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囚龙>第26章 (修)

  杨佑一个人搬到了胶东王府。

  宅子虽小,却五脏俱全,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江南风格,他很熟悉,也很喜欢。

  书房前本来种有几支绿竹,杨佑把竹子拔了,亲手种下一株梅花。

  梅花是向街上老农求的,特意选了一株匀称好看的种在窗下。

  除了住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转变,封王便意味着他们是皇帝成年的儿子,可以参与朝政。

  按理来说,皇帝为了保证继承人平稳过渡,防止内乱,应该支持太子,尽量让其他儿子远离权力。

  可杨庭就是个不按理的人,他没有对任何人采取措施。

  太子杨俭想要监国,二皇子杨倜想要上朝,三皇子杨仁四处结党,他从来都没问过。

  四皇子杨仕在边关,那更是管都懒得管了。

  杨庭巴不得这些人把他的朝政都分了去,让他安心享乐。

  不说几位早已封王的皇子,就是今年刚刚封王的三位皇子都被他安排到了朝堂上,东塞一个,西塞一个。

  杨佑被他亲自点到了太常寺。

  凡是册立、冠婚、蒸发等事,都要在太常寺过个流程,行个礼仪。

  所以太常寺属于看起来重要,但是并不重要,更没什么实权的地方。

  杨佑对这个结果表示十分满意,没有实权就意味着不会与其他几位兄弟产生争斗。

  睿王杨休管了内卫,安王杨伦去了工部。

  自此,七位皇子,都在朝政中有了一席之地。

  这样做最直接后果是——虽然杨俭当了太子,他的外公钱太师也能稳住他的位置,但人心涌动不可制止。

  皇上对其他皇子的宽容就是另一种信号——

  太子之位,还不一定鹿死谁手。

  杨佑平日里虽然也看些史书时文,到底也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在朝堂里走一番。现在他光明正大地走到了朝廷的舞台上,也算是能借着太常寺的名头研究朝政。

  皇帝不是明君,杨佑在后宫中也清楚得很,虽然知道皇帝与朝政无心,但也没想过他会把国家弄成这样。

  元康年间的朝政,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乌烟瘴气。

  除却各个皇子的党羽,朝中还有太监、男宠的势力,连朝臣之间也分出了党派。各山头都扯着自己的大旗,势要在方寸的朝堂中争个天翻地覆。

  一道政令,你提出我就反对,你敢批下来我就敢驳回,几乎没有人看政令是否有利于国。

  朝廷的内斗消耗十分严重,政令不通,各方不和,贪污腐败处处皆是,各级官员层层遮掩。

  俊阳君武宜之更是凭着胆大心黑,敢吹枕头风,敢收银两而闻名朝野,进宫没多久,就班导了杨庭之前的所有男宠,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

  目前看来,昏君有的毛病,杨庭基本上全都有了,齐国还能平稳地走下去,一是因为家底厚,二是因为没有出现动摇朝廷根基的大事。

  唯一让人觉得庆幸的一点是,杨庭他只是贪图享乐,却还没有开始求仙问药。

  一个不问鬼神的皇帝,在齐国历史上实属难得。

  他还有些排斥道士和和尚,这些人通过宗教笼络了一帮不事农桑的弟子,实为心腹大患,杨庭曾经连下五道诏令,清理佛道中隐瞒的人口,定期安排各地查抄道观寺庙的不法之财。

  天子之喜,天下人皆喜而媚之,天子之恶,天下人皆恶而恨之。

  杨庭抑制佛道的方向指引着无数的官员,每次大抄天下寺庙道观,都会上缴许多银子充盈皇帝私库,齐国境内的僧侣道士数量也越来越少。

  到了元康十五年,除却几个祖庭道场,再没什么成气候的宗派了。

  杨佑第一次踏进金銮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还没等他长舒胸中意气,那股热血就凉了下来。

  整个朝堂像菜市场一样吵闹,皇帝高坐在宝座之上,有时打打盹,有时还饶有兴致地看着朝臣们争吵,不时搅和稀泥。

  “太师说得有礼。”

  “狄老将军见识高远。”

  各派间的争斗已经被放到了第一位,所有人都在拉踩打压,很少有人思考朝堂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沉默者更是大多数,杨佑也不清楚,这些长久的沉默究竟代表着何意。

  是默认还是无声的抗争?

  杨佑自从搬到王府,只能每月初一十五例行拜见母亲,再进宫需要提前通传。

  白天要上朝和应付同僚,杨佑只能在夜间和敖宸聊一聊琐事,问问宫里的情况。

  敖宸很喜欢杨佑的床,那是宫里上赏的黄花梨雕花大床。敖宸每次来必定要霸占大床,要和杨佑一起睡。

  杨佑没答应,只是自己到了对面的软塌上睡着。

  反正睡着了,也只占一个人的位置,华丽的床和普通的小床又有何区别?

  在朝堂越久,杨佑对齐国越发看得清楚,见惯了皇帝昏昏沉沉的另一面,他终于有一日忍不住问敖宸,究竟为何要守护这样的皇朝。

  “或许是为了等一个明君?”敖宸根本没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连回答也是漫不经心,“时间太长,我都忘记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了。不过现在契约还在,我就算想走也走不了。”

  杨佑下了决心:“我会帮你的。”

  敖宸敷衍地笑了笑,不以为意。

  “你自己不争气,还等着别人当皇帝,你要等四皇子还是你弟弟?”

  杨佑脸一红,敖宸说得没错,他不想当皇帝,却又放不下敖宸。

  “那怎么办?”杨佑说道,“我很想帮你……”

  “没事,”敖宸摸摸他的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谁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许你哪天又想当皇帝了也说不定。我还等得起。”

  杨佑沉默了,敖宸说这话是让他放宽心,他自己却得这话无异于妥协,心里难过得近。

  眼看着自己上朝也过去了大半个月,才刚刚摸清楚各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没来得及想怎么经营势力,做到丽妃所说的狡兔三窟。

  他仍然是一头雾水地摸索着。

  敖宸见他沉默也不戳破,只躺在床上示意杨佑过来。

  杨佑走到床头,敖宸往下摆手,清了清嗓子,“本神君可以帮你。”

  杨佑配合地抓着他的手问:“怎么做?”

  敖宸歪着头靠在枕头上,骄傲地说道:“你求我。”

  杨佑在审时度势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他立刻狗腿地替敖宸捏肩捶背,将自己所有的溢美之词都用来夸赞敖宸。

  敖宸舒服地哼哼两声,骂道:“油嘴滑舌!”

  杨佑嘿嘿地笑,问他:“神君可否赐一良策?”

  敖宸勾勾手,杨佑马上把耳朵凑到他嘴边,敖宸道:“良策倒是未必,只是有一时机。眼下即将入冬,边关将士每年的冬衣都是由户部拨款,户部尚书好像是你那个三皇兄的人,你觉得以你对兄弟们的了解,三皇子会怎么做?”

  三皇子杨仁绝对是朝中最重要的势力。他的母亲是狄老将军的二女儿,舅舅狄飞掣掌管东北边防。

  东北边防和四皇子杨仕的西北防线一起成为了齐国北方的有力屏障。

  朝中早就有人提议把北方边防整合为一体,让齐国能够更好控制北部。

  这个提议,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看,对齐国都大有裨益。

  可一旦联系到具体的人,也就耐人寻味了。

  北方边防整合后,到底谁来掌管防线?

  绵延千里的防线,驻扎着齐国几十万雄兵,其中还包括七万精锐骑兵。

  谁掌握了这股力量,谁就有了撼动帝国的实力。

  杨仕若掌兵,便可以不顾朝廷意见称帝,狄氏掌兵,三皇子杨仁就可以干掉太子登基。

  谁都不想让,所以谁都没有动。

  提议也就一直被搁置。

  明面上东北西北和谐共处,以御外敌,暗地里双方都在憋着劲,试图把对面挤下去,好接手对方的势力。

  三皇子和四皇子可谓是积怨已久。

  杨佑更了解的是,三皇子杨仁虽然名为仁,实则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为人更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

  若是他拿住了户部这个脉门,四皇子杨仕还有好果子吃吗?

  敖宸摸摸杨佑的头,“机会都告诉你了,自己争取。”

  杨佑乖乖道谢,忍不住问道:“你说父皇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人都弄到朝堂上去,天天争来抢去,乌烟瘴气,于国无利啊。”

  敖宸翻了个身,“你以为你那皇帝老爹是蠢人?错了!”

  敖宸看着他,认真说道:“你们才是蠢人,只有底下的人争得头破血流,他的皇位才坐得稳。要是不给几位皇子点希望,他们怎么会去和太子抢权力?倘若太子地位稳固,只要钱太师想,杨庭随时都能变成太上皇。可如果还有其他皇子,他就是唯一能在皇子间仲裁的皇帝。你还该谢谢他把你放到太常寺,手握实权的皇子在朝堂上都是靶子。”

  杨佑苦涩地笑笑,“比皇位稳固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天下万民吗?若没有天下,何来君王?”

  “那又怎么样?”敖宸拍拍他的手,示意他停下揉捏的动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不是君王,谁敢说这种话?只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如果不是君王,谁又会管这天下?”

  “可是亚圣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敖宸本来还想给他说些朝堂的阴谋诡计,一听这些让人头大的圣人之言,顿时没了兴致,转而说道:“你真想改变,就得自己努力,别人靠不住的。”

  杨佑抓着他的手,将头靠在他手边,小声地嗯了一声。

  次日一大早,杨佑就在早朝上竖起了耳朵,谁知除了以前那些争来吵去的旧话,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

  他知道是自己太过激动了,朝堂上的激流,不过是许多暗涌积累后的爆发,倘若他不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探知预兆,最后也只能是被暗流吞没。

  他前面站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太常寺卿商洛,老神在在地眯着眼睛,似乎是在打瞌睡。

  杨佑看见一只跳蚤在他胡须上爬来爬去,若是被人看见,御史能直接参一本殿前失仪,能骂得人后悔出生在这世上。

  杨佑轻轻地拉着商洛的袖子,小声说道:“大人,今日的胡须真好看。”

  他们站的地方离朝臣争斗的中心有些远,太常寺也不是什么权贵机要,故而他们的举止可以稍微自由些。

  商洛先是疑惑地转头,继而明了地一笑,自己抓了虱子,又开始看大臣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