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18章 新的学政来了

  “我们吴山长啊,早就想让我去的,可我拒绝了一次,他还记住了,这么执着,非得让我去一趟。”温润哭笑不得的道:“不过吴山长是憋了一口气,我以前不知道,后来听人说,当年吴山长去过两次文会,结果很不理想,他虽有才华,却不在诗词之上,君子六艺倒是擅长了,可时间都花费在我们这群学生的身上,根本没有时间去琢磨那些琴棋书画,他想让永宁县出格雅士,甚至是出个名士,可惜,咱们这里啊,一直没培养出来,没人有那个闲情逸致,现在有了一个我,老人家就盯上了。”

  这话说得,把辛明大人都给逗笑了:“老人家一辈子教书育人,心里希望咱们永宁县能桃李满园。”

  “是啊,既然他老人家希望我去,那我就去一趟,我的才华与其他人,是不是有所高低,去会一会就知道了。”温润道:“我明天就去看望一下山长,与两位先生,正好,去送一下节礼。”

  “你去吧,对了,时间有点紧,眼看着中秋节了,过了中秋节,学台大人就过来了,你准备一下。”辛明告诉他:“预定时间,是八月十八,他来了之后,是要先去书院。”

  “好,我知道了。”温润点头。

  他是在这里用的饭,走的时候,县令大人又亲自送了他出来,还真的给他拎了五斤茶叶,二斤大红袍,三斤上好的菊花茶。

  回去之后,温润就真的分了一下礼物,第二天去了书院,跟许攸一起去的,俩人见过了吴山长跟两位先生,这次没去酒楼,而是在书院里用的简餐。

  书院的伙食一如既往的清汤寡水。

  白灼秋葵,清蒸鱼,爆炒茭白,凉拌马兰头。

  莲藕排骨汤,配的是白米饭。

  唯一的荤腥,就是清蒸鱼跟汤里的排骨。

  几个人坐在一起吃过了饭,聚到一起,寒暄什么的都过了,礼物也送了,吴山长端着个茶杯,主动提起了此事:“已经接到了通知,八月十八日,学政大人会来永宁书院,这书院里有你当初给的钱,修整了一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温润坐在一边开口道:“可有安排好食宿的地方?”

  “食宿就在我们三个平时休息的地方。”

  山长跟两位先生平时休息的地方,就是在书院里北边的一个单独的三座小院儿,是那种一进的三合院,平时不回家,或者是午休的时候,在那里休憩。

  偶尔也会在那里,会见一些前来拜访的客人。

  为此,这三个小院子共用一个大院子,这个大院子有一个很大的房间,这里的三间房子是打通的,是个很大的会客厅。

  他们三个让出来这么大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能让这位学政大人,有个相对宽松又安静的环境,在书院里居住。

  并且跟来伺候这位学政大人的人,肯定不少。

  这么大一块地方,肯定够住了。

  至于其他跟来的人,那就不管了,是在书院里跟认识的人挤一挤啊,还是另外找地方居住,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为此,县城里仅有的两家客栈,已经收拾了好几遍,就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贵客”们。

  “据我所知,这位学台大人,姓张名炳,字映灯,乃是京畿人氏,不过他虽然是北方人,却很喜欢竹子,北方是种不了竹子的,故而他只能用一些竹子制作的物件儿,比如说扇子、竹伞、竹筒等等,听说他装茶的茶叶筒,都是竹子做成的,就像是我的那个竹叶茶一样。”温润知道,县令大人跟他说的那么多,那么详细,不是说给他听的,是让他告诉旁人的,总不能让辛明按个告诉别人,这位学政大人的个人好恶吧?

  这事儿,要有一个传声筒。

  温润就是那个传声筒,同时也是卖个好给温润,让他在这帮人面前,有个“消息灵通”的印象。

  许攸他们果然吃惊了一下,就算是许攸,也不知道的这么详细,可温润知道了。

  不过许攸惊讶过后,就是高兴。

  温润的消息比他灵通,那他以后也多了一个消息渠道,总比他父亲每次都要往府城跑,跟自己的外家打听消息的强。

  自己的外家也不是那么通情达理的。

  “这……你是个什么意思?”吴山长喝了口茶。

  温润自打当了举人之后,这身份是涨了上去,可这本事,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吴山长现在可是真的要倚重他了。

  “我想,咱们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这竹子。”温润笑了:“不如……。”

  温润说了半天,众人频频点头,吴山长不由得将此事交给了温润去办:“缺什么少什么,尽管说。”

  “其实以后这里,就是给每一位学政大人,来咱们这儿,暂住的地方。”温润道:“就算不是年年修缮,可只要二年一换新,就可以了,维护的费用,可以我出,或者是大家一人掏一点钱,这也不费什么事儿。”

  “这个思路很好,设定也不错,很好,很好。”吴山长点头道:“此事就拜托给你了。”

  “此事还是交给我吧。”许攸却开口:“温润先回去安排一下,准备一番,这不是要接待学政大人么,他还是别分心了。”

  “也是。”吴山长觉得许攸说的有道理。

  “那就麻烦悠然兄了。”温润跟许攸的关系更亲近一些,他的跟许攸,也不分什么。

  他还在许家有个单独的院落呢。

  事情有人去办了,温润也就放松了。

  第二天他就回了莲花坳,在莲花坳过得中秋节。

  中秋之前,温润给家里发了红包,长工们甚至一人分到了二斤猪肉,一只大肥鹅,还有月饼,然后给他们放了两天假,回家去过节。

  至于家里的仆佣们,给了红包,没发东西,反正他们吃住都在家里。

  中秋之夜,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全家人聚到一起,赏月,吃月饼。

  除了月饼还有各色水果,小零食,摆的满桌子都是,大家坐在庭院里,旁边还有烧烤炉子支撑着,后厨的女眷们,嘻嘻哈哈的烤着一些东西。

  温润喝着菊花茶,让几个孩子,一人背一首,关于中秋的诗。

  “风吹玉露洗银河,爽气平分桂影高……。”这是王珏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一》

  “圆魄上寒空……。”这是王瑾背诵的《中秋月二首·其二》

  都是唐朝诗人李峤的诗句,只不过王珏背诵的是比较多的七言诗,王瑾背诵的是五言。

  王玫小姑娘只是跟温润说了一声“哥夫,中秋快乐”,温润就高兴了,特意给她买了一个玉石雕刻的小兔子,只有小姑娘巴掌大,送给她礼物,小姑娘高兴得摸着小兔子,很喜欢。

  倒是陈旭,念了一首李太白的《静夜思》,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但是他喜欢,温润也不跟他计较这个,也给了他一个小红包。

  小少年高兴地笑了,越发俊俏的他,看起来真的很出色。

  温润喝着茶,吃着水果,闻着烧烤的味道:“那边什么东西熟了?”

  “烤蘑菇,烤羊肉串儿,还有烤鱼都好了。”

  “哦,拿一些烤蘑菇给我们。”温润觉得烤蘑菇能好一些,一群小孩子这么晚别搞那么多油腻的东西,所以他没想要烤肉串。

  可惜,有人惦记上了啊!

  “再给来点烤肉串!”王珏在一边喊了一嗓子:“羊肉串啊!”

  “这么点吃什么羊肉串?吃猪肉的吧。”温润立刻就改了口,他们家猪肉串用的是梅花肉,嫩啊。

  “好吧。”只要是肉就行,他们不挑剔。

  吃了点烧烤,菜多肉少,不过有点河鲜,烤的河蚌很好吃。

  第二天温润就给来上学的孩子们布置了一下功课,然后去了县城。

  到了老许家之后,许攸在跟他用茶的时候告诉他:“已经按照你的想法,让人去做了,你看还有什么要说的?”

  “没有了,你能办好,我呢,准备一下,那位听说是个才华横溢的官员,我可得好好的准备一二。”温润乐了。

  他需要养精蓄锐,来应付即将到来的风雨。

  很快,时间就到了八月十八。

  温润一大早就起来,洗漱之后,吃了一点东西,许夫人特意派人给他熬了一盅参汤,派了她身边的婆子送来,那婆子是许夫人的乳母:“夫人说,要提起精神,故而煮了一盅参汤给您提提神。”

  “好,请转告一下,多谢许伯母。”温润一口气就给干了,跟喝酒似的,喝完放下那盏小碗,就去换了衣服,然后上了马车走了。

  很是干脆利落,让那婆子目瞪口呆之余,心里也不禁佩服,回头跟许夫人道:“这才是做大事的才子呢,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他那是有事情必须要走,跟我一个妇道人家打什么连连?”许夫人笑着道:“我儿与他情谊深厚,这可是一个福缘。”

  “是,夫人说的是,大少爷就是运气好。”婆子也笑着道:“将来也考个举人回来,再去京都会试,考个状元什么的,那就阿弥陀佛啦!”

  “状元哪儿那么容易考?”把许夫人逗乐了。

  不过心里还是很期盼,儿子能一路考上去。

  温润上车直接去了城门口,那里已经很早就有人在等着了。

  城门口五里地之外的一个无名山丘上,原来是个类似“迎客亭”、“送客亭”之类的地方,是个已经很久了的草亭,年久失修,还有点漏雨呢。

  现在么,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原来的旧亭子被拆除,直接在附近的竹林里采集竹子,直接盖了一片很大的竹亭出来,其中最大的一座,是三层的那种。

  周围仿照北斗七星的样式,修建了七个二层的竹亭,沿途呢,又用竹子修建了十几个简单的棚子,可以暂时给车马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甚至还修了一排茅房!

  这是温润极力要求要有的地方。

  果然,修了之后,这周围可干净多了。

  隔着不远,有一个大车店,以前也是破破烂烂的,现在么,起码翻新了一下,门窗上也都挂了竹帘子,看起来起码比以前好了十倍去。

  众人一大早来这边候着,山涧雾气缥缈,隐隐约约的城墙,远处的竹林,近处的竹楼,山中的黄叶,风吹过,落叶归根,显得这里更加的雅静。

  看到温润来了,辛县令直接叫他到自己身边来:“你来的挺早的啊?”

  “您来的更早,这才什么时候啊?”温润打了个哈欠:“大人也不会这么早来的吧?”

  “他们在树林场那里过夜的,据说天不亮就会起来准备赶路,估计到了咱们这里,也晚不到哪儿去。”辛县令坐在新修建的主楼里,拿着竹子做的茶杯,喝了几口茶水:“咱们早点来,也只是在这里恭候而已。”

  其实是他们来的太早了。

  而且今日有些阴天,太阳都被云彩遮住了,故而才起了雾气。

  “也是,这点心也挺好。”温润拿了一块吃,他早上吃的少,这会还能吃的下很多呢。

  “这是本地有名的桂花软糕,你尝尝,味道不错的。”辛县令道:“还有我夫人娘家的燕窝酥,蜜三刀。”

  温润看到那摆盘,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精心准备的,不管是茶水,还是点心,都是上好的,来人只要到了地方,就有吃有喝。

  不过具体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估计中午吧?或者是下午?

  他没去过树林场,但是林家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树林场大概是大半天的路途,到达县城。

  因为树林场是出木材的地方,从那里到达县城的路况,是所有地方最好的,平时运送木材,也方便很多。

  所以选择那条路过来,也是因为如此。

  “对了,就这么一直等着啊?”温润看了看:“吴山长他们?”

  “他们还没来,估计是要中午之后才能到吧?”辛县令小声的道:“年纪大了,让他们晚点来,我们来这么早,是表示一个态度,他们晚点来没关系。”

  温润一想,也是啊!

  结果刚这么想,就看到前头一人骑了一匹快马跑了过来:“大人!大人!学政大人他们离此地只有十里了。”

  作者闲话:

  江湖的妈妈平时不怎么爱喝水,现在好了,不止要喝水,还要多喝,嗯,还要多多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