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7章 温家庄?

  “没有,我只是有些意外。”温润笑了笑:“他们都是在书院里上学的同窗,您三位肯定是知根知底的,如果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不用这么客气,还送了礼。”

  其实主要是,以后他们有什么事情,八成温润也得去恭贺。

  “你也不用多想,他们恭贺你是应该的,以后你也会照拂他们。”吴山长笑了:“整个县里头,能给他们担保的只有这么几个人。”

  不找他们找谁呢?

  温润却说了他的学生们:“希望到时候,也可以请大家帮个忙。”

  担保这个事儿,温润也得找人来,他一个举人给担保,有些大材小用了。

  “这个没问题。”吴山长一口就答应了:“别的村子里的私塾,也会请人帮忙的,到时候,一个你给备点礼物就行了。”

  实际上就是准备点红包和东西,总不能空手套白狼。

  这个温润是知道的,也跟他们说好了。

  最后才散去,温润得到了很多的礼物。

  其中,吴山长送的礼物很有意思,他送了温润一整部《法典》。

  温润笑了一下,手下抚摸着有起码三十公分厚的《法典》,这部《法典》包括六大纲目典籍,《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全文大概三五十万字,他在半年之内,别的书没看,就一直看这一本。

  一个一个字的抠,一句一句的研读,他古文学博士的头衔不是白来的!

  别看他不是状师讼棍,也不是什么书吏衙役,可他在“法”之一字上用的功夫,不比原主考举人的时候,用的精力少。

  他不想当古代的律师,但是也不想当个法盲。

  不过吴山长的意思也很明显,他是举人了,有些事情也必须要未雨绸缪了。

  东西太多,一车装不下,温润坐着的车子里,都放满了东西。

  他们的晚饭就在酒楼里解决的,晚上回到客栈过夜,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去吃了早饭,然后回到了莲花坳。

  看到温润回来,三个孩子高兴坏了。

  温润带回来的东西和钱都不少,而且天气冷了之后,孩子们是整天在他这里上学的,所以温润这里中午提供一顿点心,一碗热汤。

  “买回来的猪肉铺,每天中午给每一个孩子三片。”这是肉,温润多的给不起,三片还是可以的,一片有巴掌那么大,足够解解馋啦!

  又问翠花婶子:“中午是什么汤?”

  翠花婶子在一边束手站着回答:“是大骨头蘑菇汤,您吩咐的,多做这种汤给孩子们喝,明天是海菜虾米汤。”

  昨天的是牛骨粉丝汤,总之,都是温润认为可以补钙的汤汤水水。

  “行,给我们也来点,这一大早上的就往回赶,就怕中午下起雪。”天气不算好,他们也不想顶风冒雪的回来。

  “哎!”翠花婶子麻利的回去厨房了。

  现在的翠花婶子在老王家待着,一般不去前头,就守着厨房的一亩三分地,每天跟陈强家的研究各种吃的喝的,打扫卫生,洗洗涮涮。

  她倒是没有偷吃,温润安排的伙食标准,在他看来简单的很,但是在这里的人看来却丰富得很,一顿饭,必须要两个菜,一荤一素。

  主食就随便了,但是偶尔会有汤,尤其是冬天这会儿,牛肉汤是喝不起的,但是牛骨汤却可以,大骨头汤等等。

  因为是在后院,轻易不出大门,这让翠花婶子觉得很舒坦。

  王家在盖房子的时候,就设计了上水道和下水道,且依照山势而建,上有清泉流水,下有暗河潺潺,家里甚至还打了两眼高山井,水源是不愁的,家中又有种菜,这个时候还是冬天,翠花婶子甚至都胖了一点,让她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如今穿着素色和原色细棉布做成的棉衣,暖暖的,还梳着一个利索的盘髻,看起来这才像个妇人,满面愁苦已经不见了,更多的是平静。

  “老爷。”陈强家的过来了:“村长请您回来了之后,去一趟。”

  “哦,好。”温润点头:“知道了。”

  他刚回来,不可能这么快就去,在等饭的时候,他收拾了一下这些礼物。

  存起来的,放起来的,还有就是他拿来准备当新年礼物的笔墨纸砚,他用不了那么多,但是可以给他学堂里的孩子们用。

  这么点人家,孩子看着多,实际上真没几个。

  小班的不给,只有大班的孩子才有这个礼物。

  至于小班的孩子,可以手抄《弟子规》给他们。

  原主的记忆里,好像没有这本书,但是温润学过,他记得。

  午饭吃的就是点心与大骨头蘑菇汤,这几日他不在家,大班小班的孩子,给他们上课的竟然是陈旭。

  温润意外的同时,也没说什么。

  这让陈旭忐忑了半下午,一直到晚上吃晚饭,也没见老爷怎么样,才舒了口气。

  第二天用过了早饭,温润让陈旭看着点学堂的孩子们,他自己则特意挑了一只火腿,两封点心,以及一捆远道而来的干海带,一坛老酒,一大包的五香鸭脯,一只烧鸡,这就让人拿着,大摇大摆的去了村长家。

  张大爷看他这么客气,顿时笑开了花儿:“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来?”

  “这次去县城,受到张大哥诸多照顾,他在那里我不方便多酬谢,带一些东西来看看您老。”温润很客气的道:“这次多亏了张大哥帮忙。”

  这用心和不用心,温润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如果张大哥只是按照一般的客人来对待,根本不会那么麻烦。

  村长家没什么待客的茶水,但是给温润倒了一碗蜂蜜水,这在农家已经是很不错的东西了。

  但是温润没有喝,他只是将在炕上爬来爬去,村长家的小孙子抱过来,给孩子喂了点蜂蜜水,小孩儿喝的大眼睛都眯眯起来啦!

  这是村长家三儿子的小儿子。

  三儿媳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结果这最小的儿子伤了身体,县城里的大夫说,身体倒还是可以养回来的,但是以后恐怕不能再生了。

  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不能生,就不能生吧!

  所以这个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目前最小的。

  “你出门去的第三天,温家庄的村长来了。”张大爷告诉温润:“他先去找了马里长,最后俩人来的咱们莲花坳。”

  温润点头,但是没说什么,他想听听张大爷怎么说。

  “他们的意思是想问一问你,会不会考虑回去温家庄,我替你拒绝了,你现在是我们莲花坳的人呢。”张大爷看了看温润。

  “嗯。”温润点头,并没有反对,也没有不高兴。

  “不过温村长说,你家的家产可以都找回来给你,还有,你小叔全家摊上事儿了。”张大爷道:“他们打算将你小叔全家除族,断绝关系,撵他们滚出温家庄。”

  “嗯?”温润来了兴趣:“什么原因?”

  要知道,温小叔在温家庄,名声还挺好的呢,温小婶当年嫁过来的时候,那也是带了二十两银子,二十亩地的嫁妆。

  当年可是轰动一时!

  且温小叔跟温氏族长家的温老七,那可是铁杆哥们儿,不然温润家的房子,不会被温老七占据。

  “你把家产处理给了那么一个人,现在温家庄的风气都变了,有几个要跟温家庄结亲的人家,也都打了退堂鼓,尤其是温家庄有三个在书院里上学的孩子,说是要考秀才,可温家庄如今风气不好,这秀才也差劲,何况要想考举人的话,还需要你做保人,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大脸?”张村长十分得意的告诉温润:“现在温家庄后悔了,想请你回去,毕竟温家庄也才两个秀才,去了你就剩下一个了。”

  “不是三个吗?”温润记得原主的记忆里,是三个人才对。

  “那个温老秀才,前些日子去世了。”张大爷道:“他都七十来岁了,早就没什么活头啦,死了都是喜丧。”

  温老秀才,是难得的一个……不能上进的人。

  从十七岁考到了七十七岁,一直就是个秀才。

  温润也是佩服死了,六十年啊,一甲子,你就不得寸进吗?

  最后只能是跟其他人一样……前头提过,秀才总也考不中举,就会……。

  但是温老秀才是他们温家庄最有钱的人,他家有一套二进的院子,上百亩土地,只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老伴儿是在五十岁的时候去世的,他也没续娶,老头儿虽然不上进却是个真正的迂腐人士。

  当年原主的父母骤然离世,也是温老秀才说了一句公道话,才没让温小叔当时就得手,因为那个时候,温润已经是个少年人,足可以一个人生活啦。

  不过后来温老秀才身体也不好了,就不怎么出门了。

  “没想到,三叔公他老人家就这么去了。”按照辈分,温润要喊这位温老秀才一句三叔公。

  “去了也是温家庄的损失,温老秀才的儿子,可不是秀才。”张大爷道:“我看啊,他们是没辙了,想请你回去庇护一下温家庄。”

  没了秀才,代表他们没了一个庇佑。

  温家庄的另外一个秀才,也三十来岁了,而且想要保住秀才的功名,还得每年考试呢。

  而温润呢,他中了秀才之后,就去考了举人,还考上了!

  如果他继续考的话……进士及第未必不可能。

  现在温氏一族的人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再说了,你小叔家做的事情,自己人不说,不代表没有怨气,听说连县令大人都过问了,你可是能在县令大人面前说得上话的举人老爷,他们也怕你报复呢!”张大爷想了想:“既然断了关系,那就断个彻底,也别报复他们,让他们看着呃逆过好日子,气死他们。”

  温润也笑了笑:“您不用这么担心,我既然嫁入了王家,就是王家的人,王珺没在家,这个家里我说了算,我在这里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回去?回去干什么呢?等着他们再欺负我?这次去县城,我也跟几位同窗和师长都说了,我现在在莲花坳。”

  张大爷一想就明白了:“怪不得温家庄急了,原来是温家庄的孩子知道你去了书院!”

  对于县城的官学书院,张大爷是很陌生的,又很敬畏。

  一辈子没摸过书本的庄稼老汉,再是个村长,也不是正经读书人。

  现在他家孙子都比他认识的字儿多了。

  温家庄可是有孩子在书院的,虽然平时没少受原主温润的照顾,可关键时刻他们也没为温润说一句公道话,以至于他们在书院里,也很受到非议,这下子,关系到以后的名声,以及科举道路是否顺畅,要是温家庄的人,一个功名在身的都没有,那以后温家庄可怎么在此地立足?

  张扬惯了的地方,大小也算是一个家族,以往肯定没少做欺负人的事情,到时候落下来名声,再想上去就难了。

  那个时候,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

  他们可没好日子过啦!

  “其实还有一点。”温润道:“吴山长也才是个举人。而且不论是山长,还是讲课的先生,都年纪不小了,我也是举人,就算没有往上升的空间了,可功名还在,实在不行,我也能担任书院的先生,甚至是山长,您说以后温家庄的孩子,还敢上书院去读书么?读了的话,我怎么对待他们呢?毕竟我当初离开的时候,若大个温家庄,上百户人家,没有一个出来给我说句公道话的,我这人,心眼儿不大。”

  张大爷的脸色微变。

  “就算我什么也不做,只管冷眼旁观,他们温家庄也受不了啊!”温润就像是没见到张大爷微变的脸色一样:“咱们莲花坳的孩子努努力,考个秀才还是可以的,至于举人,要是能考上的话,那更好了。”

  这话说的张大爷脸色好了许多:“要是能考中秀才,那更好了,举人是有些难。”

  “未必。”温润笑着道:“我对自己的学生可是很有信心的,秀才其实就靠死记硬背,应该可以。”

  他以前可是从应试教育下,走过的精英学生,考试不知道考了多少,秀才考试其实对他来说,很简单,几套模板考卷下来,再培养一下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会做个诗写个词儿的,考个秀才么,完全没问题啊!

  作者闲话:

  今天给哥哥补个生日蛋糕,他生日的时候,在医院那边一直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