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609章 遴选太子妃

  不知道能不能愿望成真。

  温润也在想办法,他也希望太子殿下能婚姻美满。

  可是……怎么办呢?

  他没办法,就直接跑去问当事人:“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啊?”

  温润摆出来一副跟人谈心的架势,太子殿下这几天也不太得劲儿:“先生。”

  “你要是有喜欢的人,或者有想喜欢的女孩儿的样子,就跟你父皇说,他是你的父亲,有过妻子的,肯定能知道,怎么选择自己的女子。”温润摸了摸鼻子:“先生没娶过媳妇儿,倒是嫁过人……嘿嘿嘿……。”

  太子殿下哭笑不得:“我知道,先生,遴选太子妃,不单单是我的人生大事,还是朝中大事,是挑选我孩子的母亲,也是东宫的主母,未来的一国之母,选择谁,是重中之重,家世,人品,才能,胸襟等等,缺一不可,至于容貌?估计能选上来的,不会有丑女。”

  温润头疼:“你是个少年,应该慕少艾才是,注意女孩子,第一眼,甚至是第一印象,不该是容貌吗?得先是漂亮女孩子,才能吸引人的目光。”

  “哦。”太子殿下无可无不可的道:“我觉得吧,容貌是其次,主要是人品和能力,这一点必须要好,不然的话,无法担当太子妃、甚至是一国之母的重担。”

  温润点头:“你说得对。”

  “不过如果能长得好看就更好了。”太子殿下羞涩一笑:“还记得《诗经·卫风·硕人》里说过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哦?”温润突然坏笑了一下:“先生我绘画的技巧还不错,咱们师徒俩去画室。”

  “去画室做什么?”太子殿下很少用到画室。

  那是一个角房改成的,没别的,就是采光好。

  平时上绘画课的时候,他们会去那里,不过很少上绘画课,他们更多的是鉴赏,可以没有画技,但是不能没有鉴赏的眼光。

  温润麻利的动手绘画起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嘻嘻嘻……。”

  他很快就画好了,太子殿下看了一眼就哭笑不得:“先生,你画的是什么怪物呀?”

  “你心目中的美女啊!”温润拎着一张纸,抖了抖自己的大作:“看,好看吧?给你娶个这样的太子妃,你就完蛋了!”

  太子殿下气急败坏的指着温润的大作:“才不会呢。”

  看着气急败坏的太子殿下,温润呲了呲牙:“这不是你心目中的美人样子么。”

  “不是,不是!”太子殿下呲牙咧嘴:“我才不会这么没眼光,这明明是个怪物。”

  逗得温润哈哈大笑,俩人闹了一会儿,回到了正堂那边。

  “虽然是个玩笑,但是太子殿下以后不可以此来看待太子妃,或者是说,看待任何一个女子。”温润正儿八经的告诫太子殿下。

  “为什么?”太子殿下还挺纳闷儿呢。

  “殿下啊,你可知道,这首诗歌,是赞美的谁呢?”

  “当然是庄姜。”太子殿下道:“庄姜是齐国公主,嫁到朝歌来,为卫侯之妻,是历史上第一个因美貌而走进诗歌的女子。”

  太子殿下还记得,当时温润讲《硕人》的时候,讲的非常仔细,因为这首诗词是写春秋时代卫公夫人姜从齐国嫁到卫国时的盛况。

  这七句诗集中描述了庄姜美丽的容貌。

  七句中有五句用比喻,有六句用排比。通过一连串的比喻和排比,使形象更为逼真传神,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美人图。

  而太子殿下也在别的先生那里知道,吴闿生《诗义会通》集旧评云:“手如五句状其貌,末二句并及性情,生动处《洛神》之蓝本也。”后来诗词中描写美女常用这些比喻,即源于此。

  “庄姜有着显赫的身世,齐候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女子如此,可说是无怨无悔,绝美的容颜,高贵的身份,众人的宠爱,一朝出嫁,嫁的便是一国之君,贵为国母,迎亲的队伍声势浩大,这一切足以让卫人吃惊,于是卫人做了首诗来赞美他们这位美而贤淑的国母,就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见,庄姜的美貌早已到了惊世撼俗的地步,以至那些惜字如金的文人不惜笔墨来描绘她的美丽!可谓千古第一美人!”太子殿下对这首诗词当然清楚啦。

  温润却摇了摇头:“你只看到了美丽的一面,却看不到另一面吗?庄姜美则美矣,她却美而无子。”

  太子殿下愣住了。

  “庄姜虽然具有倾城之美,不幸的是失去了作为母亲的权利,美却无子。在一个女子看来,这是一个何等残酷的折磨,历史上卫庄公广纳美妾,娶了陈国之女厉妫,生了孝伯,不幸早死。之后又取了历妫之妹戴妫,生了公子完。再之后又与嬖人生子州吁。于是人们又做了一首《绿衣》来惋惜庄姜失宠,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绿衣》为悼亡之作。”温润道:“不管是不是悼亡之作,人们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故而人们将无子失宠,冠以庄姜之悲。”

  太子殿下有些不好意思:“先生,学生孤陋寡闻了。”

  下面的故事更悲伤,温润给太子殿下讲了庄姜的无奈和结局。

  美貌和贤德并存的如庄姜,她将公子完与州吁视为己出,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平淡淡,但庄姜忘了权利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

  若干年后,公子完和州吁都长大了,庄公死后,立完为继承人。

  可是为了权利,州吁弑兄自立为王,更是立自己的生母戴妫大归,庄姜送之于野,作诗而见己志,便是赫赫有名的《燕燕》,一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流芳百世,却也道出了许多的无奈和凄凉。

  之后等待庄姜的不过是在州吁手下的苟延残喘罢了。

  在那个烽火连年的年代,女子不过是政治的工具,庄姜便是那无数工具之一。

  她的命运在她出生之时早已决定,一切的一切最终也只化为一句:卿本佳人,奈何薄命。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跟你说,妻子是陪伴你一生的人,至亲至疏夫妻,你的孩子,以后会是她生的,你们会有共同的血脉。”温润拍了拍太子殿下的肩膀:“好好想想吧。”

  “先生,我明白了。”太子殿下揉了揉鼻子:“虽然先生是好意,但是今天先生戏弄了学生,先生必须请学生吃一顿好的,安慰安慰学生。”

  刚才先生画的那个妖怪图,真的是太可恶了,他都怕晚上做噩梦,以后还怎么看美女?因为看到美女,就想到那首诗词,想到那首诗词,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先生画的妖怪图。

  “好吧,好吧,这世上啊,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温润很自豪,他只是用了一幅画儿,就让太子殿下以后对美色,有了抵抗力。

  他这么作弄太子殿下,皇上也知道了,听了这事儿,笑的茶杯都端不住了:“这先生也够促狭的,可怜朕的太子,以后可怎么看美女?”

  牛公公笑着弯腰道:“不可贪恋美色,太子殿下还年轻,少年慕少艾,温先生啊,也是怕殿下把持不住。”

  这么一来,一下子就永绝后患了。

  温润倒是永绝后患了,可太子殿下不行了,他跑去养心殿,赖在皇上的火炕上哼哼唧唧:“父皇啊,先生教育儿臣,是应该的,可是儿臣以后八成,很难看上女子了。”

  “朕知道……哈哈哈哈……。”皇上一说起来就想笑了。

  太子殿下满脸哀怨:“您还要给儿臣选媳妇儿呢。”

  就这样给他选媳妇儿啊?

  皇上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太子殿下拿先生没辙儿,拿亲爹更没辙了。

  不过父子俩倒是感情更好了,晚上在一起吃饭,还喋了两份凉皮。

  然后又凑在一起,太子殿下跟皇上求经,看媳妇儿啊,怎么看呢?

  皇上想了想自己跟皇后的婚姻:“朕跟你母后,是先帝指婚的,不过原来我们就认识,只是不打不相识,后来就成亲了,做夫妻的时候,一开始还是相互磨合的嘛,后来外头事情太多了,那个时候啊,大家的小动作不断,我每天疲于应付,你母后也很头疼,那些麻烦我们夫妻俩联手对付,后来啊,我们就觉得,应付的太累了,就干脆躲了出去,那个时候,你的大姐姐已经出生了。”

  然后皇上又开始提起了皇后,太子殿下听得没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了,不过他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皇上没给他太多的指点,但是却让太子殿下觉得安心了不少。

  盛夏来临,天气热了起来,温润又不想出门了,每天在家蹲着,不过不敢多吃凉皮,因为他前天吃了一整天的凉皮,结果第二天就拉肚子了,气的王珺让厨房严格控制老爷的凉皮数量,最多隔一天吃一顿。

  其他时间,吃的都是正常的热乎食物。

  “大热天的吃热乎的东西,我会中暑。”温润躺在炕上哼哼唧唧。

  “都这样了,还吃凉的,不怕拉肚子了?”王珺用手指头,戳了戳温润的小肚子。

  温润马上抱着肚子,缩成了一个小虾米。

  王珺在家陪了他三天,御医都来看过了,就是贪嘴凉着了脾胃,养几日就好了。

  等到送走了御医,王珺才回来陪着温润在院子里乘凉:“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贪嘴可不行,会让孩子们笑话你的。”

  温润哼哼唧唧:“才不会呢,谁敢!”

  一群小兔崽子敢笑话他,他非得收拾他们不可。

  王珺从这以后,就一直很注意温润的饮食,他还让别人勤加注意。

  等到天气凉爽,立秋了的时候,温润才发现,京城里又热闹了。

  这一天,他跟张寅在金玉楼喝茶,就看到有好几辆大马车经过,看起来风尘仆仆的样子,而且这样的马车样式,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更有几辆马车,直接去了附近几个大户人家的府邸。

  “这是什么人啊?”温润看得稀奇:“看起来应该是大户人家啊?”

  “当然是大户人家,还是官眷呢。”张寅伸脖子看了一眼:“这是直隶来的参选女子。”

  “来选太子妃的?”温润赶紧看得仔细:“这个时候就来了?”

  “现在来,中秋节之后就会入宫参选,在宫里过年,明年五月份,春耕之后,就该有结果了,然后准备婚礼,这又该一年,估计后年能有太妃子,就不错了。”张寅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知道这正儿八经的婚事,有很多需要预备的东西。

  光是六礼就得走一年,这还是正常速度,太子殿下的估计事儿更多。

  温润想了想:“可不是么。”

  那个时候,太子和未来的妻子,年纪都大了,将来成了亲,身体都长开了,怀孕生子,会更顺利。

  随着秋收的到来,京中已经有不少秀女到了,不过都在各家大臣那里,以做客的名义,住在高官家里。

  不过温润如今也忙活着秋收,尤其是今年,玉米和番薯,头一次走入所有人的视线。

  这头一年的收入,必须要公开。

  而第一个收玉米的不是温润,而是皇上。

  他特意在休沐日的时候,去了御田,一亩地的玉米,他跟太子俩亲自收拾的,一亩地不大不小,父子俩没有让旁人动手。

  “玉米收回来,还不能放着,要先风干一下。”太子殿下很有经验的将玉米棒子的皮扒了,然后编在一起,挂在了房檐下。

  “这几年,你们都是种熟了手,好啊。”皇上看着黄灿灿的玉米,像是看到了希望:“等你大婚的时候,用这个做菜吧?或者做成什么,算是推广啦。”

  “好的,听父皇的。”太子殿下将一亩地的玉米收拾的很干净,玉米杆儿都打捆晾晒了起来:“等玉米杆儿干了,可以当柴烧。”

  “就只能当柴烧吗?”皇帝摸了摸这玉米杆儿,很是粗壮。

  “那些还泛青的,可以做青储饲料。”太子殿下道:“咱们现在的青储饲料,用的是高粱杆儿和麦麸、谷糠等物,可没有一个的量,有玉米杆儿这么大。”

  高粱杆儿细长,不如玉米杆儿。

  青储饲料不止马儿吃,还有牛羊都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