将安排殷姑娘入宫,今晚还请姑娘住在昱王府中。”

  殷月筝点点头,转过身去纠正常幻用针捻转手法,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