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2章 厚礼呀!

  因为他们没想到,温润竟然在这个时候,脚底抹油,要溜了!

  还没博弈完呢,怎么这筹码就自己跑了?

  温润不是古代人,哪怕是有原主的记忆,他也是个现代人,所以读书人的风骨什么的,他可以有,但是胆子还是现代人的胆子。

  他都看出来不对劲了,还在这里掺和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都是当官的,他一个举人在这里,真的不够看啊!

  何况两个人你来我往,搞来搞去的,温润看的有点反胃。

  再说这赔偿的内容,温润没什么表示,这是满意了还是不满意?赔偿给多少合适?

  难道要他们自己猜测?

  这小举人胆子挺大的啊!

  敢当着他们的面就走人。

  “也好,你在这里也没什么事情了。”可又不能不放人。

  张贤这个学台大人答应了,县令大人也不敢强留人下来。

  而且学台大人还说了:“你受委屈了,走,本官送你到门口。”

  好么,这么一来,县令大人也得跟着送人到门口去。

  “多谢学台大人。”温润又给行了一礼。

  这么一来,俩人将他送到了大门口,这一路走的十分顺畅。

  而大门口已经停了五辆大车,全都装的满满当当,毛师爷就站在大门口那里,正指挥赶车的车老板子:“都好生的送去,再回来,老爷有赏,知道吗?”

  “知道了,毛师爷。”五个车老板子唯唯诺诺。

  还有一个抱着马鞭子目瞪口呆的是张大爷,这里的五辆大车哪个都比他的要好,哪个都是职业赶车人。

  他看起来就像是个凑数的!

  以为这里要怎么样了呢,结果看到温润出来了,刚要打招呼,就看到县令大人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送温润出来的,关键是,县令大人对哪个不认识的老爷,很是恭敬的样子。

  温润有礼的“告辞”之后,就朝张大爷这边走了过来,结果毛师爷半路拦住了他:“温举人,这是老爷的一点心意,希望您笑纳。”

  温润看了看这架势,一扬眉:“哦?”

  他看向了县令大人。

  说好的银子呢?就给了东西?偷换概念啊?

  “这些都是本官的一点心意,恭喜你考中举人,虽然消息来的晚了点儿。”县令大人只能这么说。

  倒是旁边的张大爷,一听温润成了举人,顿时惊喜就浮上了老脸,笑的跟鞋拔子似的,都不能看了。

  他们莲花坳,出了个举人!

  以前羡慕别的村子出秀才,他们莲花坳连个秀才都没有,现在好了,他们这里出了举人。

  话说他们整个县才有几个举人老爷啊?

  突兀高兴地张大爷,也没什么读书上的见识,并不知道这中了举之后,一般半个月就有报喜的官差去家里报备了,可温润这都过了快四个月,才得到了消息。

  在“外人”面前,县令大人还是要粉饰太平的,奇怪的是,张贤这个学台大人,竟然跟他打配合,没当场拆穿,跟刚才在里头,那刀光剑影的态度,完全不同。

  “你放心,本官也有礼物给你。”学台大人一挥手,来了一辆马车,这马车比刚来的时候,接温润的车子还好一些。

  全车都是新制成的不说,还是一辆清油马车。

  这个时候的车多用一或二骡挽行,因此统称“骡车”。

  但为区别乘人与载物,有“大、小”之分。

  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篷子、围子,形如轿子,因此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

  跟温润前世的小轿车无论是在用途上还是名称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载物的骡车就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没有车围和其它装饰。

  轿车都是木质的,普通百姓的“座驾”一般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制作。

  据说皇室和王公贵族们坐的则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贵木料制作。

  那种木料沉,加上他们拉车的马匹可以用双辕,拉力大,可以拉得动,普通人甚至是有功名在身的也只能用单匹马拉车子。

  唯有勋贵大臣才有资格用双马……。

  车子成型后,再涂以栗壳色或黑色的油漆;而好木料制成的木车通常用本色做漆,称为“清油车”。

  温润还想自己弄一辆呢,结果这就有现成的了!

  他欣喜若狂的又朝张贤一拱手:“学生多谢学台大人恩赐!这下子学生可有了出行工具。”

  “这么喜欢啊?”张贤也没想到,温润竟然这么喜欢清油马车,他只是凑趣送给他一辆而已,对于他来说,这辆马车不算什么,但是表达了他对温润的维护之意,这次也的确是让他受委屈了。

  因为要保全知府,而不能让这个知县将事情闹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温润正色道:“学生虽然因为家里的关系,不能行万里路,但是可以带弟弟妹妹们出来看看,来县城看看,甚至是去府城走一走,开阔眼界,长长见识。”

  张贤知道温润的情况,他“嫁”过去连契兄弟的面儿都没见到,就接手了三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八岁还有一个六岁的,有男有女。

  话说换了谁,都会不高兴。

  何况他来的时候,还听说有人去他们家闹事儿,要将他那婆家小姑子送走,给人当童养媳。

  但是被温润严词拒绝了,还说会给妹妹置办足足的嫁妆,风风光光的大嫁出门,十里红妆谈不上,但是绝对嫁妆丰厚,不让妹妹受委屈。

  此事他是知道的,而县令大人也知道。

  “你心疼弟妹,是好的。”县令大人夸赞了一句,看到张大爷就笑呵呵的打招呼:“您老也来了?”

  张大爷受宠若惊:“大人好,是,来接温润回去。”

  “好,有人陪着他,本官就放心了,改天请您老喝茶啊!”县令大人这么客气,让张大爷更结巴了:“哎哎,好,好!”

  县令大人就是这么客气一句,说两声好听的而已,但是已经很给张大爷面子了,莲花坳在本县的治下,其实是最垫底的存在。

  温润朗声道:“学生这就告辞了,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人照顾,就不耽误时间了,告辞。”

  他又朝两位大人行了一礼,这才转身,潇洒的登上了张贤给他准备的清油马车。

  给他赶车的是张贤带来的一个车老板子,给他拿了脚蹬,温润上了马车之后,打开了车厢的帘子。

  车厢内的“座位”一般用木板铺垫,他这个讲究点,在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在其上放置了一个厚厚的车垫子。

  车垫子还是用的青色的绸缎做成的,里头放了柔软的棉花,上头还绣了松竹,看起来就是给男人用的东西,而不是女式的牡丹啊,梅花之类的,这一点让温润更满意了。

  车子缓缓地前行,温润坐在车里头,好奇地看着这个车厢。

  不太大的样子,也是,他现在只是一个举人,能乘坐这样的车子,已经很不错了,这里的确是做的不错。

  他摸了摸周围,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凹槽,里头有一个小箱子。

  拿了出来,打开之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里头整整齐齐的码了一下子的金锞子!也就是金元宝。

  二两一个,码了一百个,温润皱眉了,这么多金子?前世今生,他头一次有这么多金子。

  幸好,里头还有一封信。

  是张贤那位学台大人给他的,信里头的文言文,温润读起来并不吃力,就是需要理解一下,大概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委屈了温润,但是举人的功名,他还给温润,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另外就是此事不宜大肆宣扬,就在永宁县解决了吧。

  至于善后的事情,他会去办理,不用担心被县令报复,因为很快县令就要被调走了,新来的县令会照拂他一二。

  举人该有的待遇福利,都给温润。

  至于这些钱,温润的理解就是封口费。

  已经很客气了,要是心狠一些的话,杀了温润,又有什么事儿呢?无非是怕麻烦,用钱解决就行了。

  正好,温润也正缺钱呢!

  来了这里能有这样的收获,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了,不错啦!

  对于温润来说,功名什么的,他是不那么执着的,当个秀才挺好,能当举人更好啦。

  有了钱,他干什么不好?

  温润一点都没有委屈的意思。

  除了这个钱,还有县令大人给的东西呢,只是他说的银子跟铺子呢?

  温润一直纳闷着,不过现在也没必要纠结,毕竟身后还跟着五辆大车,装的满满当当的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东西。

  一路上就这么晃晃悠悠的回到了莲花坳。

  然后整个莲花坳都沸腾了!

  二十几户人家都来人了,全都在王家。

  温润一下车,就先打开了大门,让车子都进来,而他们家新盖的仓房,还都有大半都是空置的,因为还没秋收,他打算秋收之后装点什么东西,不拘是什么,总能装满。

  现在么,应该能填满了吧?

  车子进了大门,车老板子还帮忙将东西都搬到了两边的仓房里。

  这虽然是新的房子,但是土胚房子就是不气派。

  幸好当时盖的时候,因为地方大,盖得也挺大,不然还真没地方装粮食了。

  温润也看了一眼,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好么,一车的布料,里头有绸缎也有细棉布,还有四匹土布呢。

  两车都是粮食,一车大米一车白面,这可少见了!

  还有一车的东西,就都是肉类,腊肉就二十条之多,还有腊肠,二十挂;一袋子的红豆,一袋子的绿豆,两头已经处理好的肉猪。

  更有两大坛子的好酒,七八盒子的各色点心,瓜子花生和桂花糖莲子。

  温润明白了,这是给他用来接待村里人的!

  应该是县令夫人给准备的,因为只有女眷才会这么细心,那位夫人虽然昏招频出,但是这样的贴心,他还是有点喜欢的,只要她不再出昏招就行了。

  最后一辆马车上,就是一些礼盒,一个个包装的特别好看。

  全都是大小不一的盒子,赶车的车老板子搓着手跟温润说:“这车东西很贵重,需要您放在屋里头。”

  “那就搬进屋里去吧!”温润从善如流。

  这一车东西,都是盒子装着的,温润没有打开,但是都被放到了炕上的炕柜上面。

  村里人不敢进门,就在大门口那里看着。

  温润打发走了车老板子,倒是留下了那辆车子。

  这才招呼张大爷:“您进来坐,我去隔壁将孩子们接回来。”

  “唉!”张大爷还跟做梦似的,走路都轻飘飘的……村里人倒是进来了院子,可没进屋里。

  温润刚要出门,门就被打开了,三个孩子被送了回来。

  一看到温润就都扑了过来:“哥夫!”

  “乖啊,哥夫回来了。”温润抱起最小的王玫,招呼两个弟弟过来:“哥夫带了东西回来,请大家伙儿进来坐。”

  大家都不进去。

  杨大叔道:“进去挤不下,在外面说吧!”

  房间的确是小,容不下二十几号人,何况不止二十几号人。

  农家人不讲究那个,温润也就随大流,张大爷又从屋里出来,一脸的如梦似幻:“跟大家伙儿说一声,说一声!”

  温润不太好意思,他将带回来的点心盒子分了一下,基本上人手一包点心,这才开口:“诸位父老乡亲,学生温润,乡试中举。”

  半天,所有人都没啥反应,温润也有些愣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最后还是王珏,拉着他的衣袖问:“哥夫,啥叫中举啊?”

  可怜孩子,啥都不知道呢。

  “就是比秀才还要厉害的读书人。”温润笑了:“就是举人老爷,懂了吗?”

  “哦,懂了!”

  其他人也一个劲儿的点头,举人老爷啊!

  温润是举人老爷!

  村里人一下子就意识到,温秀才不同以往啦!

  于是,苍蝇开饭了一样,大家嗡嗡嗡的讨论上了:“温秀才、成了温举人!”

  “举人老爷……举人老爷呢。”

  其中反应最大的就是张大爷了。