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87章 在路上

  “大人,这是温某的决定。”温润淡然的道:“我的契兄,就在山南大营,可怜我至今为止,都不知道山南大营在哪儿!”

  所以他要去一趟。

  “原来如此。”辛大人却没有立刻就同意:“那你去,可有带仆从?”

  “带四五个长工即可,小厮长随就不用了,毕竟军营里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进出的。”温润扫了那些人一眼:“一个搞不好,惹怒了军中之人,轻则挨骂,重则军法处置,一些没什么教养的人,就别去了,免得将性命留在那里,军中可不讲什么情面,那是一切按照军法行事的地方!”

  管他是不是呢,在他这里就是!

  被温润这么一说,其他两个村长又有些犹豫了。

  本来么,要是春天这个时候出了工,那么秋天的时候,就不用服劳役了。

  可要是有危险的话,谁也不会冒险啊,劳役是很累,但是起码不用丢了性命。

  参军就不一样了,一旦打起来,甭管是剿匪还是杀贼,是戍边还是抗击蛮夷,都是真刀真枪的干!

  温润能带队去,肯定是能带队回来,他是个举人啊。

  这个名头肯定不会让那些军中之人动脑子,他们也不敢。

  天下文人何其多,军中也不敢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将一个举人扣在军中给他们干活儿。

  “那么送粮草去山南大营的事情,就交给温举人你去办了,挑选什么人去你自己定夺即可。”辛县令顿时就大撒手不管了。

  可以说全权委托给温润了!

  这样的情况,以前只会发生在李县丞的身上。

  而李县丞也就“县丞”的权力范围内,稍微的敛财一些,趁机也会树立他的威望,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攒下偌大的家业,当然,现在都被充公了。

  “必不负大人所托。”温润正儿八经的行了一礼。

  马里长顿时高兴了,温举人啊,这个人好,脾气好,有学问,又是莲花坳的人,好,这个好。

  他是高兴了,其他人都面色古怪。

  这事儿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辛大人直接端茶送客。

  其他人都犹犹豫豫的走,亦或是不走,可温润却将马里长跟两个村长请去了鸿升酒楼,这次依然是在那个雅座。

  温润说是请客,其实就是一人一碗碎肉面,一盘凉拌豆芽,一盘卤猪头肉。

  没有酒水,也没有茶叶,喝的就是大麦茶。

  温润说他请客,其他人开开心心的跟着就来了,倒是外头的人,想跟着过来,却被一扇屏风给隔开了,又因为这里是酒楼,好歹吃点东西。

  他们只好一人要了一碗阳春面,又点了两个凉拌菜,就想知道温润怎么个打算。

  尤其是温村长,他是坚持来这里的,另外跟来的村长其实不想来,可经不住他拉着人非得来这里,就不理解了:“你这是干什么呢?温举人都跟你们温家庄没关系了。”

  温润迁坟的事情,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那声势浩大的,那动静闹的啊!

  是个人都知道,温举人跟温家庄闹翻了。

  “他是跟我们温家庄没关系了,但是他很有可能,跟李县丞一样,欺压良民百姓,为自己牟取利益!”温村长不怀好意的道:“你说,现在他这样,以后要再有事情,倒霉的万一是咱们呢?”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就心里翻了个儿。

  李县丞欺压在他们头上多年,护着李氏一族多年,该是李氏一族的事情,皆均分到了他们的头上,李氏一族多年不服劳役,不缴纳赋税,各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温润现在护着的是莲花坳,万一以后也这么干,那跟李县丞有什么区别?

  何况万一温润再贪婪一些,朝他们要好处,他们这样的平民百姓,草根阶层,也拿人家一个举人老爷没辙儿啊。

  一下子,他们就被温村长给忽悠了,一个个愁眉苦脸。

  温润没发现他们的心理波动,发现了也不会在意。

  他正在跟三个村长,一个里长说事儿呢:“我亲自带队去,放心,王珺在那里,那是我契兄,加上我举人的名头,肯定是怎么去,就怎么回来,不会让人少一根毫毛。”

  张大爷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说实话,温润这么说,其实是给王珺抬身份,说得好像王珺在军中有点面子,有些身份似的,能有点话语权。

  可王珺只是个伙长而已。

  他这么说,是让人觉得王珺在军中,有挺好的前途。

  实际上,也只是让人误认为王珺好像挺厉害,有些忌惮而已。

  也算是扯着虎皮拉大旗,用“军中”来震慑一些有小心思的人。

  例如温家庄。

  “那是,那是!”马里长立刻就道:“王珺那小子我见过好几次,是个能耐的孩子,去了军中也会出人头地的,我们信得过你们契兄弟。”

  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好好的提什么“契兄弟”?

  温润没在意,反倒给他们倒大麦茶:“回去就召集人手,干粮自备,住宿的话,各自带着行李卷吧,有可能会在野外露宿,我让人准备点帐篷。”

  这个时候的帐篷,其实很简单。

  有点像是蒙古包,不过温润不介意,只要能不被淋雨什么的就行了。

  去山南大营的路,只有几日,他们又有运送粮草的车子,一去一回,大概半个月左右。

  关键是运送粮草过去会慢一些。

  而回来就轻便了,那个时候会快一点。

  “不用帐篷,这个时候,春暖花开了,带着一些蓑衣斗笠即可。”马里长道:“而且路上有大车店可以投宿,到时候花点钱,也能吃点热乎的,这个时候趁早走,趁早回来,免得遇到下雨天。”

  这个时候的这里,因为位于南方,且沿着大江大河,雨水充沛。

  光是这两天,下了一场雨夹雪,过几日,就该春雨菲菲了。

  要运送粮草,就要趁早。

  这也是为什么,辛县令非得催促他们快一些,都不顾春耕事宜。

  “行,听大家的,回去就收拾,后日一早出发。”温润看了看张大爷。

  张大爷道:“后日卯时,在十八里草亭那儿见,多少马车多少粮草你们是知道的,宁愿多一些,也不要少,不然到了地方,军营里的军爷们,可不是好说话的。”

  “知道了!”

  这就算是说好了。

  饭菜来了之后,赶紧的吃,吃饱了就离开了。

  一点都不犹豫,就是他们谈话内容,没人知道。

  毕竟是隔开的,又因为酒楼里饭点到了,客人多,环境挺嘈杂,想听什么别人的对话,很难。

  温村长知道很难,就算是没听明白,他也会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其他人因为对温润不是很了解,这心里头就更泛起了涟漪……。

  回到莲花坳之后,温润就挑了人跟他一起去送粮草,刘三儿跟刘老四,程三儿跟程老四。

  剩下刘老五跟程老五俩,则留在家里。

  其中刘三儿跟程老四,是给温润驾车的,温润的那个小马车,带着车厢的那一辆。

  而程三儿跟刘老四,要赶着拉粮草的马车。

  张大爷家的二儿子,也要赶一辆马车跟着去。

  就算张大爷去不了,也得派个他的人去一趟。

  三辆马车,六百斤粮食,一辆马车二百斤,在这个时代,算是很大的负重了。

  极限负重是三百斤,但是那样太费劲了,故而一辆车二百斤粮食足够了。

  但是张大爷又派了五个人,五辆马车。

  其中,三辆马车拉的是草料,喂马的草料。

  两辆马车上,装的是他们带着的行李卷,一些蓑衣斗笠和赶路的干粮。

  温润看了一眼,大家的干粮都是一些炒米,饭团子等等方便携带的东西,这个时候没有什么防腐剂的,除了一些干粮之外,还有就是一些路菜。

  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会携带长期储存的食物,人们统称为路菜。

  他们这的人弄点卤味和酱料就上路了,这个时候春暖花开,一些野菜也都冒了出来,路上采点,用开水焯一下,放点盐巴调味料,就能当个菜吃了。

  而温润家里呢?

  知道他要出远门,知道他要去大营看王珺。

  故而准备了一车的东西,以及半车的食物。

  食物很简单,一袋子的白米,半袋子猪肉脯,这东西能长时间放置。

  另外还有各色卤味,卤牛肉啊,百草鸡啊,这些卤味都是肉类且不说,又都是放了大盐的东西,吃饭的时候,不用另外放盐就能吃。

  这也是为了方便。

  还带了十几条腊肉,二十几条腊肠。

  路上吃,就怕不够。

  还带了一些给王珺的东西,吃喝穿戴都有。

  温润甚至带了一些银票,碎银子,以及两块金子。

  安抚好了家里的孩子们,温润在一大早吃过了早饭之后,拉着东西,甚至在他的车厢里还放了两大桶的大肉包子,就上路了。

  疾走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十八里草亭。

  这是温润头一次来这里。

  十八里草亭原来是在一个十字路口那里,不知道是谁建起来的草亭子。

  很大的草亭,没人经营,只是给往来之人,一个避雨雪的地方,路过的人,也会随手修理一下这个草亭子。

  甚至还有人起了两个小的草亭子,是给牲口跟一些货车躲避雨雪。

  另外还有一些人,编了竹席,围在四周,勉强能遮风挡雨。

  此时,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他了。

  有车子,也有人,不过都穿戴的很简单,一看就是平民百姓,到都是青壮,没有上年纪的,精气神很不错。

  温润到了之后,当然是要歇一下的:“都来啦?”

  “温举人。”这些人赶紧弯腰,这可是举人老爷呢。

  “嗯,都吃了吗?”温润笑呵呵的下了马车。

  虽然是赶路,送粮草,但他毕竟是举人,故而穿戴上,也比这些人强很多。

  青衣直缀,代表着他举人的身份,玉佩折扇,璞帽香囊,啥都不少。

  “没吃。”

  “起早来的。”

  “额呵呵……。”

  其实大家都是赶路来的,温润知道他们没吃早饭,正好叫人将两大桶肉包子搬了下来:“一人俩个,大肉包子,吃饱了我们就赶路。”

  因为是要送粮草去大营,要赶路的,故而一日两顿。

  一早一晚,中午是没得吃的,或者自己啃点干粮吧。

  但是车马中午是要休息一下的,这个时候,需要人伺候牲口,喂草料,饮水,甚至是梳毛,因为在这个时候,大牲口们比人重要。

  它们不吃饱喝足,舒坦了,怎么拉车,长途跋涉?

  故而很多人都是先伺候牲口,自己倒是洗洗手,啃点干粮,随便应付一下肚子。

  这么一大早,能吃个大肉包子,对他们来说,是意外之喜。

  温润让他们吃了两个大肉包子,油水十足,又说笑了一下,气氛好了很多。

  等到休息够了,再次启程,车队很长,人很多,而且人人脸上没有愁苦之色,说说笑笑的一路上还很轻松。

  温润是坐在马车里的,他觉得马车天颠簸了。

  这里的路况太差了,越走越差,怪不得,他觉得山南大营不远,却要走这么久,除了路况不好之外,还有的就是这交通工具也不太好。

  颠簸的温润都想下去徒步走路了。

  一路颠颠簸簸的走到了一个树林子里,这里是他们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

  树林子里有一片空地,倒是可以露宿。

  这些人里头,有几个是有经验的,故而将粮草车子做了个外围,其他人找了一些树枝子和干草,做了垫子之后,再铺上自己的铺盖,就算是完事了。

  用布包着头,留个呼吸的口子,躺下就能睡了。

  最多,在自己脸上弄个斗笠,身上盖个蓑衣。

  这些东西弄完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吃饭了。

  其实也没什么,干粮都是自备的,最多采点野菜,烧水焯一下,再放点佐料就能吃了。

  就在这个时候,温润带来的东西就有用了。

  因为这才头一天,故而温润带来的东西,就是很普通的红烧肉,加热之后,一人一勺子,肉块够大,吃的满嘴流油,汤汁可以拌一点野菜,同样十分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