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94章 七月事好多

  盛夏是炙热的,不过进了七月,大家又在准备中元节了。

  温润再次带着小少年们,开始了新的体验,让他们去锄二遍地。

  众所周知,大夏天的铲地锄草,可不容易,因为这个时候,苗已经长高,田地里又闷又热,蚊虫也多,中午还要避开毒辣的阳光。

  尤其是夏天雨水多,一下雨,地里头泥水一大堆,好好的草鞋,下地半天就沾满了泥土,走路都费劲。

  一群少年人头一次体验到了这种日子。

  西红柿苗已经成了西红柿秧,长到了人的膝盖高度,还开了花儿,他们要锄草,第一是不能碰掉花花朵朵,第二是要锄掉杂草,还不能伤了西红柿的根儿。

  二十亩地,十几个少年人一起动手,累的够呛,才勉强锄完,一个个躺在屋里,穿着工字背心,七分裤,草拖鞋,看着就不像是什么大户人家出来的公子哥儿了。

  一个个哼哼唧唧。

  温润给他们端来了冰镇绿豆汤:“喝点吧!去去暑气,一会儿吃尖椒肉丝卤子的过水面条。”

  “欧耶!”一群少年人对尖椒肉丝卤子念念不忘,可是温润轻易不让他们吃到,这成了一种惦念的美味。

  一个个也不累了,赶紧去灌了绿豆汤,然后跑去洗漱了一番,冲了个澡,回来就坐在饭堂那里等面条。

  温润跟他们一起等:“这次感觉怎么样?累吧?”

  “累呀先生!”一群少年人大吐苦水,不过温润随后就说了:“七夕可以放假,还有中元节,出来放河灯。”

  别人尚可,太子殿下就无聊了:“七夕倒是能出来玩儿,中元节不行了,要在金水桥那里放河灯。”

  宫里的中元节也有节目。

  “去年也放了?”温润不太记得去年了。

  “放,这次不止放河灯,熹妃娘娘说,宫里喜事不断,又是有喜又是添龙子的,故而要热闹一下,尤其是祭奠上,不可马虎。所以宫里不仅要放河灯,祭祖还要唱戏呢,唱的是骷髅幻戏的戏牌,提前就跟升平署说过了,他们都预备俩月了。”太子殿下道:“三弟弟的洗三过得平平淡淡,满月也没大摆筵席,百日还没到,听说也不打算大办,周岁就更别提了,不过二弟的周岁也是如此,没大办。”

  其实皇帝是故意的,因为太子殿下也没大办过的关系,其他皇子的待遇,肯定不能超过太子殿下。

  所以这个事实,也就后宫女子嘀咕一下罢了。

  康嫔成了康妃,她升了位份,儿子的事情,她都是听皇上的吩咐,顺妃也劝了几句,她就无所谓了,倒是熹妃那边,派人来说三道四,结果不小心被皇上听见了,直接让人将来怂恿的家伙送去了慎行司,熹妃也吃了一顿教训。

  “皇上真的是碰巧遇到的?”温润扫了一眼太子殿下。

  “是吧?”太子殿下眨了眨眼睛。

  温润没再追问,反而说起了别的事情,此事就此打住。

  不几日,七月七就到了。

  这个是女子的节日,没男人们什么事儿。

  在两个小小姐都还小的时候,是不用出门去玩的,只在家玩儿。

  温润记得王玫在家的时候,这都是王玫在管,现在她出门子去了,剩下俩女儿怎么办?

  于是他偷偷的拉着王珺去看。

  王珺无奈的看着要爬树的某个读书郎:“你要看什么,就去看好了,偷偷摸摸的像个什么样子?”

  “我想看看她们是怎么过节的,听说两个嬷嬷很早就让人预备东西了。”温润纯粹是好奇心使然。

  “明天让月姑来告诉你,现在跟我回去。”趴在那里,好猥琐。

  王大将军可不想让人知道,俩人好奇乞巧节,就趴在自家二门的大树干上偷窥,直接把人拦腰抱起,走人了。

  第二天温润是揉着老腰喝的米粥:“你怎么还这么能折腾呢?我的老腰啊!”

  “嗯。”王珺翘着嘴角,给他扒了个鸡蛋吃。

  上午月姑就来了,是来给他们送上个月家里的开销账本,顺便跟他们聊聊天,其实就是来显摆的:“哎呀呀!可是知道这京城里过乞巧节是个什么样儿了,原来大小姐在的时候,她都要嫁人了,故而这乞巧节过得是另外一种,现在咱们家的小小姐还小,这乞巧节过得就有趣多了!”

  原来在京城这边,凡是过节就要拜神烧香,但不同的是七夕是夜里烧香,而且拜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温润傻眼了:“夜里烧香啊?那我还带他们白天去烧香?”

  他可还记得,去年带着太子跟公主,去白云观烧香来着!

  “怪不得那白云观的观主,那么积极!”原来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啊!

  他拜错了时间,也不知道提醒一声。

  什么人啊!

  “烧香不在早晚,心诚则灵!”月姑不当一回事儿,老爷不懂女眷这边的讲究,是情有可原的事儿。

  因为祭拜双星者主要是女人,她们把织女当作自己的保护神,老年妇女是为了乞寿,青年妇女是为了乞子和夫爱、婆疼,少女是为了乞巧、乞美、乞求美好婚姻,每人都在念念有词或心中默念,十分虔诚。

  祭神过后,趁着香还没烧完,两位嬷嬷将姑娘们都撵去了葡萄架下。

  据说到葡萄架下或井边去“听天语”,未婚的姑娘们,尤其是小姑娘们,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有人甚至说在井边听到了织女的哭声。

  有的人说,七夕白天很少见到喜鹊,因为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有的人说,七月初八看喜鹊,头上是秃的,是因为搭桥时被牛郎织女踩的。

  有的人甚至在这一天要杀公鸡,是怕公鸡叫得早,影响了牛郎织女的约会时间。

  他们家也宰了公鸡的,好多只呢!

  温润心说怪不得昨天早饭是鸡汤面,午饭里头有个红烧鸡块呢。

  因为两位小小姐还小,不可能让她们靠近井边,所以她们是在葡萄架下玩了一会儿,说好像是听见了什么动静,但是小孩子么,说话都不太清楚,无法叙事,故而才有小儿能听清,大人则不能。

  家里后院昨晚设瓜果酒禅,是用来乞巧、乞富、乞子、乞寿等等,活动不少。

  而昨天夜晚,除了人们常站在街市庭院内抬头寻觅织女、牛郎星外,还要搭建乞巧棚,悬挂牛郎织女像,或者设案焚香祭拜。

  供案均设在庭院或花园里的葡萄架、豆架旁,供案上要陈设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以及其他时令鲜果,北方少水果,就用精雕细刻的工艺瓜果充数。

  有些还摆上妇女常用的胭脂、扑粉之类的化妆品,说这是要献给“织女”用的。

  在祭罢双星后进行,两位嬷嬷给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的快、谁先把线穿进针孔,就算乞到了灵巧和智慧。

  月姑简直把昨天晚上的所有活动,从头说到尾,还意犹未尽:“听说有的庙会,会做一些七巧果子,咱们家也没人出门去买一点儿回来,明年可不能这样马虎了,就算不买,自家做一些也好啊!”

  “记住了,明年你记得让阿珍姨做一些。”温润只能这么说。

  于是,月姑满意了,丢下账本就扬长而去,昨天的热闹过后,那些瓜果啊,点心都要分一分,她可不能落下。

  温润根本没看账本,跟王珺唧唧呱呱了半天,吃了点午饭,就睡午觉了。

  炙热的夏天,每日都挺难熬的,这不,乞巧节过后,就是七月十五了。

  七月十五,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鬼节”。

  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

  “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佛教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老王家也不例外,大将军府怎么了?大将军府也得过中元节啊!

  在古代的是到了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起彩灯,还需要准备好祭祀所需的纸质的衣服鞋帽、房子,人偶等等,等到晚上祭祀的时候,一家人就要聚集在一起,然后祭拜祖先,并且把这些准备好的纸钱全部烧掉。

  又因为这一天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是节日的关系,中元节这一天是不允许吃荤的,这一天城里面所有卖肉的商户都会关门,也不会轻易的杀生,老百姓在这一天都会吃素。

  不管佛道都是如此。

  然后吃完晚饭以后,老百姓们就会聚集在母亲河边,把自己亲手折的彩灯和纸船,在上面点上蜡烛以后放在河水上,任由这些纸船随着水流慢慢的漂走。

  有的人还会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船上面,然后放走的时候也会默默许愿,这样自己的愿望就有可能会成真。

  老王家这天就吃素,然后两个弟弟拖家带口的回来,全家一起祭祖,然后一起吃饭,两个孩子胖墩墩的,如今张开了,白白胖胖的那小胳膊跟藕节似的,温润特别有经验的扒拉开孩子胖乎乎的有褶皱的地方看了看:“嗯,多多注意一些,免得孩子这地方褶皱多,被汗渍淹了,可就不好了。”

  小孩子皮肤嫩,很容易起湿疹。

  王珏笑着告诉他:“每天要看十几次,都擦一些香粉,淡雅的那种,防止起痱子。”

  “那就好,虽然外面热,但是屋里阴凉,还是要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温润现在看两个孩子,真的跟看眼珠子似的。

  喜欢得不得了!

  祭祖的时候,王珺给起了名字。

  王珏的大儿子,就叫王靖;王瑾的大儿子,就叫王端。

  都是立字旁,王珺希望他们俩能立得住。

  “好,大哥放心,他们肯定立得住!”这个名字寄托了王珺这个当大伯的期望。

  两个弟弟都觉得好,温润更是问了小名叫什么?

  “王靖的小名儿,叫团团,你看他胖的,像个小汤圆!”王珏提起小名就乐了起来,自家儿子胖墩墩。

  王瑾也笑着道:“我家这个王端的小名就叫圆圆,也挺圆的嘛!他母亲说,盼望家里一直团团圆圆。”

  两个弟妹的愿望那个就是如此简单。

  两个嬷嬷也终于见到了老王家的另外两位老爷。

  这才发现,不仅大将军府如此和睦,另外的两位老爷家里也是如此,两位夫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孩子托付给了温老爷,就去厨院帮忙了。

  然后,温润幸福的坐在炕上,手边是两个大侄子,正在嗯嗯昂昂的跟他说婴儿的语言,对面是两个粉雕玉琢的养女,正在好奇地看着两个小弟弟。

  而在皇宫里面庆祝的仪式会更加的隆重,这一天宫里面会张灯结彩的,然后太监们提前准备好手扎的纸房子以及大量的纸钱,在太后的带领下,妃子和君王都会一同完成烧纸的仪式。

  如今宫里没有太后,也没有皇后,只是顺妃娘娘带头,大家隆重祭祀,这事儿没有交给熹妃娘娘,是因为顺妃娘娘到底是比她高半个头。

  气的熹妃娘娘胸闷,但也没办法,这是皇上指派的,闹得她就像是个管家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忙,最后摘果子的是顺妃!

  各宫妃嫔将祭品送上法船,就是用纸扎的一个大船,然后顺水而下,将法船焚烧,以表对故人的哀思。

  这实际上与日常中的烧纸钱是一样的意思。

  二公主和太子殿下用一个法船,上面是送给大行皇后的祭品。

  皇上甚至亲自折了一些纸扎金锭的放上去:“皇后啊,朕……想你了。”

  说的俩孩子眼泪汪汪的,皇上也红了眼眶。

  看着法船顺水而下,火焰燃烧起来,好像真的会把他们的哀思,传达给已经过世了的人一样。

  当烧完了以后,就会放天灯的活动,在天灯上面写下祈愿的祝福然后放飞到天上。

  在所有的仪式都举行完毕以后,皇室还需要到祖宗的牌位面前祭拜,整个过程走下来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当天宫里面的饮食跟过年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依然食素。

  因为古代非常注重祭祀活动,所以中元节就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