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95章 到京,入宫

  陈家村的好饭好菜,不如他们家的好酒出名。

  用番薯等杂粮酿造的粮食酒,虽然不是什么清澈透明,只有一点微微发浑的样子,可味道是真的好。

  温润觉得如果可以过滤澄清一下,这就是最好的酒啦。

  陈家村也没有什么好菜给他们吃,说实话,不如官府预备的那些东西好,也不如五位老将军吃的那么讲究。

  可就是这些粗茶淡饭,却让温润吃的无比舒心。

  “这是什么菜?”太子殿下好奇啊,这些东西,他没见过。

  温润看了看菜就笑了:“好东西,这是高平十大碗,成型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之后。”

  太子殿下倒吸了一口凉气:“什么时候?”

  “长平之战后。”温润笑了:“这是水白肉、核桃肉、小酥肉、天和蛋、软米饭、扁豆汤、红烧肉、丸子汤、粉皮芥末汤、肠子汤。这个也叫长平水席,是现在存世最早、最系统的传统名筵之一,陈家村这是当我们贵宾一样的招待呢。”

  “长见识了!”太子殿下觉得这次来的值了,不来怎么知道,还有这样的席面啊?

  京城里好吃好喝的他也吃得差不多了,宫里的御膳更是如此。

  出来就不一样了,他感觉光是这些吃喝和人物风情的见识,就不是在宫里能学到的。

  一区人在这里吃了一顿饭,然后就告辞走人了。

  陈家村没有给他们送什么金贵的礼物,只送了钦差大臣二百斤番薯。

  温润他们回去之后,那番薯就让小豪好好的保管了。

  以至于别人都不知道,他们曾经去了一趟陈家村。

  在太原城住了几天,就再次启程,往回走,不过启程之前,太子殿下去了一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城的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还有一点,太子殿下必须来,因为晋祠是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

  西周时期,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

  其封地在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

  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这也是“晋”的由来。

  本朝初期,重修了望川亭,先帝更是几乎将晋祠重修了个遍。

  而皇上登基之后也修了晋祠的门脸儿,反正是每一代都有修缮,太子殿下必须来祭拜一番,然后他们才走。

  出了山西地界,就进入了直隶,温润他们第一站,就是在石门那里休息的,说石门大家不太清楚,它后来有个名字,叫石家庄。

  到了这直隶就好走了,每天都有休息的地方。

  真定、正定和保定,一路走下来,很顺利的,他们就到了京城。

  他们走的时候是从外城南大门那里走的,可回来的时候,他们入了外城,从外城到内城,走的却是东华门。

  是紫禁城东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所以东华门上只有8排门钉。

  同时,本朝的皇帝皇后薨逝,梓宫由东华门出入,因送殡迎灵都由东华门出进,所以东华门俗称“鬼门”。

  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有后代皇嗣给送终。

  因此门钉数用阴数,为纵九横八七十二颗,为偶数。

  而紫禁城的午门、西华门、神武门每扇门的门钉都是九行九列八十一颗为奇数,即阳数。

  所以太子殿下走的是东华门,温润作为钦差大臣,以及他的先生,送孩子回来,那是必须要送入宫中的,也就跟着走了东华门。

  结果到了东华门,好么,王珺亲自来告诉他:“皇上让文武百官来东华门,迎太子殿下入宫。”

  “哦,这样啊?”温润摸了摸下巴:“咱们什么时候去见皇上?”

  “在太子殿下入宫之后,洗漱一番,我们就一起去见皇上。”王珺道:“皇上也很想念太子殿下。”

  他们入宫之后,就在东宫洗漱了一番,衣服在入城前就换了。

  收拾妥当之后,才去了养心殿。

  皇上看到太子,抱着他就差流眼泪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儿臣不孝,让父皇担心了。”太子殿下也对皇上濡慕已久,红了眼眶,还流了眼泪。

  “不哭,不哭。”皇上给他擦了擦眼泪:“回来就好,平安就好。”

  温润赶紧上前请罪:“是臣的不是,给太子殿下带来了危险。”

  要不是他坚持,太子殿下也不可能出城,被人掳走。

  “温雅士这话说的不对,你是他先生,教导他是应该的,朕年轻那会儿,还跟着人冲锋陷阵呢,不也一样有危险?后来还不是没事了?”皇上把温润扶起来:“还要多谢先生这一路的护持,若非先生教导过那些事情,他们真的会发现太子。”

  皇上都不用温润说,就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说起来,真的不怪温润。

  虽然皇上没怪罪温润,可王珺却有话说:“不知可否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操控这一切?赶在天子脚下,京畿郊外,掳走朝廷命官?”

  他没说太子,因为对外说的是太子殿下替天子巡视江南。

  这件事情,只能说是有人掳走了朝廷命官,而那个朝廷命官是谁?至今为止,还没人清楚,有的说是个小官儿,也有的说是个闲职,还有的说是皇亲国戚什么的,反正很多人都在猜测,具体是谁不知道,只知道是个京官儿。

  然后事情查起来就有了理由,黑道也倒霉了,各种城狐社鼠,被朝廷的六扇门扒拉了个遍。

  王珺看着皇上,就连温润都一脸期待,太子殿下更是如此,他们俩这一趟,遭罪了。

  结果皇上嘴角抽了抽:“线索就断在了那个刀疤脸的男人身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京城都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有找到人。”

  “脸上有刀疤的男人,这个线索不该没用啊?”温润听了这话皱了一下眉头:“这么明显的标志,是在脸上又不是在屁股上?”

  王珺扫了一眼温润……以及温润的屁股。

  温润拍了他一巴掌:“看什么看?”

  “我还以为,一辈子都听不到你说不雅的词汇呢。”自打来了京城,王珺更体会到了温润跟他的不同。

  他接触的人,哪怕是贵为上将军,老帅的,张口“去你老母”、闭嘴“你娘”什么的,就没有几个不粗野的,就算是个儒将,在军中能“儒”到哪儿去?

  温润看个小米粥都能吟诗一首,何况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温润出了多少好诗词?甚至有梁二那个家伙,偷偷地带着媳妇儿去歌舞坊听曲儿,竟然有歌女在吟唱温润的诗词,还说这是温雅士的名作。

  也有说书人,将《倩女幽魂》改编了一下,说的是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然后就是温润的那首诗。

  因此,平湖的冬天,都成了旅游胜地了。

  不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去欣赏平湖的霜雪。

  最佳时节,就是初冬,霜雪下来,但是但是湖面没有封冻的时候。

  据说那个时候的平湖,跟诗句里描绘的最像了,风景也是最优美的时候。

  谁知道能写出这样优美诗句的温润,会说屁股屁股的呢?王珺觉得温润又可爱了一些。

  “行了行了,走走走,去御膳厅。”皇上有点牙酸的拉着太子下了龙椅:“这么大年纪了,还那么黏糊。”

  “大将军跟先生感情好。”太子殿下拉着皇上的衣袖:“父皇当年跟母后不也是如此?儿臣还记得,父皇给母后夹鱼肉,都是去了刺儿的,母后还给父皇缝补过衣服,好像还有铠甲来着?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铠甲是银色的,但是内里却是用金丝勾勒和缠绕的,当时小啊,不懂事儿,问母后为什么不用银子?母后说金子硬一些,如果有什么刀剑砍过来,这甲胄能防好几下呢。”

  皇上听太子提到了皇后,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个突兀,他好久没有想起皇后了,就连皇后的忌日,他都没去皇陵看望皇后,当时他在哪儿呢?

  哦,他在熹贵妃那里吃饭,然后跟二皇子玩了一下,晚间就睡在了那里……好像最近几个月,熹贵妃那里很吸引他,到点儿了就要去吃饭的样子。

  索性今天没去,他在这里赏王珺跟温润,一桌御膳他们一起吃。

  到了御膳厅之后,刚落座,牛公公就让马公公去传膳了,御膳房那边早就预备好了,一声令下立刻就流水一般的上了饭菜。

  大冬天的这桌子上也不缺青菜。

  老厨白菜、韭菜炒豆芽等等都有,看到韭菜炒豆芽,温润他们就想起了在太原跟五位老将军一起用饭的事情。

  太子殿下一路上都在跟皇上说话,还像个孩子似的跟皇上显摆他的一路见闻。

  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温润发现皇上的胃口不是很好,本来皇上是兴致勃勃的跟他说一道红烧驴肉的,这道菜浓油赤酱的不说,驴肉这种大肉如果不放调味料,是很难吃的,这道红烧驴肉却放的很多调味料,可皇上兴致勃勃的吃了一口之后,脸色就不太好看,最后更是没动第二筷子。

  其他的菜也是,那个他爱吃的拆烩鲢鱼头,也只吃了一筷子。

  太子殿下倒是跟以前一样,吃的欢实。

  吃过了饭,他们也要告退了,这么长时间没在家,温润也想家了,他是个恋家的人。

  结果他们告辞刚走了几步,马公公就追了出来,给了他们一个点心盒子:“皇上送给您二位的,是宫里御厨新花样儿。”

  “好,多谢!”温润去接点心盒子,马公公小声儿快速的道:“点心好吃,请多上心。”

  温润眼色一沉,接过了点心盒子:“知道了,多谢公公。”

  他身上没带钱,马公公也没要,俩人就这么客气的告别了。

  等俩人走了,太子殿下本想拉着父皇说话的,他太久没见父皇了,结果皇上却让他去看看二公主:“你去看看二公主,大公主有了身孕,生了个儿子,老梁家都乐疯了,明天准许你去大公主府走一趟,在那里用过了饭再回来。”

  皇上摸了摸大儿子的头:“今天晚了,后天宫里摆个家宴,你也看看你的弟弟妹妹们吧……哈……,哎,你这一走,简直是带走了人半条命……哈……去吧去吧。。”

  “父皇,儿臣知道了。”太子殿下乖顺的点了点头,他发现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皇帝打了两个哈欠,可见是累着了:“父皇也要好好的休息,您看着憔悴了一些。”

  何止啊?是没精神了。

  太子殿下去看了二公主,二公主一直在公主所等着太子殿下的到来:“大哥,出事了。”

  一见到太子殿下,二公主就把人都撵走了,只留下几个信得过的人在身边,拉着太子殿下,小脸上都是紧张的神色:“熹贵妃的承乾宫里有眼线,你知道的吧?”

  “知道。”后宫有很多当年母后留下的人手。

  且都是身居高位的多,或者隐藏在暗地里的人手。

  “我在承乾宫有人手,其中一个眼线,是一个小太监,平时只管打扫一下承乾宫里的落叶和霜雪,那个小太监说,从你离开之后……。”二公主说的是个让人有点惊悚的故事,熹贵妃不辞辛苦的给皇上做一些小菜,为了让皇上开胃的,大夏天的还做了苦瓜给皇上吃,关键是,皇上就吃那么三筷子,再好的白玉苦瓜,那也是苦瓜。

  撤下来的膳食,承乾宫一个都没丢,都赏赐给了宫里的人消灭掉。

  为此,那个小太监每次都能接到苦瓜炒鸡蛋,这么一个菜,或者是清炒苦瓜之类的,等到上秋之后,苦瓜没了,但是辣椒丰收了!

  宫里的麻辣美食也敞开了吃,再也不用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了。

  不过承乾宫竟然做了麻辣肥肠、麻辣苦肠这种东西,给父皇吃!

  “这虽然是内脏,但是麻辣一下还是很好吃的。”太子殿下觉得二妹妹可能不喜欢内脏。

  可他喜欢啊,他最爱吃肥肠啦。

  “不是啊!”二公主皱着小眉头道:“你听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