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80章 头把火

  “进屋说,别担心。”温润赶紧将老头儿迎进了屋里头:“上茶,果子,点心啊,您别急。”

  张大爷看到温润这么安慰他,终于不再急慌。

  上了炕之后,陈旭赶紧倒了茶水,拿了干果点心过来。

  还将老头儿的鞋子,放在火炕下摆放好。

  “喝点热茶,缓一缓。”温润又安慰老头儿。

  “哦,好,好。”张大爷喝了口热茶,又吃了一块枣糕,温热的环境,让老头儿舒了口气:“唉,别提了,前几日我去县城,就一直没回来。”

  “没回来?这才会来啊?”温润记得那天村长说,后天去县城,这都过了几日了?

  才回来?

  要知道,村长平时可不爱去县城,一个是怕给大儿子添麻烦,另外一个就是他家里的活儿也不少,加上莲花坳的事情,就算是地方小,可也偶尔有过摩擦,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却也要他这个村长来处理。

  毕竟在莲花坳,除了温润,就是村长地位最高了。

  而且莲花坳里头没有什么上了年纪的积古的老人。

  所以也没有什么乡老的存在。

  就村长一个人,也怪人单力薄。

  何况要春耕了,不止要给牲口上膘,还要拾掇农具,修理打磨。

  事情那么多,他没事儿才不会去县城,待那么久。

  “是,才回来。”张大爷叹了口气:“其实第一天去,我就跟人一起在县衙门口等着,结果没进去,告诉我们明儿再来。那个时候我嫌弃来回走,费时间,就在老大家住了一夜。”

  张大哥家在县城有个小宅子。

  住了张大哥的妻子和小儿子。

  大儿子在莲花坳,就是叫张岭的那个孩子。

  “我在他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儿媳妇孝顺,非得买了油条回来给我吃,甚至还说好了,订了点油果子,等我回去的时候,带回来给婆母。”张大爷道:“结果我吃过了早饭去了县衙大门口,一等就是半天,中午了,县衙的公廨请我们吃了一顿便饭,就是一大碗白饭,一勺肉汤,两块肉,一个咸蛋,就这么一顿饭,都是站着吃的,等到下午,都太阳落山了,然后就叫我们回去了!”

  “啊?”温润愣了一下:“这是干什么?”

  叫了人去不见,在门口等着,站岗啊?还是罚站啊?

  “不知道啊,第二天我们本来不想去的,结果县衙派了人来通知我们,下午去见县令大人,这次没有李县丞什么事儿了。”张大爷道:“有了这个口信儿,我们中午吃过了饭,下午又去了县衙,这次倒是进了大门,请我们去了一个厢房里用茶,点心和干果不少,可是在那里干坐了一下午,傍晚的时候,才跟我们说,县衙太忙了,县令大人没时间,还给我们道恼,然后请我们明天早上过来,我们只好回去。”

  温润都听迷糊了:“这是干什么?遛人玩儿?”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张大爷道:“后来第二天起早,用过了早饭,我就又去了,这次倒是很快就见到了县令大人,结果就在县令大人的厅堂之上,我们这些村长,还有乡老会的乡老们,几个大户家主和富商们,当着我们的面,县令大人下令……派人围住李氏一族的居住地,原来县令大人在两天前,调了三百兵丁过来,是从府衙那边调过来的,将李家……连根拔起了!”

  “李县丞……呢?”温润一点都不吃惊。

  “你怎么一点都不惊讶?”张村长看他那样,顿时就有些郁闷了:“你这是早就知道了?还是预料到了啊?”

  “悠然兄,哦,就是许攸,许家的大少爷,他跟我说过,许家原本是想跟李家联姻的,不过我觉得,李家太猖狂了,李氏一族人多,但是毛病也多,没有大奸大恶吧,可小奸小恶却不断,占人便宜从不手软,这样的人家,满头的小辫子,一抓一个准,再看李县丞,上一任县令在的时候,李县丞就听调不听宣,听说上上任县令的时候,他就是如此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当地,是真的不合适。”温润道:“现在他被收拾,很正常。”

  李县丞太看不清现实了。

  “是,只半天的时间,李家就烟消云散了,听说是知府大人亲自下的令,原来你跟我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果然是灭门啊,虽然没杀人,但是李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少,全都被发配了,当太能晚上就跟拉着牲口似的,被一串一串的拉着走了,连随身衣服都没收拾,李县丞的老妻哭的稀里哗啦,而他的那些丫鬟,说是姨娘,其实都是他家的婢女,他没少占便宜,还给他生了几个孩子呢,结果都被拉出去发卖了,不是在本地,是在府城那边……唉,看着可怜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张大爷吸溜了一口热茶:“你是不知道,当时我们站在街上,眼睁睁的看着,那叫一个胆战心惊啊!中午还是在县衙用的午饭,下午的时候,县令大人见了我们,这次见面,县令大人说什么,都没人敢反对了,包括温家庄的那族长,村长跟乡老,啧啧啧!”

  “杀鸡儆猴,这一手用的,啧啧啧!”温润也跟着“啧啧啧”了三下。

  “是啊,吓得我们只管点头,一点反抗的意思都不敢有。”张大爷道:“然后县令大人就说了,他查了帐,李县丞贪污不下万两白银,万担粮食,李家更有不少恶事,都是李县丞给摆平的,是个大大的蠹虫,让我们以儆效尤,不要重蹈覆辙什么的,反正我就记住了这些,当时都吓傻了,可是后来县令大人话音一转,说有个差事要我们办,是件公差。”

  “公差?”温润皱眉了:“这不管是什么役差,也跟咱们莲花坳没关系。”

  “是,但是这差事吧,有点特别。”张大爷道:“这是给山南大营送粮草。”

  “山南大营?”温润对这个地方的兵营,并不了解。

  他只知道,王珺去参军了,现在是个伙长,相当于是他那个时代的班长啦。

  “山南大营,就在这条山脉的南边,有五万大军,两万后勤,本来是在江对岸驻扎的,后来这边闹匪患,他们就驻扎这边了,方便剿匪嘛,本来人不是这么多的,他们的先锋有一万人,结果剿匪的时候,竟然损失了七千,还有两千带伤的,朝廷大怒,派了大军过来,将那些流匪贼寇杀了个落花流水,但是那帮家伙死灰复燃,唉,那几年世道乱的啊,就连王珺的父母,也都遇害了,还有很多人都死于非命,唉,那叫一个乱啊,后来好了点,可这群歹人跑进了山里头,这就不好抓了,只能派大军围剿,可不太容易,更因为歹人熟悉山道,竟然跟大军打了个旗鼓相当,没办法,大军只好就地募兵,找一些熟悉山路的人入伍,王珺他就是这样进去的,唉,今年大军围剿颇见成效,眼看这就要一鼓作气将匪患打扫干净了,可没粮食了,县衙里的粮食,也不太多,除了要征集粮草,还要送粮草去军营。”

  “这个时候,征集粮草?”温润更皱眉了:“这青黄不接的时候。”

  古代的生产力低下,百姓们勉强温饱,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家里没有什么余粮的,何况是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温润去年才免了整个莲花坳的粮草。

  “我们也这么说,可是县令大人却提出来,几家大户都有余粮,县衙按照市价收购,加上县衙粮库里的存粮,足够了。”张大爷道:“还说早在半年之前他就派人来摸底了……。”

  “半年之前?”温润一听:“这……这么早?”

  前一任县令过年之前,还不到小年的时候走的,可是这位县令大人,半年前就派人来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很早之前就知道要来这里了。

  而且还派了人提前来打前站。

  按照这路况和速度,起码一年前,这位就搜罗人手,安排人来这边了。

  辛明一家子是走的明路,其他人走的就是暗路。

  这边一动手,那边都就位了。

  “是啊!”张大爷吧嗒嘴:“你说这事儿闹的,当时其他人都很焦虑,毕竟征粮可不是小事儿,尤其是这个时候。还有啊,家家户户都要征收,那吃什么?”

  温润想到了自己收藏的那些粮食:“一家要征收多少啊?”

  “起码二十斤粮食。”一家二十斤,整个县里一万多户呢,这可是二十万斤粮食。

  不是个小数目。

  “咱们这里也要缴?”温润记得他们村儿,的确是有点存粮,但是不多,一家也就百八十斤那样,就这些,还得吃到秋收之后。

  人口少的人家还好,人口多的人家,在开春之后,草木复苏,就要上山挖野菜,河里捞鱼虾的填饱肚子。

  一天可能只敢消耗一碗米,或者是半碗。

  温润盖房子,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但是他却谁来都欢迎,大鱼大肉的供给他们吃,希望他们能多吃点饭,多吃点肉。

  肚子里也能多点油水。

  要是被征收走二十斤,不多,不会让百姓饿死。

  可也不少,百姓们会过得更辛苦,以前还能喝稀粥,往后估计就只能喝米汤了。

  “缴,一家二十斤,要村长带队运过去。”张大爷犯愁:“本来一家人吃的就不多,现在还要……唉,还得亲自送过去。”

  收缴粮食,也是个犯难的事儿。

  “等等,咱们村儿户少。”温润摸了摸下巴:“只有二十几家,一家二十斤,最多六百斤粮食。”

  “是。”张大爷不太会算术,大概应该是六百斤,只多不少。

  “这粮食,我出了。”温润一咬牙:“让大家伙儿,别饿肚子。”

  本来粮食就少,再征粮,村里人会过得更苦啊。

  “你出?你家……哦,你家倒是有那么多粮食。”张大爷震惊了一下:“可是,这么给出去,你家还有粮食吗?”

  “应该是够吃的,我去年存了一千五百斤的粮食,大不了,南边儿夏收之后,我再买点粮食就是,我人面广,路子宽,也有钱一些,总比大家伙儿过得好,有办法。”温润道:“让大家安心春耕。”

  春天不能耽误,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行,那就听你的,不过你放心,到秋收之后,家家户户给你三十斤粮食,就当大家借你的了。”张大爷是个明白人,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这事儿我做主。”

  “嗯,好。”温润也知道,升米恩斗米仇,他不可能回回都只付出,不求回报。

  既然张大爷说了,那就这么办吧。

  “唉,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多亏了有你在。”张大爷道:“我这也省了事儿。”

  “其实咱们村儿,应该缴纳的粮食,不到六百斤,你跟上官说,咱们村儿为了支持朝廷,为了支持大军剿匪,也为了支持县令大人,刚来这里,第一道政令,必须要支持,就给凑了个整数,六百斤,而且都是好粮食,不是发霉的,不是腐烂的,更不是陈粮。”温润道:“既然拿了出来,就要让人知道,咱们莲花坳的良苦用心。”

  这个时候不显摆显摆,干什么呢?

  “对啊!”张大爷恍然大悟,一拍大腿:“我这就去准备,明儿就送去。”

  分量大,时间早,他们莲花坳肯定都是第一!

  温润送走了张大爷,开了粮库,他这粮库里的粮食,都是好粮食。

  有六百斤大白米,一千斤糙米。

  温润没有给大米,让人挑了六百斤糙米出来,虽然是糙米,但也能直接下锅,煮熟了就吃。

  点了粮食出来,六个长工其实都知道,温润要干什么。

  “东家,真的都拿走啊?”这可是他们存粮的一半分量了。

  “拿走吧,放心,秋收之后,乡亲们会多给我十斤粮食的,呵呵呵……春天这会儿,青黄不接的,二十斤粮食能让乡亲们不那么饿肚子。”温润看了看这些粮食:“装车,送去村长家,车子也不用倒腾回来了,直接留下,让村长赶去县城交差。”

  “好的,东家。”刘三儿跟程老四一起,将马车赶去了村长家,两辆马车,一辆拉着三百斤呢,可挺沉的。

  作者闲话:

  昨天回家终于将暖气片搞定了,虽然没出什么大力,可活儿琐碎的很,累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