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95章 回老家过年

  同时,后头的那位富商夫人,也被人给撵了出来,那女人还在门口叫嚣:“我家大儿子风度翩翩,配你一个丧母长女,绰绰有余,你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撵我走?”

  “滚!”拖她出来的仆妇,直接将人丢了出去,是真的丢出去:“我家大小姐看不上你家那十几个丫鬟伺候的儿子,还让丫鬟有了身孕,马上就要生了,还有脸来求亲?哪儿来的那么大脸?”

  “再不滚蛋,我们就不客气了!”另外一个仆妇挥舞了一下自己的拳头,这仆妇都是力气堪比男人一样,是温润特意选出来,就为了照顾身为柔弱女孩子的王玫。

  有的时候,在后宅,这样的一个仆妇,能顶三五个丫鬟呢。

  而温润给王家大小姐,配了六个这样的仆妇,只要她们守着大小姐的安危即可。

  在将军府的后院里,这些仆妇没事儿还会练两下子,那身手绝对够格当个保镖。

  这不,配给王大小姐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有了展露身手的机会。

  全家都被当众撵出去,一点面子都没给,张家家主冷汗都下来了:“放心,此事一定给将军府一个交代!”

  王珺没吭声,他还在生气。

  自打妹妹小时候差点被二伯娘卖去做童养媳,他对妹妹的亲事就特别上心。

  温润跟张家家主拱了拱手:“给您一个面子,但是如果此事处理不好,有损我家妹妹的清名,可别怪在下亲自出手。”

  张家家主擦了擦汗:“您客气了,您客气了。”

  张家再大,那也不敢跟有兵权的将军叫板啊?

  那不是逞威风,那是找死呢!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这守城将军,可是这个府城里,所有官员的最高品级,又是有五千兵马的武将,真正的上过战场的人,惹急眼了,带兵把你全家都剁了!

  前一任的守城将军,麾下一个百户就是这么干的,最后那事儿,还不是不了了之,也没见谁给喊冤叫屈过。

  倒是鲁明,他今日也来了,还带了他的夫人一起,还有家里的女孩子也来了几个,看到这一幕,摸了摸下巴,扭头就找了人暗中吩咐了几句。

  他们这一家子一看就是没脑子的,故而众人也没当一回事儿,不过私底下已经决定再也不跟这一家子牵扯上了。

  席宴开始之后,张家家主特意来敬了酒,温润也回了礼,王珺还是咩说话,不过他本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性格,不吭声也没人挑理。

  倒是温润,自家的事情,王珺不擅交际,他就得满场的应酬。

  跟这个打一声招呼,跟那个道一声谢。

  虽然家里是女孩子的及笄礼,可人家能来参加,看的是将军府的面子。

  有的是看王珺,可大多数人看的都是温润,温雅士的份儿上。

  王将军实在是太不擅长交际了,大家跟他也就是一点面子情。

  倒是对温润很是热情,有什么事情都跟他说,对王将军只剩下敬仰了。

  给他敬酒的人也不少,不过多数都是点头为止,且没什么可跟他聊的。

  他也不介意,反倒是打发小文,去后头问一问,王玫那边怎么样了?

  不一会儿,小文就回来了,脸色有点怪异:“将军,大小姐那边挺热闹,没什么麻烦事,就是有两个人比较讨厌,一个已经被大小姐撵走了,就是那个富商的内人;另外一个,是段家大小姐。”

  “她不是都要嫁人了吗?怎么来了?”王珺还记得这个段家大小姐。

  毕竟是差点成了他弟媳妇的人,还是有些印象的。

  “段大人一家子都来了,她……也不能丢家里去啊?”小文都明白这个道理。

  段亮大人家里,一共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是大的,眼看这就要出嫁了,出门的机会可能就少了,再说,全家都来,他家也没第二个女儿。

  只能带大女儿来了。

  来了之后在后头,有段夫人压阵,她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可终究是来了,这位段家大小姐,说话办事都跟以前不同了。

  不过好像有点幽怨,看自家大小姐的眼神儿,有点怪怪的呢。

  “不要让她靠近大小姐,隔开她们,吃过了饭就麻利的送走。”王珺对这种女眷烦死了。

  那个段家大小姐,他听人说过,好像有点不甘心。

  也是,本来以为未来的婆家,是将军府,结果现在改成了一个举人之家,落差太大,是他他也不会甘心。

  但是他们家,真的跟她不合适。

  后面的雅苑里,女眷们济济一堂,就连负责服务的都是仆妇和丫鬟们。

  唐宋雅韵全宴席,那叫一个精致,一个优雅,一个美轮美奂啊!

  王玫现在是将军府的大小姐,又是本次东道主,主持了此次宴会。

  吃得风雅,更是玩的风雅,非常复古的投壶,谁赢了谁就能单独点一份菜品带回家;盘一朵绒花,得了第一名的可以点一份鲜花饼带回去,做宵夜享用。

  更有其他的各色小游戏,玩过了之后,这席宴也上来的差不多了,大家入席,开始吃饭。

  没有烈酒只有花酿。

  是本地有名的百花酿。

  今年夏日里刚做好的酒,口味清淡,回味芬芳。

  是专门供给女儿家饮用的一种酒,一百种花朵加当年的新米酿造而成。

  王玫小姑娘落落大方,致谢诸位,一看那姿态,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教导的,礼仪方面一点错都没有。

  端着架子的段家大小姐,其实很想在这里找出来王家大小姐一点错误的,可惜的是,她发现,很多地方,王家大小姐做的比她都要好。

  这就让她郁闷了。

  一个没有母亲教导的女子,怎么能有这么好的礼仪呢?

  殊不知,这可是云姨从小就教导的结果,后来阿珍姨接了手,王玫小姑娘已经定型了,阿珍姨教导的厨艺,让王玫小姑娘在一群宾客面前赚足了眼球!

  加上温润跟她说过,各色菜肴的故事。

  比如说,大鹏卵的来历;醉焖两头乌配炊饼为什么也叫清照醉肉?

  段家大小姐看不得她如此得意,不由得开口诘难:“那这洛阳的牡丹燕菜,有怎么说?”

  段夫人伸手想拉她一下都没来得及!

  “这个也有一个说法。”王玫小姑娘并不惧她的诘难:“洛阳牡丹燕菜是洛阳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菜。传说唐代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墓地出产一种特大萝卜,重达几十斤,农民视为祥瑞,进贡宫廷,御厨将萝卜切成细丝。经多道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汤羹,清爽可口。武则天食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即赐名”义菜”。因其形似燕窝,后改名”燕菜”,流传。”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还有的小姑娘高兴的道:“我一直以为洛阳牡丹燕菜,用的是燕窝做的呢,是萝卜啊!”

  这会儿正好洛阳牡丹燕菜上来了,大家纷纷吃了一口,这可是当年唐朝武则天女皇吃过的东西。

  大家都是女人,这位可给女人争气了。

  故而这道菜,吃的人最多,几乎立刻就光盘了。

  其他的菜也有不少,王玫小姑娘的首秀很成功。

  吃饱喝足了之后,这席宴才散了,温润跟王珺将所有客人送走,才折返回来,王玫小姑娘已经将她的客人们也都送走了。

  剩下自己家人,跟张大哥打了个招呼,这才上车回了家。

  “明儿就走年礼,然后就回老家,腊月二十就回。”温润道:“提前走。”

  “嗯。”王珺点头,他只管听温润的安排。

  温润忙了三天,终于忙完了,大家也知道他要回老家过年的,也没多啰嗦,只是吕山长告诉他:“回去老家过年也好,将那天提亲的闹剧,冷一冷,你也不要在外人面前说什么,张家自然会给你一个交代。”

  “已经给了。”温润笑着道:“第二天他们家就让张大少爷来家里,送了厚礼赔罪,听说那什么二房嫂子也受到了训斥,这样不靠谱的亲戚,以后就别来往了。”

  “应该不来往了。”温润对此事的后续,还很关注呢。

  他们收拾了细软,带着人就浩浩荡荡的回了老家。

  莲花坳这里一切入常。

  只不过是有人在这里等他们回来而已。

  而且不止一个人,还有回来住老丈人家的南宫易。

  这家伙如今意气风发:“你嫂子生了,这第二胎,是个女孩儿,如今我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你这武举人,不想考个武进士什么的?”温润自己不去赶考,就在这里忽悠别人去。

  一般人都会觉得,应该是温润想要弥补一下自己的缺憾。

  实际上,哪怕是有机会,温润也不会去京城会试的……他根本考不过去。

  以前研究过一些进士的文章,八股文的魅力就在于,能把一个文学博士,都给绕进去。

  他们学的根本不是一个套路。

  另外就是,京城去一趟,可不容易。

  看看许攸就知道了,他这拖家带口的去了京城,温润每一个月都要派人回永宁县看望许老太爷跟许老太太。

  他们到家的那天,正好是小年儿,回到家里赶紧先祭灶。

  一顿忙活之后,又跟去年一样的流程,吃饭,以及听刘三儿汇报家里的情况:“今年的粮食又是丰收,去年的陈粮,还卖出去么?”

  “不用了,看看开春之后是个什么价格?那个时候再卖给酿酒坊。”温润摇了摇头:“还有,家里的粮食,都收起来了吧?”

  “收起来了。”刘三儿想了想,提议道:“其实,不卖最好。”

  “怎么说?”温润抱着个青花小饭盏,优雅的吃着饭,还喝了一口汤呢。

  对面,坐着王珺正抱着一个二大碗,使劲儿扒拉饭食,为了赶路,他们一路都没怎么休息,归心似箭啊。

  “你没发现吗?入了腊月,过了腊月十五之后,就没下过雪,虽然江面还是冻着的,可这里一点湿呼气都没有,老张大爷说,明年可能会闹灾,不知道是旱灾还是水灾,反正气候不对。”刘三儿道:“家家户户多余的粮食,都收了起来,没人卖。”

  以往他们收购了之后,会一起转卖给军中,多少能赚一点辛苦钱。

  可是今年却不同了,他都没建议东家卖粮,而是连去年的陈粮都留下了。

  “是吗?”温润对于天时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他相信一些老人的经验,比如说张大爷,他经历得多,看天时应该是很厉害的,他说有灾祸,恐怕是真的了。

  “江南一般不会干旱,要是江南干旱了,那北方还不得赤地千里啊?”温润连饭都吃不下了:“不下雪不代表就是旱,那么就是涝了?”

  江南之地干旱也干旱不到哪里去,这地方水道纵横,水车也林立的,那么就剩下……涝了。

  发大水太有可能了。

  王珺给他夹了一块油焖笋:“吃饭吧,就算是发大水,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何况你这都是猜测,未必有灾。”

  他在这里生活了快三十年了,记忆里好像只有匪患,还没发过大水,基本上年年都是丰收,要不怎么说,这地方是鱼米之乡呢。

  天灾很少的,人祸倒是不少,一个匪患闹了好久才平息。

  这地方水道发达又有不少山岭,更有大片的平原水稻田。

  “有备无患。”温润将碗里的饭菜都吃掉,就不再添加。

  反而让人拿了礼物,下午就去了隔壁的杨家,杨大叔如今是村长,他们两家又是交情深厚,根本不用客气。

  跟他说了天气可能变换的事情。

  “我也觉得这天气不对。”杨大叔现在虽然有了点家底,可也不改农人本色:“我家里的粮食都没卖,存了下来,你们也别卖了,到时候有事情,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陈粮就陈粮,大不了,自己吃呗,做点什么不能消耗掉那些粮食啊!”

  “行,听您的,不卖粮食了。”温润点头,他也是这么打算的,第二天去上坟烧纸,第三天出门去串门,晚上是在张大爷家吃的晚饭。

  作者闲话:

  江湖离家近,就回家过年了,大家最好不要千里迢迢的回家,毕竟现在开放了很多,如果非要回家,大家千万做好防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