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63章 年会?

  果然啊,初五的时候,没人出门。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

  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也有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从初六开始,一般人家都会走动起来,出门也可以彻夜不归。

  所以初五这一天,温润全家都老实的待着,休息了一天。

  初六早上,果然,隔壁的孩子流蹿了过来,杨木带着两个弟弟,给先生拜年来了。

  温润在年前就给隔壁的杨家拜过早年了。

  杨家夫妻俩,知道温润过年会很忙,也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

  可温润能提前拜年,证明是将老杨家当自己人处的,要是换了旁人,恐怕就没这样拜早年的举动了,没看温润都没有提前去张大爷家么。

  只是这么一个举动,杨家夫妻就不会介意什么。

  何况,杨木带着两个弟弟,头一个来给先生拜年。

  他们拎着的是两包点心,一包红糖糕,一包糯米糕。

  东西不多,但是显得亲近啊,他们两家的关系,不用多么贵重的礼物。

  “给先生恭贺新春,祝愿先生,万事如意,前程似锦!”三个孩子异口同声。

  “好,乖啊!”温润收了礼物,给了三个孩子东西:“杨木,你学习最刻苦,但缺乏一点灵性,我知你性格谨慎,又有孝心,故而将这份礼物给你,回家之后,闲暇之余,练练字体,以后科举考试,字迹和卷面缺一不可。”

  温润给杨木的就是一沓子的上好宣纸,一支简单的毛笔,一块墨锭,一个刻着鱼跃龙门的砚台。

  这套文房四宝,价值也就二十两银子。

  看似不多,实际上,农家小户一年的花销也就如此吧。

  杨家那样的,一年可能都花不上二十两银子。

  而给杨林和杨森的就是一本《三字经》了,他们俩还小,还在小班待着呢。

  又送了三个孩子,一人一个红木算盘,新打造的那种,哪怕回家去,也有算盘珠子可以扒拉了。

  “谢谢先生。”三个孩子高兴地不得了。

  尤其是杨木,摸着文房四宝,简直是爱不释手。

  后头就有学生陆续前来,但是温润只将有宣纸的文房四宝,给了杨木和张岭,以及刘大壮。

  家里的两个弟弟,五个孩子的文房四宝是一样的,其他的孩子,大班的虽然都是一套文房四宝,给的却是简单的竹纸。

  小班的清一色的《三字经》,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个红木算盘,这个是统一的小礼物。

  温润并没有因为孩子们小,就小看他们。

  而是当他们是大人一样的接待,这一天来的都是温润的学生们,没有一家是家长来的,都是孩子。

  温润请学生们在他家吃的晚饭。

  热闹了一天,来的学生,温润都问了他们的学业,很好,都是刻苦的孩子,哪怕是最小的,也没把三字经当菜给配饭吃,依然记得先生教导过的学问。

  数数都能从一数到二十了。

  温润高兴地不得了,特许孩子们可以喝一点梅子酒,太小的只能沾沾酒味儿:“以后出去也能跟人说,在先生家吃了酒。”

  逗得一群大人嘻嘻哈哈。

  尤其是刚回来的长工们,更是乐的不行:“这个可以,这个可以!”

  学生里头有长工的子侄在,他们更乐意见到先生疼爱学生们,而不是老师训斥孩子们。

  不用温润特意吩咐,后厨做的饭菜,翠花婶子是用了心的,她做的豆腐炖老肉,肉花肠,鸡蛋羹,红烧老鸭子……这都是适合孩子们吃的东西,因为有小孩子在,她没敢炖什么大鱼,鱼刺不好挑,孩子吃着卡了怎么办?

  所以做的是鱼丸汤,这个好,没有鱼刺,不会卡嗓子。

  所以吃的时候,温润就一人分了一碗鱼丸汤给他们:“吃鱼喝汤,将来也好鱼跃龙门,高中!”

  “高中!”一群孩子举起了手里头的……鱼丸汤。

  脸上都是笑容,气氛十分热烈。

  不管多少年,当他们想起这第一次在先生家“吃席”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的微笑出来,顺便吩咐家里人,做一份鱼丸汤来喝。

  热闹了一天,初七的时候,一大早就吃了面条,这是这个地方少有的正儿八经吃面的时间。

  老母鸡汤面,上头卧着荷包蛋。

  温润吃过了面,又跟家里的长工们交代了一下:“谁留下看家,谁跟着去县城,你们自己讨论,今年值班的,明年去,今年去玩的,明年留下看家。”

  长工们商量了一下,程家的今年先去,刘家的明年。

  “他们年纪小点,爱玩儿一些,今年去,明年我们去。”刘老三笑着道:“我在家也能做个饭。”

  温润乐了:“不会做饭没关系,找谁来给做一顿都行。”

  因为要带两个妇人一起去,故而家里没人做饭,幸好,农家人不讲就那些,男人也能去做点吃的。

  “是,实在不行,就找我两位嫂子过来做两顿。”刘老三道:“总不会饿着就是了。”

  家里仓房都是满满的,里头吃的喝的都有,岂能饿着?

  无非是不去玩而已,他们以前也没去县城玩过,日子也照样过。

  “那你们安排好饭食啊,库房里的东西你们知道怎么放的,自己找东西吃。”温润道:“我们明天就走。”

  “知道了,东家。”几个人都表示明白。

  第二天,温润起了个大早,吃了早饭之后,就带着人上了马车。

  他跟四个孩子都坐在马车里,还挺热闹的,两个妇人坐在第二辆马车里,第三辆马车拉的是行李。

  他们要在县城过很长时间,故而除了那些礼物,还要带上一些行李和换洗的衣服。

  三辆马车,正好老程家哥三个赶。

  但是只有头一辆马车有车厢,剩下的都是车板子,但也能坐人,还能拉一些东西呢。

  浩浩荡荡的走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县城。

  大概是因为过年的关系吧,县城里的气氛也很喜庆。

  到处都是挂的大红灯笼,街面上的商铺都开门营业了,过年么,手里头有钱的不止是大人们,还有小娃娃们,也能捏着几个铜板,到街上买东西。

  糖葫芦啊,糖人儿什么的。

  温润直接去了他们常去的那家客栈。

  大过年的客栈里也没什么客人,他们一共六个大人四个孩子。

  温润直接承包了这里的一层房间,三楼都是天字号房间,他就直接包下了。

  这一层也就五个房间而已,不过因为是天字号房,地方够大,装修够好,连被褥都是新换的干净被褥。

  两个妇道人家住在中间的位置,带着王玫小姑娘。

  三个男孩子住在旁边,楼梯入口处那个房间,住着的是三个跟来的长工。

  然后是温润,他一个人住一间,最后一间房里头没人,但是放满了东西。

  而且放礼物的房间,在最里面。

  入住之后,没有在这里用饭,而是让程三儿跑了一趟鸿升酒楼,跟张大哥定了晚上的饭菜。

  虽然有点贵,但是温润觉得值。

  他到了这里之后,就先清点了一下礼物,然后分门别类的放好。

  晚上去酒楼吃饭,果然人很多的样子,不由得庆幸:“幸好提前定了位置。”

  他们因为有女眷和孩子,就定了个大的雅间。

  “知道你们要过来,早就准备好了。”张大哥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进了门:“怎么这么早来了县城?”

  “要去看望山长和先生们,还有同窗好友。”温润道:“来的早点,也能看看灯会。”

  “行,你们吃着,我让人给孩子们做了点好吃的。”张大哥就是来打个招呼,这个时候有不少人需要打招呼的呢。

  “您先忙着。”温润也不耽误他的时间。

  张大哥所说的“好吃的”,其实就是适合孩子们吃的一些软烂的食物。

  例如菜肉羹,鱼丸汤这样的东西,容易消化又不会卡到嗓子眼。

  他们吃饱喝足走的时候,只跟张大哥打了个招呼,就走人了,他太忙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出门去吃的早点,而后分开行动。

  程老五带着两个妇道人家,领着四个孩子……包括陈旭在内,去逛大街。

  程三儿跟程老四跟着温润,给他赶车兼拎着那些行李。

  程三儿比较稳重,程老四是老实,程老五也稳重,这样的分配正好。

  就是陈旭,昨天来的时候,他就换了一身虽然是新的衣服,但是明显很低调大众化的衣服,头发也束成了个马尾,还带了个很大的狗皮帽子,头一直低着,今天出门,也是低着头,甚至刚才还在早点铺子抹了点灰在脸上。

  “老爷,小的跟着您……。”陈旭小声的道:“别人都有书童跟着。”

  他是老爷的书童,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跟在老爷的身边,给人端茶倒水。

  “不用。”温润却拒绝了他:“你一年都不怎么出门,跟着你母亲去玩玩,看到什么喜欢的也买一些,你老爷我要去的也是我的山长和先生的家中,你不用跟着去伺候,过年就该快快乐乐的玩耍一下。”

  陈旭很惊讶,他觉得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书童都该是陪在老爷身边的吧?

  实际上,温润一个是看出来,陈旭不爱抛头露面,也是,他长得这么好看,很容易招惹一些特殊人士的注意。

  其次就是貌似他跟陈强家的母子俩,一直都是低调低调再低调的那种生活态度。

  看到陈旭能跟着出来玩,就很不错了。

  再叫他跟着出门会友,太难为他了,看着孩子头低的不能更低了。

  他是真的怕出门见人啊!

  也不知道在怕个什么……算了,反正温润也没想带着他。

  因为有些事情,他要跟人商量,不方便有外人在,尤其是这么一个好孩子。

  教坏了怎么办?

  “不跟着去?”陈强家的也没想到,老爷不要陈旭跟随在身边伺候:“在家的时候,您可以不用他伺候,在外面……。”

  陈强家的也不想陈旭抛头露面,可是没办法,他是书童啊。

  “不用的,明天可能会喝酒啊,吃饭啊,谈事情,他跟着去了,也是在门**着,去干什么呢?跟着你们,去照顾一下孩子们吧。”温润道:“让他看紧了其他孩子。”

  陈旭心细,应该能看好孩子们。

  又嘱咐他们:“大家在一起走,别走散了,也不要跟陌生人走。”

  这年头,人贩子都特么的是合法的时代,温润实在是不敢大意。

  “知道了!”

  等到分开走之后,温润就带着一车的礼物,两个车夫,去了吴山长的家。

  吴山长的家在县城里的西边,那里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家,县城里的三个秀才,和三位举人,都是住在那边的,毛师爷的私人宅邸,也在那边,还有李县丞的家,李氏一族半数以上都住在那边。

  温润到了之后,程三儿去敲门,开门的是个中年汉子,面容老实,问了是哪位,一说是温润,温举人,顿时就明白了:“快请进,老爷早就吩咐过了,若是温老爷来了,直接请进去就是,正好还有许攸许秀才也在,商量年会的事情呢!”

  温润正被程老四扶着下马车,听了这话顿时一愣:“年会?”

  “是,您进去就知道了。”中年男人打开了大门。

  温润是步行进去的,但是身后的车子是停在门口的,程老四直接拿了个扁担出来,挑了两个大大的筐子进去,里头装满了礼盒。

  乍一看,好多东西啊!

  还要一个壮汉挑着进门,都不是温举人自己拎着……估计他也拎不动这么多东西。

  实际上就是盒子多而已,里头的东西,真不怎么值钱,但是绝对是温润用了心准备的年礼。

  那中年男人看到这样的礼物,顿时更殷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