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14章 府城大鸿升

  他们本来当天晚上就该到这里了,无奈的是,他们东西太多,夜间卸船不方便,故而改成了早上过来,一大早的,码头上的人也要找个好活儿。

  这里又这么繁华。

  他们先下了人,然后一群人去码头的一个早点铺子,吃了那里别具特色的早点,吃过了饭,他们的马车行李之类的也都上了岸。

  吴山长去结算了银钱,并且预定了时间,他们好回去。

  然后才上了马车,一路上的人看到了,就知道这是来赶考的读书人。

  一路上轻车熟路的进了城门,府城的确是比县城繁华,就连城墙都比县城的高大上。

  温润还看到了城墙上巡逻的兵丁。

  出入城门还有检查的呢。

  吴山长驾轻就熟,他们没有检查就进去了城门。

  直奔城南的一处大宅。

  温润到了地方才发现,这是一处三进带六个跨院的大宅子。

  多少租金不知道,但是里头的东西很齐全,就是没什么人。

  温润带来的人倒是有了用武之地,后厨成了他们的天下,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都归他们管了。

  “所有人只需要认真读书,安心备考。”温润告诉他们:“其他的事情,我跟吴山长会处理。”

  “多谢温雅士。”

  “多谢吴山长!”

  众人知道,能有这么一个好环境,离不开这两个人的支持。

  中午他们就在这里开火,吃了一顿便饭,下午就分了房间。

  基本上都是三四个人一个房间,这里有现成的床铺,火炕只有莲花坳有,江南这边都是床。

  晚上的时候,基本上都安顿好了。

  温润让王珏跟王瑾跟自己睡一个房间,他分到的是套间,两个弟弟住里面,他住在外面。

  其余三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那个就不是套间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吴山长又说了一下:“到了府城,就不是在家里那么自在了,大家都谨慎一些,没事的时候,不要出门去逛,在这里只管学习,等到考过了试,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知道吗?敢在考前玩儿的,下次我可就不带他来了。”

  “是,山长!”众人应声。

  后来温润才知道,为什么来赴考的人这么少?因为一些人,已经单独走了,ъeΙBěI吴山长不带他们,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曾经在府城这里,不好好学习,考前就知道闹事儿,还有的人流连秦楼楚馆,吴山长最讨厌这样的人,故而他只带了三十几个人来,可实际上,永宁县来了七八十个呢。

  永宁县也有几个富裕人家,供孩子们读书,也有余钱让他们来赶考。

  晚上休息的时候,温润总也睡不着,他发现自己有点认床了,这地方的床榻,其实没多好,也就能住人。

  幸好啊,来的时候,陈强家的给他带来了行李卷,还是两套行李卷儿,铺在床上,柔软得很。

  温润躺在上面,其实跟家里没什么区别,可终究不是炕,是床。

  很晚的时候,才睡着。第二天起来,有黑眼圈了。

  吴山长跟他一起用的早点,看他那样子,就知道没休息好:“缓两天,缓过来了就好了。”

  两个弟弟也没睡好,这一路舟车劳顿,他们也累了。

  “行,缓两天吧。”温润也只能如此。

  一直到三天之后,才习惯了一些,大家也都休息过来了,吴山长还给他们上了几堂课。

  而三天之后,吴山长拿了请帖找温润:“有人请吃饭。”

  “请吃饭?”温润愣了一下:“谁呀?”

  “还能是谁?手下败将呗!”吴山长很有些嘚瑟的道:“府城书院的山长,还有永清书院的山长,呵呵呵,都知道你来了,本来想是你请客吃饭的,但是咱俩按兵不动,他们不得不来下帖子。”

  温润不太懂这里的事情,他只需要紧跟着吴山长就行了:“我们不先去拜访知府大人吗?”

  “考过了府试再去见知府大人,考试之前不行。”吴山长摇头:“但是可以去他们的宴请,听说是在大鸿升酒楼。”

  “咱们那里有个鸿升酒楼。”温润道:“是一家的吗?”

  “当然是一家的啦!”吴山长道:“我们今天就去那里赴宴。”

  “好啊!”这不是鲁明开的店么?温润以前只听说,没来过。

  这次有机会,去吃一顿也好。

  永清府里的大鸿升酒楼,就是比永宁县的鸿升酒楼气派啊!

  这是本府城里最高档的酒楼,不但在进门的那里设有轿厅,底楼还给轿夫护卫们安排伙食,轿子就放在厅里两边,保证人什么时候走,这轿子都不用暖,直接上了就能走人,服务做的非常到位。

  旁边专门建了车马房,甭管是西域良驹还是普通的挽马,都给上好的饲料,饮水都是温的盐水呢。

  可以说非常的体贴啦!

  而周围挂的全都是一水儿的大红灯笼,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让你如在人间仙境,闻到的全都是美味佳肴的味道,且每一道都有来历。

  来这里吃饭,吃的不是美味佳肴,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

  是其他的酒楼饭庄,没办法模仿的呦!

  温润来赴宴,是跟着吴山长一起,吴山长不知道从哪儿,雇佣了两顶轿子。

  温润头一次做轿子,这抬着轿子的人,估计是常年练出来的,轿子一点都不颠簸的就把人抬进了轿厅,下了轿子之后,温润跟着吴山长,从一个布置别致的走廊,上了二楼。

  那里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半开放式的雅座,给他们留了出来。

  温润一看,都是熟人啊!

  麦生、崔凡都在呢,还有三位山长,两个不认识的,据说是举人的老爷。

  “吴山长,温雅士。”众人打招呼。

  吴山长给温润做介绍,温润这才知道,这两位举人老爷,是本地有名的名士,只不过命不太好。

  第一个是吕松,吕木公。

  他考中举人那会儿,才十八岁,标准的青年才俊啊!

  结果刚考上举人没到三个月,妻子去世了!

  守了妻孝一年,娶了妻子的庶妹为续弦,这次倒是挺好,这媳妇儿活的时间长,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可是娶了媳妇儿刚有了身孕,父亲去世了!

  守孝三年,也就是二十七个月吧!

  刚出了孝期,半年之内,媳妇儿又怀孕了。

  他也想去会试一把,结果母亲去世了!

  又是三年的守孝期,守孝期间,妻子生了。

  出了孝期之后,他开始走亲访友,顺便重拾学业,媳妇儿有了之后,又生了。

  只不过这第三个有点难产,差点过不去。

  他去京城会试了一次,结果名落孙山不说,还花了很多的银子,见识到了京中的繁华,也感觉到了那些才子佳人们的真挚感情。

  同样的,他终于正视自己的内心,觉得官途并非他所向往的,于是回到了家里,跟妻子举案齐眉,养着三个孩子。

  自打放弃了去会试,他就成了名士,每日吟诗作对,另外就是在府城的书院里当了一个教谕,醉心教导后辈们。

  可以说,这个人真的是看得通透啊!

  另外一个叫冯清,冯三水。

  他家里是府城的富商,到了他这一代,倒是可以科举了,可是他志不在此,考到了举人,就不想继续了,家资万贯的他,只喜欢风花雪月,吟诗作对。

  也是他幸运,父母在的时候,他考试,就考了秀才,当时才名远播,后来父母不在了,他守孝过后去考了举人,就没去会试。

  但是他是真的才华横溢之辈。

  故而混了个名士的称号,只是没在书院里任教,可有了这个名士的称号,他们家也有了依靠。

  温润看出来了,这俩人都是没有父母高堂,在家说了算的那种。

  跟他的情况差不多,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相互见礼过了,几位山长寒暄了一下,说了说学生们应考的事情。

  倒是这会让人上了菜,温润看了一眼就笑了:“大鹏卵啊?”

  “是啊!”冯清道:“这不是要考试了吗?大鸿升酒楼每天只推出十只大鹏卵,需要预定呢,谁都想吃一个,好鹏程万里,说来也奇怪,这古书上的记载,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做不出来人家这味道,其他酒店也都有大鹏卵这道菜,可就是没人去吃!”

  “这道菜应该是本酒店的独家秘方,虽然古书上都有记载,可是谁能研究明白呢?”温润心说这配方就是他给的,秘密就在于大鹏卵的里头,蛋黄跟蛋清,分开放不说,那猪肚跟羊肚,要提前用料腌制上,这才能好吃。

  别人家都用的生肚,那能好吃吗?

  “是啊,再说这莲房鱼包,还有期限,只有夏日里才有,冬天没有!”

  说的都是这里的菜品如何如何,东西很多,且他们说什么,温润都能接的上。

  因为这就是温润给鲁明出的主意啊。

  不明就里的两位名士,对温润如此博学多才,很是惊讶,同时也很惊奇。

  “不愧是雅士。”

  “知道的真多!”

  “呵呵……。”温润能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

  不过在吃饭的时候,倒是冯清来了一句:“老百姓开门就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嗯,我们也开门七件事。”温润道:“琴棋书画诗酒花。”

  “不错,不错!”两个人大乐:“琴棋书画诗酒花,果然是对应了。”

  温润只是腼腆的笑着,没有多说什么。

  倒是吴山长,看到他们三个竟然能聊到一起去,而麦生跟崔凡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嘴,就有些开心:“温润啊,在家乡也开了一个私塾,带了五个学生来考试,正好跟我们一起来,要不然啊,他就守在家里不动地方了。”

  “听说了,温雅士才华横溢,就是有些不爱出门。”

  其实是他们想邀请温润来,切磋一下文学的问题。

  可是温润就是不来啊!

  温润吃饭的时候,话很少,倒是认真品尝这里的菜色,还真不错。

  比家里的手艺好,但是不如家里做的地道。

  吃饱喝足了,上了茶水上来,温润打开一看,嗯,很好,今年的新茶,信阳毛尖呢。

  “好茶啊,信阳毛尖。”温润喝了一口:“今年的新茶,不容易啊。”

  “是好茶,可知道信阳毛尖有什么讲究?”这就来了考题了。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到了宋朝,有十三个买卖茶场,称十三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温润坐在那里侃侃而谈。

  实际上,这是他去信阳旅游的时候,那里的导游说的,信阳毛尖的历史很悠久,也是国产十大名茶之一。

  而且他还知道,根据信阳毛尖的生长季节,当地人习惯以鲜叶采摘期为标准,将其划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白露茶)。

  一顿神侃,将所有人都侃晕乎了,温润也就功成身退了。

  跟着吴山长坐着轿子,回到了家里,一进屋,吴山长就乐呵呵的道:“今天真给我长脸。”

  “也没说什么,就是谈论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对温润来说,的确是如此。

  “就是这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才很少有人能这么熟悉。”吴山长道:“想必以后他们会服气你了。”

  “这就服气我了?”温润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啊?

  “当然服气了,他们能说的那么头头是道吗?”吴山长道:“好了,回去休息吧,明天开始,在家闭门,教导学生们。”

  “哦,好的,您晚安。”温润没觉得自己怎么样,侃大山也能侃成雅士,那他觉得名士也不过如此。

  晚上回去洗漱过后就睡了,第二天开始,果然如同吴山长所说的那样,让所有人都闭门不出,在院子里读书。

  包括莲花坳的五个孩子也是如此。

  一直到了那一天,吴山长去领了号牌,他们要府试了。

  作者闲话:

  补昨天的一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