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82章 深秋忙碌碌

  这帮人走的算是干净,一个人都没留下!

  甭管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是卖惨,都没用。

  等他们走了,温润一挥手:“让咱们的人入住各家,看好这里,一块肉,都不许让外人摸走。”

  “是!”

  那些人走了,不代表他们的心也就走了,这块风水宝地,谁乐意离开啊?

  但是只要他们在这里一日,那帮人就休想返回来鸠占鹊巢。

  张三儿看了一圈儿回来,跟温润美滋滋的道:“你还别说,这帮人日子过得够顺遂的,家家户户都有三五百两的存银,还有布匹、粮食和肉类,比一般小地主都过得殷实。”

  小地主还得缴纳税粮,还得出劳役呢。

  他们什么都不用,那几个乡老,是躺着都能赚钱!

  那十几户人家,是他们私自招来的佃户,与其说是将军府的佃户,不如说是他们佃户的佃户。

  你说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温润没进入此地的大屋,张三哥先带人进去收拾了一下,出来跟他说:“里头还行,这帮人到底不敢太过分,里头的东西还是保持了原样,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有人住过,幸好咱们带了你常用的被褥和喜欢穿的衣服,对了,里头熏了香,一会儿进去吧!”

  “让人做饭吧!”温润看了看天色,太阳都要落山了。

  “还做什么饭啊?直接吃现成的吧!”结果张三哥道:“反正他们各家的饭菜都没动呢!”

  “那行吧!”温润也不想浪费。

  结果可倒好,张三儿就是一家取了一碗菜,温润的饭桌上差点没放不下。

  鸡鸭鱼肉是应有尽有啊!

  还有各色凉拌的野菜,豆腐类的,什么凉拌豆腐、小葱豆腐等等。

  更有特色的是,温润竟然吃到了爆炒田螺,这个时候的田螺不仅长得大,还空怀。

  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

  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

  如今这个田螺就是土青色的外科,田螺要等秋风凉了的时候,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吃最好。

  秋天是吃田螺的季节此时田螺肉质肥美,吃起来清甜爽脆,腹内无小螺,也没什么泥腥味。

  温润对此十分喜欢。

  田螺用开水焯一下,然后用紫苏叶爆炒。

  绝对的美味佳肴啊!

  温润自己抱着一大盘爆炒田螺吃的停不下来。

  张三儿看他喜欢吃,干脆让人将那些爆炒田螺都给他拿来了。

  “其他人有的吃吗?”温润抱着就不想撒手了。

  但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吃独食不太好。

  “他们有鸡肉吃,才不吃这个呢,你自己吃吧。”张三儿宁愿啃两个鸡大腿儿,也不想吃这种没什么肉的田螺。

  大家都很奇怪,怎么老爷爱吃这个呢?

  以前在莲花坳的时候,他也是爱吃这些东西,小鱼小虾小田螺的都是他的最爱。

  在这里吃饱喝足了,还有人给烧了洗澡水,他洗漱了一番,然后回到了这里的卧房。

  你还别说,这里地方很大。

  主宅这边整整齐齐正房五间大屋。

  堂屋尤其的大,是为了让主家接待佃户们方便,不然地方太小,无法体现出来将军府的气度。

  两边是套间,卧房有两个,温润住了一个,另外一个空着。

  张三儿宁愿跟人去住大通铺,也不入住那另外一个套房。

  “我是个管家,怎么能跟你平起平坐?那不符规矩。”张三儿道:“你别说了,这正房只有你可以住,别人可以站岗,守卫,甚至是给你守夜,但是住在这里不行。”

  “好好好,你说啥就是啥吧!”温润只好点头:“但是晚上不用人守夜。”

  “知道,外头有巡逻的人,你也不用人守夜。”张三儿对温润的习惯太知道了。

  温润这才回屋里去躺着休息,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你还别说,这地方是挺不错的,主要是安静,比将军府都要安静一点。

  而且周围就此一家,别无分号。

  一大早上起来,张三儿就跟吃了笑豆似的,满面笑容的跟温润道:“这里真不错,一大早上的就有兔子肉吃。”

  “啊?”温润抻了一半的懒腰:“一大早上的,上哪儿整的兔子啊?”

  “他们巡逻,在墙根底下发现的兔子洞,一大早就抓了七八只肥兔子,后头做了兔肉丸子,还有兔肉馄饨,吃点吧,这可是新鲜的兔子肉,剩下的几个兔子,他们直接烤了吃。”张三儿笑着道:“这地方果然物产丰富。”

  可不是丰富么。

  一大早上的就能抓到兔子。

  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将军府里。

  将军府的花园都改成了菜园子,但是也没这么丰盛的野生动物存在。

  早饭吃烤兔子什么的,温润是肯定不吃的,他吃了点清淡的兔肉馄饨就完事了。

  不过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这头一天,就是带着人,去看了看墒情。

  “这一大片都是上等水田,不缺水,也不会涝,好地方!”张三儿对这一大片地可是眼馋的流口水,不过他倒是不贪心,这么一大片上等稻田,一般人可抓不住,也就将军府这样的存在,能镇得住一些魑魅魍魉,没人敢谋夺将军府的农庄。

  “嗯,墒情不错,上等田,一直种的是稻子,行么?”温润不知道,这样能不能长久,还是需要种点别的,掺和一下?

  “一直都是种植的水稻,这是熟田了,上等的熟田,可难得啦!”张三儿道:“这一年出的稻米,足够军中三个月的吃食啦!”

  军中消耗很大的,能提供三个月的粮食,可不容易。

  不过温润看了看这么好的水田:“里头就种稻子吗?”

  “是啊!”张三儿乐了:“这么好的田地,不种稻子,那不是浪费了吗?”

  温润摸了摸下巴:“这稻田里,养鱼吗?”

  “稻田里怎么会养鱼呢?养鱼那需要深水,稻田里的水,也就薄薄一层,怎么养啊?”张三儿更乐了:“别说大鱼了,就是小鱼也养不起来啊!再说了,万一鱼儿啃了稻子根儿,那还活不活了?”

  温润被说的哭笑不得:“找那种不啃稻子根儿的鱼苗,放在稻田里,这样的话,还能让鱼苗吃一些虫子,保护稻田。”

  他前世的时候,那可是有生态化大农场。

  循环养成系统,什么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等等,一个大农场,一年的产出源源不断,绝对不是这么点收成。

  “你说的是桑基鱼塘吧?”张三儿突然想到了点什么:“那是两广那边的习俗,非本地的习惯。”

  温润这才知道,桑基鱼塘并非是本朝才有的,也并非他一时脑热想起来的,这原本是广东佛山市南海西樵山及珠江三角州地区民众于明代首创的一种生产方式。

  珠三角历史上第一圈桑基鱼塘形成于南海西樵山,换句话说,西樵山是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发源地。

  这与两宋年间,来自中原的珠玑巷移民抵达南海、顺德开基是分不开的,他们带来了中原、江南农耕水利丰富的生产经验。

  唐宋时期,因北方连年战乱,中原人口持续南迁,部分人来到珠三角流域围垦耕种,繁衍生息。

  桑园围的修建开启了珠江三角洲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历史,桑园围内“桑基鱼塘”也应运而生,人民通过堤围、河涌、窦闸灌排,开发洼地、河滩,改造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养蚕。

  这样,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哦?”温润摸了摸下巴:“如果我也想稻田养鱼呢?”

  “那就得开挖沟渠,还得栽种桑树。”张三儿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可是麻烦一时,能收获很多年啊!”温润道:“就说桑树吧,这边儿大量的山地留着干什么?也就能弄个柴火烧一烧,可要是种上桑树呢?”

  稻草也可以作为柴火烧啊,不一定非得是木柴。

  种不了桑树的地方,还是要留下那些杂树的,木柴也不是没有。

  “那花的钱可就多了。”张三儿觉得折腾。

  温润却想着,多一分收获也是好的,故而在这里溜达了两天,看各处风景,其实心里是盘算着,怎么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三天的时候,有人来了。

  一百五十户人家,来了这里。

  都是营中官兵们的家眷,也有退伍的老兵。

  他们来了之后,温润就安排他们入住了这里:“现在秋收也过了,趁着还没封冻,先把房子盖起来。”

  住在这里是暂时的,盖好了房子,他们还是要住新房的,而这里也要重新修饰一番,才能当农庄别院。

  “行行行,住在哪儿都行,何况要新盖房子。”领头的是一个缺了腿儿的老卒,家里只有一个老妻,一儿一女。

  儿子成了亲,女儿也嫁了一个下了战场的残疾伙长。

  这老卒也是个老什长。

  “新房子也都是青砖瓦房,规划好了的,盖房子的人,明天就到。”温润早就安排好了,钱砸下去,什么样的人手招不到啊?何况这会儿还是农闲时候,劳役都服过了,家里有粮食,出门来赚点零钱,还是可以的,且温润让人买了肥猪和鸡鸭鹅等等,伙食一定保证好,砖瓦木材的到了位,盖房子很快的,加上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工业污染,房子盖好了,晾个三五天的就能搬进来住了。

  保证下雪之前,大家都有地方住,再一个就是,砖瓦房的保暖效果不错。

  他还让人盘了火炕,这东西这边可没有。

  将军府里有,一些老卒们其实比年轻人更喜欢火炕。

  其实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应该都盘个火炕。

  冬天这里也不怎么暖和,夏天还潮湿闷热。

  “好好好,都听东家的,都听东家的!”老伙长忙不迭的点头:“我们来的时候,把家当都带来了,没想到这里这么齐全。”

  可不是么,几乎可以拎包入住啦。

  “齐全吧?大牲口的都有,你们也看到了,盖房子的时候,大家想赚点钱,就跟着去干吧,领一份工钱,全家都能在工地上吃饭,放心吧。”温润大气的道:“咱们将军府,不缺那么几口子人吃饭。”

  大家当他客气,结果温润一直等到工程队来了,画好了地盘,开始盖房子,那伙食可真不错!

  一顿饭保证两道菜一道汤。

  一荤一素,一道汤加米饭。

  蔬菜就不说了,可荤菜的确是够意思,不是红烧肉,就是东坡肉,再不就是排骨,或者是鸡鸭鹅的轮流来。

  汤也都是肉汤,鱼汤的轮着来。

  吃得好,工钱也给的高,这房子盖得飞快。

  温润后来就回去了,因为家里也需要他啊!

  回到将军府,他收拾了一下,第二天就去了驻守大营。

  大营里今年采购的粮食,温润称重很严格,陈粮一堆,新粮一堆,先吃陈粮。

  不过这陈粮也是没脱壳儿的稻子,脱壳儿了之后,吃的时候,跟新米没什么两样。

  除此之外,温润还购买了大量的肥猪,除了吃肉,还要制作腊肉腊肠,风干肉和咸肉等等,能长期保存的肉类加工物。

  温润在这一点上准备的十分齐全。

  猪肉可以加工,其他的东西就不能了,内脏和猪头,猪蹄猪尾巴等等,都要当时就做了吃。

  于是大营里头着实是吃了好几天的美味佳肴。

  爆炒肥肠,猪头肉,凉拌猪耳朵,猪巧舌等等。

  王珺看着眼巴前的凉拌猪头肉,笑的筷子差点都没捏住:“这几天是怎么了?整个大营里都油水十足啊?”

  “为了储存呗,我让人做了很多肉类食材存起来,往后慢慢吃。”温润夹了一筷子的凉拌猪耳朵:“防止大家没有油水么。”

  作者闲话:

  2022永别了,2023年,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