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98章 再次置业

  同时,也目露凶光的冷道:“还有谁说我们不作为?他们以为匪徒是鸭子吗?一抓一个准?这大山大河,千万里方圆之内,都是那些匪徒流寇逃蹿之地,我们才多少人?且给养断断续续,前面的大军人手不足封山,跟对方打了三年多的仗,溜溜的爬了好几百座山,有什么用?这边不好打,后头供给不及时,是想要累死我们江南大营的人呢。”

  “董浩将军,慎言!”辛明大人赶紧出声打断他的牢骚和抱怨:“这不是答应了吗?还歼灭了那么多贼人。”

  “老子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董浩将军三句话不到,那假装的一点斯文就没了,直接暴露了本性:“凭什么他们……。”

  “好了好了。”辛明大人强硬的打断了他的话:“这么多人都在呢。”

  董浩将军闭嘴了,但依然气鼓鼓。

  辛明大人放下手里的小账本:“温润,你的这个账本,本官留下了,稍后会论功行赏……。”

  剩下的都是一些场面话,比起动不动就发火抱怨的董浩将军,辛明大人这样的才是官员该有的样子。

  而且他们在这里有地方落座,有茶水点心的招待,两位大人作陪。

  聊的不算是多热络,主要是王珺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就不吭声了。

  就剩下温润跟辛明大人,看似聊的热火朝天,实际上都是在打太极。

  也让温润领略到了古代官场的一些有趣之处。

  一直到傍晚十分,用晚饭了,他们才移步到了花厅那边。

  比起一群人吃饭的东西两个饭堂,这花厅可清净多了。

  吃饭就几个人,两位大人,王珺带着温润,还有张大爷和杨大叔,以及刘大哥。

  梁二也过来了,他也算一个。

  这么几个人,吃一桌子菜,按理来说,应该是富富有余了,而且县衙里的饭菜,不说丰盛,可也绝对不缺油水,麻油鸡,清蒸鱼的,大白米饭。

  七八个菜,菜码还挺大。

  温润这小胃口,一样菜迟一点就饱了,盛米饭的碗,也就能装二两的样子,成人拳头大,温润吃一碗米饭,再吃点菜就吃不下了。

  辛明大人的胃口跟温润差不多。

  两个人吃饭斯斯文文,还偶尔喝一杯杏花酒。

  指着个烤鸭屁股也能说这叫“独秀峰”,听的王珺牙酸……甚至还很想笑有没有?

  其他人低头稀里哗啦的开吃。

  俩人吃好了放下筷子,但是没离开桌子,依然在谈论一些事情。

  “老鲁家这次有大动作了,县里果子成熟,他们家竟然收购,让百姓们赚了一笔。”辛明大人提起此事,还挺高兴:“要是可以持续下去,以后咱们县的果子,就不愁卖了。”

  能让老百姓多赚点铜板,也是好的啊!

  “一定可以的,鲁明这人虽然是个商贾,却是个有良心的,咱们县果子多,盛产,可每年都烂不少,人吃不了,晒成果干,制作成蜜饯,都是要时间和材料的,能直接卖给他家就不错,还能做成东西,再卖出去,两边都挣点。”温润兴起自己的糖果大业,也很开心。

  这可是个长久持续的财源,还不用他多操心。

  其实他就没指望家里的田地能挣钱,那个最多能保证全家的温饱。

  要想攒下家业,还得指望这个产业。

  别的不说,起码两个弟弟娶媳妇儿的钱,以及妹妹的嫁妆,都得攒出来。

  “书院的几个要考秀才,这会儿正在闭关读书。”

  “应该的,他们也学的差不多了。”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再一瞅这餐桌,好么,上头没剩下什么东西了,这些人里,肚子一个比一个大,吃起来那叫一个下力气啊!

  张大爷吃的都比温润多。

  王珺更是一口饭,一口菜,吃的风卷残云,最后更是干了一大碗汤。

  吃的沟满壕平的,董浩将军,吃的比他都多一碗饭!

  等到吃好了饭,这桌子上也没剩下什么了,最多剩个菜底子,剩了半碗汤。

  “诸位真是好胃口啊!”辛明大人看的哭笑不得:“走,我们去前头喝一杯茶。”

  “不了,吃饱喝足了,本将军也该出去军营看看了。”董浩将军摆了摆手:“那些被抓的流寇也得处理一下,是杀是剐,看上面的意思,还得回去写奏报。”

  提起写奏报,他就皱眉头。

  可是不写还不行。

  “那也好,城外的临时驻地,已经派人送了吃喝过去,将军放心,在这里一日,我永宁县就供大军一日的饭食,不说大鱼大肉,但也能保证大家吃口热乎的,没有酒水,但肉肯定不断!”辛明大人保证道:“您放心。”

  “有你在这边,本将不用担心粮草了。”董浩将军果然放心了。

  他带着王珺这就要走了,温润有心想跟王珺说点什么,但是王珺没给他这个机会,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头也不回的跟着人走了。

  气的温润很想跳脚:“什么人讷?刚要跟他说两句话呢。”

  “你别生气了,这个时候,儿女情长要不得。”辛明大人打趣他。

  温润脸一红:“谁跟他儿女情长了?我是问问他,还回去吗?家里要给他准备点东西,别的不说,衣服都破成那样了,换个新的吧?而且鞋子也破了点。”

  王珺还算好的呢,有的人连鞋子都磨破了。

  在莲花坳的时候,温润家里给长工们准备的衣服鞋子,能换的都给他们换了。

  说实话,看的都有些可怜。

  “军中都是这样,他们回去之后,就该发衣服鞋袜了,这打了胜仗,后勤再跟不上补给,那可说不过去了。”辛明大人道:“你放心吧,最多你多准备点吃的,给他们带着走。”

  “我也是这么想的。”温润看了看天色:“时间不早了,在下就先告辞了。”

  “暂时不用急着离开县城,明后天吧,就该有搬赏下来了。”辛明大人道:“你是举人,带着搬赏回去,给村里人分发一下。”

  “好的,大人。”温润满意了。

  有奖赏当然高兴了。

  他可得好好的看看,不能让人糊弄了去。

  他一出门就看到了许攸:“就知道你会来,走吧,去我家住着。”

  “太麻烦了吧?”温润其实是想去客栈来着。

  “麻烦什么?”许攸笑着招呼他们:“走了,去我家,客房都准备好了,几个也一起去,我父亲听说了诸位的义举,可开心了,觉得大家都很勇武。”

  所以要热情招待他们。

  就派了许攸前来邀请。

  “那就麻烦许伯伯了。”温润笑了笑。

  能不住客栈,还是不住的好。

  那个也是花钱的啦。

  一行人到了许家大宅,许老爷果然热情接待,给他们安排房舍,沐浴更衣,都是好料子的衣服。

  幸好是夏日,衣服都很简单轻薄,鞋子也是如此。

  要不然的话,他们真不敢换这样的好衣服。

  温润自己带了衣服来,倒是不用这么麻烦。

  在许家落脚之后,温润还出去了一趟,在一些店铺里买了东西,成包的猪肉脯,腊肉,腊肠,风干兔子风干鸡的,他可没少买。

  都是能长期保存的食物,都是肉类。

  又在成衣铺子那里让人做了几十条裤衩,这东西制作简单,没有松紧带,用的是抽绳系扣的方式,而且是原色的,十几个裁缝学徒就能给做,做好了之后,还给洗了一下,晒了晒,干了就叠起来打包好,温润就带走了。

  黄昏时分,在许家用的晚饭,许老爷在饭桌上,跟温润聊了聊:“李氏一族那些房产土地,你有没有兴趣?他们家别的不说,房子是真不错。”

  “是啊,要不是我家有这栋祖宅,都想买他们家的了。”许攸也道:“占地大不说,还有不少小宅院,拆了扩建一下,就挺好的一所大宅,当祖产都够了。”

  “李氏一族的宅子肯定小不了。”温润是知道的,李氏一族人多,他们一族人不少,都住在这城里,单独占据了一大块地方,多少小宅子且不说,李县丞当年可是将自家的宅子当祖宅,想要传给儿孙的,故而圈地建宅子的时候,特意花了巨资,占了很大一块地方。

  按照他的官职,品级不够,所以他只能住三进的宅院。

  但是他们家的三进,是大三进,跟温润盖得王家老宅一样,不过人家这大三进,却带了七个跨院,一个后花园。

  还带着一个牲口院,里头是马棚和车房。

  几个房间,是给家里车夫和马夫住的地方。

  甚至还有单独的仓房,里头存了粮食和银钱,布匹棉花等等。

  可以说,他们家二年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愁吃穿。

  你说那宅院该有多大了吧?

  何况四周都是他们李氏一族的宅子,住在一起特别安全,当然,也很容易被一窝端了。

  “多买几个小宅子也不错,将来你弟弟们来县城读书,也可以住在这边。”许老爷道:“你不考虑一下吗?这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啦!县令大人对你也不错,你可以趁机买下一些产业,他们家不仅是宅子,还有不少买卖和铺子,你不做买卖,但是可以买下铺子,租赁出去,吃租金也是一个进项。”

  “您说的是,许伯伯,明日我就去县衙,咱们现在的县丞和县尉,都是辛明大人带来的人在担任,倒也没看出有什么难的,以前李县丞说的那么严重,好像是没了他,这个县衙就运转不开了,现在看来,他都是在吹牛呢!”温润笑了:“现在么,我想一想,买两个小宅子,挂在我两个弟弟的名下,再买几个铺子,像您说的,吃租金,将来给弟弟妹妹们,做聘礼,当嫁妆,都行!”

  这个时候的好处就是,房产啊,地产啊,都是固定的,永久的!

  哪怕是坍塌了,重新盖起来就行了,地皮永远是你的,除非朝廷要用,尤其是皇家要用……这不可能,不论是朝廷还是皇家,都不会看上永宁县这么一个小地方。

  买了铺子和宅子,莲花坳那边还有田地,这样的话,就等于是有了偌大的家业。

  他又是个举人,能免除赋税,挺不错的。

  晚上休息的时候,温润还在想这个事儿。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过了早饭,就出门去了县衙。

  没去找县令大人,而是去找了现在的县丞,是个中年文士的样子,这人看着可比李县丞更有气质,而且文化素养也很不错,他知道温润的来意之后,就笑着道:“李氏一族的产业,其实最开始卖的就是那些买卖,其次是田产,然后是房屋,最后才是铺子。不过因为如今事儿多,县令大人还没有点头,故而这房屋和铺子,都没开卖呢。温老爷要是想买宅子和铺子,可以先挑一下,合适的话,这就卖了,也省事儿了。”

  “那就多谢兄台了。”温润立刻作揖,这是好事儿啊,先挑的肯定有好的,且选择多一些。

  县丞就真的给了温润一个地图。

  这是李氏一族所在区域的平面图。

  其中包括李家大宅在内,这个平面图,像是一个“土”字,李家大宅就在中轴线上,前头是李家大宅的宅院,后头是李氏一族的祠堂。

  如今祠堂已经荒废,李家大宅还在,但也没人了。

  周围都是小宅院,温润看到了一处,是紧挨着的两个小宅子,是两个二进的,一模一样的小宅院。

  这小宅院虽然紧凑了一些,但是除了正房三间之外,一进的东西两边的厢房却有五间,二进的东西厢房同样如此,加起来二十六间房子。

  角房一个做厨房,一个做柴房。

  还有一个角房堆放杂物,前头的倒座房,可以做临时的车马房,但这是城里头,宅子这么小,不可能有养牲口的地方,所以这里只能住人,或者租赁出去,却不能养马养牛给拉车。

  可要是住一家子,再吃个房租,城外的田地租赁出去,倒也能将小日子过得滋润。

  这就是温润最初,最简单的打算。

  “这两个宅院不错,就是没有个放车马的地方。”县丞指点了一下:“不过,如果你将后头这个小宅子也买下来,打通了之后,两家人可以共用一个后头的宅院,当车马房也就够了。”

  作者闲话:

  今天还是要做核酸……定时发布,免得江湖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