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5章 赋税劳役

  县城还是老样子,县衙也还是老样子。

  只不过温润这次来,接待规格不同了。

  毛师爷亲自陪着他,去见了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没想到温润会再来,一听说是为了赋税和劳役的事情,他还欠着温润的人情呢,说完他就答应了:“正好,莲花坳那里人少,就给予温举人好了。”

  “多谢县令大人,另外,还要麻烦一下毛师爷,学生想要盖个新宅院,不知道可有手巧的建筑工匠推荐?”温润摆明车马,就是来寻求帮助的,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示弱。

  这样的温润,让县令大人松了口气。

  因为县令大人知道,温润拿了房契,已经快半个月没来县城了,那个杂货铺子不能一直放着不管啊!

  今天他终于来了。

  免除赋税什么的,完全没问题,就莲花坳那点人手,说实话,他没看在眼里。

  而且每次轮到他们去服劳役的时候,总是会延长时间,没办法,人手不够啊!

  给了温润也好,省得麻烦了。

  温润也很开心,然后县令大人有事情,就走了,是毛师爷带着温润去办理了手续,以后莲花坳的劳役和赋税,就转到了温润的名下啦!

  这件事情办好了,还有温润策划的宅子,他办理了宅基地,等到房子盖完了,还得来起房契。

  毕竟是要盖个大宅子呢!

  这些事情办好,天儿已经中午了,温润请毛师爷跟张大爷,去了张大爷大儿子当掌柜的那个酒楼吃饭。

  三个人,点了四道菜。

  点的还都是挺贵的菜,其中张大爷爱吃的红烧肉,温润爱吃的大拌菜,倒不是最贵的,贵的是毛师爷他的菜。

  温润听张大爷的大儿子给推荐的,据说毛师爷爱吃菊花里脊和绍三鲜。

  别的菜还好说,这绍三鲜是浙江绍兴的一道头牌菜,据说至少有千多年的历史,里边用到的配料相当的丰富,有肉丸、黑木耳、茭白、河虾、香菇、鹌鹑蛋、肉皮等食材,再搭配上鲜美的高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满足感,在口感上,丸子鲜嫩,肉皮柔软,清香顺滑,很有层次感。

  因为毛师爷是绍兴人,菊花里脊是他爱吃的,绍三鲜却是最贵的!

  但是这顿饭吃的值当,毛师爷告诉温润:“那个铺子你就直接租赁出去,不过那个铺子是夫人以前自己置办的,开的杂货铺子,就是给家里填补点家用,你要是没什么用的话,不如租赁给那杂货铺子吧!那个铺子是李家人开的,你知道的,他们家是当地的大族。”

  “那,一年租金多少?我这是打算给我妹妹当嫁妆的铺子。”温润早就打算好了,这个铺子是给王玫准备的,不管嫁到谁家,总之不能出这个县就是了,这个时候的温润也没想太多,觉得女孩子出嫁,有个自己的铺子,租赁出去还是自己开个买卖,都合适,有一份自己的产业,在婆家有底气啊。

  这个时代对女人很不公平,但是没办法,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封建,顽固。

  温润不想特立独行,但是也得保证自家人,能生活的很好。

  再说他一个读书人,是不能行商贾之事的,是要被指摘的。

  租赁出去最好了。

  “一年三十两银子,那地方虽然占的位置不错,可店铺毕竟不怎么赚钱,一个杂货铺子而已,要是开的是饭馆酒楼的话,就得要五十两啦。”毛师爷道:“咱们县城也不富裕,要是在府城,那起码也得上百两银子。”

  这个温润还真信了,因为这是事实啊!

  “那就一年三十两好了,但是我不负责维护,他们必须一年维护一次,要是给我祸害了,我肯定不依。”温润也提出来条件了:“我只管收银子,这铺子也是要给我妹妹做嫁妆的,要是给我祸害了,我可是要追究的。”

  丑话说在前头,别给他祸害了,其他的都好说,他不会收回铺子,但是也不能给他祸害房子。

  “这没问题!你要是方便的话,过了年,出了正月,二月二吧,龙抬头的日子,来收租就行了。”毛师爷道:“这一年的人家都交了,或者让他给你送去。”

  “那租客还认识我?”温润真是惊讶了。

  古代的交通不便利,来一趟县城都是出远门了,住在一个县里,彼此之间甚至都不认识。

  突然说租客还能送租金上门,这肯定是认识他的啊!

  “认识,就是元刀他们家。”毛师爷笑着道:“那小子的弟弟,在这里开的杂货铺子,里头卖什么的都有……还有盐巴。”

  最后四个字,小声地说,盐巴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在官家经营的铺子里卖,但是价格高,不如私人铺子里的便宜。

  至于来历嘛,那就不好说了。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私盐。

  但是跟官家的盐都一样,甚至是出自同一个盐场。

  “元刀在衙门里当差,他家里就一个瘸了腿的弟弟在照顾,还有他媳妇儿以及三个孩子,上头还有三个老人。”毛师爷叹了口气:“好人啊!”

  “三个老人?”温润一愣:“他的祖父或者是祖母?”

  “不是,是他老丈人。”毛师爷道:“他媳妇儿跟他是青梅竹马,可是媳妇儿家就一个闺女,老丈母娘早逝,老丈人养大了独生女,又不想让元刀入赘,元刀倒是痛快,给老丈人养老送终,家里大儿子跟他姓,大闺女也跟他姓,可是到了二儿子,就跟了老丈人姓啦!管老丈人叫爷爷呢!”

  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元刀,在温润这个新房东这里卖个惨,别收回铺子。

  “是这样啊?”温润终于知道,为什么那天元刀带他来,特意去见了夫人,是因为自家的买卖啊。

  再说元刀这身份,弟弟开个杂货铺子,还是可以罩得住的啦。

  “那他可真不容易。”温润觉得元刀人还挺好的,起码有了这层关系,以后自己也能跟他拉上关系,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这帮人可比县令好使。

  毛师爷放心了,这顿饭也吃的很愉快,带着他们去找了县城里有名的一个盖房子的建筑队,有泥瓦匠,有木匠的,都齐全,温润掏出来自己的设计图纸,包括房屋平面图,效果图和地下排水系统等等。

  甚至还有家里的家具图,老王家也没有什么家具,说实话,这家具在任何时候都很讲究,温润没有什么木材,干脆就在这里定了红木的木材,做家具。

  这个都是要钱的,温润是带了银子来的,让对方包工包料,砖瓦石料,木材等等他都不管,也管不过来,让他们直接都给置办了。

  领头的叫朱大力,是个精明的掌柜似的人物,遇到温润这样的“大人物”更是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温老爷,您如果什么都不管,都交给小的来办理,那价格可不低啊?这石料什么的,可都贵着呢!”

  “没事儿,本老爷不怕花钱,这是三百两银子,你先收着,多退少补。”温润一出手,就是六个雪白的银锭子,一个五十两,六个三百两:“不够了再跟本老爷说。”

  温润成了举人,一般人称呼他,就是温老爷,因为“举人老爷”嘛,这就成“温老爷”啦。

  一开始不习惯,但是他必须是“温老爷”。

  “成,成!”朱大力赶紧点头哈腰:“这订金小的就收下了。”

  “本老爷只有一个要求,现在就开工,村里人秋收都完事了,趁着有几天时间,都来帮忙,顶他们今年的劳役了。”温润的要求就很简单,他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入住新的宅子。

  “现在很多人都在秋收,有点人手不够,您要是着急的话,估计还得加钱。”这专业的和业余价格不一样。

  朱大力也要跟人说明白,他们有一组顶尖的师傅组成的建筑队伍,就是价格高一些,没钱可请不动他们。

  “价格不是问题。”温润道:“要最好的工匠,最快的速度,给本老爷盖好这栋宅子,如果做得好,完事了本老爷有赏。”

  “得了,您都这么说了,小的给您办了!”朱大力看在钱的份上,也想在秋收赋税的时候,手上有点钱,一般秋收之后,缴税的时候,大家都手头紧巴巴,能多赚点就多赚点,谁嫌钱多啊。

  “嗯,明天就去吧!”温润着急啊。

  从这里离开之后,他又去了酒楼,找张家大哥帮忙,在屠夫那里订购了十头大肥猪,每天送去一头,他盖房子,是要提供伙食的,住宿的话,也得提供,温润想让人分散住在村民家中,借宿一下。

  这一点是早就说好了的,村民也能来帮忙盖房子,吃点好的,也是温润的一点心意,不给钱是因为毕竟免了劳役和赋税嘛。

  “明天不行,得三天之后,小的也得招呼人手。”朱大力赶紧道:“三天,最快。”

  这是盖房子,还是个大宅子,不是垒猪圈,一个人几下子就完事了。

  起大宅子,没个十几二十号人,完成不了,何况这还是有村民们帮衬的情况下,要是没有,得五十多号人一起努力。

  “行吧,三天之后,莲花坳,西头那里就是我家。”温润留下了地址。

  事情办妥了,温润就坐着张大爷的马车回去了。

  这次来是为了赋税和劳役的事情,办妥了就行了,张村长回去之后,第二天就去了马里长那里,俩人又去了一趟县衙。

  温润则是找了张大娘,请她帮忙安排一下住宿的问题:“这个好办,一家住下来那么一两个的就够了。”

  “还有做饭的问题,我想请两个大婶来帮忙,就杨大婶跟翠花婶子恐怕忙不过来。”温润不太好意思的道:“我一个男子,找女眷不太方便。”

  “这个我去张罗。”张大娘笑了:“不用你操心了。”

  “哎,哎!”温润高兴了:“那就麻烦您了。”

  “麻烦啥?你这孩子别客气。”张大娘觉得温老爷在村子里,真的是与众不同,不仅有身份,有学问,还很有礼貌,又年轻,真是个好孩子。

  温润又道:“盖房子做饭需要的猪肉已经定好了,但是这鸡鸭鱼的,需要买,在莲花坳里头买吧,家里有长成的小公鸡,我都买,多少钱一只啊?”

  “三十个铜板一只,还得是大个儿的,小的也就二十五个铜板就够了。”张大娘道:“有的时候,二十个铜板也卖。”

  农家当年养的小公鸡不沉,最多嫩一些,秋天这个时候,就算是有人买,也不多。

  真正值钱的是老母鸡,一只二年以上的老母鸡,能卖上五十文钱呢!

  一只大公鸡,养上个三年五载的,甚至能卖上百文钱。

  “那就定二十五铜板一只,一天起码也得四只。”温润道:“还有一些菜,但凡是用得上的,都在村里头买。”

  秋天这个时候,菜更不值钱,温润买一些,给的价格高一些,免了他们的菜贱卖不说,还要辛辛苦苦的倒腾去外面。

  在家口就卖了多好啊!

  “行,这事儿就交给我吧!”张罗这些事情,张大娘可是很有经验的,莲花坳红白喜事的,她都帮忙张罗的,不止一次。

  温润特意带了五吊钱过来,一吊钱一千个铜板,还给了十两的碎银子:“不够您跟我说,我再给您。”

  张大娘不客气的接手了。

  毕竟买东西,也需要钱。

  温润忙忙叨叨了一天,晚上回去吃饭的时候,三个孩子都有些蔫儿。

  “这是怎么了?”温润看着他们抱着饭碗,吃饭都不那么香了,看了看饭菜,今天是翠花婶子给做的晚饭,腊肉炒香干,凉拌菜,二米饭,还有个鸡蛋汤。

  翠花婶子的手艺那是没的说,不过没在这里吃,回杨家去了。

  “哥夫,你、你是不是要离开家了?”王珏看了看温润:“你都那么有钱了,还有东西,又是举人老爷。”

  “谁说的?”温润笑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想给咱们家起个新宅子,放心吧,现在你哥夫我身份不一般了,这些事情不用你们操心,你们只管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地学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