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32章 冬去春又来

  “这东西有人爱吃,有人不爱,他那金玉楼不能吃这个,但是他新开的那家涮肉馆倒是可以吃。”王珺道:“听梁二提过,小胖老板在家闲得无聊,自己捣鼓了个涮肉馆,用的是你教的那个牛油锅底料,辣椒炒制,独家配方,还有今天的腐乳,他那涮肉馆自打入冬以来,宾客盈门。”

  “梁二哥咋知道的这么清楚?”温润咽下嘴里的羊肉,觉得好奇啊。

  “琴娘投了资,占三分股,梁二安排了几个刀法精湛的退休老卒,去那里当后厨的片肉师傅,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工钱,提供吃住,三节两寿都有红包可以拿,每个月休息两天,还有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袜等等,待遇好着呢。”王珺倒了一盘子羊肉下去:“也算是给军中减负了。”

  如今军中的大小将官们,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王珺带了个好头,梁二有点能力了,也紧随王珺的脚步,安排一些推下去的人手,给他们一个出路。

  一辈子在军中混日子,一旦离开了军中,家里的生活未必能让他们适应,更多的是脾气暴躁,喝点酒就打架,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二流子,老痞子,那就不好了。

  所以一般都是上头的人安排退下来的人,给他们一个或者多个出路,自己选。

  有家人的回家去,隔三差五的会有人去看看,在家受气没有?习惯不习惯?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比如说,陈兵镇每年都有十几个退回来的人,他们在家享受余生。

  可也有少数人,孤儿出身,没有家人,也没亲戚;除了军中就没地方可去了,这样的人,上头的人就给安排。

  有的会提早退出来,让位给年轻人,一般都是四十岁就退出来了,如果有战事的话,可能延到四十五到五十岁。

  平时,四十岁就退了,因为一般四十岁都当爷爷了。

  “也好,多了一份收入。”温润小声的羡慕道:“梁二捡到宝了!琴娘持家有道。”

  还给他生了俩娃子,聪明可爱的不得了。

  “可不是么,这小子最近热衷于给那些退出来的人找个老伴儿,每天看一些寡妇啊,上了年纪的女人啊,再不就让琴娘找找看,谁家没嫁出去的老姑娘,或者守寡不介意再嫁的那种。”王珺笑着道:“总想着他们都跟张三哥一样。”

  张三哥不就是老了才有一个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儿,还有江南老家那边,年年都有人过来送红利,还来看看他们过得如何。

  还给他们带老家的土特产,让他们想家的时候,吃点家乡味儿。

  那些老卒们在老家生活的不错,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去世,也没有病魔缠身,活蹦乱跳的不得了,个个都说,再活二十年没问题!

  又有一些人生了孩子,有的不止一个,大家一起养孩子,视如己出。

  孩子们更有意思的是,给他们按照年龄排了号,大伯,二伯……一直到三十八叔叔什么的,都是有编号的呢。

  不过平时都喊爹,比如说大爹爹,二爹爹,一直到三十八爹等等,或者是叫名字加爹爹的字样,卖萌专用。

  老家的人来说的都是很有趣的生活片段,很好玩儿。

  “让他找吧,京城人多,找到了,咱们给出银子办喜事儿。”温润笑着道:“再给一份红包。”

  王珺点头:“军中给出聘礼。”

  普通人家的聘礼,也没多少。

  主要是,老卒们多少都有点积蓄,成个家绰绰有余。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有张三哥打点,温润今年又加了哈瑞克家,跟他们家正常走礼,更有鲁明提早来了京城。

  “今年怎么提早来了?”温润看他每年都要穿得好一点,今年更是一身裘皮大衣,穿的像是一个长矛怪:“这还有好几天小年呢。”

  “早点来,早点回家。”鲁明道:“我把家挪到了京城。”

  鲁明告诉温润:“家中老爷子的遗训。”

  “遗训……老爷子……?”温润肃穆。

  “深秋的时候去世的,下葬之后,过了百日我才来的这边,事情都安排好了,这三年我不出面,革新糖果品种的事情……。”他唯一不想放手的就是温润的这个关系。

  “老爷子去世,我不知道,糖果更新暂停,什么时候你出孝了,什么时候更新。”温润道:“节哀。”

  鲁明给了今年的分红,并且明年后年的分红,都是他的管家给送来,他就不出门了。

  “安排好,尽管守孝,没关系。”温润知道,失去至亲,让这个家伙,看起来有些憔悴。

  怪不得穿着大毛衣服呢,一脱了外面的毛绒绒衣服,整个人都瘦了许多。

  温润给鲁明家送去的东西换了,换成了居家守孝该有的规制,喜色都换成了素色,这是他身边第一个去了的老人,那个有些睿智的老人家。

  鲁老爷子。

  因为这样,温润过年的时候性质都不高,不过日子还得过,年也得过。

  看花灯的档口,温润家的小暖轿再次出现,两个闺女被围得严严实实,逛街跟巡街似的,好一顿玩耍。

  等吃过了猪头肉,又要预备春耕的事情了。

  不过过了二月二,温润去东宫授课,发现太子殿下有点心不在焉。

  “怎么了?没睡好?”温润发现不止太子殿下,其他人也有些坐立不安。

  “马上就要遴选了。”太子殿下告诉温润:“就是御览,十几个秀女,在宫里住了一年,啧啧啧!”

  温润点头:“听说了,宫里过年很热闹。”

  他跟王珺都没敢进宫,因为听说宫里过年,秀女们花样百出,皇上看的不亦乐乎。

  倒是熹贵妃娘娘,最近又开了点儿开胸顺气丸吃。

  宫里这个年过得啊,精彩的很。

  “何止是热闹啊,父皇将御览的时间,定在了端午之后,说那个时候,会试已经完事了。”太子殿下叹了口气:“会试啊!”

  “对,今年大比之年。”温润笑着道:“正好,你们几个,赶紧写了文章来给我看看。”

  “写文章干什么呀?”

  “我想办法,给塞进科举的考卷里头,看你们能考第几名。”温润白了他们一眼:“你们一个个的,平日里都觉得自己学得不错,跟天下才子比起来,算什么呢?水平高低,到时候,一目了然!”

  一伙人来了精神:“这个办法不错啊!”

  温润去跟皇上说了,皇上也觉得不错:“太子也包括在内吗?”

  “包括在内。”温润道:“考不上是他们学习不努力,臣也教导有误,他们不仅失落,臣也要发俸禄一年。”

  温润要跟他们同进退,共荣辱。

  “不用这么认真吧?”皇上有些哭笑不得:“你是他们的先生,书院里的先生也不能保证,自己教导的学生,各个都能考中。”

  “我们这不是小班么。”温润笑着道:“再说让他们知道,他们失败了,不单单是他们自己失败,还有她们的家人,亲戚,甚至是教导他们的先生,都会有所牵连,以后办事,三思而后行吧。”

  “也好。”皇上想了想:“这想法还真新鲜,不过会试不行,让他们去考个乡试吧,反正一般的高官显贵,只要官位到了,后代都有恩荫。”

  所谓的“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

  是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的形式。

  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

  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

  自从宋朝完善了科举制度,这恩荫就成了固定式。

  本朝承袭前朝,规定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俱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

  此外,与宋代一样,因遇庆典而给予入监待遇的,亦属恩荫。

  “也行!”温润也觉得会试可能不容易,考个乡试吧。

  京城的乡试,三月份举行,且不在贡院,是在顺天府的考场那里举办。

  温润直接让他们穿了普通的衣服,去考了乡试!

  其他人都好办,人家以真实的身份去考的,唯有太子殿下,皇上给他安排了个身份,本地人士,挂靠在了大将军府名下,让他去考试。

  几日都是在大将军府过的,温润亲自接送,考完之后,温润送太子殿下回了宫,一看到他的父皇,就有些沮丧:“父皇。”

  “烤糊了没?”皇上自然有渠道,知道太子考完了试,温润老是在家问他,烤糊了没?皇上觉得有意思,也这么问了。

  “糊了,糊了!”太子殿下十五岁了,突然抱着皇上的胳膊撒娇:“父皇啊,要不是先生给儿臣预备的那些东西,都要饿死在考场了,考试太难了!”

  皇上摸着他的头,跟小时候一样安抚他:“这才是乡试,会试更难,你以为朝廷选拔人才,是那么随便的吗?”

  “父皇啊,儿臣能考过吗?儿臣觉得儿臣答得不错。”太子殿下没啥信心,他头一次考试,但是考得如何,实在是没有经验,也无法衡量。

  “看结果吧。”皇上看到太子殿下坐立不安,才明白温润的苦心。

  太子殿下接触朝政,也只是站班听朝臣们讨论,自己当个壁草,只带了耳朵上朝,没带嘴巴。

  带了嘴巴也没用,他也不说什么,建议什么的也不提。

  他小时候有点挫折坎坷,大了之后一直是顺风顺水,除了他先生温润给的那些磨练之外,他这个当父皇的,从来没有给他设立什么考验,只想给他最好的,这是他的嫡长子啊。

  他如果不经事儿,可不行。

  但是自己又下不去那个狠手。

  唯有温润这样的人,才能看着太子殿下搬麻袋而无动于衷,还能乐呵呵的吃着他儿子赚来的钱,买的麻辣烫。

  温润陪着太子殿下在宫里留了半天,才回到大将军府。

  派人去顺天府看榜单,他给太子殿下上的名字,叫黄天,字啸天。

  这名字起的一点都不走心。

  不过,太子殿下他们竟然过了!

  “过了?”温润听到放榜,还有些意外:“都过了?”

  “都过了。”张三儿喝了一口水:“我看的真真的,他们都过了,不过名次最高的也才第二十八名,那个叫黄天的,五十六名。”

  “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温润都无力吐槽了。

  “孩子们都考过了你不高兴?”张三儿可知道,温润为了那几个孩子考试,特意定做了一批赶考用的篮子。

  用标尺量出来的那种。

  “高兴,我这就进宫求见。”温润起身,坐车晃晃悠悠的进了宫。

  王珺正在跟皇上说事儿呢,他就来了,太子殿下也在,他来报喜:“恭喜黄老爷,你家大公子,中举了,第五十六名。”

  一榜举人三百多,五十几名不错了。

  “中了啊?”皇上笑了:“老牛!”

  “奴才在。”牛公公冒了出来:“恭喜您。”

  要不怎么是御前大总管呢,看看人家这话说的,龙心大悦啊!

  “好,好!”皇上都被说的笑了起来:“宫里所有人,加一个月的月钱,让大厨房那边做点好的,让御膳房上一桌席面来,庆祝一下。”

  “好的,奴才这就去。”牛公公也喜气洋洋。

  后宫始终在关注养心殿的动静,皇上下了这么一个口谕,来传口谕的是马公公,他也知道点大概,但是他不能说。

  熹贵妃娘娘如今也算是掌握半个后宫了,这突然要加月例,她要问个清楚:“到底是什么理由呢?总不能含糊吧?就说是有喜事,什么喜事啊?”

  “皇上就是这么吩咐牛公公的,牛公公就是这么吩咐奴才的,奴才真的不知道。”马公公是养心殿的内监,后宫不说横着走,可也不是谁都能盘问个没完没了的,不由得弯腰行礼:“奴才这就告退了,养心殿那里还有差事要办,就不多留了。”

  他说完就走了,走得倒是潇洒,可那边,熹贵妃娘娘抓心挠肝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