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15章 秋后

  说着,递了两块喜糖给这孩子。

  杨木收下了:“谢谢,不过还不能让开。”

  “啥?”

  “这什么破孩子?”

  “拿了喜糖不让路,难道是要喜钱?”

  “给俩铜板打发走,咱们赶紧接三嫂子!”

  后头不少人七嘴八舌的凑热闹,还有的觉得这小孩儿挺有意思的嘿

  他们这么多人,这孩子都不怕。

  马三儿却没有被说动,反而正色的道:“你怎么才能让开?”

  “我问你,我翠花姨嫁给你,若是没有孩子,你可会纳妾?”这孩子第一个问题就很犀利。

  “不会。”马三儿道:“我指天发誓,这辈子,我就娶她一个,不会纳妾,更不会找个外室生孩子,我只有她一个女人。”

  其他人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不生孩子?还不能纳妾,连外室都不许有?

  这是个什么霸王条款啊?

  可马三儿竟然认真的答应了,还指天发誓。

  古代人都重视这种誓言,且多数都不会违背,因为怕老天爷降下惩罚。

  因为大众基本上都迷信。

  “嗯,那你要保证,不打她,不骂她,要跟她好好过日子,她不开心了,你要哄她开心,不要让她掩面哭泣。”小少年认真的道:“我们以后长大了,也会孝顺翠花姨,同样的也会孝顺你。”

  “我保证!”马三儿举起手,正色的道:“我等了她十年,本以为没了机会,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是老天爷给我们的补偿,我会珍惜。”

  “好,希望你说到做到,不然我们会接表姨回来,与你和离!”杨木正色道:“我们兄弟三个,就是我表姨的靠山。”

  他们虽然才读书了二年,可已经有了苗头,尤其是杨木,他本身就很出色了,考中秀才,已经是有了希望。

  这么说,也有底气的很。

  “可以,你们看着,我怎么对她。”马三儿笑了:“她有你们三个外甥,是她的福气。”

  杨木转身让开了。

  一伙人进了门,总算是看到了温润他们。

  这一关好过,杨大叔按照惯例,说了一些夫妻和睦等嘱咐的话,温润呢,只需要说一些说一些百年好合的吉祥话。

  就算是这样,也让马三儿紧张的直擦汗。

  他对小孩儿不怕,对表姐夫也不怎么怂,可就是怕温举人。

  这人说话慢悠悠,还满嘴的大道理,甚至一说子曰诗云的,他就犯怵!

  好不容易,终于接到了刘氏,看着焕然一新的妇人,马三儿笑的有点傻。

  温润好不容易阻止住自己翻白眼的举动:“翠花婶子是我老王家的帮佣,她成亲,我老王家送她一头小毛驴代步。”

  外头,就有程老五嘻嘻哈哈的牵来了一头,脑袋上绑着个大红绸缎花的小毛驴。

  驴背上还铺着小红花布的垫子。

  一看就喜气洋洋的样子。

  刘翠花一乐:“那我骑着驴走。”

  “我外头都带来了花轿。”马三儿赶紧的道:“你骑驴子,花轿咋办?”

  “我骑驴子。”刘翠花坚持:“我又不是黄花大闺女,坐什么花轿啊?”

  她连头盖都没戴,还坐花轿?就想骑驴走。

  “别!”温润哭笑不得的道:“我送你的小驴子,是让你走累了就骑驴,不是让你新婚大喜的时候,抛弃花轿骑驴子走。”

  “对对对,三日回门的时候,你再骑驴,那个时候,你要花轿我这没有啊!”马三儿立刻就打蛇随棍上了:“今儿大喜的日子,是吧?坐花轿吧,我抬你过门,是当媳妇儿过日子的,凭啥不坐花轿啊?八抬大轿呢。”

  这是当下平民百姓之中的女子,最为风光的时候,就是有大红花轿八人抬着过婆家的大门。

  要不然,平民百姓最多可以让老弱病残孕,乘坐两人抬的小轿子。

  如果是官职的话,才可以八人抬着,高官的话,可以是十六人的大轿子,还得配两个扶轿之人。

  也就是成亲这一次,女子才有资格坐个轿子。

  哪怕是高官家的闺女,也只能乘坐车子出行。

  因为轿子是“以人为畜力”,不太好,故而一般的轿子都是给老弱病残孕准备的,或者是非得乘坐轿子的才行。

  有的地区,上山什么的,不方便走路的,走不了路的,乘坐的都是滑竿。

  “行吧!”刘氏终于点头了。

  要出门子了是好事儿,杨大婶哭了一鼻子,舍不得送了表妹上了花轿。

  一伙人敲敲打打热热闹闹的将新娘子接了回去……其实马三儿家,离老杨家也不远,但是不能这么回去。

  他们从马三家出来,往西走几步就到了老杨家,这接了新娘子,要从老杨家出来,继续往西走几步,绕了莲花坳半圈,从马三儿家东边回来的,这叫“鸳鸯路”,回到马三儿家,拜堂成亲,入了洞房,喜宴就开始了。

  马三儿这是头婚,可新娘子是个弃妇,故而这喜宴也就亲近之人才会来。

  莲花坳所有人,加上他认识的那帮子衙役,温润还看到了元刀,他也来了,跟温润和张大爷,杨大叔几个坐到了一起。

  “今天我也冒充一回娘家人。”元刀笑着道:“我媳妇儿也姓刘。”

  这家伙是拖家带口来吃席的,妻子已经领着孩子去陪伴新娘子了。

  “咱们俩这算是连襟了?”杨大叔在一边直乐:“我是她表姐夫。”

  “那我就是他堂姐夫。”元刀更乐了。

  气的马三儿骂骂咧咧:“在衙门里你就占我便宜,这会还追到家里来了,我媳妇儿跟嫂子倒是一见如故,你还是算了吧,下次你喝多了别不管回家就行,上次还是我们几个送你回去的,结果嫂夫人气的将你丢在地上,泼了一盆冷水……。”

  一群大男人开始吆五喝六,互相揭短。

  温润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热闹,还兴致勃勃的,双眼放光了都。

  马三儿要脸面啊,这席面上虽然就四菜一汤,可都是非常好的肉菜。

  红烧狮子头,白斩鸡;酱鸭搭配腊肉炒烟笋。

  鱼丸子汤,这是为了防止一些孩子吃鱼卡刺儿,所以特意做了这道汤来吃。

  也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手艺人做的这顿饭,鱼丸汤鲜美得很,温润一个人喝了两晚才放下,肚子已经吃饱了,秋天的就没动。

  吃过了饭回去,也都是走着的,莲花坳地方不大,却高低错落,鸡犬相闻之中,天空夜幕低垂。

  景色好啊……就是有蚊子。

  温润还好,他身上带着荷包呢,里头是熏蚊子的艾草香,身上的衣服,现在也经常用艾草熏一熏,味道淡一些,人闻不太清楚,可蚊子臭虫的却能闻得到。

  其他人就惨了,一身香气不说,那汗味儿啊,酒香啊,反正被蚊子咬的够呛,都一溜儿烟的往家跑。

  尤其是孩子们,一阵风似的,也不怕摔着。

  温润回去之后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今天不止他一个人去了,家里人都去了,孩子们也去了,王玫小姑娘吃饭都是在新房里跟新娘子一起吃的。

  三日之后,刘氏回门,果然是骑着小毛驴回来的,五日之后,她就来老王家上工了。

  看着焕然一新的刘氏,温润觉得她应该过得很好。

  马三儿还是去县城上差,但是七八天总有那么一两日回来一次,刘氏不在老王家过夜了,她自己回家去住。

  不过马三儿没真的让她自己住个那么大的家。

  他雇佣了莲花坳豆腐刘他们家的大儿媳妇,就是那个嘴巴子很厉害的女人,还有一户人家老实巴交的妇人,两个人平时洗洗涮涮做个清洁打扫工作即可,最主要的是,在他不在的时候,陪伴刘氏在家过夜,别让她一个人在家,他怕刘氏害怕。

  另外就是家里头养了两条大狗,加上门厚墙高的,周围都是邻居,莲花坳别的不行,但是团结上还是可以的,再说马三儿好歹是衙门里正儿八经的官差。

  平时妇人们也可以去找刘氏,做个针线活儿啊,剪个花样子什么的,以前是不可以的,因为以前刘氏在老王家,深宅大院的进出不方便,也不敢进去。

  现在可以了,刘氏回家的时候,她们偶尔还会去找她呢。

  而刘氏经历的多了,跟一群女眷终于混到了一起,再也不孤单了。

  她好了,就拉着陈强家的,再有新来的那几个,一时之间倒也和谐得很,而且她们做一些针线活儿,还要一起托人送去县城卖了,换点银钱贴补家用。

  老王家人口也算多了,需要一些人做针线活儿,陈强家的忙不过来就干脆请了村里的妇人们帮忙,一人给一吊钱呢。

  温润又开始给孩子们上课,这一日一日过得快,转眼就要八月十五了。

  此地在八月初三就开始收割了起来,地里头几日之间清理完事之后还要补种,种什么的都有。

  但都不是大庄稼。

  比如补种一些萝卜白菜,都是短时间内就能长大收了储存的。

  还有一些豆子等杂粮,这些农作物,只需要七八十天就能收。

  温润给孩子们放了农忙假,这秋收可累人了,老王家的土地都租赁出去,长工们也被打发回去,先帮家里头收拾了秋,再回来上工。

  而家里人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先是收拾自家菜地,要腌制一些秋菜的,还有就是采蘑菇,山上蘑菇秋天最多了。

  各种零散的活儿也不少,温润倒是无所事事,就负责在家带一带孩子,欣赏一下初秋的风景。

  隔壁老杨家就两口子,温润特意去说了,收拾秋这会儿,就别客气了。

  每日的饭菜都是现成的,衣服什么的也都不用管,他这边甚至还让家里的马夫跟车夫过去帮忙。

  老杨家养了大牲口的,就是人手少了点儿,三个孩子都还小呢,干不了太重的活儿。

  两个成年男性去帮忙,两口子的压力就少了很多。

  忙活了能有半个月,马三儿来了:“老爷说,秋收之后,请您去一趟县衙,府城的奖赏下来了。”

  “哦?”温润一愣,随后一脸黑线:“府城的奖赏?”

  “对,府城的奖赏,虽然来的晚了点儿。”马三儿也有些尴尬:“但好歹是给了东西。”

  “能给啥啊?”温润不置可否。

  “听说就是一些布匹和肉食,肉食还是在咱们当地采购。”马三儿的小道消息很详细:“不过还有点赏钱吧?给您当然不合适,给村里人。”

  温润想了想:“行吧!有总比没有好。”

  “对,就是这样说的,县令大人也是这个意思,何况府城给了,朝廷的奖赏也快到了。”马三儿只能这么说。

  结果这么说之后,温润就以去县城采购过节的物品为由,带着全家再次去了县城,这次依然住在了许家。

  许攸是在城门口将他接回家的:“你上次来,我不在家,你就没去,这次可别住在客栈了,花销大不说,也没家里舒坦。”

  “我也是这么觉得。”温润用湿毛巾擦了擦脸:“可是县城里没人,宅子租赁出去,我也不打算住。”

  “那再购置一个小宅子?就当临时落脚的地方?”许攸提议。

  “没放心的人给看着,不合适。”温润摇了摇头,他家里那些人手,也才堪堪让自己不那么累,可秋收的时候都跑去地里头了,要不是有陈旭在,他连烧水都得自己动手了。

  “那你还是来我家吧,我家地方大,房间多,前头那个庭院,是个客院,这样的我家有三个,我跟我父亲说一声,前头的那个就专门给你留着吧。”许攸笑着道:“来了就住这边,别去客栈了。”

  “也好。”温润点头了。

  他跟许攸也算是交情深厚了,许攸这人别看出身不高,但是脾气挺好。

  说定了之后,许攸特意去找了一趟许老爷,许老爷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让许攸带了串钥匙回来:“我父亲说,这是家里那客院的院门钥匙,家里一串,给你一串,你来了就直接从大门进来,去那里落脚就成,平时也有人打扫,比那客栈强多了。”

  “肯定的啊!多谢悠然兄了。”温润赶紧行了一礼,这份情谊,可够大的了。

  作者闲话:

  今天要陪老妈去医院,嗯,结石了……大家记得啊,不管在哪儿,多喝白开水!多排泄身体循环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