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太常引>第60章

谢洵稍稍清醒了些,闻言沉默片刻方才低声道:“因那《冀孟子》是二哥赠与我的。那时二哥说为人立世,当如暗处持灯,夤夜秉烛,发声光于幽陋处,振名理于萎顿时。书粗通其意便可,无须通读,否则反倒落了下乘——二哥便是只读了前两卷,还做了许多札记。我见那些札记十分有趣,便留下了。”

这些话仿佛确是谢沁少时所言,然则那时他专于武事多读兵书,于此道委实无甚振聋发聩的见识,郑晔却也不以为意,于夜里听谢洵娓娓道来,不由带了些许神往道:“可惜我生得晚,见不得三郎少时风采。”

谢洵笑道:“这有什么好见的,我少年时教二哥和阿姊纵得不成样子,你若见了必定要烦恶,也没有今天的故事了。”

郑晔亦笑,却有些困了,便含糊道:“睡罢,明日还要上朝呢。”

翌日日出东荣,待得下鸡人而闻鹤唱,端坐于大明宫含元殿中的圣人携了新晋入省登台的中书令往后面的紫宸殿行去,阴郁而锋锐的年轻面上带着几许迥异从前的柔软笑意,那笑宛若棠棣分华,末梢隐在一双低垂的眼尾中,倘若不是与他并肩而行委实看不大清,而谢洵纵然已然换上了紫衣金鱼,行路时仍旧落后半步,仰面可见螭首龟趺,却见不到圣人眼若伤心桥下春波绿。

时有内侍燃起御烟,氤氲烟丝轻轻柔柔,仿如云中之物一般逸散开来,谢洵不动声色地教李玚携入紫宸殿,有些不合时宜地觉得那香仿佛有些重了,一时竟是恐有朝衣染御香。

“谢郎在想什么?”李玚一面和悦地命殿中宫婢将启着的扉户阖上泰半,一面又将谢洵向自己的身侧又拉了拉,宽大袍袖下的手指用了十分的力道去握谢洵的手腕,“仿佛比从前宽些了……只是浙西冬日苦寒,朕看着相公也见憔悴了。”

谢洵就着这样的姿势垂眸道:“圣人言重。臣离了长安不过一载,算不得苦。”

“不过一载么?”李玚轻轻叹了口气,仿佛有些恍惚的模样,“朕觉得这一载已然比得上乌头马角、冬雷夏雪的时日了。倒是相公,在浙西可念着朕么?”

闻言,谢洵滞了一滞,抬眼时见李玚沉静克制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不免有些哑然。诸如嗣圣重光的官话谢洵是不常说的,他少年时不屑说,后来知道李玚不爱听他说,更是不肯在唇舌上费力,左右媚上也不在此处。然则到如今李玚开口询问时,谢洵竟不知该作何回覆。

然后李玚黯了黯神色,却接着便将一直握着谢洵的手松开,果见谢洵后退两步站定,轻轻开口:“臣往藩镇去,见太平时民生亦是多艰,至战乱时更是白骨曝野骨肉流离,便想起圣人远在长安,大约是不能亲见的。”

他长揖一礼,向着李玚和缓了神色,望去几可算得上殷殷:“禤师从前称臣道狭,臣幸蒙君诏,得以从浙西归来,却见帝閽九重,留中莫闻,深觉叹惋。”

这话教李玚听着极为亲近,他知道这是国朝的故典,便下意识地接口问道:“那相公发愿了么?”

谢洵微微颔首,低声道:“臣一愿君道如尧,二愿臣道不孤。”

李玚不由动容,复又上前握住他的手,开口却不知该作何言,竟道:“朕为谢相新择了宅子,近些时候已经建成了,随说不如从前的近,却更宽敞堂皇。相公离开长安时往南衙送的那三千匹马朕命他们好生喂养,如今已送进你宅邸近前的马场去了,相公索性挑个最近的吉日便搬进去罢。”

谢洵不动声色地道:“谢圣人。”

这样的语气落在李玚耳中,委实再逆心意不过,可他碍于殿中尚有旁人,便不肯发作于他,却忍不住愈加烦躁,松了谢洵的手往御座上去。

一旁的郇弼忽然笑道:“大家昨儿批奏疏批得迟了,今儿怎么忘了那要紧的事。大家不是有事要问谢相公么”

他这话说的有些突兀,李玚也怔了怔,却见郇弼虚虚指了指那案上的青玉镇纸,猛然反应过来,想起确实是有事要问谢洵的。

李玚于案几上抽出一道翰林学士新写的制诰来,向谢洵招了招手:“谢郎过来瞧瞧这个,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