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24章 冬天的鸡蛋

  温润没想到,王珺对这位唐卓大人这么大意见。

  “他的女儿能简单?庶女也不会简单的,丢去思过院。”王珺根本没打算见一见人家,只是告诉温润:“咱们家真是热闹了。”

  这话说完刚过了一夜,第二天可不热闹了嘛,又有人送了人来,这次是一个什么掌固的侄女儿,那人没有女儿,但是有兄弟,有侄女儿,也不知道从哪儿挖出来的侄女儿。

  因为长得好,故而这两年一直都是当做奇货可居,想攀附一门好的婚事。

  可现在么,给他送来了。

  这还是张三儿跟他说的呢!

  “这位白莲花小姐,艳名远播!”张三儿说了个名字。

  “这女的叫什么?”温润听了这话,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白莲花,听说她是在莲花盛开的时候出生的,故而以此命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老白家可哪儿宣传。”张三儿道:“就是没想到,送来了咱们家。”

  有点天降美人儿的意思啊!

  “算了,不用见了,直接从角门进来,送去思过院。”温润都知道王珺是个什么意思,他也懒得搭理一个叫“白莲花”的女孩子,免得气着自己。

  “行吧!”张三儿点头,去安排了。

  温润今天是要看家里的账本,另外就是要安排一下,他得带学生们出门走一走,逛一逛。

  王珺晚上回来,就看到了温润正在忙碌。

  “干什么呢?”账本不是看过了吗?

  “弄点东西,对了,今天又有人送来了。”温润跟王珺说了白莲花姑娘。

  “以后估计会很多。”王珺告诉了温润一个噩耗。

  “很多?这都多少个了?”丫鬟小姐的一大堆,思过院改成美人院好了。

  “多少咱们最后也不留着。”王珺道:“放心吧。”

  温润是放心了,张三儿闹心了,一大早就找了上来:“都在闹腾,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不过后来就消停了,可整日在院子里闹腾的欢实……影响很不好。”

  淫词浪调,污言碎语,这帮女眷在里头,露出来真实面目,一个个闹腾得快要翻天了。

  长得那么好看,教养却差的一比那啥。

  “每天供给一顿饭,能闹腾多久。”王珺道:“何况她们闹腾,或许会报出来点儿什么辛密?”

  “应该……能吧?”张三哥不确定的又跑去吩咐人听点有用的消息来。

  王珺要去大营:“我去大营里看看,你在家或者出门去吧,家里那些人闹不起来。”

  “知道了。”温润也的确是要出门,入宫。

  他到了东宫,一群小崽子都在等他,他看了他们的穿戴,就知道今天有什么打算了:“要出门了是吧?”

  “嗯呐!”一群小崽子点头,兴奋的看着温润。

  “那就走吧。”温润一甩手:“出门在外,约法三章,第一不能掉队!”

  都是一群半大的少年,没这么出过门,一个个高兴地不得了。

  “是!”嗯,异口同声,看样子是练过了。

  “第二不许胡乱买东西。”温润看了看他们几个:“一个个都是富贵子弟,买东西花钱随便,这不行,今天带你们溜达溜达,哪天带你们去赚点钱。”

  包括太子殿下在内,面面相觑了一下,赚钱?

  他们从来只花过钱,没赚过钱,真的!

  “第三,等我想起来再说。”温润第三没想好,暂时保留意见。

  一群小少年想要嘘声,没敢。

  “我们保证听话。”太子殿下带头道:“先生放心。”

  “行吧!”温润指挥他们:“走着!”

  太子殿下出行,本该旌旗招展,护卫如林。

  不过这次是微服私访,就没那么多人,也没有摆什么仪仗。

  但是也带了一百多号人,这些人不止要护卫这几个少爷们,还被温润归类为拎包小弟。

  一群人出了宫门,去了一个空置的大宅子里,换了衣服。

  清一色的书生装,温润准备的衣服:“不给你们准备,估计你们一辈子都穿不到这样的衣服。”

  “先生,这是什么衣服啊?”他们几个从来没有跟人穿的一模一样。

  “这就是青衿。”温润道:“《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又告诉他们,衿的本意是指汉服的交领。

  青衿既青色交领的深衣。因为一般都是读书人穿着,故而也借指学子。

  有时亦借代普通读书人或学有所成但未得其位的文士。

  还有一种,就是穿青色衣服的人,现在多指青少年。

  “正适合你们。”温润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这个叫直缀,一般都是举人穿着的衣服,普通的平民百姓是不能穿的哦。”

  衣服都合适,他们带的那些昂贵的饰品,统统都被留了下来,包括太子殿下在内,他们的身上只带着一个荷包,里头装了二两碎银子。

  钱袋子也在,装了五十个铜板。

  而且不是新铜板,是很普通的铜板,新旧都有。

  还有一人一个玉佩,这玉佩倒是价值不菲,因为“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所以要戴玉佩。

  一人一身狼皮大氅,脑袋上还带着温润给预备的耳包和毛茸茸的小狼帽子,耳朵还是竖起来的,看起来可爱的不得了。

  “先生,这个有点?”太子殿下脸蛋儿红扑扑,这种小狼帽子,看着好幼稚。

  “挺好,挺好!”温润怎么可能说不好?他觉得太好了:“就这么走吧。”

  一群人围着一群少年,跟着他们的先生出了门,温润选择的日子,天气不错,大冬天的晴空万里,集市上人不多,但是都在卖货,也有人在买货。

  天气好,这出摊的人就多了。

  温润带着人进了集市,也没引起什么轰动,最多是有人看了好几眼,那几个少年人戴着的小狼帽子,毕竟脑袋上竖起来俩耳朵,还挺吸引人的呢。

  “这是什么?”太子殿下好奇地看着一个很大的摊位上,放着的黑黢黢的东西。

  “这是干海带。”温润道:“泡发之后就是绿色的,而且分量很足。”

  这帮孩子只吃过做现成了的海带,没看过原生态的干海带。

  “这就是海带?”

  “怎么是这么一个颜色?”

  “不是绿色的吗?”

  一群少爷好奇的很。

  温润带他们继续往前走。

  冬日里能有什么东西卖?

  基本上都是冻货,还有卖冻鱼的,海货也有不少,干海带、干紫菜、海鱼干等等。

  温润还问了价钱,海货贵一些,冻鱼也不便宜,一条半人高的大草鱼,要价一百五十个铜板。

  相当于是一百五十块钱,这个价格很合理了。

  又有一大娘卖鸡蛋,温润看了就说:“这个时候,鸡蛋可不便宜呢。”

  那大娘一看这些都是贵人老爷少爷们,就有点胆怯,不过自家鸡蛋的确是挺好的,就壮着胆子道:“老爷说的是,这鸡蛋是我家十几只老母鸡下的,一个鸡蛋十个铜板,不贵了。”

  她那篮子里是二十个鸡蛋。

  用个破褥子裹着,上头放了一个鸡蛋壳儿。

  “买下来吧。”太子殿下有点不忍心,这老大娘年纪大,头发花白,站在这集市里,用破褥子裹着鸡蛋,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还大着胆子跟他们说话,看得出来,大娘是真的想用鸡蛋换钱。

  何况这鸡蛋,在外城区卖不上价格,她能进入内城区,不容易啦。

  “那就买下来吧。”温润点头,太子殿下头一次开口,就买给他好了。

  买了鸡蛋,那大娘,收拾了一下,拎着破褥子就千恩万谢的走人了。

  那边又有人看到了冻豆腐,他们没见过冻着的豆腐,吃过冻豆腐,没见过冻成块的,一个个还上手去摸了两下,卖冻豆腐的小贩,敢怒不敢言。

  不过温润也买了他摊子上的热豆浆喝,一人喝了一碗。

  这么多人,也不少钱了。

  而且,温润没让任何人试毒,大家都喝,也不知道哪一碗是给太子殿下的,且也没人知道这是太子殿下。

  一群小少年,看什么都新鲜,光是冰糖葫芦,就吃了好几个小贩的,一垛子一垛子的买,仗着人多吃得下。

  还有卖糖炒栗子的,也买了许多。

  温润看他们买了不少小吃,又不想让他们站在寒风里吃,就带他们去了一家很大的茶楼。

  这是个江南富商开的茶楼,说是江南富商,只不过是顶着这个名头行商而已,背后指不定是哪一家府邸呢。

  要是没有点背景和靠山,岂能在这里开这么大的茶楼。

  进了茶楼包了一侧所有的雅间,外头没人知道,太子殿下他们一群少年人,去了哪个雅间,想要硬闯也不行,门口都站着护卫们呢。

  进了雅间,叫了红茶,上了茶点和干果。

  “现在可以吃了。”温润笑着道:“在外面戗风冷气的,吃东西容易肚子疼,到了茶楼里,坐下歇着,好好地吃东西。”

  “知道了,先生。”一群小少年看什么都好奇。

  在家里是什么都好,但是在外面,就没那么好了。

  茶楼雅间里除了桌椅板凳之外,就是一些简单的布置,墙上挂着的字画,角落里养着的兰花草等物。

  “这个字画是仿品,我家里有真迹。”

  “这幅字倒是真的,不过写字的人是个翰林呀!”

  拿着糖葫芦,吃着糖炒栗子,渴了喝茶,累了坐着休息。

  倒也惬意得很。

  楼下有个戏台子,上头正好有人在说评话儿,茶楼里的客人还给打赏呢。

  温润也打赏了二两银子,那人说的是《三国演义》,讲得不错。

  “先生,今天看到的就是百姓们的集市吗?”太子殿下捧着一袋子糖炒栗子,一边吃一边站在温润身边,从窗户这里往下看,正好能看到戏台子上的说书人。

  “不是,这里只是内城区,一切都很有秩序,今天那位大娘卖鸡蛋,愣是来内城,她的身份,不够住在内城,只能是外城过来的,甚至是京郊那里的村妇,来内城只因为她想多卖点钱而已,这样的话,入城费用扣掉,也能赚不少。”温润道:“如果是春夏秋三季,鸡蛋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也就三五个铜板一个,其实在乡下,一些城镇那里,鸡蛋还会更便宜,京城的鸡蛋比别的地方都要贵。”

  “先生老家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太子殿下现在正在学数学,对数字非常敏感。

  “两个铜板一个吧?京里平时的价格,就是五个铜板,便宜的时候,三个铜板。”温润是管家的人,家里上到大宗物品购入,下到一根绣花针,一个鸡蛋的价格,他都聊熟于心,而且家里采购的人,并不贪污,反倒是喜欢讲价。

  或者是朝商家要个小赠品之类的,温润对这种事情,都是一概不问的,手下人能耐,他也乐意看到他们每日兢兢业业。

  “冬天的鸡蛋这么贵吗?”太子殿下想了想:“要是农家都有冬日里卖的鸡蛋钱,日子是不是好过一些?”

  太子殿下一年四季都有鸡蛋吃,故而对鸡蛋这种东西的价格,幅度这么大,有些想入非非了。

  “想要冬天有鸡蛋吃,其实也简单。”温润前世的时候,那么多养鸡场,不论什么时候都有鸡蛋产出好么。

  无非是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足够的钙质补充,以及营养,鸡就会下蛋。

  而农家散养的鸡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故而只在环境温暖之后,家里的鸡去外面捉虫吃,才有鸡蛋可以下,如果人工养殖,条件弄好,也能吃到鸡蛋。

  他跟太子殿下说了一下,太子殿下想了想:“可以试一下吗?如果冬天有鸡蛋,甚至是鸭蛋、鹅蛋的,农家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今天看到那大娘,穿着很破烂,却没披那个褥子,而是用褥子包了鸡蛋。”

  “试一下也可以。”温润想了想:“大将军府后头有养鸡的鸡舍。”

  那还是妹妹王玫在家的时候,收拾出来的呢,不止有鸡舍,还有猪圈呢。

  且养鸡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只要开春的时候,弄点小鸡崽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