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39章 京城花灯如白昼

  “这是一万两银票。”王珺一回来,就给了温润交钱。

  “嗯?”温润拿了银票:“哪儿来的?”

  “抄家的分润。”王珺道:“后头还有两箱子东西,其实还有人,我没要。”

  那些人都是那些人家养的各种艳婢,他没要。

  只要了东西,两箱子珠宝首饰,反正他看着挺好。

  温润立刻就去看,箱子里都有什么好东西了。

  其中一个箱子里,放了一整套金镶翡翠的头面,做工精致,一看就价值不菲。

  另外一个箱子里,只有一样东西,掐丝珐琅三足薰炉。

  掐丝珐琅源于明代景泰年间,至本朝初期获得较大发展,其风格倾向西洋风格。

  炉盖有四层结构,最上层为圆形雕空錾刻云纹盖钮。

  下面三层的上、下两层饰繁密的掐丝珐琅彩绘花纹,中层为雕空、珐琅彩绘花纹。

  该盖自下往上逐层递减,成阶梯状。

  炉腹圆鼓,中间有两道凸弦纹,弦纹中间饰有华丽的珐琅彩纹。

  炉足较高,扁形,末端翘起。

  此种扁式炉足较为少见,且颜色瑰丽。

  该炉做工精细,纹饰精美富丽,代表了本朝初期珐琅器的装饰风格。

  简而言之,这东西昂贵且少见,进贡都够资格了。

  “这玩意儿进贡给宫里好了。”温润头一句话就说了这个。

  “嗯,本打算也是拿来进贡的东西。”王珺无所谓,反正他也没打算用这玩意儿。

  还有一个箱子里装了一下子的铜钱,崭崭新的那种花钱,温润拿了一个看了看,正面是吉祥如意,背面是浮雕的祥云纹,很精致的那种花钱。

  一箱子里头十万枚,很多了。

  看出来了吧?王珺要的东西都是非常简单那种,要么上供,要么自己用。

  不贪图什么奇珍异宝,只要实用就行了。

  温润也没不满意,东西收下了,王珺道:“晚上出门去看灯吧,这都正月初十了。”

  再过几日就该十五了。

  京城的规矩是从初八开始挂灯,一直到十六才会结束。

  而本朝承袭前朝的一些规矩,对于元宵节的相关习俗也是全盘承袭并有所发扬。

  每年自腊月二十四日开始,紫禁城内所有主要宫殿便开始挂起各式各样的宫灯,直至第二年的二月初三为止。

  每年的正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六,满城花灯明亮。

  出门去看花灯的人无数!

  “好呀!”温润憋屈坏了:“生病在家只能养着,早就想出门了。”

  “穿得厚一点。”王珺忍不住叮嘱他:“再着凉还得喝药。”

  温润顿时纠结了起来:“不想喝药。”

  以前都是吃的片剂,胶囊什么的,现在一概苦药汁子,他可不想继续喝药了。

  说是出门看灯,结果全家有一半的人都要去,另一半明天去,大家轮流来。

  小孩子想去,必须父母陪伴,且要跟老爷一起走在中间,不许随便乱跑:“外头有拍花子的拐子,万一把你们拐走了怎么办?”

  温润吓唬他们:“以后就跟老爷走在中间,一个拉一个,谁也不能把咱们冲散了,知道吗?”

  不论古今,拍花子都该千刀万剐。

  而这么热闹的时候,怎么可能少了他们这样的人?

  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在年节失踪,温润可不想自家孩子被人拍走。

  “知道了!”一群小孩儿,奶声奶气的回答,并且一个拉着一个的衣角,已经连在一起了。

  一走起来可有趣了。

  温润的衣带被一个八岁的娃娃拉着,他身后是其他人,还有一个七岁的小家伙儿,也拉着他的衣带,外头是围了七八个人,他们这一伙出门,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移动团体。

  “我以为咱们家人够多的了。”温润小声的跟王珺道:“看来还有比咱们家人多的人家。”

  这一伙一伙的,都是护院在外面,里头走着的不是女眷就是孩童,女眷要是丫鬟婆子的倒是好说,一般带了厚厚的帽子,捂着脸的都是未出阁的小姐们。

  “咱们家人少,加上这里是内城,看着比较安全。”王珺道:“外城人更多,也更热闹,可也不太安全。”

  温润点头:“那倒是。”

  他们一伙人的确是不多,跟人家比不多啦。

  不过看花灯也有猜灯谜这个活动的,两个弟弟带着一些大一点儿的孩子,正兴致勃勃的猜灯谜。

  旁边有个作诗的地方,谁做了一首好诗,就能得到一个精美的走马灯,这东西做得好,一个灯笼价值不菲呢。

  温润他们就过去看热闹。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有点火药味啊!

  几个文人正在相互攻讦,作诗做的一个比一个厉害,辞藻华丽,文笔优美。

  “这就是你经常说的,文人相轻吧?”王珺还小声的跟温润嘀咕:“我看他们斗出了火气。”

  “你还知道这个词儿?”温润大吃一惊。

  “总听你们说这个词儿,就记住了。”王珺不耻下问:“这是啥意思?文人都这样?看不起别人?”

  “你可别瞎说。”温润赶紧给他解释了一下。

  文人相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典论·论文》之中。

  提出这个说法的是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原话是:“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缩短。”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这说的就是文人之中最长有的风气,他们相互轻视。做文章不止有一个题材,绝大多数人并非面面俱到,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原本没什么大不了,问题出在,大家都爱用自己的长处比较对方的短处,然后飘飘然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班固同傅毅两人文采相当,班固却看不起傅毅,在给弟弟班超写信的时候提到:“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才当上兰台令史的官职,他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文采,下笔千言,不明所指。”

  这个小故事完全能说明读书人的心理状态,大多数人都是敝帚自珍,觉得老子就是被埋没的千里马,可惜没遇到伯乐。

  本来是给王珺解说了一下,其他人却跟着听了个正着。

  大家都觉得涨了见识,结果也有旁人听了去,那边几个斗出来火气的人里,就有一个不甘心了:“这位兄台请了,不如也写一首诗,让我等见识一下,兄台的才华!”

  文人相轻,你别说的那么仔细啊,好像他们就是为了沽名钓誉似的,咽不下这口气,就找温润的麻烦。

  王珺就要发火,被温润拦住了:“如此也好。”

  写个诗词而已,他还真有个应景的好诗词。

  这会儿隔壁的元宵刚煮好,用竹子做的笊篱往外捞呢,正好是桂花汤圆儿。

  味道都飘出来了,张三儿吸了口一香气:“去买点元宵,桂花馅儿,在北边可少见。都谁要吃?”

  “小的要吃。”

  “小的也想吃。”一群人纷纷策应,其实家里也有汤圆的,可是这跟家里的是两个味道嘛。

  温润已经过去,提笔写了五个字: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恰好那家人的确是姓马,还挂了招子上头写了:马家汤圆儿!

  全诗的意思也很简单: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老马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其实这是晚清诗人符曾的大作,温润前世就很喜欢,今生拿出来炫一下,也算是对这位诗人的缅怀了。

  这首诗应景又简单,但凡是个人都能看懂,比起他们那些辞藻华丽的诗词,让一般人都看不明白,这首诗简直是太适合今天的日子了,一般人也不会理解多深奥的好么。

  几个斗出来火气的文人,一个个脸色变来变去。

  王珺已经招呼温润:“过来吃东西了。”

  温润颠颠的过去,跟一群娃娃坐在一起,吃了一碗汤圆儿:“果然是桂花馅儿的,好吃!”

  这汤圆比南方的大许多,一咬就流淌出来桂花馅儿,味道浓郁,香甜扑鼻。

  一伙人吃过了汤圆儿,就继续逛游,你还别说,这内城的人虽然不如外城的多,但是花灯却比外城的好。

  加上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开放的,内城里也有外城的百姓进来游逛,虽然平时不敢,但是年节的时候却敢进来走一走,看一看的。

  晚上回去,温润还在喋喋不休:“那花灯真好看,还有玻璃灯呢!咱们家也没摆几个?要不明儿也摆上吧。”

  “行行行,你说什么都行,赶紧洗漱休息。”王珺把人搓回了屋里,那边张三儿就吩咐人熬了红糖姜糖水,挨个灌下去,驱寒气的同时,也是预防着凉。

  第二天晚上又跑出去玩儿,还顺带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一直到正月十五,王珺拉着温润,带着一群人,去了皇城那里。

  温润这才知道,原来正月十五,皇帝会在皇城之上,与民同乐,且金吾不禁。

  也就是说,皇帝在皇城墙上露脸,然后放飞一只宫灯,正月十五,是没有宵禁的,大家可以放开了玩儿。

  城头上的皇帝盛装出席,百姓们欢呼雀跃,一派盛世光景。

  皇帝也就露个脸儿,然后就回去了,但是百姓们依然兴高采烈。

  难得的是,今天王珺把一群人交给了两个弟弟带,自己只带着温润去玩儿,过二人世界了。

  温润很是开心:“皇上出来的时间太短了。”

  都没有一炷香的时间长,也就十几分钟那样。

  “不短了,皇上的安危最重要,你没发现吗?这里没有什么建筑是高过皇城城墙的,而且距离起码三百丈,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神射手,射箭也打不到皇帝。”王珺用看小白的眼神看了看温润:“每年这个时候,皇上身边的人都很紧张,生怕皇上有个好歹,今年刘老妖算是躲过了这个紧张的时刻,他去南边儿了。”

  刘老妖去年就跟着滇南王一行人走了,他是悄悄的走,带了人手,过年都没在家,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差事特殊,没人会白目的问他去哪儿,干什么了。

  家里过年都没团圆,但是刘夫人都习惯了,哪怕刘老妖在京城,也有可能大过年的不着家,她以前是自己带着孩子们过,现在有了大儿媳妇,倒是省事了不少。

  这也是王玫为什么,初三来去匆匆的原因之一。

  加上丈夫也有事情要办,王玫是硬下心肠,不在娘家过夜,就跑回婆家去了。

  家里就刘夫人这个当家太太,跟王玫这个大儿媳妇主持中馈,大儿子跟着跑跑腿儿,也没闲着,大过年的还跟着王珺去抄家。

  其他孩子都太小,暂时只能在家快乐成长。

  温润只好跟王珺在人流里溜达,结果好巧不巧,他看到了熟人!

  一伙人也不少,领头的那个一看到他们就笑了,身边跟着自己的儿子。

  后头跟着俩闺女,都穿戴的严严实实,身边一群大内高手,对谁都虎视眈眈。

  “王大将军,温雅士。”来人笑眯眯的打招呼。

  温润扯了扯嗓子:“这位老爷,看着略微有点面熟呢!”

  “面熟就对了。”对方依然笑眯眯:“你们就两个人,要不跟我们一起走一走吧,这热闹一年就一次。”

  可不是么,一年就一次,元宵节。

  “是啊,先生,一起逛一逛,刚才父……父亲要猜灯谜,都没猜出来。”一边的小子也在敲边鼓:“要是先生的话,肯定能猜出来。”

  先生猜灯谜,最厉害了。

  他可是听陈旭说过好几次呢。

  身后的两个小姑娘也有些兴奋,她们也想要猜灯谜,拿灯笼玩儿。

  “那就一起走一走,您多当心一些。”王珺在看到这位老爷的时候,就已经绷紧了神经。

  温润无奈的一抹脸:“那就请黄老爷,黄少爷多多指教了。”

  他特意咬了“黄”这个姓氏,其实应该是“皇”才对。

  作者闲话:

  补昨天的一章,昨天晚上半宿没睡,各种难受,早上好了点儿,也不太舒服,季节变化太快,大家多多注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