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89章 三朝回门

  而当天晚上,王珺跟温润也滚了一次床单,温润本来担心妹妹,睡不着,结果滚了床单之后,睡得跟小猪似的,早上起来全身竟然清清爽爽,加上秋高气爽,这早饭也丰富多了。

  就是吃饭的时候,王珺突然问他:“你说,我们补办个婚礼怎么样?”

  “啊?”温润都愣住了:“补办婚礼?为什么呀?”

  “我们都没举办过……婚礼。”王珺突然觉得自己跟温润不太完美了:“当时你到我家,我都不知道。”

  “你那个时候能知道什么?”温润继续吃饭:“别折腾了,咱们家一不缺钱二不缺什么关系,不用攀附什么人,举办什么婚礼?结契之人本就……再说了,你怎么好端端的突然想重办喜事儿了?”

  这一次喜事就够脱一层皮的了,还要补办?

  可拉倒吧!

  “总觉得对不起你。”王珺却道:“而且办一次喜事,收了好多礼金。”

  他们家初来乍到的,人都认不全呢,何况是走礼了。

  可是这次办喜事,不知道老刘家如何,反正大将军府是收了一堆的礼物。

  哪怕是嫁个妹妹出门子,那也客似云来一般,连太子殿下都亲自送嫁了。

  以往有这个待遇的,只有一些最得宠的公主们。

  他们家的妹妹不是公主,却有了这个额外的恩赐。

  王珺觉得这可能是个光明正大搂钱的机会,加上他觉得愧对温润……他们俩结契的时候,家里正是穷的都揭不开锅的时候。

  弟弟妹妹们差点饿死,要不是温润心善,他都不敢想象,弟弟妹妹们的下场会如何。

  “有什么对不起的,我觉得挺好。”温润心说这么折腾一次就够了,自己没事儿干了,才找罪受,这么折腾可够呛。

  这也就是王玫,再有两个弟弟的亲事吧,哦,后头那俩小不点儿,且早着呢。

  “我看你张罗的挺欢的,以为你喜欢。”王珺闷闷的道:“我也不会什么讨好人的手段,就想着让你开心点儿。”

  “你今天怎么了?”温润咽下嘴里的东西:“突然这么说话?”

  以往没见他这么感性啊?

  “你现在到了京城,天子脚下,结交的不是文人雅士,就是才子大才子的,我这什么也不懂。”王珺有点自卑的道:“想讨你欢心都没什么好主意。”

  “要你讨什么欢心?”温润白了他一眼:“傻子。”

  王珺低头吭哧吭哧的吃饭:“傻子也是为了你傻的,你不能不要。”

  “我知道,我要,我要还不行么?”温润能说什么呢?

  结果这个时候,张三儿进来找他有事请,听了这话顿时就傻眼了:“你俩一大早上的干啥事儿啊?”

  还“我要”、“我要”的,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大早上的就算是要,那也得拉上窗帘子吧?

  张三儿特别不纯洁的想歪了,一双脚丫子,一个门里一个门外,正想着是不是要退出去?

  “张三哥你干什么呢?吃早饭了没?”温润红着脸,瞪了王珺一眼,随后高声招呼:“没吃就在这里吃点吧?”

  “还真没吃。”张三儿进了来,就坐在了饭桌上,自己动手拿了个大肉包子,王珺动手给他盛了一碗粥:“我想跟你说一声,咱们家是不是准备一些粮食啊?新粮可是要下来了。”

  厨院那边今天预备的早饭就是猪肉大葱馅儿的包子,和白菜鸡蛋虾米的包子。

  温润吃的就是素馅的,但是王珺给张三儿的就是大肉包子,他们都爱吃肉呢。

  还有早上就采集的新鲜青菜做的小菜,以及昨晚就做好了的五香酱牛肉,咸鸭蛋等等。

  “准备一些吧。”温润想了想:“不止是正经粮食,杂粮也要一些,再跟那些屠户们订点禽肉类,明年自己庄子上有了产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他们头一年到京中,就算是买了土地,人家也是种好了的,秋收也得是上一任主人的,明年种下的东西,大将军府才会有收成,不然温润不会到处买粮食和各色食材。

  “你要是买的话,记得去陈兵镇购买,那里的土地多,收成也好。”王珺跟温润提了一句:“种啥的都有,反正大营里也需要购买一些贴补。”

  大营里头当然是朝廷供给,但是也有一些短缺的东西,这个就要自己购买了。

  每一年大营里都有朝廷拨款,送来的粮食跟盐巴,这都是朝廷供应的东西,还有一些萝卜白菜等食材。

  每个月提供三次肉食的机会。

  不过温润给改成了五次,反正京畿大营里有钱啊!

  抄家得到的那些,温润可没乱花,全都分润给了全大营的人,给他们买吃买喝的,甚至买了布匹:“那也行,我打算做新的棉衣么,陈兵镇有不少女眷在,给她们一点灯火钱,帮忙做棉衣吧,指不定她们亲手做的棉衣,就穿在她们父兄甚至是丈夫的身上。”

  “嗯。”这是好事儿,王珺知道,温润这也是给陈兵镇的女眷们一个赚点小钱的机会,最后这钱,还是要花在军户自己家里。

  温润心里头有事情,倒是把王珺那点自卑的原因给忘了。

  随后第二天他就去了一趟大营,整理了账目,并且王珺叫了陈兵镇的镇长过来,这镇长就是一个裨将,隶属于后勤大营。

  温润对这个老镇长有印象,先给了他这个做棉被棉服的活儿,老镇长说了,肯定给做得好好的:“绝对不会缺斤少两,这都是给自家人穿的盖的,可不敢抽条。”

  “你只管做,我这里有记载,工钱少不了大家的。”温润还给了他一些银子:“先买点灯火,万一熬夜做,可不能让大娘婶子嫂子们自掏腰包。”

  这银子就是买灯油的钱,当然,如果这个老裨将自己昧下了,也是给他的一点甜头。

  “唉,行!”老裨将真的接了银子,但是他没自己留下,而是真的在镇子上买了不少灯油,谁家做军备,可以到他这里来领一壶灯油。

  做一床被子有五个铜板的工钱,做一套棉服是十个铜板,一双棉鞋是二十个铜板,造价不可谓不高。

  一个女眷一天起码能做一床被子,两天做一套衣服。

  鞋子费事儿了一些,但是棉鞋赚得多,倒也有不少人接了活儿去做。

  温润忙活完这个,就赶紧搓着王珺回了大将军府,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第二天早早的爬起来,吃了早饭就坐在外书房那里,眼巴巴的看着大门口的方向。

  “你看着也没用啊,他们总的吃了早饭才出门。”王珺看温润一副“望妹石”的架势,忍不住笑了,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先喝点茶精神一下,中午的饭菜都备好了,保证让妹妹吃的舒心顺意。”

  “你说,不是有个习俗叫住对月吗?咱们也让妹妹住对月好不好?”温润想留下王玫多住两天。

  “别闹了,刘家离咱们家也不远,不用那么麻烦,妹妹想家了,就回来看看,你想妹妹了,上刘家去就是了。”王珺很是不解:“干嘛非要妹妹在家住对月啊?”

  “你不乐意他们在家住吗?”温润脸都拉长了。

  “我这不是乐意不乐意的问题,他们刚新婚,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妹妹多大了?赶紧怀上生个娃儿是正事,其他的都好说。”王珺想的就比较传统:“咱们妹妹本来就嫁妆丰厚,又是圣旨赐婚,太子送嫁的,本就够张扬的了,婚前也说了,四十无字,方可纳妾,只要妹妹能生,这纳妾就没可能,这样好的婚事,多少人眼红?如果妹妹再端着架子,以后可怎么在刘家立足?哪怕你再厉害,那也是刘家妇。”

  王珺是想让妹妹做一个传统的妇人,家里不缺吃穿用度,身份也上的去,赶紧生几个孩子,地位稳定了,跟丈夫感情好,就合合美美的过一辈子。

  “我知道,我就是舍不得。”温润吸了吸鼻子:“她走的时候,给我做了一箱子的扇袋……。”

  温润是个雅士啊,手里的扇子一到夏天就特别费,扇袋也是必须要带的东西。

  王玫给他做了一百多个扇袋,各色各样,花纹都没重样的,看的温润眼眶子都红了。

  “好了,以后想要那样的扇袋,再让她做就是了。”王珺一点都没觉得不对:“她是咱们的妹妹。”

  做个扇袋又不累人,想要就做呗。

  温润还是期盼的看着大门的方向,传统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糖茶点心,肉类食材等物。

  老王家没有老人,就四个大舅哥儿,刘奎早有准备。

  带着媳妇儿回门,除了家里必备的东西,就是打造了五把匕首,这匕首的颜色,是按照五行来分的,一人一把,一看就是一家子!

  倒是回门的王玫,受到了全家人的关注。

  王玫穿了一件提花绡鸡心领的褙子,腰上系着一紫色织锦缎的腰封,上头挂了一对同心玉环,一个绣了喜字的荷包,跟刘奎腰间的是一对儿。

  又有一红色的绣着并蒂莲的香囊,下着深紫金底蝴蝶镂花留仙裙。

  头顶上朱钗玉簪金步摇样样俱全,竟然是梳了最为复杂的牡丹髻。

  戴上了全套的赤金镶嵌红宝石的头面,那叫一个华贵非凡啊!

  脸色红润,眼睛水汪汪的,跟刘奎之间虽然是新婚,但是仿佛有了点默契似的,彼此之间还有一丝丝情意绵绵的味道。

  这就不错了,温润很满意。

  “王玫谢哥夫。”王玫第一个给行礼的人,就是温润:“多谢哥夫多年爱护。”

  她永远都记得,六岁那年,二伯娘要五十两银子把她卖给老马家做童养媳,她后来也曾偷偷的派人打听过,老马家那个人,是个二傻子。

  多少年都没有人家嫁闺女过去,惹得老马家其他男人的婚事也成了个愁事儿。

  而今她嫁给从四品武将,公爹也是高官,三品侍卫长,婆母也是外命妇。

  自己嫁妆丰厚,震惊半个京城。

  曾经何时,她能想到自己会这么风光大嫁?

  “好妹妹,别这样。”温润顿时就眼泪发达了。

  这个女孩子是他一手带大的,手把手的教她写字,打算盘,看账本。

  可以说是当闺女养大的第一个女孩子。

  后头那俩还在学着怎么跑步呢,暂且还小。

  “行了,回来了就好,你那绣楼都留着呢,自己去后头玩儿吧。”王珺挥了挥手:“午饭厨院那边都备好了,你可以去看看,有什么想吃的就直接吩咐。”

  “哎!”这么熟悉的家,王玫就直接去了后头。

  留下丈夫跟四位哥哥们,他们能干什么?去演武场,被王珺以切磋的名义,胖揍了一顿。

  温润跟他诗词歌赋,说的刘奎面如土色。

  两个舅兄跟他拼酒……嗯,这上面,刘奎赢了,他酒量好,把王珏跟王瑾都灌醉了。

  走的时候,要给新娘带上五斤肉骨头,排骨或者是肘子等等,这叫“离娘肉”,表示女儿是家里的骨肉,但是去了婆家,就是婆家的人了。

  结果小两口走的时候,温润直接将一头大肥猪,去了脑袋,一切两半,将一半的猪剁成几块,都让他们带回去吃。

  以证明娘家对姑娘的看重。

  可怜刘奎带了半只猪回去,全家吃了两顿才吃完。

  而温润又接到了请帖,重阳登高贴。

  下帖子的人是金大雅,他选的地方是京郊莫愁湖那里,据说那里风景如画,有一个莫愁山庄,是一位勋贵家里祖传的宝地,轻易不许人进出,不过金大雅面子大啊,去哪里都有人给行方便。

  “回你家爷,就说我准时到。”温润知道这种聚会他得去,因为金大雅他们的确是去了赶考别院,给王珏他们上过课。

  上过课才知道,这科举考试也有不少的门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