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13章 盛夏七月半

  “他要是不答应,这个亲就不结了。”刘翠花非常淡定的道:“我嫁给他,但是不代表我就不能赚钱养家,他是能赚钱,可我也不想在家待着当个那啥鸟儿。”

  “金丝雀,金丝雀!”温润赶紧说明一下,这个容易引起误会。

  “我管他啥雀儿,反正不在家待着,我种地不行了,身体恐怕遭不住,还是在家里做做饭,带带孩子吧。”这是刘翠花的希望。

  “你若是成了马三太太,恐怕这个活儿,你就做不了了。”温润摇了摇头:“不过,如果你是来我家做专门带孩子的老妈子,倒是可以,而且这个也是做工。”

  因为给大户人家带一下年纪小的小姐,这样的老妈子,还是很体面的,甚至不用入奴籍什么的,普通人家教养好的干净妇人,可是个体面的差事。

  只是马三儿应该不缺养家糊口的钱,让自己的媳妇儿给人做工不太合适,怕人说三道四,议论他娶了媳妇儿养不起,还让媳妇儿给人做工。

  再一个就是他们俩是二婚啊,要是让人说马三儿看不起二婚的下堂妇,还让人在老王家做工,那就更难听了。

  所以温润想了个办法,让翠花婶子就负责带孩子。

  他们家都是男人,请个婆子带一带小王玫,挺合适的呀!

  “行,那厨房的事情?”她只负责照顾小姐,那伙房谁做饭?

  陈强家的是不行的,她做点心很拿手,还会一些大户人家的规矩,可做饭洗衣服啥的,却不怎么样呢。

  “我再去看看,或者请人,或者买人。”温润抹了把脸:“买两个妇人回来,只负责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别请人了,还是买人吧。”翠花婶子道:“咱们莲花坳人少,且家家户户都要种田,家里的事情也要女眷操持,没那个时间出门做工,买人的话,也省事儿。”

  至于什么事情,她没明说。

  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呗。

  “那就买人也行。”温润也想多几个妇人操持家务,如今家里的事情还是太多了,光是洗洗涮涮的就很累了。

  陈旭还跟他嘀咕过,说他母亲的手都粗糙了。

  每次去城里,都要去脂粉铺子买一些润肤膏。

  温润都这么说了,刘翠花就再次去了老杨家。

  商量了两日,马三儿高兴地走了,刘翠花回来跟温润说:“他同意了。”

  “他这都能同意?”温润很是吃惊,古代的面子很重要,马三儿好歹也是个正儿八经的衙役呢。

  “他不同意我就不嫁,何况,若是在这里做工,只是带一带小姐而已,还能跟着陈强家的学一些东西,如今我都认识一些字了,陈强家的教导小姐,我也跟着一起学,感觉眼界开阔了很多。”刘翠花忍不住笑了笑:“陈强家的嫂子很厉害,还会看话本呢,可惜我现在认字少,看不了,等以后认的多了,我也能自己看看话本什么的。”

  “行,挺好的。”这个时代女人认识字儿可不多见,而且一般都看的是什么《列女传》之类的女性书籍,上面的一堆乱七八糟的封建糟泊。

  看个话本(就是小说的古代称谓)什么的,已经是很不错了,一般都看佛经。

  要是再看个《牡丹亭》啊,《西厢记》之类的,那就是十分出格的举动啦!

  不过有梦想就好,有个奔头,有个希望,有什么都行,只要日子过得充实了,就可以了。

  这边温润点头了,那边刘翠花就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拿了一些回了隔壁老杨家,其他的都留在了这里。

  温润依然是教导孩子们读书,妹妹王玫暂时让陈强家的带着。

  赶在这个月的十五之前,温润特意放了五天的假,也就是七月十一的时候,他带着人去了县城,买了一些东西,顺便去了人市,在那里,挑选了两户人家。

  这两户人家,都是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的那种。

  男的会赶马车,照料牲口,女的会做饭,洗衣服。

  带着的都是女儿,不过不大,十一二岁的年纪,小小的看着也不那么漂亮的,要是漂亮的早让人买走了。

  还有五个孤身的妇人,都是那种一看就是干活人的妇人,长得不好看,粗手大脚的那种。

  据说是家里人都死了,没活路了,自卖自身,只求给口吃的,看着也可怜的很,就买了下来。

  温润买下他们是为了干活,所以不挑长相。

  故而价钱倒是便宜的很,这些人也都落户到了温润的名下。

  谁让他是举人老爷呢,有呼奴使婢的权利。

  这些人只是瘦弱了一些,却也没有到面有菜色的程度,回去养几日,换上好衣服,吃几顿好的休息一下,就能投入工作了。

  第二天温润就带着人回了莲花坳。

  不仅采买了人手,还购置了一大堆祭祀用品。

  在七月十三的时候,就带着家里人,去了坟地。

  温润先祭祀了王家的祖坟,其实也就是王珺祖父祖母和父母的坟茔。

  还有王母的父母坟茔。

  最后是温润这个原身父母和组父母的坟茔,虽然是新建成的,但是温润还是除了草,扫了墓,并且奉上鲜花水果,香烛冥纸等物。

  并且祝祷了一番,祭祀说不上盛大,但是比其他人家强多了。

  祭祀过后这才回到了家中。

  结果当天晚上风雨大作,雨滴打在房顶的瓦片上,噼里啪啦的跟炒豆子似的,幸好温润这宅子隔音效果不错,不然这还能睡觉吗?

  第二天满地的落花,天阴沉沉的,时不时地有风吹过,凉快了一些。

  温润在自家建的一处亭子上看风景。

  这亭子是家里人新修建的,用的是砖石做基,上面以原木为柱,以竹为墙,叠了两层呢,下层倒是空旷,上层却是个正儿八经的小亭子,弄得特别雅致,全都是上好的湘竹帘子,反正这玩意在他们这里不稀奇。

  就地找来好竹子,自己就能做出来。

  因为上次温润趴在墙头看那些流寇跟村民对峙,让刘三儿他们觉得不好看,就建了这个亭子,可以近看整个村落,也可以远眺进出村落的道路尽头那边的情况。

  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亭子啊!

  除了能看这两处,还能四周随便看。

  看远山,云雾缭绕,看近处荷花满塘。

  温润难得今日有此雅兴,一人独坐在这里,有清幽花香,有一点鸟叫,有一丝湿润之气,以及夏风吹过。

  早上起来只喝了一碗粥,如今坐在这里,看着远山近景,喝着绿茶,吃着绿豆糕,桂花糕,颇有一点山中名士的意思。

  加上温润今日穿了一身白色的纱衣,风吹过的时候,衣袂飘飘,头上的发带亦是如此,真的是有一股子仙气。

  陈旭上来,给他换了一壶热的茶水。

  温润没回头,知道是他上来,就一直看远处朦胧的山景:“今日是七月半,晚上要早点吃饭,早点睡,半夜不要出门去。”

  “是,老爷。”陈旭想了想:“需要请两位少爷来陪您吗?”

  “叫他们上来吧,别总是学习,我这里有棋盘,让他们俩来下一盘棋。”温润喝了一口茶:“也练习一下棋艺。”

  “是。”陈旭赶紧下去叫人。

  王珏跟王瑾哥俩儿马上就来了。

  因为今天休息的关系,小哥俩穿着小褂子,七分裤,脚下一双小草鞋,吧嗒吧嗒的就上来了:“哥夫,我们来啦!”

  “嗯,来,擦擦手,下棋。”温润道:“我教过你们的,虽然这不是君子六艺之一,但也是你们以后应该会的东西,其他的咱们玩不起,下棋和赶车却可以。”

  六艺是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

  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

  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这帮小子看了书,学了数,乐器不行,根本没人会,射箭没有弓箭。

  御倒是好办,驾车嘛,这个他们倒是都会一些。

  温润想着,是不是跟王珺打听一下,他在军中,谁会射箭?能不能请来教一教这帮小子?

  不求各个百步穿杨,起码会点武艺傍身,强身健体也行啊。

  两个弟弟一左一右坐着,拿了棋盘过来,一人执黑子,一人执白子,开始了下棋……嗯,五子棋。

  围棋对他们来说有些难,先从五子棋开始吧。

  兄弟三个人加上一个陈旭,在亭子上玩了一会儿,这雨就下下来了。

  淅淅沥沥下的很是缠绵,就连风中都带着一股子水汽。

  “又下雨了。”温润看着外面的风雨,有些感慨:“这是我在这里过得第二个夏天。”

  他是去年春天来的这边,那个时候,谁能想到如今呢!

  没人回答他的话,最后温润自己也不说了,趴在那里看风景,其他三个小子也学他,四个人安静的在看着雨幕。

  一直到中午的时候,陈强家的在下头喊他们吃饭:“午饭好了,老爷,两位少爷,旭小子下来吃饭啦!”

  “今天吃什么呀?”温润带头往下走。

  “荷叶鸡,排骨莲藕汤,还有新做的红米饭。”陈强家的笑着道:“给孩子们做了鸡蛋酒酿芡实羹。”

  “这也行啊?”温润是不给孩子们吃酒酿的,但是孩子们馋啊,越不让吃越馋的慌,越想吃。

  新入家门的仆妇,都归陈强家的管理。

  她现在算是家里的管事娘子了,管着七个仆妇,分了厨房做饭和洗衣打扫两个活儿。

  两户人家分了看管车马和赶车喂马的活儿,剩下喂猪和牛驴子等等的活儿,还是长工们来做。

  两户人家的妇人就负责洗衣服。

  后头单独买来的女人则是打扫卫生,以及做饭,还有晾晒洗澡水等杂活儿。

  这些女人也都各有长处,还真有两个女人做饭的手艺不错,是以前在某个大户人家当过厨娘的,不过也只是会做一些家常菜,手艺说不上顶顶好的那种,但也能凑合着吃,且她们自己说,在原来的府邸里,就算是厨娘,也有三五个呢,她们也就是垫底的存在。

  温润对她们的过往不关心,只知道她们如今都是独身一人,既没家里人,也没有孩子。

  来了这里之后,发现挺好的,也就安心的做工了。

  至于月钱什么的,都是陈强家的在管,温润已经给陈强家的二百两银子,五千个铜板,让她看着花吧,不够了再找他要就是。

  家里没了那么多琐事需要操心的温润,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午饭之后,温润还问了一句:“翠花婶子什么时候成亲啊?”

  “七月十八。”陈强家的道:“七月十七提亲,走礼,十八就迎亲了,她说二十一回来上工。”

  七月十五是没人成亲的,除非是冥婚。

  “这可够赶时间的啊?”温润听了这个日子,简直是哭笑不得:“来得及吗?”

  “来得及,来得及!”陈强家的道:“她也不是头婚了,虽然马三儿是,可马三儿说了,一切按照头婚的样式来,但一切从简,快点也好,他想早日给翠花一个名分。”

  “你看刘氏她还开心吗?”温润不禁问了一句:“我看她好像无所谓的样子。”

  “也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多开心。”陈强家的叹了口气:“那马三儿也算是个痴情人,就是不知道这娶到手之后,还能不能初心不改。”

  陈强家的话,说的很委婉。

  但是温润听出来了,这位也不怎么敢担保说这婚事以后一定会幸福。

  温润有点担心的回去睡了个午觉,外面的雨还在下,只是小了许多,又起了雾气,屋檐上滴落的水珠,砸在台阶上,激起了很小的水花。

  下午无事可做,温润心血来潮,他去书房,铺开了纸张,拿了十七八支毛笔,开始了作画。

  工笔画,他可是擅长的,其实他更擅长写实风格的油画。

  只是现在这里也没有油画的工具,只能画一画传统的工笔画了,这是穿越以来,头一次有这个闲情雅趣。

  可是,画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