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9章 师生之说

  这人手里头还端了个木质托盘,上头有两个小盘子,还放了个带盖子的碗,一股淡淡的米酒香气,飘了进来,只是进来的人,穿着的挺薄啊!

  “哥夫?”进来的是王珏,这孩子就穿了个棉衣棉裤,趿拉着一个大棉鞋,跑了进来,没穿外面的大毛衣服。

  “你怎么来了?”温润赶紧站了起来:“让人送来就行了,这么晚了,怎么没去睡觉?屋里冷吗?”

  他刚才去看过的,二弟跟三弟的房间,火炕热乎,火墙也热的很,炉子里也压满了煤球,能烧一宿的那种,又有烟道可以通到外面,并不怕煤气中毒什么的。

  哦,在这里,叫炭气中毒。

  “我看厨房里有宵夜,这么晚了,书房的灯还亮着,我就来了。”其实王珏是怕陈强家的或者是翠花婶子,这么晚来,对哥夫的名声不好,陈旭又长成那样,他就多了个心眼儿,自己送了东西来。

  “这么冷还这么晚,以后别来啦,再着凉,会喝苦苦的药汁子的。”温润将东西接了过来,一大一小坐到了他书房外面的火炕上。

  火炕上有炕桌,将托盘放了上去。

  王珏脱了鞋子,上炕坐好,板板正正的小少年,坐姿不错。

  温润也上了炕,两个小盘子里,一个放了几片猪肉脯,一个放了一头糖蒜,另外的碗里头是酒酿圆子。

  “你吃了没?”温润看这里只有一碗酒酿圆子。

  “吃过了,小孩儿吃的是骨汤馄饨。”王珏抿了抿嘴:“翠花婶子说,不给我们吃这个。”

  温润点头:“嗯,是不该给你们吃这个,等你过了十五岁,就能吃了。”

  这玩意儿到底是有点酒味的,不给小孩儿吃就不吃吧。

  说完,温润低头吃了起来,他将猪肉脯往王珏那边推了推:“你吃这个吧。”

  “嗯。”这个王珏爱吃,拿了一片就啃了起来:“哥夫,这么晚不睡,看账本做什么?”

  他记得进来的时候,哥夫在看账本。

  那个账本,他认识,上面的封皮写着“大账”两个字。

  家里还有几个“小账”的本子,都是哥夫在记,他还不会记账看账本呢。

  “看看账本,等到腊月里就该准备过年了。”温润道:“家里如今有了那么多的田地,明年租赁出去,咱们家也有了点进项,还有这次我从县城里回来,收了礼物,可也得琢磨琢磨,回礼的问题,也得考虑一下。”

  王珏一想到那些礼物,顿时就紧张了起来:“还要回礼?”

  “礼尚往来啊,有往有来才行,何况要是不回礼,难道要过死门子吗?”温润听了这话,哭笑不得:“以后可不能这么想,不能小家子气。”

  “可是哥夫,咱家没那么多好东西,给人回礼啊!”王珏小脸儿通红:“也没那么厚的家底。”

  人家给的都是什么?

  除了银钱,还有各色物品,就说那一套笔墨纸砚吧,最少也得价值三五十两银子,这三五十两银子,足够他们全家生活俩月的啦!

  而且对方送的不止一套……。

  王珏的小脑袋瓜子里,十分的精打细算呢。

  “我这不是在想办法么,要是按照价值回礼,咱们家可回不起。”温润压根就没打算按照价格回礼,那他可花不起这个钱。

  “那要怎么办?”王珏小小的少年一个,还叹了口气:“不回的话,会被人笑话的吧?”

  “肯定的,但是回礼也有讲究,你放心,哥夫来解决这个事儿。”温润吃完了这点酒酿圆子,果然全身都热乎了起来:“好了,赶紧回去睡觉,睡不饱的话,会长不高!”

  “哥夫就知道骗人。”王珏下地趿拉鞋子:“我都没听人说过呢。”

  “那就是哥夫说的。”温润笑了,将东西放回托盘里:“我送去后厨,你赶紧回屋去,以后出来要披着点大毛衣服,不然这样多冷。”

  “不冷了,暖和的。”他其实不冷,也就是哥夫觉得冷而已。

  温润拿了两件大毛衣服,一件自己披着,另外一件,裹着王珏,王珏托着一半,他怕拖地弄脏了这大氅。

  又拎了个小灯笼照亮,家里没有奢侈的到处挂灯笼,所以要提着个灯笼照亮呢。

  外面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飘雪粒子了。

  先把王珏送回了屋里,屋里倒是很暖和,又去看了看王瑾,小家伙儿已经睡着了,有点热,蹬了被子。

  温润给他盖好被子,又检查了一下炉子,里头的煤炭足够烧一夜的才离开。

  东西送到后厨的时候,那里就剩下翠花婶子,她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就差温润的餐具,洗一洗就能去休息了。

  “东家。”翠花婶子借了东西过来,麻利的清洗了起来。

  温润看了看厨房,收拾的干干净净不说,还有明天早上要吃的东西,也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差直接下锅啦。

  “你忙着,我去看看王玫,没什么事情就休息吧。”温润看到翠花婶子在厨房里挺自得其乐的,也不打扰她了,说了一声,转身就出去了。

  王玫住在后罩房那里,本来有单独的房间的,不过她太小了,不可能独自居住,故而现在暂时跟陈强家的和翠花婶子住在一起。

  温润去的时候,礼貌的敲了敲门,陈强家的打开门,还挺惊讶:“老爷?”

  她以为是翠花婶子回来了呢,因为温润这个东家,从不曾深夜来这边。

  “我来看看小姐,她睡了吗?”温润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询问。

  “睡了,小姐说明天早上想吃肉馅的小包子,奴婢答应了,哄睡了她。”陈强家的也不知道该不该放人进来。

  索性温润也没打算进去,压低声音道:“那我就不进去了,你们早点休息,炉火别熄灭,今儿晚上恐怕有大雪。”

  “哎!”陈强家的认真点头。

  温润这才披着衣服,打着灯笼往回走。

  漆黑的夜色里,那盏灯笼的亮光,非常的明显。

  这个时候翠花婶子也回来了,看到灯笼以及远去的身影:“东家过来看小姐了?”

  “是啊!”陈强家的笑着将她迎了进来:“小姐睡着了,老爷就没叫醒她,只是让咱们俩注意炉火。”

  “嗯,我半夜会起来看看炉子的,小姐身体不好,要精心养着才行。”翠花婶子进了门,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很多,她们俩的火炕上,躺着王玫小姑娘。

  此时小姑娘正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得深沉又恬静。

  白日里她也要跟着小班的孩子们一起上学的,温润的小班里也有小姑娘,但都不大。

  不过温润不求这帮小姑娘们各个都成为才女,只求她们别当睁眼瞎就行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能认识字儿的都算是顶好的啦!

  起码这教养上,是粗通文墨的,将来也能找个好婆家。

  至于以后,温润打算让陈强家的教导一群小姑娘们针线活儿,陈强加的针线活儿不错,还会各种刺绣。

  起码女孩子的绣品,也会卖点钱,贴补家用。

  而且这活儿还不太累人。

  “老爷对小姐真好。”陈强家的感叹了一句。

  “东家是关心小姐。”翠花婶子收拾了一下,上了火炕,趁着烛光,怜爱的看着睡着了的王玫小姑娘:“全家就这么一个小姑娘。”

  可不是么,老王家,算上王珺在内,以及后来的温润,四个男孩儿,只有王玫一个小姑娘。

  两个妇人聊天,慢慢的也就睡了。

  半夜的时候,翠花婶子醒来,特意去看了看炉火,发现不慎旺盛了,就又添了点进去。

  一直到早上起来,屋里都是热乎的。

  温润呢,早上起来果然发现外面白茫茫的一大片。

  昨晚雪还小点,可早上起来之后,再小的雪,下了一夜也大了。

  早上根本没见到太阳,寒风呼啸,雪花翻飞,天气一下子就冷了起来。

  他们家早饭就是小笼包子和油条,搭配的甜豆浆,豆浆是一大早上,刘老四顶风冒雪,跑去他本家,豆腐刘他们家,花了十个铜板,打来的好大两桶新鲜的热豆浆。

  放了两大勺子的白糖,甜滋滋的足够全家喝的啦!

  但是早上看到学生们顶风冒雪的跑过来,温润想放寒假,可是农家一年四季都要劳作,哪怕是冬天,也是有很多活计的,他们能来,无非是家里人多干点,他们才有时间,要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恨不得脚打后脑勺呢。

  温润就将放寒假的这个想法去掉了。

  在早上大家一起上课的时候,特意考了一下学生们的水平,还好,字儿差不多都认全了,就是写的还不太流利:“回家也要勤奋练习。”

  “是,先生!”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

  温润先把算盘给他们发了下去:“上午我们学文,下午开始数学,叫到你们《九章算术》,以及打算盘子,以后可得识数。”

  这个年代,不识数的人太多了!

  小孩儿们都很高兴。

  上午是语文课,温润简单的讲解了一下三字经,这个是大家都要听的课程。

  中午的时候,一人分了一碗肉汤,五个红枣糕,吃饱喝足之后,又休息了一会儿,但是没人睡觉。

  下午,温润叫了所有人过来,一起上大课,教了他们阿拉伯数字!

  并且是用繁体、简体和阿拉伯数字一起教的,还告诉孩子们:“这个阿拉伯数字是我们独有的学问,以后你们记账,除了你们自己,没人能看得懂,知道吗?”

  孩子们很激动,脸蛋儿通红,使劲儿的点头。

  这可是先生的“不传之秘”啊!

  温润很满意,小孩子就是省事儿啊,他教导什么就学什么,这要是成年人,非得问出个子午卯酉来不可。

  当然,如果是成年人,他也不会教啦!

  “好了,大家记住了,回去只说学了算术,但是不要透露阿拉伯数字。”温润严肃的道:“以后这数字还有大用。”

  “是,先生!”这次回答,异口同声。

  冬天天短,很早就放学了,因为下雪的关系,程三儿他们提前清扫出来一条道,反正莲花坳才那么几户人家,半天时间就够了,清扫出来道路,孩子们走着也放心一些。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珏就问温润了:“哥夫,你的绝学,教给我们合适吗?”

  “合适。”温润一点都没有“绝学是自己”的觉悟:“你们都是我给启蒙的,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启蒙恩师,我传了绝学给你们,谁敢不认我?”

  古代的师生关系,可比现代的牢固多啦!

  古代的老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在学校要拜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在家还要拜“天地君亲师”的神位。

  在古代民间,老师打学生属于惩戒,那么如果学生打了老师,那就恰好相反,反而是属于犯上作乱的行为。

  因为古人讲礼仪和重儒道,可以说是社会的底线。所以犯上作乱这个罪名在古代要承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旧唐书》就有案例曾记载,学生打了老师通常都会处以重罚,最严重时会被判处死刑。当然这都是片面的,皇帝历来不喜自己的授学老师的例子也多了去。

  可在明面上,哪个皇帝也不敢不尊重教书育人的老师!

  而在古代私塾,老师惩罚不听话的学生方式有很多,脸、手、背、腿这些部位都可以打,而其中用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打手心、罚跪罚站什么的更是常见,最令学生蒙羞、最糟糕的是笞尻,通称“笞教”,具体说是“用扑作教”,简单来说就是打屁股。

  且通过科举,学生得以进入官场,而要进入官场仍然看重这个老师的出身,重视于“名师”的引荐。

  因此,那个时候桃李满天下的往往是主考官而非教师。

  这个时候实际上,“尊师重道”只是立足于官位和权力,二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就淡薄得多,更多是个人利益关系。

  而为人所熟知的古代“尊师重道”经典范例,其实并不限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童蒙之师,更多地是指“传道、受业、解惑”的人生导师。

  作者闲话:

  开始培养自己的学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