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93章 新春游玩小文会

  中午的时候,大家开始做准备了。

  年夜饭的菜,也开始做了,下午大家提前吃了一顿晚饭,丰盛的晚饭,喜庆的气氛,人人脸上都露出来幸福的笑容。

  温润觉得自己可以了,将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经营到了如今的局面,很不容易啊!

  他自己感叹了一下,就跟着开心的吃吃喝喝了。

  吃过这顿早了两个时辰的晚饭,家里所有的人,都换了新衣服,全身上下一水儿的新,表示辞旧迎新。

  换过了衣服,开始准备年夜饭。

  王珺带着温润,跟其他人玩麻将,叶子牌,押大小等等。

  不过温润玩了一会儿就不玩了,而是拉着两个弟弟,玩连字儿,念叨一些简单的对句。

  玩的更文雅一些。

  王珺看着他们玩儿,只觉得很羡慕:“以后两个弟弟也能考个功名回来,就好了。”

  “肯定会的,肯定会的!”

  “我看他们俩,最少也得是个举人。”

  张三儿跟梁二也很羡慕,可惜,他们只认识字儿。

  读书都磕磕巴巴,且不太明白书本里的意思,他们根本理解不了什么“子曰诗云”的。

  温润对两位弟弟的学业十分关注,哪怕是过年,也不要放松练字。

  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外面竟然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花。

  “瑞雪兆丰年啊!”温润披着狐皮大氅,站在廊下抬头仰望,大红灯笼映照在他眼中,有一点红色,显得他本人都喜气的很。

  “快进去吧,再丰年下去,你就该着凉了。”王珺很煞风景的将人拉回了屋里头。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温润坐在炕上,还在念叨这首诗。

  “这什么诗啊?”王珺没听过这首诗。

  “这是宋朝诗人陆游,陆放翁的《除夜雪》,意思就是除夕夜之雪。”温润得意的道:“多应景啊!”

  “是很应景。”王珺给他一杯浓浓的姜茶:“喝了吧,驱寒。”

  “哦。”温润一口就干了。

  除夕之夜,喜气洋洋。

  就是守夜的时候比较难熬,温润跟王珺下棋,两个弟弟分别给俩人当参谋。

  张三儿跟老卒们玩押大小,梁二跟人搓麻将。

  全家都在玩耍当中,饭菜都做好了,半成品的也都准备妥当了,就差下锅啦。

  新年没大小,车夫都敢赢了钱,揣兜里去。

  梁二赌品还不错,输了钱也不生气,还当自己是散财童子一样,技术不行赌瘾还大,幸好赌品好,大家也乐得跟他玩儿。

  等到半夜,鞭炮齐鸣,夜空绽放无数烟火,莲花坳虽然人家少,可是放的烟花爆竹,不差县城多少。

  年夜饭吃过之后,全家人都守夜呢,第二天一大早,拜年,发红包,吃早饭,然后就剩下补眠了。

  温润抱着被子睡得香甜。

  王珺侧着身体,依然对着温润的耳朵呼噜噜。

  气的温润睡梦之中,伸手推了这家伙好几次。

  下午太阳落山之前,人们才陆续爬起来,准备晚饭。

  吃饭的时候,温润跟王珺商量:“初三初四,咱们在村里串门拜年,过了初七,咱们去县城,也带家里人去看看灯市。”

  温润虽然没去过大城看灯市,但是县城的灯市,也值得一看。

  王珺从来没有跟温润他们去过灯市,也挺想去看看的……以往没去是因为没钱,后来是因为没时间,也没机会。

  “行,一起去!一起去!”王珺果然兴致勃勃的想去看看灯市。

  其他人更没问题了!

  不过还是要留人看家的,不过没关系,今年不去明年去就行了。

  初二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这跟老王家没啥关系。

  不过初三么,温润跟王珺,还是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了隔壁老杨家吃饭,因为翠花婶子回娘家,就是来的老杨家。

  马三儿也在,他们初二回来,在老杨家住一夜,初四晚上回去。

  “找陆通神医看过了,说翠花只要好好调养,还能再有孩子的,多贵的药,我都给她抓!”马三儿这辈子,就喜欢刘氏一个,有孩子当然好,没孩子也一样。

  不过这二年马三儿也挺有财运的,家里的日子好过,刘氏又在老王家做活儿,也能攒点钱,两口子的日子过得很好。

  就差孩子了。

  以前是不敢想,现在有了陆神医,他们觉得又有了希望。

  “那就吃药!”温润一拍桌子:“缺啥药材咱们去买。”

  “也没啥缺的,就是要我们调理。”马三儿道:“我请了人帮忙,做个家务什么的,不让她干活,也不让她碰凉水什么的。”

  这都是陆通神医嘱咐的话,被马三儿奉为圭臬。

  “需要什么尽管开口。”王珺的话,马三儿表示感谢。

  杨大婶跟翠花婶子一起做的饭,都是一桌子大鱼大肉。

  家里条件好了,杨大婶的气色都好了许多,做饭也不再抠抠搜搜,东坡肉,腌笃鲜,红烧鱼和凉拌菜。

  酸笋鸡皮汤,也很够味!

  温润跟王珺带着弟弟妹妹们能在这里吃一顿饭,让杨大叔很是欣慰。

  两家人是一起苦过来的,现在日子好过了,感情更胜从前。

  初四的时候,王珺跟温润在家接待来客,两个弟弟拎着礼物出门去挨个给乡亲们拜年。

  迎接了一天的来客,甚至温润的那些学生们也都来走了一遭。

  而倪黑子与程二双子,也来给王珺拜年了。

  晚上他们跑去了张大爷家吃的晚饭。

  初五在家没出门,初六的时候,温润排遣两个弟弟,出门搞串联,谁家要去县城看灯?

  好么,好多人家啊!

  只是他们去了县城要住在客栈里,年前已经说好了的,莲花坳不差钱,他们承包了客栈的大通铺,为了安全,还是住在一起的好。

  毕竟过年的时候,大家身上都带了钱的,要是被人偷了或者抢了,得不偿失啊。

  捕头捕快捕手们,也不会为了你三五两的银子,一些铜钱,就年都不过了,跑出来抓人吧?

  除非是三五百两还差不多。

  可他们也不傻,去看个灯市,带三五百两的银子?

  那纯粹是找偷,挨抢都不冤枉。

  温润干脆跟他们约好了,明天一大早就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了早饭,全家都准备好了,尤其是老卒们,名正言顺的跟在王珺身边,说好了是他的亲兵嘛。

  另外就是陆氏医馆也有一群人要去看灯市。

  三五十辆马车一起出动,加上其他人家的马车,这都快上百了,浩浩荡荡的走在路上,让人十分侧目。

  尤其是这车队两边,还有护卫亲兵,这亲兵跟旁人不一样,非武官不可用。

  王珺骑在高头大马上,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衣华服,盼顾生辉之间,带着一股凌厉的煞气。

  一般人看了一眼,就不敢看第二眼了,生怕惹上是非。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县城,温润直接大气的承包了一间新开的客栈,安顿大家伙儿,陆氏医馆的人也入住了客栈。

  剩下温润带着王珺跟弟弟妹妹去了许家大宅。

  王玫小姑娘身边跟着陈强家的和翠花婶子,一进来就被许老夫人的人接到了后宅去安顿,小姑娘已经换了头型,穿一身正红色的小衣裙,喜庆的像个小仙女儿,可爱的不得了,让许老夫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言说自己要是有个合适的儿子,一定要让小王玫做儿媳妇。

  虽然有孙子,可惜,孙子太小了。

  王珺的到来,让许老爷特别高兴,这可是五品的千户,他的亲兵将许家占了个全面,且有人巡逻,这是武官的规矩。

  比起上次来喝他大孙子的满月酒,这次来拜年,明显更让人高兴。

  许老爷拉着王珺一个劲儿的套近乎,上次满月酒没机会,人太多也太忙了,这次不同,这次机会不能错过。

  让许攸很是汗颜:“我父亲这是高兴的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懂,我懂。”许老爷有点狗腿了,可是想到许攸的老丈人,温润就能明白许老爷的意思了:“你岳父家……?”

  “还是那个样子,关系网还在,可能不太好用,大舅兄自己才是个秀才。”温润的口气,让许攸明白,温润可能猜到了点什么:“谁知道竟然是这种情况啊?这门婚事成的,我母亲有点怨念。”

  要不是妻子生了个大孙子,估计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

  秀才是无法补充成为官员的,只能是衙门书吏,或者是县丞,是最高的成就了。

  如果是举人的话,以他老丈人的心气儿,估计早就倾家荡产,给大儿子买个实缺啦。

  “算了,还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上去好。”温润道:“自己努力,才最踏实。”

  捐官这种事情,一直是不被正经官场看在眼里的,想要升迁,难度也大。

  吃过了晚饭,许攸请温润去书房谈事情:“吴山长想要举办一次新春小文会,还是选在书院里,不在外面举办。”

  “怎么会想举办这个?”温润对文会的印象可深刻了好么。

  “大概是想显摆一下吧?”许攸告诉温润:“府城来了几个学子,在这边过的年,本来是要去拜访你的,但是听山长说,京都第一才子,什么邓二少的都去拜访过你,那些学子们就没去。”

  其实是因为那些学子们的身份,他们既不是才子,也不是什么公子,更不是什么官宦子弟,只是秀才而已。

  但是架不住,温润是举人啊!

  打交道的都是什么人呢?

  想一想彭飞他们的身份吧。

  他们也都是举人,还出身不凡。

  但是又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一直是在书院里徘徊。

  吴山长也想让人看看他们永宁县书院的水平,故而同意举办一场新春小文会。

  主持者是他,可是带头参与的要是温润才行。

  “年前来送年礼的时候,没听山长说啊?”温润一头雾水。

  “他是怕你不想来。”许攸道:“他知道你不太喜欢这种场合,但是他指望你给他增光呢。”

  整个永宁县,也就出了一个温雅士。

  “也知道你会来看灯,故而在书院里举办,不在酒楼里,就是免了被人打扰,同时呢,大家都是读书人,进入书院的也就那么一些,闲杂人等不会进去。”许攸道:“且书院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嘛!”

  在那里的灯市,也很精彩的,尤其是猜灯谜。

  “什么时候?”温润想知道,什么时候举办这个小文会?

  “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就要开放书院的广场,让人进来游玩。”许攸笑着道:“书院今年弄了很多好看的花灯,还有一些高深的灯谜。自然也少不了吟诗作对。”

  温润点了点头:“那行吧!”

  他不想去,也得看着吴山长的面子去一趟啊。

  何况一个小文会,也就那么点儿事情,且书院也算是县城的一景了。

  倒是白日里没什么事情,温润跟着王珺出门,好不威风啊!

  他们第一个拜访的是辛明大人,可怜辛明大人见到王珺,还得给他行礼,谁叫王珺的官阶品级比他高呢。

  不过温润给他行礼,他倒是赶紧说了免礼。

  跟王珺不熟悉,但是他跟温润熟悉啊!

  “如玉贤弟啊,你这办法,还真不错。”辛明大人已经知道了温润的安排:“你的那些举措,我十分受用,且已经准备好了,写成文书,上报一下。”

  王珺不知道温润做了什么事情,让这个县令大人如此推崇,但是他聪明的没问。

  温润道:“还有一些随后安排,您只管做好您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我们来。”

  “好好好。”辛县令对温润很信任。

  看得出来,他觉得温润的手段,比他的更高明。

  拜访过了县令,温润带着王珺,去看望了吴山长和两位先生,这是王珺第一次拜访这么有学问的人,整个人僵硬的坐在那里,腰板儿直溜溜的,双目瞪圆,他的亲兵们更是一个个全神贯注的站岗,搞得本来文气厚重的家里,飘出来一股子的威风凛凛的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