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79章 许攸回来啦!

  温润一想就乐了:“那刘大哥可吃亏了啊,你这都分家了还让媳妇儿孩子回去啃老?”

  “我大哥巴不得呢!”刘三儿一点尴尬都没有:“我大哥没那么抠门儿啊,家里的豆腐坊,他继承了,我们兄弟没有一个要的,如今豆腐坊生意好,我媳妇儿回去也会帮着挑豆子,干点杂活儿,一群孩子在一起,两位老人看着,心情也好。”

  满地跑的第三代,还有摇头晃脑读书背诵的少年,两个老人看着心里能不舒坦吗?

  刘家兄弟在本村算是兄友弟恭的第二户人家了。

  第一户自然是老王家。

  “行,不给人添麻烦就行。”温润一听没多麻烦,就同意了。

  刘三儿他的确是少不了。

  这些人租赁土地,种植的东西,也并非强行规定非得种什么。

  人家今年种稻子,明年可能会种旁的,不过上好的水田里,基本上都是种的稻子,只不过秋收之后,会种一茬秋菜,可这茬秋菜,种的什么就不一样了。

  有人种了葱姜,就有人种了萝卜,还有人种了芥菜。

  这些人除了来送粮食,还送了一些菜过来:“都是种的秋菜,如今也能收了,虽然说东家不管这一茬种什么,都不会收租,可大家也不占东家便宜。”

  送的东西不多,但是代表了大家的心意。

  “好菜!”温润拿了一棵白菜看:“挺好,腌菜正缺这菜呢。”

  还有一些长成了的家禽家畜。

  温润在家,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加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刘三儿嫉妒的道:“东家在家和不在家,就是不一样嘛!”

  温润呲牙:“那是,那是!”

  这边刚收完租子,那边许家就来人了,说许攸三天后到家。

  温润收拾收拾就去了县城,住进了许家大宅,三天之后,许攸果然回来了。

  会试,本县只有许攸一个人中了进士。

  他回家,那可真是欢天喜地啊!

  倒是路过府城,可是没有下去。

  直奔老家来了,到了地方,先回家,进了门,先找双亲,看到双亲,一下子就跪了下去:“孩儿不孝,一走三年,今日荣归故里,拜见父亲母亲!”

  “好孩子。”许老太爷还能绷得住。

  许老太太可就不行了,一下子抱着自己的儿子,哭的泪如雨下:“我的儿呀!我的儿呀!你再不回来,娘就要跟着你去了。”

  “娘!”许攸也哭,他从出生开始,头一次离开父母这么远,离开父母这么久。

  自己一人在京城,哪怕是有下人陪着,也觉得孤单。

  逢年过节都想家,不仅想父母双亲,还想念他新婚的妻子,新得的孩儿,还有至交好友。

  温润悄无声息给的钱,帮了他大忙了。

  在家千日好啊,出门才知道万事皆难。

  见过了父母双亲,终于哭过了,然后就是巨大的喜悦。

  “你也别在这里跟我们耍宝了,温润在家住着呢,只是给了你见我们的时间,现在去看看你媳妇儿和儿子吧,一会儿洗漱过了,过来吃饭。”许老太爷毕竟是上了年纪,很快就控制住了情绪:“去吧!”

  “是。”许攸去了自己的院落。

  许攸的妻子和儿子,本来是要去迎接他的,可是这不外头有外人么,怕吓着孩子,就没出去,一直在院子里焦急的等待:“相公!”

  看到他回来了,眼睛都红了。

  “我回来了。”许攸一把抱住了妻子,连带着儿子。

  许夫人高兴丈夫回来了,可儿子不高兴了,三年了,孩子还认识个毛啊?发现这个人抱着娘亲,还搂着自己,他不舒服了,小家伙儿顿时不干了。

  吱哇哭闹,小手上去就挠:“走开!走开!不许碰我娘亲!”

  搞得许攸尴尬又高兴:“我儿子都能护着娘亲了。”

  许夫人脸蛋微红:“好了,回来就好,先更衣洗漱一下吧。”

  一身进士朝服,看着是威风凛凛了,可实际上,这身衣服着实,不轻啊。

  洗漱更衣之后,又跟儿子玩了一会儿,逐渐熟悉了,儿子才认他这个爹。

  午饭时间到了,许攸去了前厅,就看到了陪他父亲聊天的温润:“如玉兄!”

  “悠然兄啊。”温润笑呵呵的道:“恭喜高中。”

  “客气了,咱们兄弟客气什么?”许攸伸手扶了他一把,两个人相互拍了拍肩膀,默契不用多说什么,就知道彼此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了。

  兄弟就该这样。

  他们落座之后,就没说旁的,一直听许攸说他在京城的见闻。

  从他一开始去,到后来恩科考中,说了一下午,饭没吃多少,茶水倒是没少喝,加上大家也没心思吃饭,只是饿了,就随便夹两口菜,吃一点儿。

  索性许夫人是个真正的贤内助。

  她知道他们有话要说,加上天气也不冷,就做了很多可以长时间放着的菜肴。

  光是冷盘就四个,还有可以加热的砂锅,有三个之多。

  另外还有人,时不时地给他们将菜换一下,新出锅的那种。

  以保证菜肴都能随时入口,温度适中。

  中午一直吃到了晚上,连顿了都!

  但是却吃的非常高兴,一点酒都没喝,却觉得有了醉意。

  晚上许攸是自己回了他的院子,媳妇儿跟儿子,还等着他呢。

  温润第二天跟他一起去了县衙,拜见了县令大人,用了一餐,又去了书院,吴山长高兴地都流泪了:“好,好孩子,好孩子!”

  许攸大礼参拜:“许攸,谢恩师。”

  吴山长在晚宴上喝了很多,高兴地拉着许攸跟温润不撒手:“两个好孩子,老朽这一辈子,值得了。”

  温润在聚餐的人群里,看到了吴先生,他现在好歹也是个举人了,但依然留在了莲花坳,颇有落地生根的架势。

  莲花坳有了他当先生,教学水平一直保持的挺高。

  而且他手上有温润当时教导孩子们的教案,就顺着那个教导。

  他发现孩子们学得更快,更好,更多!

  “你也来了?”温润凑到了他跟前儿。

  “是啊,来看看,家里的孩子们读书都很认真。”吴岚想了想:“还有,明年他们也想童生试。”

  “我听说了,大概是十几个吧?”莲花私塾的孩子,温润太熟悉了。

  “十二个。”吴岚比划了一下:“我想留在莲花私塾,教导学生们,有您的手札做笔记,挺好的。”

  “你想留下就留下吧。”温润道:“我在家里停留不久,许攸如今回来了,我们也见过面了,等到他离开,我也回府城,那里一大堆事情呢。”

  “是。”吴岚高兴了。

  莲花坳那里是真的好,他每日过得都很充实。

  温润深吸一口气,打算有机会了,就把莲花私塾扩大一番。

  许攸第二天专门去跟温润说了一天的话,后来才打点行装要北上,温润答应他:“家里这边我虽然不在,可逢年过节都是要回来的,许伯父伯母你就放心吧。”

  “有你在老家,我放心,我还让人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事情,让二老解闷。”许攸小声的道:“你隔三差五的派人来看望,我都知道。”

  他父母跟他说了,温润就算是去了府城,也是一个月派人来看望三五回,有的时候是单纯的派人来看看,有的时候,会捎带一些东西过来,什么府城知名的小吃,码头渔家的新制鱼干。

  还有谁谁商队路过府城,从北边带来的牛肉干啊,从西边带来的,比蜜都甜的沙枣啊,反正总有各种小东西送来。

  一年四季还有各种适合的布料,秋收的时候,也派人来看着点,生怕佃户们欺负老东家。

  其实温润多虑了。

  温润是送走了许攸一家子,才动身回了府城,那个时候已经九月中旬。

  到了府城,好么,王珺在码头那里等着他呢!

  成亲了的张三儿,也跟在他身边,月姑没来,月姑有了身孕,三个月了。

  “真的?”温润顿时大喜:“身体可好?她那娘家,赵良子的亲事,明年开春也要办了吧?”

  赵良子有个青梅竹马的小船娘,已经下了聘礼,那边也在准备嫁妆。

  “是,明年开春就办喜事。”张三儿搓了搓手:“咱们回家再说,回家再说。”

  “回去。”王珺将人扶上了马车,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回了将军府。

  将军府还是老样子,温润回来之后,洗漱了一番,才坐在饭桌上吃饭,顺便听家里人跟他汇报情况。

  “主要是秋天这粮食的收购问题,咱们这儿,佃户们缴纳的粮食……。”张三儿憋屈了一下:“缴纳的倒是很及时,可粮食多半都是陈粮。”

  “陈粮?”温润吃饭的手一顿:“不是新粮啊?”

  “是去年的陈粮,咱们家库存的粮食里也有一些,都是要低价卖给军中的,老家那些都卖给酒坊了。”张三儿道:“这帮家伙太不地道了,还说反正都是要给人吃的,新粮陈粮都一样,他们原来就是这么缴纳的租子,去年咱们是太忙了,这才没在意这些,今年……我有个事儿要说啊,我想那些土地,不租赁给他们了,还是租赁给自己的兵丁家眷们吧!”

  王珺听了立刻就点头:“对,他们太奸诈了,不好。”

  自己家的土地,王珺很在乎的,佃户不好,换一批呗。

  倒是小文,听了这话,眼睛亮亮的看着温润。

  “你也想让家里人去那里?”温润记得小文的家,就在附近来着?

  “我们家现在种的地也是朝廷分的,不是自家的,亲卫们的家眷,基本上都搬去了亲兵庄,可亲兵庄也只能安排下亲兵们的家眷,还剩下不少人,如果能有更好的土地,分一些年轻力壮的过去,总是好的。”小文低头有点腼腆的道:“我家还有六个弟弟,二弟三弟都成年了,都可以成亲然后分出去……。”

  分了家,就独立成户,如果没有足够的田地种植,他们可能日子会很难过。

  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他们要吃饭,要穿衣,要赚钱,就只能外出务工,还不能走太远,有的人还会一些小手工艺活儿,赚点微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那里有多少佃户?”温润知道这些佃户都是前任将军府留下来的,他用了他们二年,这二年他们什么样,温润也知道了个大概。

  “一百五十户人家。”张三儿道:“他们因为是租种的将军府的田地,赋税和劳役都是免了的,就这还给的一半租子是陈粮。”

  这才是张三儿最讨厌他们的地方,占便宜没够了。

  他们要是给的都是新粮,再送点什么土特产的,张三儿也不会这么生气。

  “一百五十户,生活水平怎么样?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点存钱啊?”温润低头继续吃饭。

  “不是有那么点儿!”张三儿吐槽:“那家家户户,最少都得有二百两银子的存款,你知道他们在那里种了多少年的地么?都不用缴纳赋税,更不用出劳役,不止是种地,还种菜,还做一些其他的活儿,木匠啊,瓦匠啊,他们都会在农闲的时候出门打工,府城这里多繁华啊!哪儿都需要人,他们赚的可多了。”

  温润还没去过那里:“改天去那里看看,我还没去过。”

  将军府有十顷地就在府城远郊那边。

  但是温润太忙了,都没去看过,张三儿倒是去看过。

  “去看看也好,原来那里有将军府修建的农庄,将军府的人没在那里住,那里就住满了那群佃户,一个个将那里当了家,自己也不盖房子,破了漏了就找将军府哭诉,将军府就派人去修缮,或者花钱雇佣人去修缮,他们种地不花钱,住房不花钱,自己赚的比给将军府的多多了!”张三儿抱怨的不得了:“有这好事儿,为什么不给我们自己人?给了一群无关紧要的家伙?”

  温润愣了一下:“他们以前,是不是跟曾经的将军府,有关系啊?”

  张三儿噎了一下:“嗯……他们里,多少都跟前一任将军有瓜葛。”

  什么将军的小妾的娘家,大管事的亲家,七拐八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