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小皇帝>第18章

  辰梁惯例是初十开朝,狄骧这档事来得突然,萧祈回宫后,立刻密诏了褚钊、荀远道等重臣进宫商议,连着几天忙得焦头烂额。

  褚钊有正事要做,阿泽也就没了当小米虫的兴致,他提早结束了休沐,拎着两大盒市集上买回来的糕点,屁颠屁颠回到宫里陪谢濯。

  阿泽仍是少年,心性简单,看不出山雨欲来的凶险,他只觉得朝中一忙,谢濯就和他一样孤孤单单的没有人说话,于是他便捧着脸蛋坐在门槛上,努力跟谢濯絮叨着自己这几日的见闻。

  褚钊当真是将他养得很好,几天不见,阿泽似乎长了点个子,脸上也红扑扑的带着健康的血色。

  初九那日,萧祈心中有了定数,卫凌带着狄骧故技重施,假扮宫女进了宫城,涂脂抹粉的狄骧大马金刀的撩起裙子进了宫里偏殿议事,卫凌闲着无聊,就又溜进了寝宫,跟阿泽闹腾了一下午。

  谢濯是个通透的,卫凌不折腾阿泽就得折腾他,所以他目不斜视的握着书卷卧在软榻,超然世外,谁也不帮。

  褚钊来接人的时候,阿泽已经被卫凌彻底降服,不仅抹了脂粉,挽了女孩家的发髻,还被卫凌扯得衣衫半褪,就差换上一身浅粉罗裙。

  阿泽见了褚钊立刻臊得满脸发红,卫凌细眉一挑,由着他从自己手底下挣脱,褚钊憋红了耳根,紧紧护住跑过来的阿泽,连声告退都没跟萧祈说,直接抱起自家小孩转头就走。

  萧祈眼尾一抽,跟在他身后的狄骧也是一脸无言以对,卫凌意犹未尽的搓了搓手看向谢濯,萧祈立刻抬脚踹了仍是女装的狄骧,连吼带骂的让他赶紧把这祸害拎走。

  小小闹剧,冲淡了几分焦虑。

  等闲人走干净,萧祈才走去谢濯身边俯身蹲下,把脸埋去了谢濯膝上。

  他又是几日没有安睡,眼底已经显出了淡淡的青黑,谢濯放下书卷轻轻摸了摸他的发顶,替他卸去了脑袋上压人的冠冕。

  “谢濯……”

  “你做得很对,也做得很好。”

  谢濯眉眼浅垂,勾着唇角露出了一抹笑,已经长大成人的萧祈没有小时候那种软乎乎的腮帮子了,但他依旧捏得很顺手。

  “累了一天了,起来坐着,我给你擦擦脸。”

  谢濯目光温柔的不像话,他拽着萧祈的腕子让萧祈直起身来坐到自己旁边,又主动贴过去亲了亲萧祈下颚的小胡茬。

  “谢……”

  “我知道,你想得什么,我都知道。”

  萧祈干巴巴的开了一下口,但他没能把话说完,谢濯去端了早就备下的热水,回来时还往他脸上打了一张热乎乎的帕子。

  “我明白的,你不想打仗,你比谁都不想打这场仗。”

  辰梁只有破釜沉舟这一条路,世人都说萧祈是为战场而生的暴君,可若平心而论,这并不是萧祈心中所想。

  萧祈宁愿天下太平,有明君替他继位,他好带着谢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不该做这个皇帝,也做不好这个皇帝。

  他是临危受命保全了国门,也的确是让百姓和臣子们又敬又怕,但这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应该做的,合格的君主要将积蓄国力和征战伐交并行,既要守国门守国土,还要护住自己的兵士。

  世人不会要一个穷兵黩武的的君主,更不会容忍一个靠着军功上位却吃了败仗的君主,萧祈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在这一场非他所愿的战事里,他没有半分退路。

  “不要怕,我们现下不是开战,只是消耗他们,等真到了要打的那一日,我们会赢的。”

  谢濯很少主动跟萧祈谈及国事,更何况还是他不擅长的战事,但他说得胸有成竹,甚至带着些许给小萧祈讲故事时的循循善诱。

  细心准备的皂粉能软化一根根扎人的小胡茬,谢濯撩开帕子一角,小心翼翼的替萧祈涂上,以便带回一一剃掉。

  言语之间,他仿佛预知到了萧祈发红的眼角,于是他隔着半张没撩起的帕子吻上了萧祈的眉眼。

  “你信我吗……谢濯,你信我吗……”

  萧祈嗓子哑得厉害,他已经思虑周全,却仍旧觉得心里不安,莫名的恐慌一直笼罩着他,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会面对什么。

  仓惶之间,他伸出手去死死攥住了谢濯的手腕,同样的问题他问过一遍,那是他继位的前一天晚上,也是那个冬日里的最后一个雪夜。

  那时病榻上的谢濯还不能起身,他半跪在床前,像小时候一样将埋去了谢濯怀里,惴惴不安的开口询问,而谢濯则虚弱又温柔的抚上了他的发顶,同他约好了胜过君臣相随数百倍的,从未变过的誓言。

  “我信你。阿祈,你会是个好皇帝,不要怕。有我陪着你。”

  正月初十,是新一年的第一次朝会。

  戎羌欲求取同盟的事情已经在萧祈的授意下传开,狄骧起了个大早,换上一身像样的衣裳,以戎羌辅政王爷的身份,堂堂正正的进了宫。

  辰梁是不可能独拒燕楚于国门之外的,即便打赢也是国将不国的惨胜,联军的提议看似不切实际,但只要有些脑子的人都能明白,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了。

  临朝前,谢濯替萧祈穿衣戴冠,他知道萧祈要面临一场恶战,朝中众说纷纭,而荀远道又迟迟不表明态度,再加之辰梁国力不比先前,此前又与戎羌有一次战事,因而注定困难重重。

  萧祈的朝堂多是些实干有为的年轻人,他们不怕战,但怕战而无功、战而耗国。

  辰梁与戎羌是宿怨,萧氏先祖本为封疆重臣,所克外敌便是戎羌先祖,后辰梁脱离燕楚自成一国,又同燕楚与戎羌各有接壤,数百年来大仗小仗一直未曾真正停歇。

  狄骧这个外族人是不会在朝堂上得到半分尊重的,义愤填膺的武将斥他虎狼之心,尚持观望的文臣则句句逼问,想要探出他深藏不露的秘密。

  吵杂的争议中,狄骧抬起头去跟萧祈对上了目光,他看见他幼时的兄弟透过冠冕珠帘望向他,他知道萧祈是信他的,他们先前已经在宫中盟下了誓约。

  “王爷,戎羌王爷。您还未答老臣的话。”

  荀远道的声线比年前更苍老了几分,他是这朝中最有威严的前辈,但凡他开口,旁人便立刻安静了下来。

  “联军同盟,眼下只是为了拒敌消耗,臣以为尚可以一试,可两国宿怨已久,王爷要如何使得联军再无嫌隙?”

  “同盟必交心,王兄早就嘱咐过了,此次联手拒敌,事关两国气数,非同小可。所以还请辰梁的褚钊将军出山为主帅,统两国军务,保我联军力克强敌。”

  狄骧寥寥数句,缓和了朝堂上势同水火的气氛,许多人面面相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若是褚钊为联军主帅,那便是将戎羌的兵力握进自己掌中,即便两军不容难以配合,那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辰梁军力。

  群臣片刻的动摇已经足够了,狄骧话音刚落,褚钊便上前一步站了出来,替萧祈为这些人喂下了定心丸。

  “回陛下,戎羌战力不同寻常,若能以我军阵法战术佐之,必能相得益彰,此番战事关乎我辰梁存亡,臣愿领命前往,率军扛敌。”

  这是先前商议好的,褚钊今日是全套披挂,穿得是沙场征战的玄色战甲。

  他已经是个名动天下的将军了,本家那些同朝为官的亲族早已无法再牵制他,谢濯保了阿泽的命,萧祈带他得了军功,他知道有恩必报的道理,所以他愿做萧祈的刀,替萧祈打这最难的一战。

  狄骧邀约,褚钊应下,吵闹的争执彻底平息了下来,朝臣间的耳语开始趋于和缓,就连荀远道也慢慢舒缓了紧皱的眉头。

  龙椅上的萧祈终于动了,他对着褚钊微微颔首,打算如先前商量的那般同狄骧定下国书,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尘埃落定的时刻,狄骧却倏地抬起手来,打断了萧祈的动作。

  “主帅之职,可让辰梁放心,但若叫我王兄放心,便还要认命一人。”

  语句停歇的短短瞬间,针落到地上的声音都会变得刺耳无比,在场都是聪明人,萧祈下意识攥紧了龙椅的扶手,手背上显出了暴起的狰狞青筋。

  浓重的杀意在一瞬间侵占了整个朝堂,且是单单来自萧祈一人的,一贯迟钝的萧祈先于所有人猜到了狄骧的目的,他沉下面色起身走到狄骧身边,珠帘悉索的声响打破了死水般的寂静。

  狄骧神情没有丝毫动摇,他稳下心神继续开口,即便萧祈抽出了御前侍卫的长刀指向他心口,他也未曾退让半步。

  “久闻辰梁国士谢濯惊才绝艳,天下无双。故我王兄有意,邀谢大人入联军担军师一职,助褚将军一臂之力。此前,外臣已同谢大人说过,谢大人欣然应允,且已接了我王兄的认命书函。还望陛下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