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刚上孙悟空背时,六甲六丁并未猜到他们的去处。

  首先,这些天兵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他们看,其次,大徒弟背起柔弱的人族师父,这不挺正常的吗?

  玄奘再能打,也被妖怪俘走了,他要被绑得腿麻,孙悟空不合该背?

  再定睛一看,又不对了,怎么人不见了?他们哪去了?

  于是六甲六丁警醒了,玄奘失踪了,这是事故啊!必须在上司发现前找到人。

  可惜他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愣找不到玄奘等人的影子,他不在西行路上!

  六甲六丁慌了,人到哪里去了?

  *

  “师父,到了。”

  伴随孙悟空的朗声呼唤,陈玄奘睁开眼。

  入眼的天不如想象般晴朗,许是离太阳近了,从内而外透着股黄昏时特有的晕黄。

  这股晕黄却并不暗沉,是明亮的。

  低头,脚下是厚厚的云,一簇簇云汇聚在一起,压叠成坚实的土地,鞋履踏祥云,踩得可踏实。

  孙悟空抓耳挠腮,毫无对天庭的敬畏,他像名尽职的导游,跟玄奘介绍景点:“师父,您看,那就是南天门。”

  顺他的指尖看去,一扇琉璃玉石塑成的大门茕茕独立,周围既无城墙,也无宫宇,只有孤零零的玉柱深埋入云间。

  数十名披甲天兵昂首挺胸,立于南天门前,一派威武。

  玄奘不由点头。

  天庭很有样子嘛。

  孙悟空一面背玄奘,一面还分出一只手牵牛,青牛精是败军之将,早被打回原形,此时被孙悟空牵着,垂头丧气,孙悟空往哪去,他就跟到哪里。

  “师父,俺老孙上天庭是常事,您头一回跟上来,难免被天兵天将盯着,您若想看天庭模样,还是不露痕迹的好,免得那些神仙正面一套背后一套。”

  按玄奘的脾气,此时该眉头紧皱,训斥孙悟空对神仙尊敬些,可如今,他对天庭乱相有了进一步认识,连带着对神仙们也无法太尊敬。

  玄奘点头说:“有理。”

  孙悟空抚掌道:“我的神通不仅能变自己,还能变别人,待会儿我将师父您变成一只瓢虫,顶在头上,一只小小的瓢虫,神仙们绝不会留意,师父您还能到处晃荡呢。”

  玄奘说:“就怕有个万一,我要变回来。”

  孙悟空道:“这也简单,我将变化的口诀传授给您,若想变回来,默念口诀便是。”

  万无一失后,孙悟空将陈玄奘变成一只小瓢虫,小心翼翼顶在头上,青牛精看师徒二人的骚操作,沉默不语,凭借自己仅有的对人间界的认识,思索道:这唐僧,怎整得跟钦差大臣似的?

  钦差这词,是明清才有的,可西游记不是明代小说吗,混合世界观下,早就派生出钦差大臣微服私访的传奇故事。

  青牛精正巧听过。

  头顶师父,孙悟空雄赳赳气昂昂走向南天门。

  耳边乍响兵刃交接之声,守门的天将横槊,拦在孙悟空面前。

  “何人擅闯南天门!”

  厉声呵斥。

  与原著不同,这儿的孙悟空并非单打独斗,前有铁血陈玄奘,后有剑修小白龙,只有猪八戒是气氛组。

  如此搭配,大大减少大师兄的压力,根本不用去天庭搬救兵,路上的妖怪就全解决了。

  这是他五百年来头一会儿上天庭,守南天门的将士不认识他也正常。

  他报出嚣张却人尽皆知的名号:“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眼下护送唐僧西行,路遇此妖,闻说是太上老君的坐骑,特来还与老君。”

  猴脑袋上的玄奘跳了一下:这猴头,平日里没个正形,不想上了天庭,说起话来一套一套。

  玄奘刮目相看。

  果然,一听齐天大圣的名号,将士面色一变,显然是慌了。

  看来,孙悟空给不少神仙留下了心理阴影。

  话也客气不少:“大圣稍等,待我去通报元帅。”

  孙悟空挑眉,他脾气较之五百年好了许多,都愿意等了。

  镇天元帅听说孙悟空来了,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南天门,他当是大闹天宫的亲历者,时至今日,孙悟空的脸依旧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仅一眼,他就认出了悟空。

  再看身后的青牛,嗯,是不是老君的不知道,想来大圣也不会骗他,就当是吧。

  想毕,他对孙悟空点头,示意放行。

  不仅如此,还说:“丁十四,你领大圣去离恨天。”

  太上老君的住所,位于三十三天的离恨天。

  孙悟空摆摆手:“不必,这天庭,我不比你熟悉?”

  说着嗖的一声蹿没了,青牛精也撒腿狂奔,被拽着跑。

  *

  玄奘自吹拂的猴毛中探头。

  他走的这条路,正是孙悟空第一次入天庭时走的路。

  天庭位于三十六重天的最高天位,而这最高天,也并非是平面的,上百座宫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九层浮空岛上,而这九座岛都由浮云托起。

  一路上,玄奘看见各色金碧辉煌的宫殿,有些宫殿是由金砖堆砌成的,有些则通体碧绿,乃玉石所化。

  至于瑞草芳兰,更是应有竟有。

  天上的宫殿,仿佛人类想象的集大成者,豪华得令人瞠目结舌。

  玄奘摇摇头,他是苦修僧人,享乐从不是他的目的,虽知不能要求其他修行者有跟自己一样的思想觉悟,也知天庭得有门面,眼前所见,却不让他欢喜。

  妖怪伤人是为享乐,高官剥削百姓是为享乐,若神仙修行的终极目的是享乐,那又为何而修行呢?

  他希望能挖掘出神仙修行更高尚的动力。

  孙悟空说:“师父,太上老君的宫殿在下头,咱们先转转玉帝老儿的地盘。”

  玄奘:悟空,休得无礼。

  玉帝老儿什么的,太超过了!

  *

  天庭共有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孙悟空是个半吊子神仙,弼马温没当几天,权跟御马打交道去了,哪里分得清!

  跟玄奘说:“师父,这些宫殿,长得大差不差,你只管记得,宫殿大的,神仙官儿也大,说话规矩也多。”

  玄奘哭笑不得,这说得叫什么!

  他艰难抬起头,宫殿本就巍峨,他又化成一粒小虫,九重天宫在瓢虫的眼中放大数倍。

  玄奘不得不感叹此处繁华,脑海中又冒出新问题。

  在这宫宇中,神仙究竟在做什么呢?是否过着人间帝王一般的日子?

  *

  “快些!快些!”鼓点般的催促声回荡在玄奘耳边。

  孙悟空抬头,只见一队披甲将士小跑步从眼前掠过,动作整齐划一,跑起来像一阵旋风,唰地掠过。

  “走,跟过去看看。”

  孙悟空很明白,这天庭,十年如一日,若无蟠桃盛会,就是一滩死水。

  跟过去才发现,他所见的将士只是汇入汪洋大海的一支细流,无数将士从四面八方涌来,带领他们的少说也是将军、元帅。

  天庭最不缺封将,光镇天元帅就有成百上千位。

  孙悟空顿悟:“这些人,定是为攻打东洲做排演。”

  除此之外,想不出有什么原因,调如此多的天兵。

  玄奘也有些紧张,这么多将士,若组成一支无敌的军队,东洲危矣啊!

  他对军事半懂不懂,却也知道,唐代为何能接过隋代的大旗,一统中原,让周围的少数民族人将李世民尊为天可汗,也是因他们有一支无敌的军队。

  唐朝的尚武之风早已传入民间,成年男子多弓马娴熟。

  在此气氛下,说玄奘对军事一点儿也不了解,倒也不可能。

  孙悟空跃上高处,向下向远眺望,那些镇天元帅根本不怕人看,只觉身在天庭,不怕将他们排兵布阵的方法学了去。

  陈玄奘却发现,他们基本没什么排兵布阵,天兵的素质很高是没错,统帅却不大行,只粗通一些技巧。

  他觉着不对,又说不出哪里。

  其实很简单。

  天兵天将都是人间的练兵好手,他们中有神射手,有力能扛鼎,立下赫赫战功的,也有儒将,有兵仙。

  可靠功德成圣的,注定当不了镇天元帅,只有李靖之流赶上封神榜快车的,才能在天庭武将中有一席之地。

  天庭封赏,看的从来不是做人时的功绩,更多是他们的修行时间,度过了多少劫。

  这也就意味着,真正指挥天兵的,多擅长纸上谈兵,自己没什么带兵打仗的具体经验,又或者,他们压根没有做统帅的天分,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就算给顶级好兵,他们也震不住。

  这些孙悟空不清楚,他毕竟是只猴子,不是人,又怎会知道人间界的弯弯绕呢?

  若给玄奘更多时间,他大概率能想明白其中的关窍。

  *

  从练兵之地走出来后,他又来到下一站。

  这回,孙悟空带他来到瑶池,来到女仙们的聚集地。

  仙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巧笑倩兮,天庭紧张的气氛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照旧嬉戏打闹。

  她们的工作是编织天边的云彩,看着不像是困难的伙计。

  或许,这就是人族心中的神仙日子,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愁。

  到目前为止,玄奘都没有看见神仙与人族间的联系。他知道,许多神仙是靠人族的供奉修行的,有多少人信仰,就能得到多少源源不断的念力,信仰之力帮助他们修行。

  从这角度来说,神仙从人族身上获得的是修为,是通向长生不老的重要保证,也难怪他们在发展信徒,争夺信仰了。

  他嗡嗡嗡地叫着,声音落在孙悟空耳朵里,却成了人的语言。

  孙悟空说:“天庭谁最忙?我想想,太上老君肯定是忙的,忙着炼丹。”

  “你不知道,天庭中不知多少人,都急着要老君的丹药。那实在是太方便了,修行上百天,不如嗑药修为精进得多。”

  “还有些不与天地同寿的,需要老君的仙丹延年益寿。”

  玄奘想:这不是走捷径吗?

  好吧,事实证明,许多神仙连修行都不愿意修行,直接吃药了。

  此外,也有些神仙很忙碌,忙着回应人间界祈祷的,比方王灵官,他就很少呆在自己的宝殿。

  然而,这些神仙,玄奘都没遇见,只能说他知道也有靠谱的,回馈人族的神仙的。

  就是这样的神仙太少,只占大盘的一小部分。

  玄奘摇摇头:真都在过神仙日子,不务正业。

  以他来看,这些神仙,也谈不上谋财害命,他们只不过从人族那获得很多,却没有回报罢了。

  他们所营造的,是一个封闭的,与其他种族、世界无关的小世界,立于三十三重天上的世界,与真正的土地不接壤。

  玄奘的心永远跟百姓在一起,看着这样的天庭,就连他也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

  天庭上的神仙,有或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呢?

  玄奘想,他们需要人族,人族却不需要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